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的意思)

强词夺理什么意思?

词目

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的意思)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的意思)


强词夺理

发音

qiǎng cí duó lǐ

释义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近义词

蛮不讲理蛮横无理

反义词

理直气壮不言而喻

引用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 强词夺理 ,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 《前汉演义》第十五回从范增访立楚王孙信赵高冤杀李丞相 ...烦汝回报便了。”田假系齐王建弟,岂必不可为王?荣为是言,无非 强词夺理 。楚使还见项梁,具述荣言,项梁道:“田假已经称王,今穷... 《后汉演义》第三十六回鲁叔陵讲经称帝旨曹大家上表乞兄归 ...,则犹赖汉儒之力耳。鲁丕在东观讲经,能折贾黄二宿儒之口,当非 强词夺理 者可比。本回特从详叙,所以表章经术,风示后世。经废则常... 《后汉演义》第四十回驳百僚班勇陈边事畏四知杨震却遗金 ...以寇虏之忧。不知西域不通,河西亦未必免寇,勇之驳斥群僚,并非 强词夺理 。且观其后来出屯,终复父业,坐言起行,勇固为定远肖子乎... 《后汉演义》第八十八回见外使奸雄代捉刀察重伤功臣邀赐盖 ...赤壁之战,微孙刘之合力,则东吴未必幸存。云长之拒索荆州,非真 强词夺理 ,而鲁肃以联刘为本旨,始终不变,盖诚有见乎大者。鲁肃殁... 《南北史演义》第七十三回背德兴兵周师再败揽权夺位陈主被迁 ...周人道:“汝宇文护方得母归,何故遽来为寇?”周人无言可答,但 强词夺理 道:“天遣我来,何必多问!”韶又道:“天道赏善罚恶,遣... 《元史演义》第十六回将帅迭亡乞盟城下后妃被劫失守都中 ...作甚么!”金尚立国,遣使吊丧遗赗,亦是应有之仪文,窝阔台汗乃 强词夺理 ,卒以灭金。强国之无公理也久矣,可慨可叹!随命发还赗仪... 《元史演义》第三十一回上弹章劾佞无功信俭言立储背约 ...为实据,背母忘兄,不孝不义,恐怕祖宗的江山,要被你送脱了!” 强词夺理 。说至此,便扑簌簌的流下泪来。老妇也会撒娇。仁宗素具孝... 《康熙大帝》三十四郭琇忠犯颜批龙甲康熙仁大度谅贤臣 ...康熙一听这话,更火了,大声吩咐:“好啊,你还敢 强词夺理 。武丹,拿鞭子抽他!”武丹应声过来,看了... 《康熙大帝》三十八趁边乱太子私调兵察秋毫皇上施君威 ...…”胤礽还要辩白,康熙怒喝一声:“住口!你还要 强词夺理 吗?告诉你,朕虽年老,却是明察秋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 《清史演义》第九十七回争铁路蜀士遭囚兴义师鄂军驰檄 ...可知川民捧景帝牌位之用意。说得赵屠户无言可驳,益发老羞成怒, 强词夺理 道:“你等欲保全路事,亦须好好商量,为什么叫商人罢市,... 《民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贺振雄首劾祸国贼罗文干立辞检察厅 ...业。孙毓筠、严复等相率赞成,大家靠着十年芸窗的工夫,互凑几句 强词夺理 的文字,不到半日,已将宣言书及入会章程统行拟定,其词云... 《民国演义》第一百十二回领事官袒凶调舰队特别区归附进呈文 ...并咎及中国官厅,不肯极力保护,所以派舰来华,为自护计。好一种 强词夺理 ,是己非人!最后还说出再派军舰一语,明明是张皇威力,预... 《民国演义》第一百五十七回受贿托倒戈卖省结去思辞职安民 ...你已找得了证据吗?”陈乐山听了这话,不觉又勃然大怒道:“你还 强词夺理 ,我教你到阎罗殿上讨证据去。”说着,猛然摔开了张载阳、... 《刘墉传奇》第三十一回 查究竟叔嫂露破绽 ...把你这奸盗的畜生!倚仗口巧舌能,在本府的堂前 强词夺理 ,怎得能够?你把刘某当作何人?倚仗你是今举人,现有顶戴... 《九云记》第三十一回 英阳主细评柏叶茶 ...不易之论,指破迷团不小。无如那些喜茶好酒之人,一闻此言,无不 强词夺理 ,百般批评,并且哑然失笑。习俗移人,相沿已久。纵说破舌... 《九云记》第三十二回 兰阳主约咏美人诗 ...那鹑衣百结,难道不许自己用针线缝补么?”桂娘道:“白娘又快勿 强词夺理 了。章台刺绣,独有 *** 方可。别人都是要罚的。若依妹妹说...

强词夺理什么意思?强词夺理典故出处介绍

刘表去世后,刘琮继承刘表官爵掌管荆州。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在蔡瑁等人的劝说下刘琮选择投降,将荆州无条件送给曹操。但荆州作为战略要地,一旦被曹操占据就会直接威胁到孙权还有刘备,于是诸葛亮来到东吴洽谈双方结盟一事。期初孙权也是犹豫不决,不知该降还是该战。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强词夺理”,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发生在诸葛亮“舌战群儒”期间,相关人物为诸葛亮和严畯。原文如下: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畯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来到江东,打算说服孙权与刘备组成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但在与孙权见面之前,诸葛亮遭到东吴主张投降曹操的文臣责难,于是出现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精彩场面。在这些文臣中有一位名叫严畯,责问诸葛亮有何著作。但诸葛亮却以“寻章摘句,世之腐儒”巧妙应对,令严畯垂头丧气。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严畯口中的“强词夺理”,意为无理强辩,没理硬说成有理。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头号主角。为了突出诸葛亮,作者改编或虚构了大量故事以丰满人物,像“舌战群儒”就是其中的一例。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来到江东说服孙权确有其事,但“舌战群儒”却没有发生过。因此,所谓诸葛亮驳斥严畯自然也就不是事实。

说起历史上的严畯,的确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学者,据《三国志·严畯传》记载,严畯本人徐州彭城人氏,在文学上造诣极高,“善诗、书、三礼,又好说文……畯著《孝经传》、《潮水论》,又与裴玄、张承论管仲、季路,皆传于世。”汉末天下大乱之际,严畯从徐州来到江东,经张昭推荐被孙权任用,先后担任过骑都尉、从事中郎等职。鲁肃病逝后,孙权一度打算让严畯接替。可见孙权对于严畯的能力是非常认可的。

严畯与诸葛亮一家也颇有渊源。《三国志·严畯传》中说,严畯与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不仅如此,孙权称帝后,曾经派严畯出使蜀汉,受到诸葛亮的隆重接待,“蜀相诸葛亮深善之”。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你知道吗?

原文:

肃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

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

舌战群儒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诚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畯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小人君子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同坐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兵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当时黄盖谓孔明曰:“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于是

黄盖与鲁肃引孔明入。至中门,正遇诸葛瑾,孔明施礼。瑾曰:“贤弟既到江东, 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及

私。望兄见谅。”瑾曰:“贤弟见过吴侯,却来叙话。”说罢自去。

鲁肃曰:“适间所嘱,不可有误。”孔明点头应诺。引至堂上,孙权降阶而

迎,优礼相待。施礼毕,赐孔明坐。众文武分两行而立。鲁肃立于孔明之侧,只 看他讲话。孔明致玄德之意毕,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孔明暗思:

“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献茶已毕,孙 权曰:“多闻鲁子敬谈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见,敢求教益。”孔明曰:“不才无

学,有辱明问。”权曰:“足下近在新野,佐刘豫州与曹操决战,必深知彼军虚 实。”孔明曰:“刘豫州兵微将寡,更兼新野城小无粮,安能与曹操相持。”权

曰:“曹兵共有多少?”孔明曰:“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权曰:“莫非 诈乎?”孔明曰:“非诈也。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又得五

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今又得荆州

话说孔明渡江到东吴,要说服吴侯共抗曹操。而东吴一班文臣,对孔明十分不服,准备难为难为孔明,给他一个下马威,这才引起了这场“舌战群儒”(这舌战场面和我们网上吵架却也十分类似,各位不妨对号入座:)。

东吴第一个出场的是张昭总理(内事不决问张昭)。张总理开言道:孔明你小小年纪就敢自比管、乐。管乐难道会象你一样把刘皇叔带的孔夫子搬家全是书(输)吗?

孔明说:咱自比管乐就算客气,还没自比弦乐呢。刘皇叔自己太臭,没兵没将,咱有啥办法。还多亏了咱会放火,博望,新野,把老曹也烧的够呛。你老头行吗?就会坐这儿发e_mail,咋没见你捐款救灾?

东吴第二个上来的是虞翻,道:老曹那么多人马,又有导弹,你就不怕?

孔明答道:怕啥,我们都不怕,你们还有那么多美国飞机,怕啥呀!

东吴第三个上来的是步涉(别字),说:你是不是想学苏秦,张仪呀?

孔明说:是又咋啦。你也配和我谈苏秦,张仪!配和我谈苏秦,张仪的还没生出来呢!

第四个是薛综:曹操可是人多势众,你家刘老头要和老曹对抗,是自不量力。

孔明说:这叫啥话?曹操是汉奸,你说这话岂不是为汉奸摇旗呐喊吗,你立场那去了?

第五个是陆绩:曹操可是名人之后,你家刘备不过是个卖鞋的,和albondy一样,咋能和人家曹操比。

孔明说:曹操是名人之后咋了,那更不应该反党。我家刘备虽然卖鞋,但志向远大,你一个偷广柑的小子,懂啥?

下一个是严峻:孔明你有啥paper在杂志上发表吗?

孔明说:没有又咋了,爱因斯毯也没你发的paper多,还不一样是爱因斯毯!

张温,骆统二人还要发言,会议主持人黄盖宣布:会议到此结束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中与步骘的对话?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

舌战群儒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畯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舌战群儒,诸葛亮都运用哪些辩论技巧呢?(第四回)

上回讲到第三波辩论,议题是谈论出身,结果以东吴惨败而告终!接下来,东吴集团又开始了以“谈论学问”为主题的第四波辩论。

东吴第一个出场的学术代表是严峻,他说:“孔明所言,皆是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诸葛亮对付这类问题,那就更有经验了。他的打法就是不接招,你若一接招,说“我研究《论语》”,就会被人家牵着鼻子追问一句:“那请问《论语》第三章第五句是什么?”一下就陷入被动了。诸葛亮的打法就是反客为主,直接否定对方的问题本身。他直接说:“请问对方辩友,你真觉得寻章摘句能成就大业吗?各位看看伊尹、周公、姜子牙,还有张良、陈平,这些成就大事的人,有谁知道他们研读的是哪本书?什么专业?什么学历文凭?大英雄振兴国家,以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够在区区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呢?”一下子就把严峻怼了回去!

严峻刚坐下,程德枢又沾了起来,大声说:“你孔明好说大话,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要被儒者耻笑啊!”这话的意思就是——你再能说会道,就算是评上了教授,上了“百家讲坛”,我们这些学术权威照样看不上你,你就是不行!对于这类直接的否定,应该怎么处理?是不是来个直接肯定,在那儿大声说:“我行,我就行,我就行!”这叫自卖自夸,要是这么说就显得浅薄了。那换一种说法呢?跟他说:“你看不上我,我才不稀罕,你权威有什么了不起,权威都是疯子。”这样说有会显得狂妄自大,效果也不好。既然这两个办法都不行,那该怎么办呢?我们推荐一种方法,叫分类排除法,就是把权威分成两种,告诉对方,高明的,有思想的,有品格的都支持我,把那些不支持的人排除在外,说他们本身就有问题,他们不支持,恰恰说明我很好。我要被他们支持了,那说明我也有问题了。诸葛亮先生用的就是这个策略。他不慌不忙地说:“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名留后世。小人之儒,舞文弄墨,雕虫小技,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只要君子支持我就足够了,小人支持我,我会睡不着觉的!”一番话,顶得程德枢哑口无言。

到此,我们顶礼膜拜的智慧化身诸葛亮游刃有余地化解了东吴四波七个人的质问和责难,为我们展示了面对质疑、回答挑战性问题的高明技巧。

求舌战群儒原文及翻译

原文: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酸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译文:

张昭等人见到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开口:“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孔明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这话不知对不对?”

“先生托言,我怎么能和管;乐相比呢。”

“最近听闻刘皇叔三顾草庐之中,才得先生出山辅佐,以为如鱼得水,想要席卷荆襄。但是现在荆州已经属于曹操,不知先生有何高见?”诸葛亮知道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谋士,要是不先难倒他,就不能说服孙权。

“要我取得荆州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公刘备躬行仁义,不忍心夺得同宗基业,所以没有接受荆州。刘琮听信佞言,暗自投降曹操,才使得曹操如此猖獗。现在我主公刘备屯兵江夏,有什么企图,不是一般人会知道的。”

“孔明先生这样说不是与自己言行相违吗。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现在既然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但是刘豫州没有得到先生之前,还可以纵横寰宇,割据城池;现在得到先生相助,应该是如虎添翼的,为何先生投靠豫州后,曹兵一出,马上就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刘豫州得先生之后,反而不如当初。”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的其向志岂能是一般的鸟兽能够知道的?譬如人要是染上疾病,应当先用糜粥清洗肠胃,再用药物医治;待其腑脏调和之后,才可以用肉食以补身体,要是一开始就下重药医治:不等到气脉和缓,就投以猛药厚味,不就是找死吗?我主公刘豫州,先前败于汝南,投靠刘表,兵不过千,将只有关羽、张飞、赵云而已: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微薄,主公不过暂借容身罢了,你还真以为要坐守啊?然而火烧博望,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心惊胆裂:我看管仲、乐毅之用兵,不过过此而已。至于刘琮降操,豫州根本不知情;又不忍心乘乱夺同宗基业,此乃大仁大义。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心抛弃,每日不过行十里地,不想进取江陵,甘心同败,最后寡不敌众,输了这很正常啊。昔日高祖数次败给项羽,但是却一战成功,这难道只有韩信的功劳吗?众人只是放眼一寸疆土,志向短浅,我无话可说。”诸葛亮这一篇大论,说得张昭无言回答。座上忽然起来一人抗声问:“现在曹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你以为如何?”

“曹操收袁绍之兵还没有安定!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怎么能敌百万之众?退守夏口,是在等待时机。现在江东兵精粮足,还有有长江之险,要是江东之主投降曹操,不顾天下耻笑。我就无话可说”

这时又一人问道:“孔明你自己认为曹操是什么人呢?”

“曹操是汉贼,这还用问。”

“孔明此言差矣。汉室传世道至今,天数将尽。现在曹操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心皆归。刘豫州不识天时,还想与他争夺天下,好比以卵击石,怎能不败?”

孔明厉声骂道:“薛敬文怎能说出这种畜生说的话!你生在天地之间,应当以忠孝为立身之根本。你既为汉臣,见到有不臣之人,应该放反抗到底,这才是为臣之道。现在曹操祖宗食汉朝俸禄,不思报效,反而还有篡逆之心,天下人之所共愤;你还敢为他说话,你没资格与我说话!闭嘴。”

诸葛亮以一人之力,力排众议。说得在场所有人无言以对。数巡之后,孙权看在座没有人可以对付得了诸葛亮,再加上自己也不想投靠曹操,于是便说:“曹操平生所讨厌的人:吕布、刘表、袁绍、袁术、刘豫州还有我。现在大多数已经死了,只剩下刘豫州与我还在。难道我不能保全父兄传于我之地,还要受制于人?我意已决。想要抵抗曹操,不知先生有什么好计策呢?”

“我家主公虽新败,但是关羽仍然率领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士兵,也不下万人。曹操兵马,远来疲惫;最近又在追赶我家主公,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这就是强弩之末。再说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士兵投降曹操,只是迫于形势。现在将军要是能和我家主公协力同心,。曹操军必破。”孙权听见诸葛亮的话十分高兴:“先生之言,令我茅塞顿开。传我军令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遂令鲁肃将此意传谕文武官员,就送孔明于馆驿安歇。张昭知孙权欲兴兵,遂与众议曰:“中了孔明之计也!”急入见权曰:“昭等闻主公将兴兵与曹操争锋。主公自思比袁绍若何?曹操向日兵微将寡,尚能一鼓克袁绍;何况今日拥百万之众南征,岂可轻敌?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孙权只低头不语。顾雍曰:“刘备因为曹操所败,故欲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奈何为其所用乎;愿听子布之言。”孙权沉吟未决。张昭等出,鲁肃入见曰:“适张子布等,又劝主公休动兵,力主降议,此皆全躯保妻子之臣,为自谋之计耳。原主公勿听也。”孙权尚在沉吟。肃曰:“主公若迟疑,必为众人误矣。”权曰:“卿且暂退,容我三思。”肃乃退出。时武将或有要战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议论纷纷不一。且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吴国太见权如此,问曰:“何事在心,寝食俱废?”权曰:“今曹操屯兵于江汉,有下江南之意。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待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吴国太曰:“汝何不记吾姐临终之语乎?”孙权如醉方醒,似梦初觉,想出这句话来。

原文: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酸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