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吴阿敏40式太极拳正面演练_吴阿敏四十式太极

太极拳(图+解释)

你要图是想自学?再有图,也不如有人教给你怎么打拳好。

吴阿敏40式太极拳正面演练_吴阿敏四十式太极吴阿敏40式太极拳正面演练_吴阿敏四十式太极


我也在自学太极拳,是网上教学,叫养生太极拳。你可以来看看。

24式太极拳图解:

吴阿敏嘛,到土豆上找吴阿敏24式太极拳。

24式太极拳图解:

学好吴阿敏24式太极拳的4个步骤

学好吴阿敏24式太极拳的4个步骤

,如果你想要练好24式太极拳的基本功,就必须要懂吴阿敏24式太极拳的4个步骤,下面一起看看吧!

步 盘好拳架

拳架,对于任何武功来说,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对于吴阿敏24式太极拳也不例外,我们需要掌握当中的动作要领

以吴阿敏24式太极拳而言,动作姿势应符合“二十要”。即:头要悬、颈要贴、眼要平、身要正、形要准、度要对、肩要沉、肘要坠、臂要弯、腋要虚、手要展、指要分、拳要空、勾要吊、胸要舒、背要顺、腰要塞、臀要敛、裆要圆、腿要曲。

这“二十要”包括了太极拳形体动作从头顶到手脚的基本要求,是杨澄甫《十要》中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目的是为更方便作与实践。所以“二十要”是吴阿敏24式太极拳的基础要领,也是评判形体动作正确与否的硬标准,因此必须不折不扣地达到这“二十要”。

第二步 练好行拳

当拳架套路的形体动作基本学会,动作的姿势基本正确时,就应进一步练好行拳。所谓行拳,就是指练套路。在这练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拳架套路的单个动作连接好、转换好,使之形成一个和谐、流畅的整体。

这行拳的标准是十六个字,即:“松静、轻灵、柔和、圆活,沉稳、慢匀、协调、神合”。这十六个字是全面衡量拳艺水平的标准。由于行拳是动态的,形体姿势变化较快,要娴熟地完全做好十六字,有一个渐进累积和层次递增升达的过程,需要绞长时间修炼,才能逐渐达到。为此下面再赘述几句:

十六字中的重点是行拳“松静”‘柔和’,松静是基础,柔和是目标。练拳时要求放松,用意不用力,即做到:大脑松静、皮毛松展、肌肉松柔、骨节松开、筋腱松长、脏腑松舒、血脉松畅、经络松通 (简称“八松”),全身由表及里,自上而下,没有一点僵力,没有一处僵硬,在无处不松的情况下,进行着绵缓(非激烈的)柔和(非刚猛的)的形体运动。

能柔和方能有“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和“以柔克刚”的技击特征,方能显现太极拳轻盈柔美的风格,故应重点修炼。

经过这样长时间的锻练,它会促进人体“气路”和“血路”的通畅,加速气血循环,通常称之为“活气活血”。这种“两路”畅通、气血两活的`状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是养生的需要。

第三步 练好用意

太极拳是内家拳,特别注重用意,王宗岳《十三式歌》中写道:“若问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意思是行拳时要把用意放在主导的地位上,使意起主导作用。杨澄甫《十要》中要求“用意不用力”,更具体地指明了行拳要用意。

所谓练好用意,是指能够娴熟地“以意行拳”。“以意行拳”的具体方法是“以意导形”,“以意导形”就是运用意念导引太极拳形体动作的演变,故行拳时意在形先,动在意后。

即“先意动,再内动,继而形动”,这就是形与意的统一。用意要求“无过不及”,即用意不能过,过则易僵、易呆、易滞,不能轻灵松柔;用意也不能“不及”,“不及”则易丢、易散、易断。

故“以意行拳”首先心要静,不静则心不专、意散乱,行拳时会发生“过”与“不及”现象。心专一才能把握好用意的度,使用意度恰到好处,做到“劲断意不断”。

第四步 练好呼吸

1)行拳时要求呼吸做到“深、长、细、慢、匀、轻”。太极拳行拳的呼吸,比人们平时的呼吸要求更平和、徐缓、均匀、深长,达到吸之轻轻,呼之绵绵,没有闭气、憋气、向下压气、强提拉气和用劲逼气的现象。

2)行拳时要求呼吸为“腹式逆呼吸”。太极拳行拳时的呼吸,是把人们后天的胸式呼吸,还原为先天的腹式呼吸,并且要调整为腹式逆呼吸。

腹式逆呼吸的方法是: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鼓起。经过一段时间呼吸训练,行拳时慢慢习惯腹式呼吸了,进而娴熟到不用意念控制,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呼吸方式了。如果能够再做到腹式呼吸日常生活化,全都还原为婴儿的先天腹式呼吸,那就时时刻刻在练功了。

3)行拳时要求呼吸符合“动作配合呼吸”的原则。行拳时要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非常协调,做到“收吸发呼”、“起吸落呼”、“合吸开呼”。

那么行拳时是以动作为主,还是以呼吸为主呢?当太极拳发力技击时,是以动作为主,即要“呼吸配合动作”;而当太极拳以养生为主要目的时,则要以呼吸为主,即要“动作配合呼吸”。

这是因为太极拳养生要求呼吸均匀,每分钟呼吸的频次基本相等。由于太极拳每个动作行程的弧线长度不相等,只有在行程弧线长的姿势动作加快点速度,在行程弧线短的姿势动作放慢点速度,使动作到位与呼吸完成同步,以保持呼吸基本均匀。

;

太极拳吴阿敏丈夫叫什么名

吴阿敏的丈夫叫张德胜

太极拳吴阿敏的丈夫是宗维洁

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吴阿敏于1967年出生。她自幼习武,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曾训练于安徽省体工队、武术队,主修太极拳、械、推手等太极项目,从师于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秉慈老师,系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是"闻鸡起舞"节目的特邀教练。

太极拳吴阿敏的丈夫是宗维洁

吴阿敏24式太极拳拳谱有哪些招式

吴阿敏,吴式 太极拳 第五代传人。她自由学习太极拳等相关的体育项目并取得很大的成就,吴阿敏太极拳有很多种不同的拳谱。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吴阿敏24式太极拳拳谱,希望你们喜欢。

吴阿敏24式太极拳拳谱

式:起式

第二式: 左右野马分鬃

第三式:白鹤晾翅

第四式:左搂膝拗步

第四式:右搂膝坳步

第五式:手挥琵琶

第六式:倒卷肱

第七式:左揽雀尾

第八式:右揽雀尾

第九式:单边

第十式:云手

十一式:单鞭

十二式:高探马

第十三式:右蹬脚

第十四式:双峰贯耳

第十五式:左蹬脚

第十六式:左下势独立

第十七式:右下势独立

第十八式:左右穿梭

第十九式:海底针

第二十式:闪通臂

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

第二十二式:如风四闭

第二十三式:十字手

第二十四式:收式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 传统 文化 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太极拳的拳术派别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由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名奏庭,1600-1680所创。

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 重用。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创建陈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露禅(名福魁,1799~1872)所创。

杨露禅,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长兴之一,太极拳第七代传人。杨露禅在北京授拳时,因多为王公贵族,他们生活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太极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缩小动作,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

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被推崇为“杨式太极拳”。需在此注意的是,杨氏太极拳分为养生架子与技击架子,因此在习练时应当注意。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

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创。

武禹襄,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同乡杨露禅自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得以知其概要。约1850年,武禹襄从其学赵堡太极拳。1852年,武禹襄亲赴河南,在赵堡镇从陈清平学习赵堡太极拳小架四十天,尽得其精妙,并获赠《太极拳谱》,读后大悟。返里后,在钻研赵堡太极拳架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谱》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汇贯通。经数年研发,他创编出一套“圈小劲捷、紧凑灵巧、势简技繁、术法分明、古朴典雅、端庄洒脱”的新型拳术,后人称为“武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创。

全佑,杨式太极拳名家杨班侯,习练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他根据自己的练拳感悟,在杨式小架太极拳的基础上有所修订。全佑之子鉴泉(1870~1942年),又名爱绅,从汉姓吴,自幼秉家学。元年(1912年),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太极拳,他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个松静自然、架式紧凑、缓慢连绵、不纵不跳、长于柔化、独具风格的新型拳术,人称“吴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杨班侯—全佑—吴鉴泉

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由河北省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所创。

孙禄堂,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武学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手之称。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遇武式太极拳名家郝为真。郝为真将自己所习太极拳心得传于孙禄堂。1918年,孙禄堂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编了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转换轻盈,运动方向变化多样,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的太极拳新套路,自成一家,人称“孙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孙禄堂

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由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所创。

和兆元,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和兆元在原传拳架的基础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与姿势,大大增加技击实用内容,并使架式更顺其自然,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创编了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为一体,三者互为检验印证,寓技击、修身、养身于一道,既保持赵堡镇原传太极拳传统又独具特色的新型太极拳理拳法“架”,即和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和兆元

猜你喜欢:

1. 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拳谱

2. 24式养生太极拳拳谱

3. 24式太极拳的拳谱

4. 杨氏简化24式太极拳谱

5.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拳谱

6. 24式简化太极拳图解

四十式太极拳口令。

1,起势,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搬拦捶,9,如封似闭,10,斜飞势,11,肘底捶,12,倒卷肱,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鬃,15,云手,16,单鞭,17,高探马,18,右蹬脚,19,双峰贯耳,20,左分脚,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背,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伏虎势,27,右下势,28,金鸡独立,29,指裆捶,30,揽雀尾,31,单鞭 ,32,左下势,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36,弯弓射虎,37,搬拦捶,38,如封似闭,39,十字手,40,收势。太极拳口令词【套路】

24式简化太极拳吴阿敏正面和背向(配口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