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小学三年级公式大全 完整版 三年级公式有哪些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 #三年级# 导语】数学公式是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物与物之间时发现的一些联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法。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三年级公式大全 完整版 三年级公式有哪些小学三年级公式大全 完整版 三年级公式有哪些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减数+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篇三】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

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

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三年级数学公式是什么?

三年级数学公式如下:

一、测量:

(一)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二)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减法:

1、被减数—减数=

2、减数=被减数—

3、被减数=+减数

(二)加法:

1、加数+加数=和

2、加数=和—加数

(三)加减法的验算:

加法的验算:

1、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

1、用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2、被减数减去等于减数。

(四)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起相加、减,同一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高位进1;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数上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三、四边形:

(一)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边,有四个角,是封闭图形。

(二)平行四边形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容易变形。

(三)周长:

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四、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总比除数小。

五、多位数乘以一位数:

(一)0乘任何数都得0,1乘以任何数等于任何数。

(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法则是: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以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全部数学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公式: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3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b=b+a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a×c=a×b+c

6、除法的性质:a÷b÷c=a÷(b×c)

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所有的数学公式有哪些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和问题的公式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2=大数

(和-)÷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倍问题

÷(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大数)

植树问题 :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56454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和问题的公式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2=大数

(和-)÷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倍问题

÷(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大数)

植树问题 :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简单小学六年级天天做这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必背公式有哪些?

小学三年级数学必背公式有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正方形的周长×4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怎么学好数学

我们知道痛苦指数和理解指数成反比,越多的理解意味着越少的痛苦。之所以数学让很多学生头疼,是因为我们在数学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我们的数学教材的表述框架多年来基本没变,所以今天学生的学习痛点和30年前的学生的学习痛点也很相似。

也就是说,我们很难在现行数学教材上解决数学学习的痛点,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也是这本书的使命之一,就是突破现行数学教材的表述框架,解决学生的理解痛点。后面的十章内容(基本涵盖了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就是在做这样的尝试。

三年级数学公式有哪些?

(1)长度单位进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 厘米=10毫米

重量单位进率: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2斤

500克=1斤

(3)货币单位进率:

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4)加减法的验算:

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 =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

(5)周长公式:

正方形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或 边长 X 4=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周长 或 (长+宽)X 2=周长

一、长度单位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千米=10000分米

1千米=100000厘米 1千米=1000000毫米

二、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一个苹果约250克

一头牛约500千克

一辆卡车的载重约5吨

三、周长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宽=周长÷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四、时分秒

秒针走一小格等于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分针走一小格等于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1小时=60分1分钟=60秒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五、倍数

多倍数=倍数×一倍数

倍数=多倍数÷一倍数

一倍数=多倍数÷倍数

六、分数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是几分之几

分母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的意义:其中的几份

1、分数比较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2、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一份数=总数÷份数

一、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二、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个数,其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a+(b+c)

三、减法性质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不变。

a-b=(a+c)-(b+c) ab=(a-c)-(b-c)

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不变。

a–b - c = a - (b + c)

四、乘法交换律

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a×b = b×a

五、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 = a×(b×c)

六、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或)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 + b) ×c= a×c + b×c (a - b)×c= a×c - b×c

乘法的其他运算性质

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必须把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其积不变。

a×b = (a×c) ×( b÷c)(文章来自多品小学教育张老师)

七、除法的运算性质

商不变性质,两个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一个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a÷b=(a×c)÷(b×c) a÷b=(a÷c)÷(b÷c )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a÷b÷c = a÷(b×c)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