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守住生态保护三大红线 生态保护的三条红线

生态文明建设三条控制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

守住生态保护三大红线 生态保护的三条红线守住生态保护三大红线 生态保护的三条红线


法律依据:

《中华环境保》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加强农业什么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要推进城乡及垦区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完善天然橡胶产业扶持政策。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和岸线开发管控措施。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热带雨林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的战略意义,努力结出累累硕果。

强化农业建设,要重视农业科技。要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粮食产量、种业科技、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农业产量和质量稳步提升,用种子保障粮食安全。

教育和鼓励农业科技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的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强化农业建设,要培育农业人才。培养农业人才是强化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建设一支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农业管理、研发等方面的人员,推动各类人才在农业建设中建功立业。

整合农业专业人才智慧,建立健全并完善农业相关政策及制度,推动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生态三条红线指的是什么

生态三大红线是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成美丽的宏伟目标,在实践中还须严守“三条红线”。

生态保护的三条控制线是什么

法律分析:生态保护的三条控制线是: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

法律依据:《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 二、科学有序划定

(四)按照生态功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优先将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防护等功能的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以及生态极敏感脆弱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海岸侵蚀等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其他经评估目前虽然不能确定但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对自然保护地进行调整优化,评估调整后的自然保护地应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发生调整的,生态保护红线相应调整。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主要包括:零星的原住民在不扩大现有建设用地和耕地规模前提下,修缮生产生活设施,保留生活必需的少量种植、放牧、捕捞、养殖;因重大能源资源安全需要开展的战略性能源资源勘查,公益性自然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包括水文水资源监测及涉水违法事件的查处等,灾害防治和应急抢险活动;经依法批准进行的非破坏性科学研究观测、标本采集;经依法批准的考古调查发掘和文物保护活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适度参观旅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防洪和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重要生态修复工程。

(五)按照保质保量要求划定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特殊保护的耕地。依据耕地现状分布,根据耕地质量、粮食作物种植情况、土壤污染状况,在严守耕地红线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将达到质量要求的耕地依法划入。已经划定的基本农田中存在划定不实、违法占用、严重污染等问题的要全面梳理整改,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

(六)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要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城镇开发边界是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等。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以城镇开发建设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资源承载能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乡统筹、城镇发展阶段和发展潜力,框定总量,限定容量,防止城镇无序蔓延。科学预留一定比例的留白区,为未来发展留有开发空间。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违法违规侵占河道、湖面、滩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