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山高水长无问西东是什么意思 山高水长无所畏惧什么意思

电影《无问东西》虽然在豆瓣的评分只有7.4分,但是我的感觉是这个评分其实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至少是在电影播放之后,应该有更多的增分的机会。

山高水长无问西东是什么意思 山高水长无所畏惧什么意思山高水长无问西东是什么意思 山高水长无所畏惧什么意思


电影用四个故事串联起来,每一个故事看似鼓励有都不是没有联系的。四个故事发生呢个在不同的年代,有的发生在抗战时期,有的发生在动乱时期,有的是在文化刚刚兴起之时,而有的是在现如今的职场之上。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身上其实都有着同样的一种精神在传承。而这股精神也是故事的主人公在一开始就质问的,你如果知道了事情的结果,还会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吗?

四个故事的主人公没有用苍白的言语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了作为清华人、做为文化人应该怎样的去做、做坚持自己的初心。

不问世俗、不怕艰难,为的就是不让自己后悔,为的就是不让自己盲从。

无论是违背母愿加入空军的沈光耀,还是毅然去扶贫的李想,亦或者是坚持要帮助四胞胎的张果果,他们的身上都有同样的一个光辉那就是不随波逐流、不盲从世俗的文人气质。

这或许就是百年清华的人文精神,这或许就是水木清华的血脉传承。

在《无问西东》上映的时候,很多人说这是一部清华大学的宣传片,因为片中的几位主角都是清华大学(当时属西南联大)出来的,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它背后的含义远远比“清华大学宣传片”要重的多。

整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是吴岭澜在听泰戈尔演讲的时候的感慨:“思考人生的意义不是一件羞耻的事。”那一刻,我听到吴岭澜的内心时正如吴岭澜听到泰戈尔的话一般惊醒。

这个时代很浮躁。小的时候,我们总会想,我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怀抱什么样的梦想,那时我们还有目标,还会探索人生的意义。但随着年龄慢慢长大,我们逐渐失去了这种思考,掉入了物质或其他什么的陷阱,甚至会说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一件羞耻的事。而《无问西东》就是想告诉仍然在思考和忘记了如何思考人生意义的年轻人们不要放弃这种思考。

《无问西东》里的四个故事里的主角,都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后得到了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宝贵答案。

吴岭澜成了联大的老师,沈光耀参了军,陈鹏参与核弹项目,张果果继续帮助四胞胎,他们在思考人生以后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其实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要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和帮助。

在电影里,还有一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台词,是在吴岭澜经过教室的时候,听到了里面的老师正在教《儒行》的第14章: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我去查了一下这段话的意思,它是在说:

儒者之间,听到善事就互相告知,见到善言就互相传示;有了爵位就互相推先,有了患难就互相效死;有朋友久在下位,就等待他升迁,有朋友在远方不得意,就设法引荐他来入仕。儒者对待和举荐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是这样的。

虽然知道了这样的道理,但实现人生的意义也依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要去帮助和影响别人,要付出的代价太多了,而我们在长大的过程里也变得越来越自私了,很难去承担这样那样的后果。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一开始会问我们:

“如果你提前了解你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至少,电影里的主角们提前了解他们要面对的人生,最后依然鼓起勇气前来。

沈光耀在坠机前的那一刻给自己的战友比出回家的手势,陈鹏哪怕自己会受到辐射的影响也要完成核弹任务,李想也知道去边疆行医,环境恶劣,最后客死雪海,张果果知道自己帮助细胞胎有被赖上的风险依然为四个孩子找人起名,为他们找住房。

最早知道这部电影的时候,也和大部分人一样搞不懂为什么要叫《无问西东》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四个字取自清华校歌的歌词,“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大致意思是,为人要先培养器量和见识,然后立德立言,取得学术建树,不需要问是东方还是西方学问,延伸后,现在更多的注解是——

不计较得失,听从内心做正确的事,那就对了。

所以,《无问西东》真的是一部好电影。

《无问西东》是关于清华的一部电影吗?

没错。但它更关乎的是每个时代发展潮流下青春的诠释与人性的自守。

它讲述的是四个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吴岭澜、沈光耀、陈鹏、王敏佳、李想、张果果,分别是四个故事的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世界很美好,世道却很艰难,面对这种种抉择,他们在追求“无问西东”的路上砥砺前行。

以前一直认为没明白在《奇葩说》的一期中高晓松为什么要斥骂一清华高材生。现在终于明白了,这个高材生在别人的支配下活着,没有世界名校的大胸怀,没有“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精神,更放弃了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自己的真实。

无问西东是什么?

是吴岭澜听到“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的领会;

是沈光耀完成自己梦想的自豪;

是陈鹏面对好工作说“我有人要照顾”时脸上的笑容;

是王敏佳在经历了彻底的绝望之后的重生;

是张果果在复杂社会摸爬打滚后抒发的“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看此电影,一遍只识浅表,再三而多,方知其蕴含之理!

想进清华的欲望从未如此强烈!

《无问西东》刚上映的时候,听见路上两个学弟说:“你看了《无问西东》了没?““看了,瞅瞅人家大学,这就叫传承。””就是就是,再瞅瞅我们学校,我都想复读了。“

诚然,《无问西东》的上映,就是清华与其他众学校拉开极大距离的一部电影。人家学校都有院线电影宣传了,我的学校拍了个宣传片学生会恨不得吹上天。

更气的是,看看人家这电影请的什么阵容——章子怡、张震、王力宏、黄晓明。人那演技都飙到天上去了,于是我的醋意也一同飙到天上去了。

但是这也阻止不了,《无问西东》是一部吸引我的好电影。

电影由四个时空里不同清华学子的事迹串联而成,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沈光耀那段。

沈光耀,家里人都希望他光宗耀祖。人生轨迹无外乎回家继承祖业,娶妻生子,做一个高高在上掌握权势的少爷。

可是他出生在一个混乱的时代。

他通过了体检可以成为一名飞行员,驾着战机飞上天空赶走那些罪恶的入侵者。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他是有这个想法的,哪怕为国捐躯,哪怕马革裹尸。

可是父母呢?

母亲特地从广州赶来,让他打消这个念头。

一边是报效祖国,一边是高堂年迈。

可是他看着受苦的百姓,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青春送上了战场。那颗深情的心脏从未停下,一有空,他就会驾着战机去给战乱里的孩子送吃的,,才有了后来陈鹏的故事。

故事没有戛然而止,清华学子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还在继续。

说的何止是清华,那是一代代知识分子奋斗的青春!

就如电影所说: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勇敢,无问西东。

这句话出自影片《无问西东》,影片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也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时代,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如果没有对自己的真实,生命的尽头不过是一场虚假的梦。

片尾,承接片头的提问:“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所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张果果有一段独白,他是说给自己、说给四胞胎的,也是说给我们所有人的: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这个世界除了自己,没有人懂得我们的珍贵。

我从头到尾只看到王力宏演的那一段和那一段里说的一句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的心里给出的,真心.无畏.和同情。感触颇深,这个时代的我们内心也应如此。

《无问西东》影片是基于清华校歌中的一句歌词,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更是整部影片的精神支撑。除此之外,这部影片有着很让人感动的情节,以至于章子怡在飞机上看剧本时竟然不自情不自禁的落泪,王力宏等演员更是为了找到合适的角度,不惜重复十几二十几次,力求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应该说立意还是不错的,故事也比较感人。但是从电影本身的结构、技巧和叙事能力都比较幼稚,部分情节也不符合史实,编剧导演也就是学生作业的水平。整部影片由四个故事组成,因而每个故事都无法深入,而是浮光掠影,流于表面,像是图解历史,一部自动播放的PPT。充其量也就是校庆宣传片的水平,离一部好电影差距太大。

电影讲述了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却大胆的采用了多线索并行框架。我看到第二个故事的时候就明白了这个不知名的导演的野心,暗自提了一口气,坏了,这要么是一部极好的文艺片,要么就是一部烂片。在整个观影过程,我揪着的心才慢慢的放了下来。

电影《无问西东》的片名出自清华大学校歌中的一句歌词,原文是:“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人的器量与见识是最重要的,做学问的技巧与艺术才是其次的,树立崇高美好的品德、提出真知灼见的言论时要超越传统的东西学。”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的作品,讲述的是来自四个不同时空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面对人生中的种种迷惑和选择时,听从内心真实自我,最终找到自己的故事。

四代人,四个故事,穿越了一个世纪,交相呼应。从清华学堂、到西南联合大学、再到清华大学,高等学府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时代之光、希望之光,那些伟大的名字交织在一起,便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而这部电影,本质上讲的是大学精神的传承。

一代一代人在迷茫的年少时期,被点拨,被引导去叩问内心,做出适合自己的、真正想要去做的选择,不顾时代浪潮,不顾他人言语,不顾世俗评价,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而这些人成长后,又用自己的方式,去给予下一代人同样的精神滋养,把真正的大学精神,传承下去。第一第二个故事的开头让人感到琐碎,直到沈光耀开始,故事进入了状态。事后也证明,沈光耀的故事是最饱满而有力的。

电影中在弘扬的一些东西在这里就不说了。想聊一下电影中所谓的坏人:充分体现旧社会中年妇女形象的师母,不分青红皂白宣泄自己愤怒的大众群体,在紧要关头为了自己而退缩的李想,甚至是张果果的上司,和上司口中因得到了捐助而赖上了自己的山村家庭。世界在小孩子的眼中才是非黑即白的。在电影中每一个伤害了别人的人,看似可恶至极,但“你知道他们不是坏人,他们只是没受过教育,不谙世故,没出过远门,自私,不道德,或者愚蠢”。

《无问西东》是一部青春、爱情类型的电影。该片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也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是一部需要慢慢品味的青春文艺片,这部电影里充满了选择,也遍布了对人生、亲情、爱情、生活的遗憾。最无力的不是时局的变换,而是人心的摇摆。我认为它在精神的表达上诠释的非常好。

我印象很深的是“静坐听雨”那一段戏,它把当时文人的风骨给展现出来了。电影片名取自清华校歌“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在电影中清华的精神来源于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这部电影的骨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是这部片子的魂。每个人对于电影的口味各有不同,就我而言制作精良画面优美剧本成熟演技在线,台词值得品味精神值得深思的才是好电影。而《无问西东》它符合我对好电影的理解。

昨夜和父母去看了一场深夜电影,买电影票的时候比较了一下,还是选择了《无问西东》,宣传片中说很多人都看哭了,不过我全程没有想哭,反而感觉心里暖暖的,看完后更加感觉内心被注入了一股力量,让我更加的自信与坚定。

有人说这是一部讲述青春和情怀的电影,不过在我却认为电影始终在传递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风骨与精神,并通过历史、知识、亲情、爱情、世俗、人性等各方面旁证与展现,而这种风骨与精神也被一直传承着,并将一直传承下去。

四段独立而又相关联的故事,输送给观众的远非只有结尾独白中“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的观点,那些游走过东西南北又最后沉淀在一颗真心中的正义无畏与同情,在问与不问间已然叩上心头。

电影先从现代往前追溯而又回光于现代,那这篇文章我更愿意从古推衍于今再返照于古。

道德经里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宇宙从无中来,无中生有,有而生天地人间,山水江湖,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等万事万物。若无无则无有,而若无有则无法证无。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就像神农尝百草时的拈花一笑,大禹治水时轻轻揩拭额上的汗滴,苏武牧羊时攥紧旄节的微微颤抖,五柳先生的归去来兮,李太白的仰天大笑…那种平和而又堂皇的精神在时间的洪流里不曾消亡过反而蔓延滋长,浸润了整个中华乃至整个世界的精神家园。

若是细细考量叩问自己,不懊恼也不羞耻其实是何等的难能可贵,这也正是真实的珍贵。或狂或狷或持中,又或者守一颗赤子之心又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

踏实不是真实,但其实我们很多人甚至都做不到踏实。

吴岭澜说,我只知道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有很深的感触,我在以前很多的文章中也都有类似的说法。也正是通过不断作文而希望叩问出真实的自己。虽然我远没有他优秀。

因为不踏实,所以希望真实,这是否也是种走捷径呢?我不知道这样是否是对的。但当我写着这篇文章而从心底蔓延出来的平和与安稳,滋生出一股大无畏的勇气,带着我越过了不踏实,抵达真实。

在这个唯物主义越来越被证实其正确性的时代,平凡的人们却似乎越来越喜欢趋向于唯心主义、追随自己的本心、找回真实的自己的人生态度。甚至在嘻哈里唱的 be real 的次数都越来越多。

真,是一个很复杂的字眼,不然也不会成为道家穷尽一生要去修行的课题。真,无论是非对错,也不谈幸福与苦恼,似乎是主观意念又似乎是客观存在,如果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或许也可以说大真无相。

向母亲发誓不当兵是真,国家兴亡之际毅然投身空军也是真;空投食物救济孩子们的晃晃叔叔是真,搏斗敌人捍卫国家一瞬间盛放的光与热也是真。

你一生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一个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都是人生的幻光。

其实什么不是幻光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然而那些功名利禄对于沈光耀是幻光,而用尽最后的生命点燃的火光却是沈光耀追求的最真的盛放。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沈光耀无法预见,他当初救济的孩子里走出了为参与研发原子弹的陈鹏,他只是顺从本心,从心里给出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而这些无法被空投食物所承载的东西却被冥冥中继承了下去,甚至比那些空投的食物本身更加弥足珍贵。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北海的苏武无视遥遥无期的牧羊生活,一刻不肯放下手中旄节,对他来说,无期的等待是假的,而心中终有一天会回到故国却是真的,于是便真的实现了。

南山的陶潜寄情一隅南山田园,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对他来说,这不甚高大雄伟的南山却是他心中的无端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化身一艘不系之舟,委心任去留。

而芸芸众生中的我们呢?什么是监禁了我们的北海,又什么是我们能够寄托的南山?北海有期,南山无端,无问西东,且问一问北南吧。

用玄幻小说里的术语解释一下无问西东。

西方五行属金,主杀伐与死亡,而东方主木,主生机与繁衍。所以无问西东,其实就是不问生死。

生老病死苦,人的一生太辛苦了,太阳由西边沉落第二天又能从东边升起,而又有谁走向死亡后还能再重获新生?世间有轮回而时间不可返。一生太短,一瞬好长,我们哭着醒来,也哭着遗忘。

当王敏佳在陈鹏为她挖的墓坑旁醒来,其实她已经死过一次了,尝过冷暖经历过生死,才终于明白什么是真心。

我顶喜欢被批斗的她站在板凳上的笑,以及毁容后缠头巾的背影,那种风骨与气度并不逊色于站在泰戈尔身边的那群人。

愿意为了深爱的人放弃大好前途,细心的关心到她印章坏了的细节,给她寄去雪花膏贝壳油等护肤品,刻着木头花的陈鹏眼里满是深情,抱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他的深情却并不卑微,它远远的超越了简单的男女之情,因为足够真,所以也不会被辜负。

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个为你托底的人?如果有,请好好珍惜他或者她,因为没有人有义务要为另一个自己生命外的人去托底。你是否也有一个人让你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为他托底?如果有,请不要卑微,不要放弃,请记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结尾安排陈鹏与王敏佳因为相互找寻而错过的深意其实并没有参透,却在既认为这对苦命人不该如此结局而产生不满,又感觉似乎本该如此而他们也终将相遇的复杂情感中释然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也许如今的生活好了起来,那些时代的苦难离我们越来越远,只存在于电影书籍以及垂垂老矣的老一辈人讲述的故事中。

穿梭于车水马龙的钢铁森林间,挣扎着,攀缘着,你是否也会迷失在物欲横流间,忘记了自己的珍贵?

在这个时代,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人性从来很复杂,无论是群殴一名弱女子的愚昧民众,还是小小职场里的勾心斗角,甚至也许只是一袋偷偷掺肥的肉馅儿。

李想将生存的机会让给了张果果的父母,他也许只想为自己曾经的懦弱赎罪,也未曾想过,却也救赎了隔了一个时代的张果果,也挽救了四胞胎姐妹乃至一个家庭。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人在成长,时代在进步,然而时代里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虽缺乏稀少,却从未消亡过,反而愈加熠熠生辉。

传说西边有昆仑仙山,有极乐净土,而东方也有蓬莱仙岛,琉璃世界。只是这诸佛神仙也无法尽数洞悉人心;而固执的人,也更愿相信自己心中开出的花儿。若死亡降临,其实又谁会在意是去往西方净土或是东方琉璃。

而其实死亡又何尝不是一种真呢。电影中除去四个主线故事,让我触动很深的是许伯常和刘淑芬夫妻。

活着的刘淑芬其实心已经死了,而在投井的一瞬间她却永远真实活在当初和心爱的人一起拉弹着手风琴的幸福中。

刘淑芬的形象承载了太多的复杂人性,她强势,甚至可以说恶毒;她可怜,甚至可以说苦命。她以死相逼让许伯常娶她时,她在许伯常心里其实已经死了,而当她真的投井死去,她又在许伯常心中活了过来,甚至成为了永远的梦魇。

爱本没有错,让爱变的如此畸形的也许并不只是许伯常的冷暴力或是刘淑芬的强势与胁迫,而与塑造他们性格的身世背景乃至时代环境都不无关系。

所以,正义、无畏、同情,以及真实,这些不会因时代更迭而消失,不会因环境改变而改变的心灵才如此的珍贵。

无问西东,不问生死,却问真实与虚假。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却还活着。这世上本就有比生死更难的事,当我们找到心灵的真实,我们才真正的降生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道上修行。

道可道,非常道。我也许无法解释或者描述我的道是什么,但我却明白,我在坚定不移的行走着。我不去想能否抵达足够远、驻立足够高,也不去想是否路上荆棘丛生风雨交加,我只知道我脚下的道路足够真便足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德我不愿理解为仁义礼智信等德性,而是它的本意,对于道的体现。

作为大学生,很难不被电影中梅贻琦等人的气度折服,他们自信从容的走在自己的道上,彰显出这堂皇正道,并言传身教、推己及人,并精益求精,不断求索而使自己一直保持在至善的境界。这才是大学之道。这也是他们的真。

泰戈尔在演讲中告诫大学生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其实一句无问西东哪有那么轻易做到。每个人都要不断经历,不断思索,不断地叩问心灵,挣脱监禁的我们北海,找到寄托心灵的南山——而后才能无畏生死间的大恐惧,抵达真实,无问西东。

这种无问西东的真实似乎可以利用各种介质,在电影中始于梅贻琦言传给了吴岭澜,却又被沈光耀、陈鹏、王敏佳、李想、张果果乃至更多人一直传递下去,而也透过了电影传递给我们这些观众。

那么我也忝作这篇文章,希望也能承载一些无问西东的力量。强大自己或许也能传递给他人。

谨以这篇文章献给和我一般珍贵的你。愿我们都能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听从我心,无问西东。

鹏入渤海/文

2018.01.21

走出电影院,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仍旧是刚刚电影中的场景。

张果果倾尽全力照顾四胞胎家庭;陈鹏、王敏佳和李想在特殊年代中的友情和爱情;“晃晃”叔叔沈光耀驾机撒下的罐头;吴岭澜在清华一角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四条时空线,四种人生选择,四种人生意义。

我的家乡是东北腹地的一座小县城,小到骑个自行车横穿整个县城只需不到十分钟,直至几年前,整个县城中最高的建筑仍然只有七层,那时候,我们全县城只有一所小学。

小田是我的小学同学,瘦瘦的,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为人老实,不爱说话。记忆中,我俩貌似还坐过前后座。小田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每年秋天收成的时候,家里人手不够,小田常常会被父母拉过去帮帮农活。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田的学习成绩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差。那时,我们班主任制定了一项学习互助制度,由学习好的同学帮带学习差的同学。我的成绩在班里还算不错,所以有一段时间,就是由我来帮助辅导小田。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自己真的是非常不懂事。因为许多我认为理所应当掌握很快的知识,小田的学得非常吃力,而我不仅没有想法设法去给他讲解,反而还和同学一起在背后议论。仅仅不到一周的功夫,我就放弃了,跟老师申请换了一个互助对象。后来,也陆续有三四个同学去帮助辅导小田,但大都以失败告终。

大约是小学五年的时候,小田退学了。那个年代,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退学的很常见,大家也都没有放在心上,甚至有一种窃喜,因为拖班级成绩后退的,又少了一个。小田也就这样淡出了我的生活。直到几周前,当年的小学班长组建了一个小学同学的微信群,小田也在群里。

十几年没有联系的小田,如今已是省会城市一家健身房资深的私教。照片里的小田,高大,结实,早已不见当年的瘦弱。儿时木讷少语的他,如今已经是健身圈中名气颇高的网红,并且经常在圈里组织一些小的健身课堂或者参加一些健美比赛。

我没有与小田联系,因为我早已习惯了在群里一言不发地看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天。后来,从他人口中得知:这些年中,小田搬过砖、当过学徒、摆过地摊、送过快递……

我知道,如今的他一定是经历生活的风吹雨打才变得如此成熟自信,才最终寻得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前段时间,网上盛传云南鲁甸的“冰花男孩”,在副驾驶上度过900个长夜的武汉三岁小女孩,在垃圾桶上写作业的长沙小男孩,那个用六岁幼小身躯撑起自己和奶奶生活的小女孩,那个每天捡垃圾的年仅两岁的先天性心脏病小女孩,那个在隔离罩内考试却仍然考了95分的患癌男孩……

与此相对比,我们有多少的孩子生活在阳光下,却不懂得珍惜。那些个因为买到想要的零食就对爷爷奶奶拳打脚踢的孩子,会知道世界上还有和他们同龄孩子连一日三餐都吃不饱吗?那些每天父母车接车送去上学却在教室中迷糊打盹的孩子,会知道世界上还有他们同龄孩子小学都没上完就辍学回家的吗?

我们不曾想象过,在当今万象更新的大好时代中,在色彩斑斓的万千世界中,竟然还有那么多的孩子在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撑起生活的苦难,还有那么多的孩子在命运的重担下依旧保持着一颗向上的心。

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没有谁的日子是阳光明媚的,没有谁的人生总是按照既定轨迹一成不变的,我们都生活在如此繁华美好却又令人焦头烂额的世界中。

还记得刚刚毕业的时候,微信群里大家总是在怨天尤人,有的哭诉领导不近人情,有的抱怨生活单调乏味,有的觉得自己能力水平不应埋没在此……有意思的是,每当有人出来抱怨的时候,下面总是会有一些羡慕他的人,总是会有人说“我比你惨多了……”

那年临毕业时候,我们学院有几个支边名额。支边指的是那种上高山下海岛,去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与日月共舞,和天地为伴。当然,如今早已不见了像电影中的李想那种让优秀的人去支边,以支边为光荣,每个人都积极踊跃报名支边的场面。当然除了那些自愿去支边的同学,当时学院领导主要针对那些成绩排名靠后,表现较差,甚至带有处分的同学,去开展说服教育,给他们做功课。那一年,我们学院支边的地点是海岛,是那种与大陆三个月通航一次的小岛屿,哪里甚至都没有手机信号。

越是临近最后,越是能看出情分深浅。临近最后抉择的那几天,每个人为了躲避支边,真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不惜撕破了五年的同窗情谊。在支边同学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学院还特意为他们举行了一场小小的送别仪式。

可是,谁曾想过到,两个去支边的同学,最后竟然落得了最好的结局。他们没有被发配到那个远在天涯的小岛上,而是在南方的某一大城市中安家落户。现在回想毕业时候的众生丑相,真的令人怀疑人生。

最近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真的读得异常艰辛。我本身是个理科生,从小到大对文字都没有感觉,更别提深奥又烧脑的哲学了。但是,我仍旧坚持读完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书中那么多种看待事物、生活甚至人生的角度。从尧舜禹时代直至民国时期,中华文明泱泱五千年,道家、儒家、阴阳家、法家、禅宗、理学……无一不是博大精深,无一不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书中有一篇章,讲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人们若都是遵从作为动物的本性去做事情,这是属于自然境界。若是明白了什么是有利于自己,并去做那些利己的事情,这是属于功利境界。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是属于社会的人,并自觉承担起那份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是属于道德境界,也就是贤者。当他在生活中已经与别人、与社会不分你我,达到万物归一的时候,这是属于天地境界,也就是圣者。

无论是道德境界还是天地境界,我想他们一定都是认清了自己社会属性,同时承担起了作为社会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毫不犹豫地无比坚定地坚持自己的人生信仰,正所谓“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达到圣者似乎不可能,同样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达到贤者的境界。但是,我想,若是人人都能以贤者为榜样去生活,我们便不会对过去的日子留有遗憾,我们所身处的世界也会因为每个人的不懈努力而更加美好。正如书中最后说“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同样,人必须先经历很多事,然后才能顿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