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职业教育信息化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 ,因而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将随之而改变。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网络、多媒体与教育的结合,将会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职业教育信息化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信息化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一、教育信息化是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显得陈旧落后;许多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广泛推广,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授课,依赖于教科书,知识来源单调,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匹配。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学生不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及网络来学习知识,而容易沉迷于电脑游戏及网上聊天,不仅没有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还耽误了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创新,避免现代信息爆炸对学生及教学的不利影响,是我们面对21世纪发展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教育是建立适应现代、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职业教育要想办出特色,就必须走职业教育信息化之路。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计算机 、网络、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的动态系统。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他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让教师如何具备信息技术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将来的教师随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改善,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无法胜任。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信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是一个有待于开发和探讨的课题。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几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科学领域中的理论更是如此。教学设计理论是一种研究如何经系统设计来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理论。

我们可以假设学习发生和维护的充分条件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即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二条假设);

(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知识经验和生理能力)。

(二)有效的学习动力维持系统,包括兴趣、情感、态度、动机、意志、性格等因素。

(三)有效的学习外部活动系统,指学习的具体活动,比如:记预习笔记、做练习、讨论、互助、制定表格、画概念图等。学习行为和活动的设计依据是认知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

(四)有效的学习环境,指学习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活动空间设施)和学习工具的有效整合。

(五)有效的信息传递,它不是指信息的阅读和呈现工具。而是指信息的组织,即学习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信息的呈现形式和传递顺序。

在以上的五方面充分条件中,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是不能设计的,而其它四个方面是可以设计的。学习动力系统不是一个可以直接设计的物化系统,它的设计基于其它三个系统设计。

教学设计的设计对象有三(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三条假设):

1、学习活动的设计。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技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的设计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学习内部的认识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2、学习环境的设计。从设计者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特指媒体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景,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作步骤的实施法则。

3、媒体传递的设计。媒体传递设计的任务是决定通过何种媒体形式,按照何种呈现顺序,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向学习者传递信息。课堂讲授的设计及教学媒体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就属于这个层面的活动。媒体传递是边缘层次的设计活动。

以上将教学设计活动划分为三个层面,旨在提醒

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发布时间

7月4日,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教育司指导下,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腾讯教育、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版)发布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程建钢主持会议。

《报告》基于面向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超过995所职业院校、8050名教师和近15万学生的问卷调查,回顾“十三五”时期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与重大实践项目进展与成效,从学生信息化学习、教师信息化教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院校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等多个维度,分析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并对“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对策。

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问题及好多帮科技对策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由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变过程。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

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大多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检索等方面,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意义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并不了解,也没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

2.教学资源及软件建设滞后

一方面学校教学软件数量较多,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这部分资源被闲置起来。

3.信息技术培训重技能轻应用

目前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大多都是单一模式一一课件,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解也只是课堂中播放课件,使得信息技术真正的优势与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好多帮科技教育信息化对策

1.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新课程的实践

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教与学活动要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教与学的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这也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条件

2.将教学内容变成信息化学习资源

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而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作为师生的学习资源;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供学生评议、分析与讨论。

3.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构建知识

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等数字化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

一、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一座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将在这个环境中架起,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沟通,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将要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并得以运行。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如果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有相应的科学理论和新的观念做支撑,现代教育技术又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和讨论,让大家明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现代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大家常说,“要给学生一勺水,自身先有一桶水”。然而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却应该是“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长流水”。信息技术培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培训,更注重于实际作。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教师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掀起了学电脑用电脑、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热潮。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挖掘潜力按需施教的原则,作为主讲授为辅、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使教师学以致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并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三、强化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园本研究的整合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

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如何将IT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好多帮科技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文化分类,是从全局上对信息化教学各种模式的把握。而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模式有其鲜明的特色,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也强调学习的合作;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也强调个人经验基础上的知识建构,通过对国内外信息技术整合实践的总结和理论的研究,好多帮科技提出了几种新的或给予了新的意义的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是将书本知识和各种知识相结合、教师传授和学生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新型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其实质都是促进学生探索学习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模型中,技术是学习的综合组成部分,从学科层次来说,是课程整合的连接点,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一些共同的思维方法、交流能力、选择能力和交流能力作为各个学科所共有的连接点,以此来进行课程的整合。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成功,但很多学校教育都是以分数论成败,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潜能不能得到发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能使更多儿童取得成功的理论、手段和方式。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所有的儿童都是聪明伶俐的,他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所有的儿童都存有潜能,教师应致力于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增加学生学习的机会,促进其个性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创新教育的实质是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技能的人才{钟启泉,1999}。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何在?美国依阿华州教育部曾提出一个三元结构模式,它包括基础性思维(常规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三方面。

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