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王亚平女儿年龄(王亚平女儿叫什么名字)

本文目录一览:

王亚平答应5岁女儿摘星星回来:让孩子学会分离,是父母的必修课

大家还记得在太空出差的三人组吗?天空TV又上新啦!

航天员们每个月都要对用水采样,进行微生物检测,看看太空中喝的水是否干净。

视频中,王亚平和叶光富正在专注地操作着,而网友们的关注点却又跑偏到王亚平的头发上了。

有网友评论说:“王亚平的发型永远不会让大家失望!”

其实,自从10月14日,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以来,王亚平的发型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因为王亚平是“太空出差三人组”中唯一的女航天员,她虽然是中国第二位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女航天员,但将是首位两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女航天员。

而且在这一次的神州十三号任务中,王亚平成为进驻中国空间站的首位女性,也将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

在央视记者采访的时候,王亚平谈到了5岁的女儿,她说:“我一直都在想六个月的长期飞行,我怎么样让她做好跟妈妈分别六个月的准备。”

于是王亚平跟女儿互相布置了任务,王亚平希望女儿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姥姥姥爷,并且好好学习。

而女儿则让王亚平飞行回来的时候,给她和她的同学摘星星回来,而且要摘很多,她要分享给她的同学们。

真的不愧是航天员妈妈,在解决跟女儿的分离大半年的问题上,都能如此“硬核”!就连网友都评论说:“太厉害了!她的孩子得有多骄傲啊!”

虽然我们大都是普通的父母,不能飞到天空给孩子摘星星,但却可以学习王亚平与女儿分离的做法,这才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

正如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所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父母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父母就越成功。

【1】

什么是“分离焦虑症”?

10月7日晚上临睡前,我刷到表妹的朋友圈,她拍了一张女儿悠悠开心玩耍的图片,配文却是:“小长假过去了,她明天早上去幼儿园,会哭成什么样?”

果然第二天一早,表妹在家族群里发了一则悠悠在幼儿园门口大哭大闹的视频,表妹拉着悠悠的手想交给老师,悠悠却拼了命地向门外跑。

其实,9月1日开学的那一周,悠悠闹得比这个场景还甚,无论表妹是哄是骗,还是板着脸训斥,悠悠就是不肯进幼儿园。

表妹内心很明白,悠悠之所以这么闹腾,是当初悠悠才六个月的时候,表妹总是不辞而别留下的“后遗症”。

那个时候,表妹被公司外派到分公司当经理,只有周末两天时间才能回家,每个周一的早晨,悠悠醒来看不到妈妈,都会哭得撕心裂肺。

后来悠悠大一些了,知道妈妈什么时候出发,就一直拽着妈妈的手,可以公司的班车不能延误,表妹总是狠心地甩开悠悠的手,头也不回地开门走了。

也因此悠悠越长大,性格越发孤僻,并且一有不如意就哭天抢地,直到三个月前,表妹从分公司调回总公司,这才有时间陪悠悠。

然而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悠悠表现出来的分离焦虑特别明显,表妹知道是自己这三年来对女儿的亏欠,所以特别苦恼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有心理学研究显示, 分离性焦虑症是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

分离焦虑症大多发生在孩子6岁以前,主要特征是孩子与亲人分离或者离开孩子熟悉的环境时,表现出来的哭叫、发脾气等状况。

有一部分情绪激烈的孩子,甚至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比如恶心、呕吐、头疼、胃疼、浑身不适等。

孩子之所以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就是父母的功课做得不到位,让孩子误以为自己被父母抛弃,孩子当然会极其抗拒与父母分离。

【2】

父母与孩子分离的正确姿势是这样。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和爱)没有得到满足,他自我的一部分就会永远“卡”在那个地方,并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寻求补偿。

当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父母尤其是妈妈的怀抱,是孩子觉得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因此会对父母产生深深的依恋。

然而,父母要忙着工作挣钱,孩子也在一天一天长大,父母与孩子之间必然要面临各种大大小小的分离,以下三点方法供身处其中的父母们参考。

首先,不要偷偷离开,要跟孩子说清楚原因。

看过一则新闻,民警在车站广场发现一名5岁的留守男孩,原来当天男孩的父母要乘火车去广州打工,男孩不想离开父母,就没有上幼儿园。

他一路尾随父母一个多小时来到了火车站,但是父母已经上车走了,男孩找不到回家的路哭了起来,这才被民警联系上了男孩的家人。

无论孩子有多小,哪怕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父母一定不要偷偷离开孩子,这会让孩子的内心受到莫大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会持续一生。

父母要用让孩子听得懂的话,告诉孩子父母要挣钱养家才离开他,并且明确承诺什么时候回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不会抛弃他,才会坦然地接受分离的现实。

其次,允许孩子哭闹,给他发泄情绪的自由。

孩子毕竟是孩子,父母离开的时候,免不了会哭哭闹闹,脾气急的孩子甚至会就地滚三滚,父母不要武断地制止孩子,而是要允许孩子发泄。

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拿着纸巾给孩子擦眼泪鼻涕,等孩子安静下来的时候,把他抱在怀里安慰,给予足够的爱与安全感。

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说: “如果妈妈可以及时回应、肯定孩子的需要,不刻意拖延,他就会对这个世界充满信任。”

只有孩子明确体会到父母的爱,知道分离只是短暂的,才不会把想父母却又不敢表达的情绪压抑在心里,而是耐心地等待父母回来。

第三,彼此做个约定,共同努力并一起进步。

王亚平答应5岁女儿摘星星回来的约定,一般父母做不到,却可以跟孩子约定做得到的承诺,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期待。

记得我儿子4岁时,老公要出差一周,他特意跟儿子商量,只要儿子做得到每天亲子阅读30分钟,爸爸就给他带乐高消防车回来。

这样不仅让孩子对彼此分离的时间有基本的概念,还能让孩子在等待团聚的日子里,更加专注于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也会让父母懂得信守承诺的重要。

父母要懂得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让孩子只沉浸在父母离开自己的负面情绪里,学会坦然面对每一次的分离。

【3】

与孩子分离是父母的必修课。

曾看过一则求助,这位妈妈的儿子才6个月,从儿子出生就没有离开过他一分钟,无论去哪儿都带着儿子,因为妈妈不放心任何人带她的儿子。

妈妈隐约觉得自己的心态不太正常,分析可能跟自己小时候离开妈妈,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成长经历有关系。

但是现在自己要上班了,就不可能跟儿子朝夕相处了,这位妈妈说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又觉得对儿子很愧疚,现在自己非常焦虑和不安,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美国心灵导师拜伦·凯蒂在《一念之转》中说: “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母亲,而是母亲离不开孩子。”

的确如此,我当初在生下儿子的四个月产假里,也是寸步不离地照顾着他,等我意识到还有半个月要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候,整个人都觉得虚脱无力。

但是我又不可能辞职,于是开始有意识地请婆婆多帮我带儿子,从刚开始的分开10分钟,我就抓耳挠腮、胡思乱想到渐渐适应1到2个小时的分离。

我正式上班的那一天,走到家门口,我还特意转身狠狠亲了儿子一口,下班一到家就把儿子抱在怀里,享受那一刻母子团聚的幸福。

因为父母都要明白,与孩子之间的缘分就是这样渐行渐远,直到孩子完全独立,去追寻属于他自己的美好未来。

王亚平女儿多大

6岁。

11月9日,是王亚平女儿的6岁生日,航天幼儿园的老师和小伙伴们与她一起庆祝,孩子在许愿时称,“祝妈妈在太空平安顺利”。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透露,王亚平的女儿去年过生日时,也穿了同一条裙子,因为这件衣服上有妈妈的味道。

摘星星的妈妈

王亚平出发前,还答应孩子说的:“我上天给你摘星星”。因为女儿希望王亚平能给她摘天上的星星回来,多摘几颗,她还要分享给同学们。

小姑娘的妈妈还从太空“祝宝贝生日快乐!”对于小姑娘来说,这是个终身难忘的生日,来自遥远太空妈妈的生日祝福。

8年前,王亚平首次在太空执行任务。在返回地球后,经过了三年的休整,才生下宝贝女儿。此时的王亚平已经是36岁了,可以说,为了航天事业女,王亚平熬成了“高龄产妇”。

王亚平出发前说”带了个女儿送的礼物上天”,原来是把女儿最喜欢的玩偶小兔子玩偶,带在身边陪伴,在太空出差的时光,女儿满满的爱陪伴妈妈。

据说,这只可爱的小兔子是王亚平的妈妈亲手勾的,送给了王亚平的女儿宝宝,出征太空前,这只最“得宠”的小兔子又被宝宝送给了妈妈。

王亚平为什么可以做到生育与事业都没有耽误呢?

事业,爱情,生育,三者是矛盾的统一体,只要合理安排,就可以做到三者兼顾。

航天员以执行命令为天职,以奉献为使命,事业是第一位的。王亚平是属于晚婚晚育,这和她的事业有关。

王亚平结婚以后第一次上太空,回来以后生的孩子,如今孩子五岁了,这是第二次上太空。如果她想要二胎的话,回来以后可以生二胎。

这些安排都是结合事业的需要作出的,以事业为主,闲下来生孩子,当然,这里的“闲”不是真正的闲,而是指不上太空,在地面工作的这一段时间。

要想做到事业,爱情,生育三不误,其实没有那么难。需不需要上太空,国家都会提前安排好,也会给她们留出生育的时间。这些都是人性化的安,既不能因为事业耽误了爱情生育,也不能因为爱情生育耽误了事业。

科学安排,互相兼顾,精准实施!

计划生育,不影响工作,特别是航天梦,王亚平为了自己能登上太空之前,不可能要孩子,如果要孩子,她的训练是完不成的,体能不行,是不可能登上太空的。第一次登太空回来,才考虑要孩子,现在孩子5岁了,王亚平第二次登上太空。王亚平真是女中豪杰。

王亚平40岁,女儿五岁,35岁生孩子,不知道有没有二胎,但是40了,应该不会考虑再生孩子了。国家提倡三胎了,如果女性都像王亚平,生育率是如何都上不去了。

所以说,女性事业和生育是不能互补的,如果早早结婚生子,事业定不如意。即使有老人帮助,但是也牵着心。

王亚平肯定是做好规划的,王亚平如今41岁,也已经生育了一个5岁小孩,现在可谓是家庭事业双丰收。这次也是王亚平第二次去到太空,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没有生小孩。

一般到太空上,太空中恶劣的环境我们对它了解的有限,可能会对女性生育带来不好的影响,一般挑选航天员时会优先选择已婚和有小孩的。

不过结婚生过孩子的,可能身体条件没那么好了,可能会影响训练跟上去的状态,所以女航天员为了难得的去到太空的机会,会推迟生育时间。

王亚平也是因为选择去到太空,推迟到36岁才生小孩。2006年王亚平跟丈夫赵鹏结婚,到2016年王亚平等到身体恢复好才选择生育,如今自己的女孩已经5岁了。

其实去到太空上很伤身体,尤其是对女性,因为还要生小孩,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调理恢复。同样是女飞行员的刘洋也是为了自己的航天事业,选择在36岁生育,刘洋04年就结婚了,为了执行任务。在执行完12年神舟九号的飞行任务,休息两年后才选择生育,也是结婚后十年才生子。

第一,能力强,可以同时兼顾多件事;

第二,背后有人支持,或者是父母,或者是公婆,分担了很多家庭负担。

生活不只有这两部分,而且这两部分也不是对立的关系。

生活从来就不是简单的选择题,也不是非黑即白,此消彼长。

可口可乐的CEO讲到工作与其他方面的关系;想象生命是一场不停丢掷5个球于空中的 游戏 ,这5个球分别为工作,家庭, 健康 朋友和精神追求,而且你很努力地挣着这5个球不让它们落地,很快你就会了解工作是一个橡皮球,如果你不幸失手落下它,它还是会弹回来。但是家庭 健康 朋友和精神追求这4个球是用玻璃做成的,一旦你失手落下,他们可能会少了一角,留下无法挽回的记号,刻痕损坏,甚至碎落一地,他们将永远不会跟以前一样。

能把这些重要因素都平衡好的才是真正的牛人,而且你会发现他们好像做什么事情都很简单。越来越觉得 平衡 取舍 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说明她对自己的人生一直是有规划的,按照自己的目标逐个实现,也为自己的女儿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是一个事业家庭都成功的女人。

人的大脑意识决定着个人的行为,关于这个问题,王亚平自己作了很好的分析和判断,做出了科学明智的分配和选择,她特别明白,只有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身体能量的储备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所钟爱的航天事业和相应的科学实验任务,身体才是基础,第一要素。更何况女人的生育和生命的延续纯属人体的自然属性也是一项崇高伟大的人生事业。从任何角度讲,都没有错。为人类和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责无旁贷。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工作生育后有产假,上班后哺乳期可以送奶,这都是对女职工权益的保护。

产假哺乳期过后上班,有老人或者保姆带孩子。当然女同志要想在事业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就得专研业务,牺牲一些陪家人的时间,这就得有丈夫的支持,老人的帮助。否则一个经常加班工作的人,很难照顾好家庭的。

事业家庭两不耽误很难,王亚平做到了事业和生育两不误,因为她身后有支持她的丈夫和老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