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常见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教案

文言文中18个虚词有哪些?

《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教案常见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教案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

安、但、耳、夫、盖、故、或、即、既、然、虽、遂、惟维唯、已、矣、犹、哉

扩展资料

虚词用法

而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文言虚词有哪些

文言文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文言文的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一、“之”:

二、“而”:

文言文常用虚词

文言文常用虚词:“之” 字 。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 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古汉语常见虚词有哪些?

古汉语常用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副词:

1)时间副词:a表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向、乡既、业、尝

b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有“方、正、适、会”等。

c表示动作行为将要进行的时间,有“行、将、且、垂”等。d表示动作行为的久暂,有“俄、暂、姑、常、雅、素”等

2)范围副词:

a表示总括:包括无遗或很少例外的副词,有“皆、尽、毕、悉、举、咸、具、凡、都、共、率”等。

b表围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的副词。有“但、特、只、直、止、第、独、徒、仅、唯”等。

3)程度副词。可分三类:

a表示程度高的:“、至、极、绝、大、太、殊、特、尤、良、甚”

b表示程度不深、轻微的副词,有“少、稍、微、略、颇”等。

c表示程度在原有基础上的加深加重。有“加、更、愈、益、弥、兹(滋)”等。

4)情态副词。“俱、并、闲、微、窃、故、固、暂、遽、卒(猝)立、即、旋、稍、渐、益、数、亟、累、屡、仍、辄、每、复”

5)语气副词。分五小类:

a表示确认的语气。“乃、即、必、定、诚、信、果”。

b表示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论议语气。“其、盖、殆”

c表示出自意外的惊异语气,常用的有“曾”多与否定副词“不”连用,相当于“竟然”。

d表示祈使语气。“其”用在祈使句中,有希望、请求劝勉的意思。

e表示反诘的语气,常用的有“岂、其、庸、巨(讵)宁”等。

6)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微、否”

7)指代性的副词“相”和“见”。

8)谦敬副词。a表敬副词:“请、敬、谨、幸、惠、辱、猥、垂、蒙”等。b表谦副词。有:“敢、窃、忝、猥、伏”等。

二、介词

大约有“于(於、乎)、以、因、由、为、自、从、与、及”等十几个。

三、连词:与、而、且、以、则、虽、虽然、然、然而、然则、之。

四、语气词:

1、按照位置分:1)句首语气词有:“夫、盖、维、惟、唯”。2)句中语气词有:“盖、也、与”3)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已、耳、焉、与、邪、夫、兮”等。

2、按照语气作用,可分为1)陈述语气词:“也、矣、已、耳、焉”2)疑问语气词有“乎、与、邪”3)感叹语气词有“哉、夫、兮”。

以上就是古代汉语的虚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