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_节约建设用地的有效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核心:节约集约用地

我国人口、工业化和城镇化三个高峰期的到来,加剧了土地需求的矛盾。18亿亩耕地保护面积要作为一个长期目标坚决守住,基本农田“红线”不能动,建设用地规模要压缩,城市发展以内涵为主不要扩张外延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圆满解决,都要靠土地管理的“龙头”——土地利用规划来协调和控制。因此,以节约集约用地为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_节约建设用地的有效措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_节约建设用地的有效措施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从规划的高度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水平,协调好土地利用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就节约集约用地理念下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程序、方法和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

土地利用规划与节约集约用地的关系土地利用规划与节约集约用地,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落实与被落实、协调与被协调、调整与被调整、规范与被规范的关系,其共同目的都是围绕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时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对节约集约用地起到了引导与控制作用。土地利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仅取决于国家的投资,更多取决于不确定因素。土地利用规划就是要引导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可以通过用途管制,对土地使用用途变更作出限制、许可或限制性许可的条款,也可以通过定量控制指标的适当变更来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同时,土地利用规划中还可以明确一些鼓励措施来引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土地利用规划对节约集约用地有很强的性质、数量的控制和时间、空间的控制。

节约集约用地对土地利用规划起着监测与反馈作用。信息反馈是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的基本方法。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坚决有效的批后监督和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的动态监测及规划信息系统来判定土地利用行为是否规范有序,是否符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方向,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起着重要的监测作用。同时,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可及时判断已经采取的规划措施是否能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发挥反馈作用。通过反馈,及时变更或强化规划实施措施,提出一系列调控各业各类用地的目标及政策,从而使土地利用系统向有序、稳定、平衡的持续利用方向发展。

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程序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随着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但要从节约集约用地的视角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程序还有一定的挑战。过去的土地利用规划仅仅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指导方针,但却没有专门的深入研究,没有把它具体化、操作化,更没有以它为规划理念贯穿于土地规划的修编、实施和管理中,使其实施效果不甚明显。

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于土地利用规划,在修编程序上要侧重于以下研究:首先,从系统学的角度,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作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深入研究如何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问题,全面调查各业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研究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其次,结合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设定适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期和短期总体目标及各子系统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实施部门。最后,规划方案的制定与优化,要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导向转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完善从宏观到微观的土地利用调控措施,切实提高规划的操作性。

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方法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但也是一个可控系统,即可以通过控制土地利用行为,使之与其相关因素动态协调,从而控制系统的状态。这已不是传统的规划方法所能达到的,为此,迫切要求借助系统工程方法加以实现。土地利用规划是着眼于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综合性的规划,其编制的过程是多目标的统筹协调过程。因此,在规划过程中采用以数学模型为主要手段的系统优化方法就成为必然。目标规划法就是能够较好地优化各种规划方案的一种方法。

同时,还要从节约集约用地的角度出发,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构建一套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的宏观指标体系,对特定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时空分析及潜力分析,为其规划中的各项控制指标分解以及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分配提供依据。此外,在具体规划方法上要有所创新,应用弹性规划方法、动态规划方法、区域协调规划方法、公众参与规划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耕地保护才能成为可能,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如何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数量、质量、结构和布局方面的供求平衡,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主要有:确定土地利用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确定各业用地指标;划定土地利用区,编制土地用途,确定各用地区域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制定实现规划目标的行动路线、方案和政策措施。其核心就是以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来合理安排好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与非农业建设用地配置。

为了做到合理用地,要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使各类用地各得其所。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目标和发展战略,充分体现区域特点及“五个统筹”下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的目标,提出耕地、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等具体的预测性指标;制定实现规划目标的方针、战略、方案和政策措施。以往规划的土地利用分区不利于实施用途管制,只有进行土地利用类型配置,才能真正实施土地用途管制。

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管理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继续和规划实施的重要保证,规划管理应该着眼于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并将其贯穿于规划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首先,要把过去被动执行型规划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型规划管理,要体现公众及社会团体的意志,鼓励公众参与规划与管理。其次,要改变当前的规划中的随意“补课”行为,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体现出规划的弹性与动态性;再次,以人为中心,提高规划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规划管理的服务意识,增加规划管理的透明度;最后,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法规体系。完善规划的法规体系是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保证,目前的规划配套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不够完善,直接影响到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有哪些措施?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强化需求引导和供给调节,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以土地供应的硬约束促进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提高建设项目投资强度,理顺价格形成机制,防止工业用地低效扩张;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节约集约用地指标审核开发区用地,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扩区、升级。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建设用地保有环节的税收调节力度,提高土地保有成本,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积极推进节地型城、镇、村更新改造,促进城市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和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作用的发挥及综合利用;鼓励利用原有工业用地发展新兴产业;研究推广各类建设节地技术和模式,促进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利用效率。

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坚持规划先行、计划控制、群众自愿、严格监管,促进城乡建设统一布局、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严格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调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时序,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防止城镇建设用地过度扩张;调整城镇用地供应结构,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性住房和自主性普通住宅建设用地;调整优化工矿用地布局,改变布局分散、粗放低效利用的现状。

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制度。建立政府节约用地目标考核制度,开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内容,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分配的依据;开展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清查,完善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扩区、升级的依据;开展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充分挖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潜力,推动城市建设节约集约用地。

相关链接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评选工作深入开展

国土资源部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按照以创建促改进、以创建促整合、以创建带工作的思路,开展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创建活动以全国所有县(市)为对象,依据规定的指标标准体系及考核办法,评选出一定数量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并给予一定奖励。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典范,在普及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知识、增强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意识、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节地评价需要什么资料

节地评价需要资料有建设项目基本状况、土地利用状况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各功能分区用地指标、现场照片。为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工作,落实土地使用标准控制制度,促进超标准、无标准建设项目节约使用土地,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节地评价需要资料有:

1、建设设项目基本状况。

2、建设项目土地利用状况资料(包含地形情况)。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4、建设项目有关前期批复意见、会议纪要等。

5、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预审申请表。

6、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7、各功能分区用地面积和用地指标(建筑规模、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

8、现场照片,多拍摄几张照片,最后选择部分合适的使用,其余存档。

土地管理与法规:建设用地和节约用地利用评价

(十一)建设用地和节约用地利用评价

1.依据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 1018—2008)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工作体系、程序内容、技术方法,成果验收、更新及应用等。

(2)适用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区开展的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工作,城市开展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工作。跨行政区的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以及建制镇的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主要名词

(1)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降低建设用地消耗、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

(2)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以符合有关法规、政策、规划为导向,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

3.《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总则—评价目的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目的是为全面掌握区域、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及集约利用潜力,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土地政策和调控措施,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及相关规划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4.《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总则—工作体系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包括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简称“区域用地状况评价”)和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包括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简称“城市用地状况评价”)和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简称“城市用地潜力测算”)。

(1)区域用地状况评价

区域用地状况评价是以行政区范围内的全部建设用地作为评价对象,在特定时间点或特定时间段内,通过对相同或相近类型的区域建设用地利用现实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揭示其节约集约利用总体状况及差异的过程。

1)建设用地分类范围

①区域用地状况评价涉及的建设用地:指GB/T 21010一2007中的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除农村道路外的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的水工建筑物用地、其他土地中的空闲地的集合。

②区域用地状况评价涉及的城乡建设用地:指GB/T 21010-2007中的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其他土地中的空闲地、交通运输用地中的街巷用地的集合。

2)主要指标

①区域用地状况评价指标

区域用地状况评价指标根据其反映上地利用的基本特性,分为正向相关指标和反向相关指标。当属于正向相关指标时,其数值越大,代表工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越佳,反之相反;当属于反向相关指标时,其数值越小,代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越佳,反之相反。

②利用强度指数

利用强度指数包括人口利用强度指数、经济利用强度指数和建设利用强度指数三个方面,反映评价时点的土地承载社会经济总量的能力。人口利用强度指数、经济利用强度指数属于必选指数,建没利用强度指数属于备选指数。

人口利用强度指数涉及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密度是指基准年的总人口规模与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值,计量单位为人/k㎡,是必选指标,属不向相关指标。

经济利用强度指数涉及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基准年之前的3年(含基准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平均值与基准年的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值,汁量单位为万元/K㎡,反映土地投入状况,是必选指标,届正向相关指标。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是指基准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值,计量单位为万元/km:,反映土地产出效益状况,是必选指标,属正向相关指标。

建设利用强度指数涉及城市综合容积率。城市综合容积率是指基准年年末或评价时点的中心城区的城市建成区内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无量纲,反映土地利用强度,是备选指标,属正向相关指标。

③增长耗地指数

增长耗地指数包括人口增长耗地指数、经济增长耗地指数两个方面,反映社会经济增长消耗的新增建设用地状况,都属于必选指数。

人口增长耗地指数涉及单位人口增长消耗新增城乡建设用地量。其中,单位人口增长消耗新增城乡建设用地量是指基准年的新增城乡建设用地量与人口增长量比值,计量单位为k㎡/人,是必选指标;当人口保持增长时,属反向相关指标,其他情形应视情况而定。

经济增长耗地指数涉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地下降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消耗新增建没用地量)、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消耗新增建没用地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地下降率是指基准年前一年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地与基准年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牦地的自差值占基准年前一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地的比率,单位为%,是必选指标,属正向相关指标。其中,单位地区牛产总值耗地是指建设用地总面积与其承载的地区牛产总值的比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消耗新增建没田地量是指基准年的新增建设用地量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量的比值,计量单位k㎡/万元,足必选指标,属反向相关指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新增建没用地消耗量是指基准年的新增建设用地量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值,计量单位为km3/万元,是必选指标,属反向相关指标。

④用地弹性指数

用地弹性指数包括人口用地弹性指数、经济用地弹性指数两个方面,反映建设用地消耗与自身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部属于必选指数。人口用地弹性指数涉及人口与城乡建没用地增长弹性系数。

⑤贡献比较指数

贡献比较度指数包括人口贡献度指数、经济贡献度指数两个方面,反映建设用地消耗对全国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匹配程度,都属于必选指数。人口贡献度指数涉及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是指基准年之前3年(含基准年)的人口增长量占全部评价对象的总人口增长量的比重,与同期城乡建设用地增长量占全部评价对象的城乡建设用地增长总量的比重之比值,无量纲,是必选指标;当评价对象的人口和城乡建设用地同步增长时,属正向相关指标,其他情形应视情况而定。

经济贡献度指数涉及地区生产总值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是指基准年之前3年(含基准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量占全部评价对象的地区牛产总值增长总量的比重,与同期建设用地增长量占全部评价对象的建设用地增长总量的比重之比值,无量纲,是必选指标;当评价对象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建设用地同步增长时,属正向相关指标,其他情形应视情况而定。

⑥管理绩效指数定义及选择要求

管理绩效指数包括城市用地管理绩效指数,反映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一种开发经营模式的管理效果,属于必选指数。

城市用地管理绩效指数涉及城市土地供应市场化比率、城市闲置空闲土地与供应量比率和城市批次土地供应比率。

(2)城市用地状况评价

城市用地状况评价是在分析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以划分的城市功能区为评价对象,在特定时间点或特定时间段内,按照居住、工业、商业、教育等功能区类型,分别评价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过程。城市用地状况定量评价将确定各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状况类型,按照各功能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划分过度利用区、集约利用区、中度利用区、低度利用区。

(3)城市用地潜力测算

城市用地潜力测算主要是针对城市用地状况评价划定的低度利用区和中度利用区,分别测算特定时间点的规模潜力和经济潜力的过程。必要时,城市用地潜力测算范围可以扩大到上述两类区以外的其他类型区。城市用地规模潜力是将特定时间点的现实土地容量与达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相关法规规定的土地容量差距换算形成的土地规模。开展规模潜力测算时,应考虑基于现状用途和基于规划用途的不同情形。城市用地经济潜力是指将现状土地改造为规划允许的土地利用状况时产生的经济价值差额。开展经济潜力测算时,应考虑利用空闲地挖潜、部分改造挖潜和整体拆除重建挖潜的不同情形。

5.《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总则—工作程序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工作程序一般包括:a) 准备工作;b) 资料调查与整理;c) 技术分析与评价;d) 成果编制;e) 成果验收;f) 成果归档、应用和更新。

6.《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总则—技术步骤

(1)区域用地状况评价的技术步骤如下:

a) 明确评价对象;

b) 定性分析各评价对象的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判断土地利用趋势类型;

c)建立影响各评价对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的指标体系,确定相应权重;进行各评价对象的指标标准化处理:

e) 计算各评价对象的各项评价指数值;

f)根据定量评价得出的各评价对象的区域用地状况评价指数校核;

g)编制评价成果报告、图件和基础资料汇编。

(2)城市用地状况评价的技术步骤如下:

确定评价工作地域;进一步核定工作地域,开展定性分析;确定功能区类型,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划分城市功能区,选择各类功能区的样本片区;划分其土地利用状况类型,并予以收集整理各类功能区的样本片区指标资料,确定相应的指标理想值;初步识别样本片区是否归属过度利用类型;对于初步识别中不列入过度利用类型的样本片区,计算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并判断其土地利用状况类型;根据样本片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重新整理和划分城市功能区,确定各城市功能区边界,并判断其土地利用状况类型;编制成果图件技量算不同利用程度、不同功能类型的功能区面积;选定不同土地利用状况类型、不同功能类型的典型功能区和典型样本片区,进行信息汇总;编制评价成果报告、图件和基础资料汇编。

(3)城市用地潜力测算的技术步骤如下:

确定潜力测算涉及的城市功能区及地域范围;开展规模潜力和经济潜力测算:进行城市用地规模潜力分区和经济潜力分区;编制潜力区分布图,拟定潜力利用的时序配詈方案。等等。

7.《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总则—技术方法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应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总体分析和典型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等技术方法。区域、城市用地状况评价可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等。区域、城市用地状况评价可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等。城市用地潜力测算中,潜力测算可采用目标逼近法等,潜力分区可采用聚类法。

8.《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总则—技术约定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成果主要包括:文字报告、图件、基础资料汇编。当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时,基础资料汇编可采用基础资料信息数据库的方式替代。

9.《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总则—技术应用

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中,鼓励应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有条件的地区或城市应建立相应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信息系统。

10.《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略)

11.《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略)

12.《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略)

13.《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成果验收、更新与应用

(1)成果验收

①检查制度

为保证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成果质量,评价工作中应建立自检、审核制度,认真检查每个重要技术环节。自检、审核结果应作为评价成果的重要内容上报。

②验收制度

成果验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价成果验收时,应出具验收意见,对不合格的成果提出修改意见。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下级行政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和抽查。

(2)成果的更新与应用

为保证评价成果的现势性和可用性,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建设用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成果进行更新。成果更新应充分利用已有成果,考虑评价工作的连续。更新成果经验收合格后应存档保存,并报上级国十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区域用地状况评价成果和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成果原则上2~3年应更新一次。

(3)成果应用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应提出成果利用方向、挖潜计划和相关政策建议。主要包括:①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依据之一,为国家利用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支持;②为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供应计划以及其他法定规划、计划和政策等的编制、制定提供依据;③为地方政府掌握土地利用的基本状况,健全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完善土地利用管理政策等提供保障。

例题: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包括( )。

A.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

B.国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

C.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

D.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E.综合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

答案:AD

解析: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包括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和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包括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和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2009年土地估价师真题答案-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

2009年土地估价师真题答案-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

一、判断题(10题,题号1—10.共10分。请判断下列各题说法的正确或者误,并将答题卡上相同题号对应的符号涂黑,认为正确的涂“√”,认为错误均涂“×”。评分说明:每题1分,判断错误不得分并倒扣1分,最多扣至判断题总分为0)

1.土地包括地下层、地表层以及地上空间。( )

2.根据我国有关法律,国家实行土地估价师资格认证制度。( )

3.根据当前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我国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等类经营性用地,都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 )

4.土地登记以宗地为基本单元。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不能分别申请登记。( )

5.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属于土地用益物权,所以使用宅基地的用益物权人对老基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 )

6.《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对依法驭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疗式转让土地使用权。( )

7.国有土地收益中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70%上缴国家中央呀政,30%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

8.执业登记的土地估价师可依法从事对土地及其附着物、定着物的相关权刘、权益的价格或者价值进行评测、判定、咨询等土地估价活动。( )

9.集资、合作建房是经济适用住房的组成部分,应当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旁建设计划和用地计划管理。( )

10.张某2002年取得大专学历,从事相关工作满两年后,于2005年考试通要获得土地估价师资格,但因其他原因于2006年被取消土地估价师资格。按照主地估价师资格考试管理办法,张某2009年可以重新报名参加土地估价师考试。( )

二、单项选择题(40题,题号11—50.共40分。每题有A、B、C、D四个备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择并将答题卡相同题号对应的字母涂黑。评分说明:每题1分,选错不得分,不倒扣分)

110土地总登记是按照( )进行的。

A.基准地价区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

C.行政辖区 D.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区

12.由于( )的特性,对一块土地的利用,常常同时产生两个以上用途的竞争,并可以从一种用途转换到另一种用途。

A.土地经济供给稀缺性 B.土地用途多样性

C.土地用途变更困难性 D.土地增值性

13.建设用地的主要功能是( )。

A.承载功能 B.区位功能 C.生产功能 D.增值功能

14.土地管理的基础是( )。

A.地价管理 B.地籍管理

C.土地执法监察 D.土地用途管制

15.按照全国开展的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的土地利用分类,田坎戈指宽度>/2米(北方)或≥1米(南方)的地坎。其上一级分类属于( )。

A.耕地 B.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C.交通运输用地 D.其他用地

16. 2008年新修订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绿地率五项指标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项目的建筑系数应不低于30%

B.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

C.可以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专家楼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耄设施

D.工业企业内部绿地率最多不得超过20%

17.《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无偿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因迁移、解散、撤销、破产或者其他原因而停止使用土援的,( )应当无偿收回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并可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予以出让

A.市、县人民政府

C.省人民政府

B.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D.国土资源部

18.土地调查形成的成果不包括( )。

A.数据成果 B.图件成果

C.数据库成果 D.权属证明成果

1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有企业改制涉及以土地使羽权折算为国有资本出资或者股份的,应当以( )作为确定出资额或股份数额的依据。

A.资产账面原值 B.评估确认价格

C.资产账面净值 D.拍卖成交价格

20.某建设项目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区外的耕地50亩,向当地政府缴纳了耕

也开垦费,但因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经上级政府部门协调将耕地开垦费转交邻县

辛地代补耕地。按照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基本要求,( )是补充耕地的责任

挚位。

A.建设项目单位 B.当地政府

C.接受开垦费的邻县政府 D.被占地农民集体

21.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须由( )批准。

A.村民委员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主管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

22.经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习权,超过规定开工日期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应按规定缴纳( )。

A.土地补偿费 B.土地荒芜费 C.土地复垦费 D.土地闲置费

23.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临时用地,由( )批准。

A.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 B.当地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D.工程批准部门

24.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作出的要体部署和安排。其作用不包括( )。

A.控制作用 B.协调作用

C.分异作用 D.组织和监督作用

25.根据国发[2006]31号文件的有关精神,国家统一制定工业用地出让最氐价标准。这里的“工业用地出让标准”是指( )。

A.工业用地评估价不得低于的数值

B.工业用地出让底价和成交价均不得低于的数值

C.工业用地出让底价的实际数值

D.工业用地出让成交价的实际数值

2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企业破产清算时,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对债务人享有的债权称为( )。

A.破产财产 B.破产债权 C.破产资产 D.破产债务

27.依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规定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土地开发程度评价指标不包括( )。

A.土地供应率 B.土地闲置率 C.土地建成率 D.土地开发率

28.全民所有的土地,土地所有权由( )代表国家行使。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土资源部

C.国务院 D.市级人民政府

29.某企业拟转让一宗房地产,其转让收入为5000万元,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土地开发成本费用、建筑物的评估价格及其他有关扣除项目金额共计4000万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该企业应该缴纳土地增值税( )。

A.300万元 B.400万元 C.500万元 D.600万元

3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 )组织编制,其核心是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A.上一级人民政府 B.上一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

C.县级人民政府 D.县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

31.国有企业改革涉及的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下列情形中,可不采取出让方式处置的是( )。

A.原国有企业出售 B.非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

C.原国有企业破产 D.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

3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不包括( )。

A.规划现状图 B.专题规划图

C.规划分析图 D.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33.关于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要求( )。

A.严格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补充耕地

B.按照质量相等的原则补充耕地

C.补充高质量耕地的可以减少补充数量

D.补充耕地质量低于占用耕地的要按等折算增加补充面积

34.某企业跨两个县用地,在进行土地登记时应该( )。

A.在所涉及土地面积比例较大的县级人民政府办理土地登记

B.报土地所跨区域各县级人民政府分别办理土地登记

C.报上级市人民政府进行登记

D.报省国土资源厅登记

35.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依据是( )。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供应政策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用地供应政策

D.建设用地供应政策、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36.对土地的构成要素、地理位置与投入产出关系等的调查,属于( )。

A.地籍调查 B.土地条件调查

C.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D.土地市场因素调查

37.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或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示,损害招标人、其他投标人或国家集体公民合法利益,情节严重的,按扰乱市秀秩序罪,处(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A.三 B.五 C.二 D.一

38.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由( )批准。

A.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该市人民政府

C.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D.该市上级人民政府

39.甲村李某有一子一女,承包本村农地5亩,承包期内举家搬迁至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城镇居住,但仍保留农业户口。两年后其女出嫁到乙村,但乙村并未增加该女的承包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下列( )做法是正确的。

A.甲村应该收回李某的承包经营权

B.甲村应该调减李某的承包地数量

C.甲村应该保留李某的承包经营权,并允许其自愿流转

D.甲村应该保留李某的承包经营权,不允许其流转

40.下列占用耕地的情形中,不免征耕地占用税的是( )。

A.专用铁路建设 B.新建部队军事设施

C.新建学校 D.机场停机坪建设

41.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 )相衔接。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C.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D.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

42.根据《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在有基准地价的地区,协议出让不得低于( )。

A.出让地块所在级别基准地价的70%

B.出让地块所在级别的基准地价

C.经基准地价系数修订后的宗地价格

D.征地区片综合地价

43.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途径,其中不包括( )。

A.农业生产安置 B.重新择业安置

C.入股分红安置 D.征后留地安置

44.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的合法凭证是( )。

A.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B.国有土地使用证

C.集体土地使用证 D.集体土地所有证

45.地籍按表现形式可分为( )。

A.初始地籍、日常地籍 B.常规地籍、数字地籍

C.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D.税收地籍、产权地籍

46.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时,必须执行《全国工业用地吐让标准》,以下情况正确的是( )。

A.在工业用地出让前,可以不进行土地估价,直接根据标准确定出让底价

B.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工业项目,且自行完成前期开发的,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的标准的90%执行

C.在使用未列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建设工业项目的,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的标准的80%执行

D.对各省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的标准的700%执行

47.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不包括土地使用权(. )。

A.出售 B.交换 C.出租 D.赠与

48.土地执法监察的对象是与土地发生法律关系的人,但不包括( )。

A.土地管理者 B.土地所有者 C.土地使用者 D.土地研究者

49.目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已经发布实施与土地估价及土地评价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主要有( )。

A.《城镇土地分等规程》、《农用地分等规程》、《城镇土地定级规程》、《农用地定级规程》、《城镇土地估价规程》、《农用地估价规程》、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B.《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地定级规程》、《城镇土地估价规程》、《农用地估价规程》、《建设用地节约集 约利用评价规程》

C.《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城镇土地估价规程》、《农用地估价规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D.《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规程》、《城镇土地估价规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50.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 )有优先购买权。

A.被转让宗地的邻宗土地使用者 B.市、县人民政府

C.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D.土地收购储备机构

三、多项选择题(15题,题号51一65,共30分。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项,其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请选择并将答题卡相同题号对应的字母余黑。评分说明:每题2分,多选、有错误选项的不得分,不倒扣分;少选但均匀正确选项的每项得0.5分)’

51.依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的规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内容具体包括( )等。

A.人口潜力 B.扩展潜力 C.结构潜力 D.强度潜力 E.管理潜力

52.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下列用地属于其他林地的是( )。

A.未成林地 B.迹地 C.灌木林地 D.有林地 E.苗圃

53.土地市场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

A.交易实体的非移动性 B.土地市场的区域性

C.土地市场的垄断性 D.流通方式的单一性

E.土地价格不断上涨

54.《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因( )等原因而终止。

A.土地使用权抵押 B.土地灭失

C.土地使用权出租 D.提前收回

E.土地使用权转让

55.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在集体所有未利用地上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用地申请时,要编制( )。

A.农用地转用方案 B.补充耕地方案

C.征收土地方案 D.供地方案

E.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

56.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时,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目前,对这一条款有明确规定的法律法规有( )。

A.担保法

B.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C.城乡规划法

D.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E.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57.征收集体土地实行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审批制度。在以下情形中,应由国务院批准的情形有( )。

A.征收基本农田5亩

B.征收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45公顷

C.征收园地600亩

D.征收集体建设用地45公顷

E.征收未利用土地50公顷

58.国家规定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包括的主要计划指标包括( )。

A.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B.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

C.征收土地计划指标 D.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

E.收购储备计划指标

59.非法占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毁坏,以非法占用耕地罪定罪处罚,处五每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按照司法解释,以下情况中,属于耕地大量毁坏范畴削有( )。

A.毁坏基本农田5.5亩 B.毁坏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1公顷

C.毁坏基本农田4.5亩 D.毁坏一般农田5亩

E.毁坏菜地4亩

60.我国当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要方式有( )。

A.协议 B.招标 C.拍卖 D.挂牌

E.授权经营

61.依据国土资源听证规定,下列情形中,主管部门应当依职权组织听证的有( )。

A.修改基准地价

B.编制或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制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

D.拟定拟征地项目的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

E.拟定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方案

6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是有关部门审批( )的必备文件。

A.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B.核准项目申请报告

C.征地手续 D.供地手续

E.出让土地

63.土地登记原始资料包括( )。

A.地籍图 B.宗地平面布局图

C.地籍调查表 D.土地登记申请书

E.土地权属来源文件

64.城市基准地价常见的表现形式有( )。

A.级别基准地价 B.区片基准地价

C.路线价 D.区片综合地价

E.市场监测地价

65.现行的工业用地出让标准,对下面所列的( )具有直接限制乍用。

A.工业用地拍卖出让底价 B.工业用地抵押价格

C.收回划拨工业用地的补偿价格 D.工业用地租赁价格

E.工业用地的监测点评估价格

四、情景分析题(3题,内含10小题,题号66—75,共20分。每小题有k、B、C、D四个备选项,其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请选择并将答题卡相同题号对应的字母涂黑。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多选、有错误选项的不得分,不倒扣分;少选但均为正确选项的每项得0.5分)

(一)甲企业因拓展业务需要,向政府租赁一块开发成熟的国有建设用地建广房,租期20年。支付土地租金后,由于经营困难,并没完成合同约定的开发亳设,仅在其上建造了一栋办公楼。2年后,甲企业将办公楼抵押给银行,并将土地转租给乙企业。

请就上述内容,回答66 - 70小题的问题。

66.甲企业取得土地支付的租金标准应该按照( )确定。

A.全额地价折算

B.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地价余额折算

C.征地成本价折算

D.工业用地标准

67.乙企业根据与甲企业签署的租地合同,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登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 )。

A.直接给予登记,承租土地使用权转给乙企业

B.不予登记,并应收回甲企业的承租土地使用权

C.将与甲企业签署的租地合同直接更名后给予登记

D.收回甲企业的承租土地使用权后,重新与乙企业签署租地合同

68.甲企业在进行抵押时,随之抵押的承租土地使用权租金应按( )估价。

A.合同租金 B.市场租金

C.合同租金与市场租金的差值 D.剩余租期预期租金

69.如果承租土地使用权被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收回,抵押物的处置应由( )进行。

A.银行 B.甲企业

C.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D.乙企业

70.如果甲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完成开发,将土地转租给乙企业,乙企业将取得( )。

A.承租土地使用权 B.土地优先受让权

C.承租土地处置权 D.土地他项权利

(二)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F市税务机关曾在前两年开展过土地增值税征收清算,其中涉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甲开发的高档住宅小区x×花园。该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其中,一期于开展清算的上年3月建成,并于同年年底完成销售;二期当时刚刚完成地基建设。经核实,一期完成房屋建设10000平方米,其中不可售的公共设施用房占5%,建成后容积率2.0,平均住房售价1800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土地使用权取得费用3000元/平方米(土地面积),开发建设及税费成本4000元/建筑平方米,可销售面积的精装成本200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二期建设完成后,房屋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不可售的公共设施用房占5%,建成后容积率1.6,预期售价2000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其他各项成本与一期相同(以上各成本、收入水平均为甲企业提供数据)。

请就上述内容,回答71 - 73小题的问题。

71.根据有关规定,如果企业甲提供的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则应当按照( )方式核定征收土地增值税。

A.参照与其开发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当地企业土地增值税税负情况,按不低于预征率的征收率核定征收土地增值税

B.参照与其开发时间和性质相近的当地企业的土地增值税税负情况,按不低于预征率的征收率核定征收土地增值税

C.参照与其开发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当地企业的土地增值税税负情况,按最低征收率核定征收土地增值税

D.参照与其开发时间和性质相近的当地企业的土地增值税税负情况,按平均征收率核定征收土地增值税

72.如果以一期项目为清算单位,企业开发收入核算数值为( )万元。

A. 17100 B.18000 C.32300 D.34000

73.如果以一期项目为清算单位,则根据甲企业提供的材料,应扣除的成本项目包括( )。

A.5000平方米土地购置费、9500平方米建筑成本及相关税费、9500平方米精装费用

B.10000平方米土地购置费、10000平方米建筑成本及相关税费、10000平方米精装费用

C.10000平方米土地购置费、10000平方米建筑成本及相关税费

D.5000平方米土地购置费、10000平方米建筑成本及相关税费、9500平方米精装费用

(三)某县2008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400公顷,其中65公顷属于违法占地。在审批的用地项目中,既涉及建造一处高尔夫球场,也有以租代征建设以石油为原料的化肥厂一座。同时,由于对土地补偿问题和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集体上访。

请就上述内容,回答74 - 75小题的问题。

74.根据该县违法占地情况,可对县级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给予( )处分。

A.警告或者记过 B.记大过或者降级

C.撤职 D.批评

75.依据审批的两宗地已经违反了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了记大过处分。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o

A.对国务院明确禁止供地的项目提供建设用地

B.批准以“以租代征”方式擅自占用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

C.在土地供应过程中严重违法,致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

D.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8.√9.√10.×

二、单项选择题

ll.C 12.B 13.A 14.B 15.D 16.C 17.A 18.D 19.B

20.C 21.D 22.D 23.C 24.C 25.B 26.B 27.B 28.C

29.A 30.C 31.D 32.D 33.D 34.B 35.C 36.B 37.A

38.B 39.C 40.A 41.A 42.A 43.D 44.A 45.B 46.D

47.C 48.D 49.B 50.B

三、多项选择题

51. BCDE 52. ABE 53. ABC 54. BDE 55. CDE 56. ABE

57. AB 58. ABD 59. AB 60. ABCD 61. ABC 62. AB

63. ACDE 64. ABC 65. AD

四、情景分析题

66.A 67. BD 68.C 69.A 70.D 71.A

72.A 73.D 74.C 75. AB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

该项目是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旨在通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成果的审核汇总和成果公示,进一步修订完善技术、方法、规范标准和系统平台,健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2011年主要开展了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北京等16个重点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试点,同时,继续进行相关技术标准编制与方法研究,推进和完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计算机辅助软件开发。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撰写了《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情况》的报告、开发区节约集约专题调研报告,和基于区域、城市和开发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成果报告,取得了2009年度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成果数据库,编制完成《行业用地调查技术规程》(初稿)和《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开发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管理系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资料上报软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入库软件、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软件。

项目在城市、开发区和高校教育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部分研究成果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所形成的技术规范为节约集约政策实施提供了技术依据。项目运作上形成了行政主导、专家领衔、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良好工作机制,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采用先进科技,优化技术力量,有效提高了技术方案及项目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该项目紧扣新时期土地利用和管理的难点与热点,以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实践为核心工作内容,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了基础数据,对于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精度、创新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实现国土资源高效利用、有序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关于节约集约的规范有哪些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考核标准

开发区土地节约评价规程

。。。 。。。

国家从2008年就开始发关于节约集约的文件,只是当时没有实施,你从2008年的文件查起走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