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双调】沉醉东风_缘结来生净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双调】沉醉东风_缘结来生净原文_翻译及赏析

缘结来生净果,从他半世蹉跎。冷淡交,唯三个。除此外更谁插口皮?减著呵少添著呵便觉多,明月清风共我。——元代·冯子振《【双调】沉醉东风_缘结来生净》 【双调】沉醉东风_缘结来生净 缘结来生净果,从他半世蹉跎。冷淡交,唯三个。除此外更谁插口皮?减著呵少添著呵便觉多,明月清风共我。

【双调】沉醉东风_缘结来生净原文_翻译及赏析【双调】沉醉东风_缘结来生净原文_翻译及赏析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著。 冯子振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州。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清代·章炳麟《狱中赠邹容》

狱中赠邹容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州。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古诗三百首《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 : 杨慎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咏史 , 抒怀 , 人生哲理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宋代·汪元量《湖州歌·其六》

湖州歌·其六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写水 , 怀古感叹

湖州歌·其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

湖州歌·其六 [作者] 汪元量 [朝代] 宋代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标签: 写水 感叹 景色 情感

《湖州歌·其六》注释

①湖州--位于今浙江省北部。公元一二七六年二月,元丞相伯颜率兵进驻这里,派人到临安接受南宋朝廷投降。组 中记述的内容从此时开始,所用“湖州”题名。

②燕云--指“燕云十六州”,包括现在河北、山西两省北部的广大地系北宋末年打算收复的北边失地。这里代指北方地区。

③大江--指长江。悠悠--形容水滔滔。这句借江水东流伤感地喑喻亡国大局已定,无可挽回。

④目断--看不到。

⑤东西:一本作“东南”,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宋朝全盛时号称“八百州”,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

《湖州歌·其六》相关内容

评析作者:佚名原是南宋灭亡后,作者作为俘虏被押送到燕山一带去的途中所作。北望燕云诗人有无限感慨,此次北去,吉凶未卜,江水悠悠东去,象征南宋国运已一去不复返了....

《湖州歌·其六》作者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的其它作品

○ 忆秦娥·马萧萧

○ 忆秦娥·雪霏霏

○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 汪元量更多作品

如何评析宋代诗人汪元量的“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这句诗?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出处:

湖州歌·其六

湖州歌·其六

作者:汪元量 (宋)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原诗是南宋灭亡后,作者作为俘虏被押送到燕山一带去的途中所作。北望燕云诗人有无限感慨,此次北去,吉凶未卜,江水悠悠东去,象征南宋国运已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与被俘人众怀着凄恻的心情被押往北方,途中步履维艰,却后退不得。举目北望,哪里是个尽头?眼中所见再也不是熟悉的故国风物,头顶天空再也不是故国的天空。“不尽头”,是指北国的云天苍茫弥漫,神秘莫测,这艰难的路程没有尽头。这三个字透露出诗人前程未卜、追怀故国、难舍难休的心态。第一句就以沉缓迷惘的语气奠定了全诗缠绵惆怅、凄神哀肠的感情基调。

第二句写大江东流的壮阔之景。面对浩大之物,人们往往感到宇宙时空宏大永恒,人生渺小短暂,既而或看破红尘,游戏人生,或情动于中,积极奋进。诗人正处此境,面对这停歇的江水,感慨万千。“水悠悠”似乎说诗人的痛苦永无断绝,象悠悠的东流水一样。孔子指着江水说“逝者如斯夫”。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而诗人心中的亡国之思随时间的推移不是一去不返而是像江水那样滔滔不停永无尽期。江水悠悠,心潮起伏,诗人或许也想到人世更迭,人生荣辱之变,但为刻骨铭心的却是故国之思,是对国事变迁的沉痛追怀。故国往事是否如流水逝了?时光之水是否真能冲刷掉心头的哀伤愁绪?诗人以“大江东去水悠悠”的壮阔之景衬托心中难耐的孤凄无助、恍然如梦的思绪,传达出哀怨、惆怅、悲凉的心境。

“夕阳一片寒鸦外”,化用秦观的词:“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因正是眼中所见,真情实景,便自然无痕,不觉生硬。画面很简单,夕阳渐沉,暮色苍茫,寒鸦归巢。但那种孤寂清冷、悲凉凄恻的情绪却深入人心。这动人心弦的画面与前两句所述是同一双忧郁眼睛所见,同样都折射出诗人心中的苦楚,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解题思路 怎么入手

第一步 总结规律 首先,明确什么是怀古咏史诗

其次,比较归纳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再次,比较归纳在艺术技巧方面的特色

其次,从答题中总结鉴赏方法,以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2005年天津卷高考试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答案提示:(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落日余晖的古诗

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2.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3.日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李白《长相思·其二》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6.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钱福《明日歌》

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山际:山边;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烟:指山里面的雾气。竹中:竹林丛中。窥(kuī):从缝隙中看。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天连秋水碧,霞借夕阳红。

2、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3、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

4、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5、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7、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

8、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

9、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

10、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11、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

12、知音不到吟还懒,锁印开帘又夕阳。

13、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14、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15、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16、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17、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1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9、与美的夕阳相伴,与美的你相恋。

2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1、更被夕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22、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23、耿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

24、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

25、莫道碧桃花独艳,淀山湖外夕阳红。

26、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27、荷笠带斜阳,青山独远归。

28、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

29、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30、杜牧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