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麦肯锡笔记术(麦肯锡笔记术pdf)

麦肯锡流笔记术奥义:做笔记竟是为了……

最近入手了一本笔记术的新书。

麦肯锡笔记术(麦肯锡笔记术pdf)麦肯锡笔记术(麦肯锡笔记术pdf)


我在很多场合和大家都分享过,我是因为整理术和笔记术才结缘的拆书帮。所以对笔记术有着很特殊的感情。

我很清晰地记得,在3年多前,我刚接触笔记术的时候的 “震惊”——记笔记竟然是一门学问,准确的说,笔记竟然是一门技能! 由此打开了我通向阅读世界的大门。

我们从小笔记记到大,读了多少年书,就记了多少年的笔记—— 竟然不知道原来记笔记还有方法。

工作后,我们也会记录会议纪要,或者爱学习的伙伴们听微课、听培训时也会记笔记,沿用的也不过是在上学时自己的那套老方法—— 竟然不知道原来工作笔记和学习笔记是不同的。

今天读了这本新书后,又刷新我对笔记术的新认知。

通常,人们记笔记是为了方便日后查阅,怕忘记。甚至 很多人的潜意识便是:“尽管日后我不会再翻看笔记, 但我还是记下来吧。万一日后翻看呢?再说,如果我不记,好像我没有学到,好像这次培训课亏了……算了,还是记吧。”

亲,你躺枪了么?上面这段话说的是你吗?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人。众所周知,日本是笔记大国,几乎所有人都在用笔记,有时也叫做“手账”。连擅长笔记术的国民们都没有发挥笔记术本来的强大的作用。对于我们这些素人,更要引起警惕了。

上述片段中提到了一个词 “理所当然” ,对我很有触动。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理所当然”地在做事。比如:

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以一日三餐为例,

上述不同的回答,可见不同的人生态度。

问问你自己,目前这些你正在做的、你认为“理所当然”的那些事,到底是为了什么?又为什么要去做呢?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为大家介绍麦肯锡流笔记术,这并不是大家常见的用来“提高学习效率”和“整理工作信息”的笔记术。 而是“解决问题”的笔记术。

看过日本动漫的小伙伴一定很熟悉 “奥义” 这个词,它的意思是 “精髓” 。常出现在热血动漫中,主角使用的“必杀技”“绝招”,或者主角经过一系列的升级打怪后,最后所“悟”出的道理。

本文之所以使用“奥义”一词,一来,因为作者是日本人,二来,上面这段话道出了麦肯锡流笔记术的核心与精髓。

我们再问一个与前面类似的问题: 你为什么而工作呢?

同样地,上述不同的回答,反映出了不同的工作态度。

但仅到这一步,还没有接触问题的本质。 我们更进一步,用作者的话说:任何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呢?用笔记术吧,用笔记来帮助思考,那就来读《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吧,哈哈哈哈!

祝君涨工资,祝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康奈尔笔记法,这次介绍的是麦肯锡的空雨伞笔记法。

先拆解空雨伞这三者是什么:

空 :抬头看天,发现是阴天—— 目前的事实情况。 我们把自己观察和接受到的信息快速地提炼要点。记述信息是以描述的形式说明人事物的客观状态,其本质是一种「事实陈述」;

雨:好像要下雨了—— 对目前事实情况的解释。 雨表示根据记录的信息作出的推理和判断,就好像你根据乌云的出现判断会不会下雨一样。

伞 :带伞出门—— 根据此解释而采取的行动。 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对事情的发展有什么判断?基于这些判断,你可以采取什么行动?

其实就是先发现现象,再观察本质,最后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康奈尔笔记法,也称之为学霸笔记法,这个笔记结构包含了非常高效科学的学习流程,能够让你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

而麦肯锡空雨伞笔记法,其实是一种高效思考模型,这个笔记方法更 适用于工作的场合 ,也就是需要快速决策的场景。

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将这两种笔记法更好的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读书笔记|麦肯锡笔记法

昨天决定去超市,回家后都会发现少买了几样东西,就会后悔为什么不列个购物清单,可能你会说,忘买东西是常事,下次买时一起再买,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列清单,当回家之后,发现东西买少了,我会面临两种情况:,要买的东西超市确实有;第二。我要买的东西超市根本没有,如果我再去超市,如果自己遇到第二种情况,我肯定会气个半死,因为时间被我浪费掉了。

在这种情况,记录清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经过超市购物事件,使我想到,之前看的书,对与作者触碰内心的内容“划线”标注,没几天再看这本书时,对书中内容及细节会很模糊。可以借鉴,《麦肯锡笔记法》让笔记成为获得美好的人生工具。

【黄金三分法】 “空·雨·伞”

麦肯锡公司的咨询顾问们都会使用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就是“空·雨·伞”

“空”指的是事实,即现状如何;“雨”指的是意义,即这种现状意味着什么;而“伞”指的则是解决方案与对策,即从该意义推导出要做什么。空雨伞连起来,即是,“天空出现雨云→因此下雨的可能性很大→应当携带雨伞”。

我理解的黄金三分法就是, 记录事实或知识内容、基于事实、知识内容来思考,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提炼核心,进而得出思考和行动方案、解决方法、总结。 这样的思维方式无论是我们用来学习知识、工作中解决问题都适用,而不是单纯的记笔记的方法。

精彩书摘:

我们一切的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思考”。

只要你掌握将笔记作为“思考的工具”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的方法,那么你就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成为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当然,做笔记最终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行动力。

文/爱啃骨头的猫咪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对笔记都不陌生。从语数外到理综文综,我们学过多少科目就记过多少科的笔记,有时候一学期一个科目笔记都要用好几个笔记本。为什么我们在学生时代要记笔记?

因为记不住。

老师常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背十遍不如你多写一遍记忆更深刻。

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考试之前熬夜背书,第二天进入考场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是因为我们在用大脑记住某事时,被“海马体”过滤掉了部分信息,所以想记的东西不一定都能记住。经研究发现,人类的记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上面这种情况正好属于记忆的第一种类型—— “陈述性记忆” ,即 “用大脑记住” 类型的记忆。

与之相对的是记忆的另一种类型—— “动作记忆” ,即 “用身体记住” 类型的记忆。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时,一开始会摔倒很多次,但是当我们的身体记住了骑车的方法后,就算以后很多年不骑车也不会忘记骑车的方法。

而“记笔记”这个行为,正好是完美利用了大脑和身体的合作提高了我们的记忆力。所以老师才鼓励我们多动笔多抄写。但是,当我们毕业之后进入职场,“记笔记”这件事就不单只是因为“记不住”了,更多的原因是为了工作, 笔记变成了一种“思考的工具” 。

开会,是每一个身在职场的人都会遇到频繁且重要的工作日程。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做会议纪要既占用时间又花费精力而且经常费力不讨好,毕竟会议纪要完成后是要发邮件给老板过目,并且通知相关人员确定会议中任务分配情况的。如果你做的会议纪要乱七八糟,没有格式没有重点,别人看了之后一头雾水,那这份会议纪要就是非常失败的,甚至老板还会质疑你的工作能力:怎么连会议纪要这么简单的一件小事都做不好呢?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高效率完成会议纪要的方法—— 子弹笔记术 。

这种方法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研究所的博士后杉野干人,他在新书《子弹笔记》中提出 学会使用子弹笔记术,能够帮助你提升收集和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从而快速识别关键问题,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很多人不喜欢开会,是因为很多时候开会是不可控的,临时性问题和主题跑偏的现象经常发生,而做会议纪要的那个人面对各种杂乱的信息更是相当头痛,发愁会后如何整理出一份清晰、明确的会议纪要。

作者杉野干人在《子弹笔记术》一书中写到,除了 把想传达的内容罗列出来之外 ,一个好的子弹笔记还需要满足3个条件,即 条理化、剧情化、信息化 。

举个例子。你在做会议记录的时候可能是按照发言者的顺序记录内容,但会后,你需要把主发言者在会上提出的问题、涉及到的人员、解决方案等进行梳理和归类。比如产品研发方面,涉及到的产品经理、技术人员都有谁,产品上线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产品推广方面,涉及到的推广人员、运营人员都有谁,活动什么时候开始等等。

作者杉野干人给出了剧情化的一个技巧是 使用专有名词 。专有名词指特定的或独一无二的人或物(人名、地名、国家名、景观名)(来自百度百科)。因为在会议上大家已经明确沟通过具体内容,所以当你在写会议纪要时相关人员会只注意跟自己有关的那些“专有名词”,比如产品经理会对“产品”、“上线”“迭代”等词汇更为关注。

不写正确的废话,不堆积无效的信息。作者杉野干人提到了3个小技巧,我们在这只说一个: 使用数字让子弹笔记更清晰。 还拿我们做会议纪要来举例,如果你写“请产品经理尽快提交产品的测试版,并给几个账号让测试人员登陆尽快完成测试。”,这里面的“尽快”“几个”就是很模糊的概念,尽快是有多快呢?提供几个账号能满足需求呢?所以必须要给出明确的数字信息——“请产品经理在7月22日前提交产品测试版,开通5个账号给到测试人员,并在7月30日前递交测试报告。”

作者杉野干人在《子弹笔记术》中还提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能够帮助你在写邮件、会议备忘录、企划案时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在职场上,做笔记除了整理工作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之外,还是一个很好的减压方法。日本作家赤羽雄二在《零秒思考》一书中提出: 你可以通过做笔记来释放负面情绪。

那怎么做笔记呢?简单来说,就是运用A4纸整理思维碎片:将一张A4纸横放,左上角写主题,右上角写日期,然后根据主题信息一步步反问自己深挖原因。

我们举个例子。

今天你给老板汇报工作,结果老板当着同事的面严厉的批评了你。你非常气愤,怎么办?

这时候,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你就可以采用《零秒思考》中提到的方法,拿出一张A4纸,通过不断的反问自己整理思路,发泄负面情绪。

你看,是不是通过“反问——思考”这种形式让自己的怒气渐渐被平息了?如果我们不把上面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就只会在“老板骂我,我很愤怒”这个层面上不断的原地打转。因为不能正确识别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就无法把自己从负面情绪中拖出来,甚至会因为不知道如何发泄而长久郁结于心。所以, 把心情转换成语言,记录下你整个思考的过程,缓解和释放你的负面情绪。

大多数人做笔记还只停留在学生时代——老师讲什么我就记什么,原封不动的照抄下来。但是在职场上,我们工作上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一个目的—— 取得成果 。真正的职场高手,从不做无用功,就算是做工作笔记这种日常的行为,也是为了能够 更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就像《麦肯锡笔记思考法》的作者大岛祥誉一样,他也认为做笔记的意义就是: 定义真正的问题,整理问题的结构,找出事实并根据事实得出解释,在笔记上写出能够解决问题的行动。 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解决问题。

如何能解决问题? 假如你不能对关键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反复推演,那么只凭表面现象来判断问题是绝对不行的。所以在《麦肯锡笔记思考法》中作者提出,使用“笔记思考法”来解决问题。

笔记思考法是什么呢? 作者在书中提到,他在麦肯锡工作时,他们内部按照解决问题的流程分别使用三种笔记:

具体怎么做呢? 作者大岛祥誉提出要按照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总结成果”来使用笔记。

运用横线笔记,将收集到的信息按照 “Where(问题所在)”“Why(原因)”“How(对策)” 三种意义进行区分。

举个例子,我们发现产品APP最近这一个月的使用率和打开率在下滑( 问题 ),我们分析了竞争对手的产品和自己家产品,发现竞争对手最近在大力进行活动推广和宣传,并且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回报( 原因 ),于是我们优化产品页面,进行主题促销活动,更换最新产品信息( 对策 )。

利用横线笔记整理收集到的信息,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把收集到的信息按照“事实”“解释”“行动”分成3组整理。比如,在麦肯锡经常使用的就是 “空雨伞”图表 : 天空有乌云(事实)→看样子要下雨(解释)→应该带雨伞(行动) 。这一步骤中的关键在于,不要将不同的问题和信息分到一起。

举个例子,我们根据上面产品APP的使用率和打开率在下滑的问题,提出“增加资金进行活动推广是否能吸引用户使用APP”的假设。我们的产品APP使用率下滑,用户开始流失( 事实 ),希望通过活动促销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APP( 解释 ),我们需要做活动吸引用户,留住用户( 行动 )。

为了验证假设,需要我们带着这个假设再去现场调查,此时用到的是横线笔记。作者提到,在去现场调查之前一定要在横线笔记上 列出提问列表,做好准备,避免遗漏问题。

比如,针对上面“增加资金进行活动推广吸引用户”的假设,我们需要做一些问卷调查发放给用户。根据2W1H的方式列出想要了解问题:用户经常使用产品的哪几个功能?用户对APP内什么类型的内容感兴趣?用户对产品页面、流程、色彩方面有哪些建议?如果连续打卡21天能得到奖励用户是否愿意参加?等等。

还可以内部人员开会,通过不断对假设问题进行追问的方式,一步步发现问题根本所在。

在验证解决办法的假设之后,就要开展总结概括。用麦肯锡笔记,从上至下,依次将 “主张”“理由”“事实” 全都概括出来,按照“金字塔结构”推算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是为了整理自己的思考,让混乱的思路变得清晰。

比如上面的问题, 如何提高产品APP的用户粘性?

普通人做笔记只是为了记住或者提高工作效率,而职场高手做笔记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因为正如大岛祥誉说的,我们可以通过做笔记整理脑中思路,更加深入地思,在用笔在笔记上做记录的这个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笔记只是一种形式,我们需要将这些做笔记的方法融入自己整个思考的过程。如果每次我们都能把遇到的问题按照上面这些做笔记的方式思考并记录下来,形成习惯,久而久之, 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曾这样形容他对笔记的看法。

你是不是认为你已经过了用笔记的年龄,学生才用笔记整理知识,提高效率呢,如果你这样想,那你真的是浪费掉了笔记的最大作用,在麦肯锡管理咨询专家们看来,笔记最大的作用不是记录,而是思考的武器,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提到麦肯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1926年创立,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成功源于他们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高效的工作方法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的职场技能,金字塔写作原则、MECE分析法都源于麦肯锡公司,而《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则是介绍的麦肯锡笔记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笔记。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作者大岛祥誉,麦肯锡顶尖咨询顾问,美国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MBA学位。大岛祥誉从做笔记应该有的三种心态出发纠正了人们对于笔记的误解,详细的介绍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使用笔记,总的来说用到了3种笔记:横线笔记、方格笔记、麦肯锡笔记,只要在解决问题的每一个过程中选择相应的笔记,我们就能高效的解决问题,随后大岛祥誉还介绍了提高思考力的技巧,帮我们锻炼思考能力。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整顿内心、自省的笔记,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管理情绪、更好的认识自己,这一部分还蛮有意思的,自问自答,我试了一下效果不错。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一经出版就在日本狂销25万册,看来麦肯锡的魅力真是无人能挡啊,那麦肯锡咨询人员都是怎么利用手里的笔和本子解决问题的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先:树立正确的做笔记心态:边思考边做笔记

我们做笔记有两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在做笔记的时候大脑处于游空状态,只是机械的记下内容,大脑并没有参与思考;另一个是不管有用没有用,先把听到的记下来再说,我们总以为记下来就会回头去看,但是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人的记忆分为两种:大脑记忆和动作记忆。动作记忆是除了大脑外身体也参与了学习,比如学骑车,再比如打乒乓球,动作记忆触发和控制的脑回路比较多,一旦动作被记忆很难被忘记。我们看《最强大脑》那些脑力选手在记忆一个东西的时候,总是发动身体各个感官,从声音、形状、触觉等全方位去观察也是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做笔记的时候要边做边思考,因为有手的动作参与,记忆更加深刻,思考更加可视化,可以随时激发解决问题的灵感,而不是只写不思考,也不是只在脑中想而不写下来。

此外,作为职场人士的我们做笔记也要有目的,因为知道终点所以不会跑偏,也知道合理的取舍,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写的漂亮,工整都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整理思路,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要太在意形式,更不要只是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

用故事线思考是麦肯锡笔记思考的关键点,在大岛祥誉看来, 笔记不是为了记录过去而是展望未来, 所以在记笔记的时候不仅记录下过去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接下来怎么做。故事线思考是围绕你的最终目的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情节就是从发现问题到你最终解决问题都发生了什么。

我们举一个例子,领导让你解决员工会议沉闷的现象,你的目的是让员工会议活跃起来,那你开始用笔记思考的时候就要围绕这一目的来做笔记,你通过自己观察,通过询问与会议有关的人员你会找出很多原因,那你如何从众多的原因中找到最本质关键的那个,围绕本质原因提出假设,如何做可以让会议不消沉,最后给出解决方案,故事线思考就是你要有给老板讲一个故事的意识,这个故事就是如何让死气沉沉的员工会议重新焕发活力的魔力故事。

在刚开始记笔记的时候利用故事线思考,一来可以让你有个大局观,二来可以验证发现问题后你提出的假设有没有可说服性。

其次:解决问题的笔记:3个笔记+4个步骤

树立了正确的笔记思考心态后,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解决问题的笔记是如何做的。

麦肯锡公司解决问题的笔记用到了三种:横线笔记、方格笔记、麦肯锡笔记。按照解决问题的四大步骤:发现问题本质-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提出解决方案每一个步骤中分别选择相应的笔记,就能让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让思考可视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找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发现问题本质的阶段,需要尽可能搜集更多的信息。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横线笔记,方便一条条把收集到的信息逐一排列,视觉上横线无线延伸,思维不设限,这个时候信息不做筛选,避免因为主观问题遗漏关键信息。这一阶段需要按照问题根本所在、原因、对策分类收集到的信息,修正我们的认识偏差,精准定义真正的问题。

在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时候我们需要利用横线笔记和方格笔记。方格笔记也是市面上普通的方格笔记,对发现的本质问题作出如果这样做就好了的假设,按照事实、解释、行动分组整理信息,在提出假设阶段我们就要用到上面说的故事线思考,提出解决方案的整体设计图,用方格笔记可以让我们始终围绕做出的假设分析整理,避免思维跑偏,更加有利于整理思路和分解问题的结构,还可以提高关注相关信息的意识,并对提出的假设列一个提问列表(用横线笔记)保持追问的态度,进一步验证假设的合理性。

最后把找出的答案,问题的解决方案用最明确简洁的方式表现出来,利用加重号的形式结论先行,加重号就是给别人提示这是最重要的内容的符号,然后在结论下面展示出论据和理由,这就是麦肯锡笔记,一目了然,别人知道你的结论以及结论是怎么来的,关键是别人可以知道下一步的具体行动。

上面提到的员工会议消沉的情况,我们可以先利用横线笔记记录收集下所有你掌握的信息,再用方格笔记就你找到的本质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最后用麦肯锡笔记将你提出的解决方案展示给老板看,利用了 一个图表,一条信息 的方式进行具体的描述,这样很简洁大方,老板也能一眼看出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能很清晰的看出你的思考过程,一目了然,老板也知道具体的行动步骤,很方便。

第三:笔记术的技巧:提高笔记思考的质量

知道了怎么用笔记帮助我们思考后,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思考能力。再找出真正问题和提出假设这两个阶段,所有的结论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我们火眼金睛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来,如果前面的问题的本质没有找出来,那么我们后续所有的工作都是无用功,所以如何提高思考力是关键。

除了多查阅相关资料,多向有经验的同事长辈们学习沟通外,我们需要用笔记来锻炼我们自己的思考能力。

在这里分类是很好的办法。做笔记的时候刚开始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但是写完以后我们就要进行分组归类,这样有利于我们从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找出头绪来,这是整理思考的基本方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需要去超市购买东西,要买的东西很多你总是忘记,但是这个时候你用笔记分类整理下需要购买的东西,按照水果、蔬菜、洗化用品等分类,你要买的东西就不会忘记,而且会很有条理。

除了利用分类法整理思路以外,大岛祥誉还分别列举了利用矩阵寻找核心突破口,利用商业模型逐一对流程查找原因等方法,这都是公式化提高思考力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们将思考可视化,利用笔记清晰的理清思路,避免遗漏和死角,让我们更加高效,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麦肯锡利用笔记思考的思路,在我们还没有头绪的时候,利用流程化的步骤和方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而这就是笔记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不要太相信你的脑子,其实它有时候也很乱,我们总以为思考只会用到大脑,大脑有时候也会迷路找不到出口,我们需要画一个路线图让它更好的找到出口,有时候光想是没有用的。

用笔记磨炼自己?是的,没错,正确的记笔记,磨炼和锻炼自己,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以下是麦肯锡笔记法的精髓。

解决问题的笔记术,一边动手,一边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利用笔记作为“思考工具”和“解决问题工具”,并且采取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思考与行动。

为他人而使用自己脑海中的知识和思考=解决问题,以此为目的使用笔记就是麦肯锡流笔记术。

按照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设定问题和Issue--整理课题并分解其结构--搜寻现场的信息--建立解决方案的假设==验证假设--决定解决方案--实行解决方案】这一故事线,使用笔记实现目标。

用来找出真正问题的笔记

关键1思考“Where(问题所在)”“Why(原因)”"How(对策)"

为什么在家学习效率低--真正的问题--自律差

去图书馆看书,在有学习氛围的环境,有人监督不能浪费使用公共资源,学习效率会提高

预约去图书馆学习,带上必须使用的笔,笔记本,电脑,手机等

虽然每天浪费时间坐车来回,排队进入图书馆,但是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学习效率猛然上升。

不管是做笔记还是写每日反思,复盘,目的都是为了更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让未来的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让未来变得越来越好--认真写自省笔记,改进,解决--按照反思反馈的去执行--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

笔记记满一整本,结果还是记不清!你是否也跟我一样,即便认真听讲、记笔记,可重新复习或被提问时脑袋一片空白,却怎么也记不起来?这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掌握记笔记的方法!

以下四种方法可以帮你解决这个困扰,快速提高记忆力:

第一种:叫做“康奈尔笔记法”,也称为最佳笔记系统;

第二种:来自《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术》这本火爆全球的书里面的肉容——“黄金三分法”;

第三种:来自全球顶尖咨询公司,埃森香公司的“Point Sheet笔记法”;

第四种:“空雨伞笔记法”,来自麦肯锡公司。

我最推荐的是第一种,康奈尔笔记法。它来自于康奈尔大学的一位教授Walter Pauk,它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线索、笔记、总结。

首先先记录你所听到的重点内容;

第二步把这些重点进行分类,并归纳每类别的核心要点。复习时,请遮住随堂笔记,仅看类别核心要点,复述所学内容;

第三步,用自己的话,写下当日所学最重要的知识点,放置页面下方。

每周至少要花10分钟复习自己的笔记,按照类别核心要点进行复述记忆,这样就可以在大脑里留下长久持续的记忆啦!

以上你学会了吗?如果觉得方法不错,记得收藏、点赞、转发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