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山居秋暝古诗插图 山居秋暝古诗插图简笔画

山居秋暝这首诗中作者以画笔写尸体现了哪几种美?

《 山居秋暝》 体现了意境美; 色彩美; 韵律美

山居秋暝古诗插图 山居秋暝古诗插图简笔画山居秋暝古诗插图 山居秋暝古诗插图简笔画


我们可从诗歌画面的“空灵美、纯净美、立体美、高洁美”四个方面来加以赏析。

一、美在空灵

诗歌首联就给出了画面的轮廓,立意高深玄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照应诗题,十个字交代写作时间是傍晚,环境是秋日新雨之后的空山。写足诗题,描画背景。一个“空”字,写出终南山天高云淡、万物灵空之美。诗歌颈联明确写有竹喧浣女,莲动渔舟,诗人开篇下笔却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上松林茂盛、竹林高密,掩盖了人类活动的痕迹,“空山”两字点出此处宁静空灵,有如世外桃源,又是初秋的傍晚,一番新雨洗清秋,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读者可以想见。

王维特别喜欢在诗歌中寄托“空”的情怀。《山中》写道:“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过感化寺》写道:“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鹿柴》中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佛家讲求四大皆空,而王维尚佛,有“诗佛”之号,“空”字正应了禅宗要旨,诗歌中空与景融合,更增添了画面的空灵之美。

二、美在纯净

诗歌选用的一系列典型意象:新雨、清泉、浣女,皆与水有关,纯明洁净至极。新雨点出秋雨初歇,万木葱郁碧绿,松间那轮明月银辉四射,天地生辉,一派空明洁净、纤尘不染,这场新雨洗净山石草木上的一切尘埃,更仿佛洗去了人世间的一切污垢烦恼,让人的心也纯净起来。

清泉在石上缓缓流淌,泉本至清,又在秋日傍晚新雨沐临之后,新雨化成的泉水清洗得石头洁白如玉,像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松间泄下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这是多么幽清明净的山水影色啊! 再看颔联中的“浣女”一词,可不可以换成“织女”“桑女”?答案显然是不。浣字有清洗之意,西施浣纱,便衬出其美好洁净。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塘上月色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同样用一个洗字写出荷叶、荷花的洁净。作者精心选择与水有关的新雨、清泉、浣女这些意象,由意象构成一片洁净的境界来。

三、美在立体

首先,摩诘写景有总有分,有面有点。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从面上着眼领起全诗,接着具体分写明月、清泉、松、石、竹、莲等景物,把秋日傍晚时分山中的特征性景色:新雨、明月、松、清泉等,融入工整流畅的诗句里,并通过“照、流”两个动词,勾勒画面,酿造意境。

其次,观察角度有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写景,上句仰视,镜头由远而近。天色已晚,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透过密密的松枝,在林间空地上投下细碎的光影,下句俯视,雨后的山泉潺潺流泻于山石间,在月光下仿佛透明成一条光带,是多么幽清明净的山水景色啊。

再次,写景角度善于变换。 诗歌前面两联主要写静景:空山、明月。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转向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愈见环境之静。又由前面两联自然环境转向人间烟火的描摹。诗歌颈联中,上句闻竹喧,下句见莲动,视听结合,青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一群勤劳淳朴、淡泊自然的农家人,宁静的画面上,农家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幅山居秋暝图描摹得极为立体,把动态鲜明的局部画面联结为有机的艺术整体,有面有点,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从自然的美景到人类生活的纯美宁静,勾画出立体的山居秋暝图,无怪乎,王维心生长留此间的美好心愿了。

四、美在高洁

同样从意象入手,王维在诗歌中精心选用了“明月、清泉、竹、莲”这几个意象,这些意象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心灵的高洁。郑板桥有:“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唐代诗人刘兼曾言:“自是子猷偏爱竹,虚心高节雪霜中。”他们都以竹象征高洁情。王维的高洁可以从诗歌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看出。诗人晚年过着半隐半官的生活,来到这个清幽雅致的山林佳境,必定触景生情,流连忘返。所以在尾联直抒情怀“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任凭、照例的意思。王孙,本指贵族公子,这里指诗人自己。尾联一方面表露出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巧用前人之典。

《楚辞·招隐》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王维反用其意,平添无限趣味。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所以就决然留在这秋日山林中了。 在这个秋天的傍晚,季节变迁,自然更替,春芳虽然已消逝,但秋光一样动人。是啊,山中比朝中好,自然界洁净淳朴,可以远离官场的污浊烦恼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宁静空灵,可以远离世俗的庸碌而修身养性。宁静的画面上,明月清泉、竹喧莲动,自然美与人间美融合得恰到好处,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的高洁情怀。

山居秋暝古诗配画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标签:

山水 写景 写人 唐诗三百首 景色 人物 其他

译文 注释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补全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诗句明月松间照

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诗句补全如下: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是王维居辋川时所作。描绘的是秋天傍晚的山居之景,是王维众多吟咏山居生活的诗中为有名的一首。

其中“明月松间照”是全诗美的句子。它不饰雕琢,如出水芙蓉,极清极淡,却极富感染力。月出于东山之上,月华洒在松林之间,将松柏的影子投射在地上,偶尔风来,松影摇曳,多么像油油的水草。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全诗带拼音版

shān jū qiū míng

山居秋暝

kōng shān xīn yǔ hòu , tiān qì wǎn lái qiū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míng yuè sōng jiān zhào , qīng quán shí shàng liú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扩展资料 1、王维山居秋暝古诗带拼音版

shān jū qiū míng

山居秋暝

táng dài:wáng wéi

唐代:王维

kōng shān xīn yǔ hòu , tiān qì wǎn lái qiū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míng yuè sōng jiān zhào , qīng quán shí shàng liú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zhú xuān guī huàn nǚ , lián dòng xià yú zhōu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suí yì chūn fāng xiē , wáng sūn zì kě liú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王维山居秋暝翻译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注释

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

3、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作者在所居地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应该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关于秋天的诗配画手抄报(两首古诗)有图片急急急急急急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描写秋天的词: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波媚 【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题菊花 黄巢 咏菊 颜远怡

飒飒西风满院栽, 身披金甲未称王,告戒巢郎不要狂。

蕊寒香冷蝶难来。 苏轼续诗遭贬职,陶潜爱菊兴斟觞。

他年我若为青帝, 易安绝唱黄花句,雄词战地章。

报与桃花一处开。 玉韵声声千古咏,秋光今日胜春光。

村秋即景 颜远怡

秋收季节色缤纷,

金浪银波树掩村。

鹅鸭溪间戏碧水,

桔红十里醉诗魂

题菊花 黄巢 咏菊 颜远怡

飒飒西风满院栽, 身披金甲未称王,告戒巢郎不要狂。

蕊寒香冷蝶难来。 苏轼续诗遭贬职,陶潜爱菊兴斟觞。

他年我若为青帝, 易安绝唱黄花句,雄词战地章。

报与桃花一处开。 玉韵声声千古咏,秋光今日胜春光。

村秋即景 颜远怡

秋收季节色缤纷,

金浪银波树掩村。

鹅鸭溪间戏碧水,

桔红十里醉诗魂。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译

『原文』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知是少女洗衣归来,莲叶轻摇知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花草消失,眼前的秋景足以让我流连久居。 『注释』

暝(míng):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笑语喧哗。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女子。

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留: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作者在所居地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应该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

『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写到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尾联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其喜归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译 本文分类:古代诗发布时间:2013/1/24

山居秋暝原文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 · 王维

山居秋暝翻译

译文

空旷的山中,新雨刚刚下过。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爽。明朗的月光照在松竹间,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洗衣服的姑娘住在竹林间欢笑,莲叶摇动,渔舟离去。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我自可留恋在山中,不回去。

意译

刚刚下雨以后的山峦,显得格外空寂,黄昏的天气,略带凉意。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片松林中间;清清的泉水,在山石缝隙里潺潺地流。竹林里传来阵阵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莲蓬抖动,那是渔舟在行走。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消失,而山间秋色却是我永远留驻的理由。

山居秋暝分开解释

空山新雨后——空旷的山中,雨水刚刚滋润过。

天气晚来秋——秋天的傍晚,天气很凉爽。

明月松间照——明月透过松树林洒落下来。

清泉石上流——清泉在大石上轻缓的流过。

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了归来的洗衣服姑娘那笑语喧哗声。浣(huàn)

莲动下渔舟——莲花动荡,是渔船正在下水。

随意春芳歇——任凭那春天的花草芳香消淡。

王孙自可留——是山间的秋色让我留驻的理由。

中心思想

虽然不免隐士气息,但写得格调很清晰,富有生活气息,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本诗通过写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无忧无虑的山林生活的向往的情感。

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词语大全 www.

古诗点评

这是王维的一首名作。作者把山间秋天的月夜写得那么宁静而又富有生气。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晚归浣女,泛舟渔人等等,都给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都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全诗的语言清丽。诗人把秋天写得很清新迷人,一反悲秋的格调。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古诗《枫桥夜泊》的意思和诗意王维《秋夜曲》

古诗:《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山居秋暝》就是王维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一开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是空空的,很容易让人想到空旷、静谧。王维受其母的影响较深,讲究“四大皆空”,在诗人的眼里,一切胜景浮名都不过是一“空”而已!傍晚十分,一切都迷蒙起来,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后更是一片清冷的秋意!也是为全诗定下了恬淡、清新的感情基调。同时暗点了时间、地点。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是入声,“照”是去声。声调由低敛而趋向高放,与月亮逐渐铺洒松林的景况相容。下句前四字全为齿音,末尾“流”字是舌音,发音由细碎而圆转,让人仿佛听到了月光照射下的清澈的泉水流经石上的潺潺之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响起,在空旷辽远的山间传得很远很远!诗人眼中的明月不似苏东坡笔下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那般豪迈奔放,却是疏疏朗朗地从松叶之间倾泻下来,似乎月光可以用心去数一数!“照”写出月光倾洒的情态。“流”字却化出了声音。这不能不说诗人精当的炼字功夫。在诗人的笔下,不仅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还呈现出山水画难以表现出的动态美、声音美,这是由于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因此诗人更能的感受到自然山水音响的协奏。

诗的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从上联的所见之景写到所闻之景。先是闻到竹林中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再带出浣纱女子归来的情景;莲叶翻滚,传来渔舟荡水之声,原来是渔人乘着月夜去捕鱼。他们从不同侧面写出了山村居民淳厚、朴实、勤劳的品质。这种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符合当时的生活实际,也陡添了诗的情趣和意味,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和联想。在静寂的秋夜雨后,却透露出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的确,人是一切景物中的点缀。人的出现,会使原本美丽的画面更加增添一种灵动、飞扬的色彩和情调。“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

清人王国维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有人说“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诗人笔下的景色如此清幽、明净、静寂。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由于母亲的影响,人生的挫折和屈辱,王维常将自己的身心沉浸在的精神王国中,以求得超脱。有所谓通过“禅定”“止观”的方式来体悟佛礼的做法。它要求人们屏弃杂念,唯存一念于所观照的物境。久而久之,就可以达到安适、自如、明净的状态。“审象于静心”就是指这种通过凝神静观以体悟佛礼的方法。由于诗人的心境极为淡泊、宁静,不含任何杂念,所以一草一木,一泉一石,皆能打动诗人的心,所见的所闻的皆是美之所在,形诸于诗,则是空灵清净、平淡之境。

诗的尾联,诗人大发感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草就随它衰败吧!如此清幽、恬静、淡远的秋景,自可以留住王孙去静静地欣赏品味,其实这是诗人借《楚辞·招隐士》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经过我们的分析、品读,我们发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王维笔下的景其实就是 诗人心灵的物化,只有借助外物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读来才会觉得韵味悠长,含蓄隽永,打动人心。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1·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夜,晚。此指傍晚。

2.随意:任凭。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译: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①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③歇④,王孙自可留。

【注解】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译: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古诗赏析:王维《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一】

春芳虽歇,秋景也佳,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寄托的是诗人一种恬静悠闲的归隐之心。恍映在眼前的却是一幅——

秋,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如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零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王维《山居秋暝》却挣脱了悲秋的传统审美视野,营造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清腴”(沈德潜《说诗啐语》,意谓风清质腴)雅洁、自由轻灵的慕秋意境,颇具创造性,这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要把握的要略。如同我们在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样要留意,写荷、状月之文枚不胜数,而将二者对举为一个意象的乃朱先生首创,明晰了这一点,欣赏时才能探其门径、得其精髓。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题中“山、秋、暝(晚)”。“空”字极为跳眼,此字在王维的诗中运用频率甚高,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由下文可知,此空非虚也,实乃清、静。“晚”字亦很传神,曲折地道出了诗人盼秋之心、慕秋之情。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其对仗工整、景物明丽、章节谐和、风格灵动而卓绝千古,此句内在的审美机制在于诗人将无生命的“月、松、泉、石”写活,且活得如此“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相依相托、血脉通连,把自然中的秋之韵味、秋之魅力观察得细致入微,表达得淋漓尽致,体悟得天人合一!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与上联合璧,动静相协、视听互动、情景交融,浣纱之女穿梭于茂林修竹之间,渔樵之男荡舟于“荷塘月色”之中,充满了一种拙美和野趣,洋溢着一种“人在画中游”的艺术人生之感。

由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可知,上述之“画”还承载着诗人来自的信息。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而今别居辋川。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返自然”,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的强烈反驳。“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是在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为怪了。

从整体上看,此诗深得《东坡志林》中所讲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之趣旨。本诗(亦或本画、本图)从构图上看,远景是空山新雨、天气晚秋,近景高处是明月照松、清泉流石,低处是模特儿似的浣女与渔人,末句是虚写,其意已于前三句之远、近景中暗示出来。因为“远山无色、远水无波”,故首尾两联实是背景与画外音,而中间两联才是浓墨重彩之处,因而我们只要紧紧抓住“松、竹、莲”这三个典型的表示诗人品性之刚直不阿、超凡脱俗、典雅峻洁的意象,并仔细体验作为诗人山居理想之化身的浣女与渔人的质朴自由,本诗的意境——一幅别开生面的秋韵图就美妙无比恍在眼前了!

【赏析二】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作,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着自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之美。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