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青海省图书馆_青海省图书馆电话号码

青海省图书馆开放时间

开馆时间9:00-17:30,闭馆时间:周一全天

青海省图书馆_青海省图书馆电话号码青海省图书馆_青海省图书馆电话号码


青海省图书馆始建于1935年,现新馆坐落在古城西宁的西端,简洁明快的主体建筑群与西边雄浑朴茂的虎台遗址形成现代与古典、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回旋。该馆以她的规模、气势、氛围和感觉,将图书馆本身应具有的文化风范和精神、气质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成为古城西宁一道灿烂的风景。

扩展资料

青海省图书馆历经3次建馆,目前,馆舍总面积已达到24000平方米,馆内现有藏书120多万册,古籍1万部13万册。

其中,古籍善本673部10125册,馆藏珍贵字画1000多种,1900多轴,馆藏数字资源总量达150TB,实现年接待读者达50万人次以上,馆舍开放面积达到19000_占到总面积的80%以上。同时,积极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年举办各类讲座、论坛、培训、展览等活动200场次以上。

近年来,青海省图书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在文化部、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积极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三大工程,实现了全省各级图书馆软、硬件全面提档升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上台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海省图书馆

西宁市五所图书馆及地址:

一、西宁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地址:交通巷29号附近。

二、城东区图书馆。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南山东路。

三、青海省图书馆。地址:西关大街66号。

四、吴仲村综合服务中心阅览室。地址:103省道附近。

五、双寨村综合服务中心科技阅览室。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109国道北50米。

青海省图书馆wifi密码

12345678。根据青海省图书馆官网信息查询得知:WIFI全馆覆盖(密码12345678),自习室全年开放,借书时须带读者证或与办理读者证时的身份证,还书时无需任何证件,可以带自己的书进来;全馆夏有空调,冬有暖气。

青海省图书馆具体位置在那里?

43路[直达]

全程约5.4公里,需要约11分钟

从 朝阳东路 出发, 步行至 朝阳桥 坐 43路 ,在 虎台 下车, 步行至 青海省图书馆

终点:青海省图书馆

省图书馆在西关大街62号,你下了车后直走就可以了~~~

这一片都是政府机关~~什么人民法院、民政厅都在

朝阳东路最近的图书馆就是这个了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地方文献的重要作用日趋显著,不少图书馆都把地方文献作为本馆的特色馆藏,不断加强其建设、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馆的地方文献工作,经过近几年的调整、规范,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如何加强其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现状

我馆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利用工作,早在80年代初,就由原历史资料部下设的地方文献组承担。并设有地方文献专藏库。搬入新馆后,于1997年正式成立了地方文献部,部门内设地方文献阅览室、地方文献专藏库、地方文献报刊库、少数民族阅览室、**资料库、古籍阅览室、古籍库。地方文献部现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之人,中级职称6人、另外2人是新分配来的大学本科生。几年来,地方文献部在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1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

我馆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采用呈缴、征集、采购、走访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呈缴本方式为主,其它方式为辅。对于一些非正规出版物,由于其不正规的发行渠道,造成征集困难。征集人员一旦获取信息,能够及时上门征求。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会议资料,如今年6月在我省召开的“民营企业参与西北经济结构调整项目洽谈会”,我馆征集人员走访了这次会议,及时获取了会议上散发的资料。经过近二十年的搜集积累,我馆地方文献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性特色的独立的、多种载体构成的藏书体系。

2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

我馆对地方文献工作的管理在迁入新馆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各种类型的文献存在着交叉现象,有的应属于报纸类的小报被归入期刊中,而有些属于期刊类的文献则被归入图书资料中。又如期刊按规定应接字顺排架,但实际上却只是把解放前期刊与解放后期刊分开排列,从而形成两个头。地方报纸则无统一排架,分散陈列等等,这些混乱现象显然不利于管理和利用。针对这些问题,迁入新馆后,特设了地方文献专藏库、地方文献报刊库,工作人员根据地方文献形式上的特征对原有的文献重新进行规范整理。使各类文献径渭分明,排列有序。对新征集到的文献亦严格按收藏规定进行分类管理,从而为藏书组织、读者服务、开发利用乃至数据库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

目前,我馆已收藏青海地方文献资料1万册(件),在我省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馆为省内新地方志的编撰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博得学者的广泛好评。如经考证大量古籍和史料,为省新闻出版局编纂《青海出版志》提供了一篇3000多字的《清代民国间青海早期图书雕印出版情况》的考证资料。为西宁市经委编辑《西宁国土资源》提供查阅资料百余份,摘录资料50余篇。其它如《海南藏族自治州志》、《海晏县志》、《共和县志》等地方史志以及《金融志》、《邮电志》等行业史志也都是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后所创造出来的学术成果。还有一些读者长期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后,著书立说,如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秉理编辑出版的《格萨尔集成》第1—5卷,青海师范大学年轻副教授赵宗福同志编辑出版的《历史咏青诗选》、《历代咏藏诗选》、《花儿通论》等书;我馆地方文献开发以二次文献为基础,在1988年编辑出版了《馆藏青海文献目录》,为读者更好地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创造了条件。我馆与地方志编委会联合建设以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地情资料库”的工作正在进行,建成后将使地方文献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我馆地方文献工作,尽管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一定的成绩。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但与地方文献工作本身的要求和兄弟省工作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资源基础薄弱

由于种种原因,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基础较为薄弱,各种文献资料只有1万种(册),并且

存在藏书结构比例失调,文献载体类型单一等问题,如我馆地方文献中社会科学方而的资料比较丰富,几乎占了70,而自然科学、应用技术学科等方面。有关本地区的调查统计、情况介绍、科研成果或具有本地区特点的研究论著则相对收集较少:近几年,随着高科技和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载体形式的文献不断涌现,如音像型、机读型的地方文献,而我馆这类文献的藏量很少。从1987年全省文献资源调查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我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基本没有达到完整级、研究级,收藏水平低,近几年,尽管总量有所增加,但文献的系统性、完整性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2)地方文献上作的形式单一

这几年,我馆虽对地方文献的意义和作用有所认识,但是地方文献工作还是停滞在传统的工作套路中。文献征集的主要渠道是依靠政策的扶持,靠其它方式征集到的文献不仅数最少。而且质量不高。读者服务工作也只限于传统的“二传手”式的书刊借阅形式。地方文献工作状况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工作的要

(3)开发利用不足

首先是对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底数还没有完全摸清。有些珍贵文献很有可能还沉睡在书架上或书库的某个角落。如《青海民族志》(手稿)是**前省内许多民族史志专家潜心研究的成果,其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极高,但到2000年7月才偶然发现。还有如“**资料”等也是刚刚整理就绪。其次是系统开发和专题研究不足,索引、目录载体单一,索取、查阅不便;没能把文献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研究成果优势,研究课题不明,研究成效甚微。而馆外的一些研究人员在充分利用我馆地方文献后,却屡有著述。

二、加强地方文献工作的对策

1、多渠道、多方式、多载体的征集,是增加地方文献资源总量的途径。

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不仅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同时更需要图书馆本身制订出一整套科学管理的办法和措施。我馆只有征集工作人员1人,面对新形势下艰巨而繁重的征集任务,显得势单力薄,所以应依据本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细则,明确征集范围、任务及征集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工作程序。制订出征集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重点征集对象和一般征集对象、具体实施步骤以及要达到的工作目标,才能确保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科学性。由于地方出版物出版发行的复杂情况,以及不贯彻呈缴本制度等多种原因,给征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地方文献的搜集不能仅仅依靠呈缴本方式。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上门征求、交换、复制等多种方式补充藏书。在载体形式上要不拘一格,使非纸质载体的文献比例增加,不断丰富内容。

2、转变观念,走建设特色馆藏的路子

决定着一个图书馆馆藏能否有别于他馆,不仅仅是藏书布局和藏书总量,地方文献建设的好坏也是关键因素之一。近几年的社会实践证明,建设特色馆藏是地方公共图书馆求生存、图发展的最佳对策,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使文献资源的总量和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

3、专题式的研究和开发是提高地方文献使用效益的根本

三、对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设想

当今信息时代,图书馆地方文就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必须通过不断改进和更新,使地方文献建设得到新的提高和完善。为此,笔者对本馆地方文献工作提出几点设想:

1、尽快建立省级地方文献收藏中心

2、加快省级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

尽快进行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使地方文献工作实现自动化管理。数据库建设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馆藏地方文献。应积极争取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地方文献入库,使建成的数据库成为涵盖全省地方文献的自动化检索系统,这不仅丰富了

数据库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向协助单位出售软件的方式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武耕,李玲地方文献工作五十年之探讨图书馆论坛,1999,(1):49一54

[2]黄俊贵,地方文献上作刍议,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54一59

〔出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增刊

现在应该差不多距离。

青海省图书馆在城西区新宁广场旁边。原来青海师大在城西区,离图书馆比较近,也就是不到2公里,溜达着就过去了。不过现在青海师大搬到城北区了,而青海民大在城东区,两个学校与省图书馆的距离就不相上下了,应该都不短于10公里。

不过,从两个学校到省图书馆,都是只坐一路公交车就可直达,中途不用换另一路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