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葡萄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1】《葡萄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1、名称:尝试发现。

2、主要流程:主动尝试——多种比较——求异发现——巩固深化。

3、操作要点:

⑴引导学生将观察与表达相结合,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尝试学习,尝试作业,学懂课文。

⑵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比较,将自己说的想的与同学比较,与课文比较。

⑶引导学生求异发现,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在尝试、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主动尝试中发现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⑷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作业、阅读资料卡等形式,对所学内容巩固延伸,肯定学生在这节课中的成功表现,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段,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初步背诵第二段。

3、知道我国新疆吐鲁蕃葡萄沟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2、难点:能初步背诵第二段。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录像激趣,引入新授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去了新疆的吐鲁蕃,知道那里盛产水果,五月里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而到了九十月份呀,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你们想不想去葡萄沟看看葡萄成熟的景象?好,那老师带你们去!

2、观看录像。

3、看了葡萄成熟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吗?

师:是啊,葡萄沟盛产的葡萄真吸引人啊!作者把它写得可美了。让我们去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二、读中感受,尝试作业

1、教师配乐范读第二节。学生闭上眼睛,说说听后的感受。

2、你们想读吗?给3分钟时间让学生反复读。

3、尝试作业(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这道题肯定难不倒你们!

课文第二段一共有()句话。第()句是写葡萄种在什么地方,从第()句开始是按()顺序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是()和()。

⑴学生试写。

⑵写完的可站起来读。

⑶指名读答案,校对。

(出示“梯田”图)

⑷再读课文,尝试自主学习,用“——”划出描写夏季的句子,用“~~~”划出描写秋季的句子。而后校对。

三、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研究每个季节的句子。

1、教师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提示学习方法:

⑴朗读体会为主。

⑵抓重点词句体会。

⑶结合画画欣赏。

2、学生按喜欢的学法自学。

(在自学中发现新的学习方法)

四、分季节交流

1、夏季:

⑴出示夏季句子:

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⑵指名读;请喜欢夏季句子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全班齐读。

⑶抓住重点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说,教师适当点拨)

结合图片,观看录像,主要解决:

①这句句子主要是写枝叶。

②从“茂密”、“四面展开”、“凉棚”这些词中可看出枝叶的多、大、茂盛。

③“绿色”写出了枝叶颜色漂亮,生机勃勃。

④理解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形象地写出了葡萄长得十分茂盛。

(想看看茂密的枝叶搭起的凉棚吗?可看凉棚图)

⑷朗读指导:

谁能把这句句子读好,能让老师和同学们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枝叶的茂盛!

(指名读——齐读)

⑸背诵:

这么好的句子,你能把它背下来吗?说说你背诵的好方法。

试背(在试背中发现新的背诵方法,及时肯定,表扬)——指名背——齐背。

2、秋季:

⑴喜欢秋季句子的同学齐读:

出示秋季的句子: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⑵比较句子:

到了秋季,葡萄挂在绿叶底下,美丽极了。

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找个理由说服老师)

合录像,图片,主要解决:

①“一大串一大串”写出了葡萄一串串长得又大又密。

②“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写出了葡萄颜色多而美。

③“五光十色”写出了葡萄颜色多而漂亮,很有光泽,在阳光的照射下,在绿叶的衬托下,散发出诱人的光芒,特别引人注目。

⑶想象说话:

你看,五光十色的葡萄在看着我们呢,它可能会对我们说些什么?

(鼓励学生在想象中创新)

指名朗读,试背。

⑷师引读“要是这时候……”这句句子: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①自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点拨: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维吾尔族老乡很热情好客?

②讨论,抓重点词“准会”“最甜”“吃个够”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

⑸你会背吗?试背:

说说背秋季句子的好方法。

(尝试发现背诵的好方法)

3、朗读欣赏体会:

⑴配乐朗读第二段。

⑵试背。

⑶当一回配音演员,给这段录像配音。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结学习内容;说说你在这堂课的收获。

2、阅读有关葡萄的资料卡两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10《葡萄沟》优秀教学设计

《葡萄沟》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记忆字形,理解词义。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读中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记忆字形,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激趣导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谈话:同学们,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我想让你们猜个谜语,猜对有奖哦,谜面是: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串水晶铃。打一种水果。(猜对的学生课件出示葡萄图片表示奖励。)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大家就来认识一个葡萄之乡——葡萄沟(板书课题),一块儿去领略那儿的风土人情吧!

3、出示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导学生齐读。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如:新疆吐鲁番在哪里?沙果长什么样的?这里出产什么水果?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出产的?)

4、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新疆吐鲁蕃。幻灯片展示五月的杏子,七八月的香梨,九十月的葡萄。通过直观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提问:本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5、打开课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葡萄沟的水果之多、之诱人,读出对葡萄沟的向往。

6、课件出示填空:( )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 ),七八月有( )、( )、( ),到九十月份,(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读课文,随着作者一同去葡萄沟看看吧!(学生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4、新疆吐鲁蕃的葡萄沟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一)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通生偏词“新疆吐鲁番”,“吐”是个多音字,“tǔ”鲁蕃“tù”出。

2、指名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集体评价。指导学生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同桌互相学习,讨论识字记字方法。

3、学生汇报记字方法。重点指导:“密”和“蜜”的区别,“摘”的右边不要写成“商”,“钉”字的两种读音的区别。“留”字左上部分的正确写法。

4、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写生字,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练写。

5、课件出示:“摘葡萄”练习。

6、给生字组词,并提出不懂的词语,集体理解。

三、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书写生字、练习选用文中好词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提问:葡萄沟是个怎么样的地方?(学生回答)

二、精读课文

(一)借助生字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汇报展示自己喜欢读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句子一: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这句话把葡萄展开的茂密枝叶比作凉棚)课件出示相关图片,直观感悟,指导朗读。

句子二: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这句话写出了葡萄的长势喜人,颜色鲜艳,重点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以及与“五颜六色”的`区别。)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感受葡萄的诱人,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指导朗读,读出对葡萄沟的喜爱及向往之情。

课件出示填空: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

句子三: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利用课件中的图片结合句子,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谈话:摘下来的葡萄吃不完怎么办?(送到城里去卖、制成葡萄干)

2、播放本段课文朗读录音,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葡萄干在哪里制成葡萄干?怎么制成的?

3、指名汇报:①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②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周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③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重点理解第二句,明白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课件出示“阴房”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老师质疑过渡:葡萄沟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是个好地方)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读出对葡萄沟的赞美、喜爱以及向往之情。

三、课文总结

葡萄沟怎么个好法?指名回答:水果多、葡萄五光十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人热情。随机板书。

四、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夸夸自己的家乡,课件出示填空指导学生完成。

五、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萄 五光十色

葡萄干 颜色鲜、味道甜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人们 热情好客

葡萄沟优质课教学设计

葡萄沟优质课教学设计

《葡萄沟》是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下面是我收集的葡萄沟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葡萄沟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段,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

3.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题。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①仔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②交流讨论。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读准生字,给正确的读音打"√"。

凉棚(pénɡ pónɡ)好客(hǎo hào)荫房(yīn yìn)

(3)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4.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地朗读课文。

【2】葡萄沟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葡萄沟盛产水果。(第一自然段)2.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第二自然段)3.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4.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二、课时目标

1.巩固本课12个生字,理解“茂密、凉棚、五光十色、梯田”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并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间的连接方法——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并能自我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3、4自然段。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间的连接方法——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葡萄沟在______,那里出产______,五月有______,七八月有______。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______成熟了。下面就让我们坐车去葡萄园看一看。

2.咱们在旅途中玩个摘葡萄的游戏,谁把词语读对了,葡萄就送给他,准备好了吗?

葡萄沟新疆吐鲁番维吾尔蜜桃梯田足够碉堡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时间过得真快,葡萄园到了,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葡萄种在什么地方。(学生汇报。)

谁知道梯田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结合字面来理解。学生汇报后,教师出示课件“梯田”。

(2)快登上山坡看看枝叶长得怎样?请同学们再读第二自然段。

理解“茂密”:茂密的枝叶是怎样的?

(3)这茂密的枝叶像:___。出示课件“凉棚”。这就是由茂密的枝叶搭起的凉棚。吐鲁番有火州之称,温度最高时可达四十九摄氏度,在这种时候你钻到凉棚下会感到怎样?这份凉爽是那茂密的枝叶带给我们的,谁来读一读。(学生配乐朗读、齐读。)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课件出示。)

(4)透过茂密的枝叶快看看葡萄长得如何?请同学们快速读第二自然段,交流汇报。

这么多颜色的葡萄。出示课件“各种颜色的葡萄”。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葡萄?

谁能用一个词形容你看到的葡萄。形容颜色多的词语还有哪些?

作者为什么不用这些词,而单单只用“五光十色”呢?

老师引导小结:太阳照在葡萄上,葡萄就发光发亮,像一个个珍珠、玛瑙一样,因此,颜色多并发光发亮就叫“五光十色”。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东西是“五光十色”呢?

(5)谁能用五光十色说句话。先说给同桌听,再交流汇报。

(6)葡萄这么大,这么美,谁来读读这句话。(学生配乐朗读,男、女生分组读。)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课件出示。)

(7)小结:这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8)这时你到葡萄沟去最想干什么?

你们这个愿望一定能实现,因为——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老乡们热情好客一定会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

(9)让我们在读中感受老师的热情好客,男生读——老乡们这么热情让我们夸夸他;女生读——你们看葡萄沟出产水果,是个水果之乡,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而且人也热情好客,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品尝了甜甜的葡萄,下一站我们去看看葡萄干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用横线画出葡萄干制作的过程。(学生汇报。)

(2)出示课件解说:葡萄干是在阴房里制成的,阴房是土坯房,建在山坡上。从远处看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挂满之后,门全部关闭,就利用从小孔流进来的吐鲁番特有的'热空气进行烘烤,大约四十天左右就制成了葡萄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3)再读读写葡萄干的这句话,用一个词来概括葡萄干的颜色和味道。

(4)观看图片,再现了我们游葡萄沟的过程,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段话吗?

葡萄沟出产水果喜爱葡萄五光十色葡萄干色鲜味美老乡热情好客勤劳能干能歌善舞好地方

(5)葡萄沟有火州的“桃花源”之美称,沟里四处是风光秀丽的景色。特别是厂栽葡萄非常有名,葡萄品种繁多,有无核白、红玫瑰、红提、索索等上百个品种。世界上最甜的葡萄在葡萄沟,葡萄干是色鲜味甜,老乡又如此热情好客,让我们不由得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小结:同学们欣赏完了葡萄沟,观赏了葡萄干的制作方法。此时,你最想对葡萄沟说什么?千言万语汇作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自豪地再读一遍。我的家乡——新疆也是一个好地方。

3.我们新疆不仅有久负盛名的葡萄沟,还有“天山明珠”天池,美丽的赛里木湖,神秘的喀纳斯湖,“塞外江南”伊犁河谷,美丽的那拉提大草原等很多风景名胜及特产。因此新疆老乡为自己的家乡写下了许多赞歌,请听《我们新疆好地方》,会跳的同学一起来跳,不会的来拍手。

4.游完了葡萄园,下面这几个字能写好吗?出示课件观察,说说写“摘”时要注意什么?范写、描红。“够”注意如何写?示范写,描红,临写。

(三)作业超市

选择一项你最擅长的作业:

1.这一课有许多优美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抄在本子上。

2.喜欢画画的同学把你想象中的葡萄沟画出来。

3.有条件的同学收集有关新疆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这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葡萄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学要求:

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激发情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教学流程:

1、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师:“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吐鲁番吗?”出示地图,找出新疆、吐鲁番和葡萄沟的位置,并让学生大声读出这三个地方的名字。师:“谁还能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既认清了地理位置,又认读了生词,还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a师:“看完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b“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总结为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指导学生读出喜爱、赞叹的语气。

c师:“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出示“要是秋天你到葡萄沟去……让你吃个够”一段话,师范读。

d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学生分别面对小伙伴、老师和听课老师时不同的读法。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你想吃葡萄吗?如果你能清楚、正确地读出来,老师就奖励你一串葡萄!(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认字,尽量避免枯燥、单调)

5、细读课文,感悟重点

a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为什么喜欢,然后读一读,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b重点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分析发现其写法。

c出示几种水果的图片,有意识指导学生写法迁移。(如有时间,让学生进行仿说话练习)

6、品尝葡萄干,说它的来历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品尝劳动果实之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第三自然段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体会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7、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师生共读。

师:“文章写得很美,可是它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文章在你手上,老师相信,如果有一天你去了仙境一般的葡萄沟,肯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

8、实践活动

话说新疆

搜集有关新疆的资料:新疆的人,新疆的物产,新疆的自然风光和新疆的风俗习惯。

教学反思:

《葡萄沟》是一篇老教材,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之下,如何能做到老课新上,上出新意?这是从接到做课任务后一直困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在我最初的设计中,力图想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

3、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

4、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评代讲

5、重视课上读写的结合,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的读书,达到第三种境界,稍显粗糙、匆忙了点。

2、在课堂上没有更充分地面对全体。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注意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有读书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而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此外,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我还觉得每个人的课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只要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活动中学习,去领悟知识的真谛,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也许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孩子就能撬起语文这个地球。

感谢学校有关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支持帮助,也敬请各位不吝赐教,每一句诚恳的建议都会让我受益非浅。愿我们共同进步。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在语言情境中,理解葡萄沟美在哪里。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

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利用对话与人热情相处,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认读“新疆”“维吾尔族”

师:大家都夸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聪明、见识广、口才一流。有位远方的客人特意赶来,来我们班挑选小导游呢?你们想参加吗?瞧,她来了。(出示新疆女孩图)

这位客人跟我们平时的客人有什么不一样吗?

你们猜,她是哪里来的呢?

师:她是新疆来的,瞧,这是她的家乡。(出示地图,认读“新疆”)

师:她居住在新疆,但并不是所有新疆人都是这样的,她是居住在新疆的“维吾尔族人”。(认读“维吾尔族人”)小朋友,我们都是哪个民族的人啊?

谁能叫叫这位导游的名字?——-维吾尔族人

2、认读“吐鲁番”"葡萄沟"

师:其实不仅他们的服装有趣,他们的城市也很有趣,你瞧;(出示地图)这就是她的家乡吐鲁番(认读“吐鲁番”)

师:吐鲁番有个更有趣的“葡萄沟”(认读“葡萄沟”)

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葡萄沟在哪里了吗?对,(出示句子)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师过渡:听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想成为那里的小导游吗?现在请你们先自己去葡萄沟转一转,了解一下,注意,完成下面的任务哦!(出示要求)

二、自学课文,学习字词

1、卡片认读生字-----游戏青蛙跳伞-----出示词语认读,注意找规律(多音字)

2、过渡:小朋友真棒,那就让我们赶快走进葡萄沟,争当小导游,来介绍葡萄沟到底有些什么宝贝吧!

三、学习“水果多”

指名汇报,出示句子

师:听了他的介绍,你想去葡萄沟吗?为什么啊?

图片欣赏水果,感受水果多。

指名读句子。(谁也想来试试)

师: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

说去就去,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等会请小导游来介绍。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出示图片: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结合图片理解“山坡、梯田”。)

2、让我们登上山坡,来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谁来介绍

(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

(1)出示句子:

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出示课件,说说你认为“茂密”是什么样子的?

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

出示课件,看看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3、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1)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不一样吗?

颜色多:出示课件,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

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结合课件的画面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

数量多、个大: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真想飞到葡萄沟去,美美地大吃一顿呢?你说他们会欢迎我吗?

猜猜:他们会怎么做?

学生自由说,引导理解“准会,吃个够”

师出示句子: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5、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维吾尔族姑娘逛了葡萄沟,哪个小导游愿意用书上的语言或者创造语言介绍葡萄沟的葡萄?注意要向别人介绍葡萄沟不能光背诵这段话,还要想想开头和结尾怎么说,还要注意态度亲切,礼貌和蔼。

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指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板书:

水果多:五月有……七八月有……九十月份……

10、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美: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3、能背诵课文优美的句子。

4、能在语言环境中以及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好词。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板书:葡萄 (读准轻声)

2.你们爱吃葡萄吗?香甜的葡萄是多么诱人啊,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但产量最多、吃起来最甜的,要数我们新疆吐鲁番出产的葡萄。

解说: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全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那里有个少数民族就叫维吾尔族,吐鲁番就在新疆的中部,(看中国地图指点位置)就在新疆的吐鲁番里面有一个葡萄沟。(补充课题:葡萄沟 齐读)那诱人的葡萄就在那儿,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就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43页,认真地来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第一自然段。

葡萄沟有那么多的水果,我们可以说葡萄沟盛产水果。

这么好的地方,相信大家都想去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2.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既然人们最喜欢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去看一看,看看葡萄长在哪儿?

四、深入学习,领悟精华,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图理解“梯田”。

2.快看,葡萄沟的葡萄长的多好啊!出示句子“茂密的枝叶向西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凉棚。”

问: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成了什么?(齐读)

来到葡萄沟,钻进这茂密的枝叶搭起来的绿色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凉爽、舒服……)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感觉。

3.这茂密的枝叶又预示着什么呢?(秋天葡萄的丰收)所以这绿叶,这凉棚,还带着一种希望。我们再一起来读。

4.出示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出示葡萄图,理解“五光十色”

(2) 葡萄很美,颜色很多,用书上一个词来形容:“五光十色”

(3)这么诱人的葡萄,让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吧。

(4) 这么美的景象我们真该把他留在脑子里,出示填空试着来背一背,看谁先记住这句话。

过渡:葡萄沟的葡萄很美,那里的人怎么样呢?找个同学读读这句话。

5.出示句子“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你觉得维吾尔族的老乡怎么样?(热情好客)

过渡:葡萄沟年产鲜葡萄1200多万斤,吃不了怎么办?葡萄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可以制成……?

(葡萄干)师出示葡萄干。

五、学习第三段

1.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成的?(阴房)

2.阴房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找一找。

3.(出示阴房图)

4.师:在阴房里怎样制成葡萄干呢?默读第三段,画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指名读)

5.在阴房里制成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呢?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六、小结

今天我们去了一个好地方-----葡萄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真切的感受到了葡萄沟的好,让我们再来夸夸葡萄沟吧!

齐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七、板书设计

葡 萄 沟

水果 多

葡萄 五光十色

老乡 热情好客

葡萄干 色鲜味甜

小学二年级《葡萄沟》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理解】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组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葡萄沟》一课写的是新疆吐鲁番风景秀丽、瓜果飘香,为学生们展示了与维吾尔族人们息息相关的葡萄沟这一地方的特色,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淳朴。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自己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独特的爱国情结。

【设计理念】

二年级学生感性认识较强,可以采取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看图、朗读、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受到情感熏陶。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个性,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时,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在反复的朗读、品读中感受葡萄沟葡萄的特点。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老乡热情好客。这样,让琅琅的读书声代替烦琐的讲解,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学情简介】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多,新疆的吐鲁番学生大都没去过,但他们可能在课外书上读过,听别人介绍过或在电视上见到过那里的美丽风光。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多数家庭在孩子寒暑假时都会带孩子去旅游,这会引起孩子对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的好奇心。由于对课文的`理解缺少生活体验,所以要不断的创设情境,才能深入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理解生词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理解句子。并让学生读悟结合,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情境中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葡萄沟好在哪,了解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及特点。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情境法、感悟法、引导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多 媒体课件、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1.课前播放视频《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2.开始上课,师生相互问好。师:小腰板挺得可真直!奖励大家看一段录像。

一、 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视频《吐鲁番》” 。

2.这里真是个好地方,相信大家也知道了它的名字——葡萄沟。看老师板书课题。

3.读课题时要注意什么?

4.学写“沟”。“沟”是本课的生字,怎样记住它?会组词吗?怎样写漂亮?(左窄右宽)范写,学生练写,书45页。

二、 自由读文,识记生字。

1.今天我们就去葡萄沟做客,打开书43页,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多和生字宝宝打招呼。

2.指名分段读,纠正字音。刚才大家读书都很用心,谁想读给大家听?咱们分段读,如果他读得好,我们可以夸夸他,好在哪儿?如果有需要改正的地方,大家也可以指出来,真心地帮帮他。

3.识记生字。课文读通顺了,淘气的字宝宝早在课后排好了队等着我们来点名,它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去葡萄沟,大家快快叫叫它们吧。

三、理解文本,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句,认识“疆、维、吾、鲁、番”五个生字。

大家都到齐了,我们可以出发了,到哪儿去找葡萄沟这个地方呢?(指名读第一段第一句)我们在地图上先找找“新疆”,“新疆”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再找到“吐鲁番”。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原来看地图也可以识字,这几个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指名说识字方法。教师相机归类形近字“维、堆、难、准、谁”,出示课件。开火车巩固识字。

(2)学习二、三句。

听说葡萄沟这个地方出产水果,不同的月份有不同的水果成熟,你能不能介绍一下?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还是去葡萄园看看吧。葡萄种在哪儿?指名读。什么是“梯田”?课件理解“梯田”。

(2)我们登上山坡,睁大眼睛,看葡萄长得怎么样?自由读,出示第2、3句话课件。课文从“枝叶”和“成熟的葡萄”两方面来写的,板书:枝叶、葡萄。

(3)指导朗读并理解描写“枝叶”的句子。

哪句是写“枝叶”的?指名读。

再读这句,能感受到枝叶的什么?(枝叶茂密)

从哪些词感受到枝叶的茂密呢?(四面展开、一个个、凉棚)

向四面展开是怎样一幅景象?(向前后左右无限制地伸展)

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凉棚一样,这样的凉棚有多少个?(数不清)

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连在一起是什么景象呢?课件出示凉棚。

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带着感受读。

多美啊,在山坡的梯田上,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构成了葡萄沟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谁再读?

吐鲁番有火州之称,那里的天气非常热,在这种天气里钻进凉棚底下,会是什么感觉?再读?(板书:种得多)

(4)指导朗读并理解描写“葡萄”的句子。识记生字:够。

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挡住了阳光,多舒服啊。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自由读。

再读,相信有一个词会跳入你的眼帘。(五光十色)

什么意思?(颜色多)还能发现什么?(光泽)

这么多的葡萄,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结得多”,板书。

五光十色的葡萄真诱人,我快忍不住摘下来尝一尝了,我在想:维吾尔族老乡会不会让我吃呢?指名读。

“吃个够”是什么意思?猜个谜语:多一句。(够)

3.学习第三自然段。识字:碉、堡。

结了这么多的葡萄,除了这里的人们心情地吃,还怎样了?(指名读)

这些葡萄都收获了,概括起来就是“收获得多”。

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录相。

你知道“碉堡”是什么意思吗?

四、 总结。

出示课件,学生填空。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有最好的 ,有最好的 ,还有热情好客的 。

见到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触摸到那一串串沉甸甸的五光十色的葡萄,吃够了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的最甜的葡萄,然后走进山坡的阴房品尝葡萄干,你一定会发自内心的感叹:(课件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 巩固识字。

字宝宝和我们一路同行,玩得很愉快,现在它们要和小青蛙乘着降落伞回家了,我们再叫出它们的名字和它们告别吧。

六、 作业。

1、向自己的家长或朋友介绍葡萄沟。

2、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家乡。

【板书设计】

10 葡萄沟

枝叶 种得多

葡萄 结得多

有的……有的…… 收获得多

【教学反思】

课堂上,学生能入情入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孩子们能尽情地读书,边读边悟,体会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优美风景和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读文与识字相结合,在研读文本的同时不断学习新字并得以巩固。但由于时间关系使最后的“识字游戏”这一巩固识字的环节被迫删掉,减少了孩子识字的机会,如果课堂上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再紧凑一些,巩固识字的时间就能节省出来。今后我还要努力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精练,教学节奏更紧凑,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