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基坑降水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分两步来完成,具体如下:

基坑降水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一)基坑降水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一)


(1)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按照环境影响因素对基坑降水活动的敏感程度可以划分为:敏感因子、重要因子、一般因子。敏感因子是指对基坑降水活动极为敏感或者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重要因子是指对基坑降水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或者基坑降水活动较容易改变其环境性状的因子,而一般因子则是对基坑降水活动影响不大或者基坑降水活动不易改变其性状的因子。一般选择敏感因子和重要因子作为基坑降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要素,尤其敏感因子的选取对基坑降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基坑降水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基坑降水的环境因素,即环境固有的工程能力,表现在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设计条件(如支护模式、降水方式等);二是基坑降水所影响的环境,即环境承受的工程能力,表现在周边环境(如已有建筑物、管线、道路、堆载等)对基坑降水的响应。基坑降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如图3.2所示。

(2)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体系是用来表征具体环境特性和质量的指标体系。因为实际的环境千万别,研究内容各不相同,所以建立统一的指标体系解决不同区域的环境评价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根据影响因素分析,建立相对统一的指标体系又是可行的。

图3.2 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指标体现构建方法常用的有综合法、分析法、目标层次法、交叉法、指标属性分组法五种。根据评价目的,即基坑降水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本书采用目标层次法,设计了目标层次式的指标体系结构。评价指标的选取是通过对环境影响要素的理论分析,结合已知基坑环境影响作用,响应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区分不同层次的因素指标,进行分层归类,建立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准确性的指标体系。基坑降水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如图3.3所示。

图3.3 基坑降水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一)综合指数计算方法

在获得各层各指标的总排序权值后,需要计算各层各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数”,然后对照相应评价分级标准,才能够进行系统层、功能层或属性层的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区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续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式中:R为综合评价指数;ai为评价参数的权重;Xi为评价参数,等于di/dmax或di/d阈;n为评价参数的个数。

(二)综合指数在地下水功能评价中应用

1.地下水资源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模式

地下水资源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R资源=as1×X1+as2×X2+as3×X3+as4×X4

式中:R资源为资源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数;as1,X1分别为资源占有性的权值和参数,X1等于∑(di/dmax)或∑(di/d阈),i=1,2,…,n;as2,X2分别为资源再生性的权值和参数,X2等于∑(di/dmax)或∑(di/d阈),i=1,2,…,n;as3,X3分别为资源调节性的权值和参数,X3等于∑(di/dmax)或∑(di/d阈),i=1,2,…,n;as4,X4分别为资源可用性的权值和参数,X4等于∑(di/dmax)或∑(di/d阈),i=1,2,…,n。

2.地下水生态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模式

地下水生态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R生态=as5×X5+as6×X6+as7×X7+as8×X8

式中:R生态为生态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数;as5,X5分别为环境维持性的权值和参数,X5等于∑(di/dmax)或∑(di/d阈),i=1,2,…,n;as6,X6分别为质量关联性的权值和参数,X6等于∑(di/dmax)或∑(di/d阈),i=1,2,…,n;as7,X7分别为植被环境性的权值和参数,X7等于∑(di/dmax)或∑(di/d阈),i=1,2,…,n;as8,X8分别为土地环境性的权值和参数,X8等于∑(di/dmax)或∑(di/d阈),i=1,2,…,n。

3.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模式

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R地环=as9×X9+as10×X10

式中:R地环为地质环境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数;as9,X9分别为环境维持性的权值和参数,X9等于∑(di/dmax)或∑(di/d阈),i=1,2,…,n;as10,X10分别为质量关联性的权值和参数,X10等于∑(di/dmax)或∑(di/d阈),i=1,2,…,n。

4.综合指数在地下水功能评价中应用方法

根据计算出的一系列R值,对照相应层次的评价分级与标准,判别评价对象的状况,并作出具体的评价。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权值计算是采用自上而下(总目标层→功能层→属性层→要素层)序列,而利用R 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则需要采用自下而上(要素层→属性层→功能层→总目标层)序列。

对于目标功能评价而言,分级及其意义如表5-10所示。目标功能评价是指将功能B1,B2或B3之一作为评价目标,进行功能状况的全区评价。

表5-10 地下水目标功能评价结果的分级与意义

对于主导功能评价而言,分级与意义如表5-11所示。主导功能评价是指将所有功能(B1,B2和B3)都作为评价目标,进行功能状况的全区评价,确定优势功能和脆弱功能,以期有针对性地利用或保护。

表5-11 地下水功能综合评价的状态组合、分级与意义

注:B1表示资源功能;B2表示生态功能;B3表示地质环境功能;B1,B2表示同级;“—”表示出现概率极小。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如下:

在高质量目标下,多指标评价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1、确定评价指标:根据空调使用的环境和需求,确定适合的评价指标,例如能效比、制冷效率、噪音等。

2、建立评价模型:将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和加权,建立评价模型。可以使用专家咨询、主观与客观权衡、统计分析等方法确定加权系数。

3、数据采集:从生产商或第三方机构获取测试数据,并将测试数据转换为评价模型所要求的数据格式。

4、数据处理:将采集的数据代入评价模型,计算得出综合评价指标或者针对每个指标进行单独评价,得出各项指标的得分。

5、分析结果:根据得分结果,确定空调的性能表现并进行分级。如果存在问题,就指出具体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之,在制定空调多指标评价方法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并且采用科学、客观的方法进行评估,以便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可靠、准确反映空调满足高质量目标的能力。

通过上述几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对空调的质量、能耗、安全性和服务水平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以确保空调产品达到规定的高质量目标。

综合指数评估法

综合指数法是利用一种规则将数据无量纲化,然后区别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并采用某种方法赋予一定的权重,然后加权计算得到综合指数,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加法评估模型

加法评估模型是指对各指标评估值进行加权算术平均,求评估值,即

地质资料化服务评估研究

式中yi为第i个被评估对象的评估值,wi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满足0<w<1, ,xij是经过指标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指标评估值。如果指标评估值xij都经过正指标化了,则评估值yi越大越好,可以通过各评估对象yi的大小进行评判。

加法评估模型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

(1)该方法适用于各评估指标间相互独立的情况,若指标间不独立,则加权求和的结果必然导致各指标所提供的评估信息的重复,也就难以反映客观实际;

(2)用该方法求评估值可使各指标评估值间得到线性补偿,即只要有一个指标评估值足够大,而不管其他指标值的大小,都可以使终的评估结果取得较理想的数值,这可能导致评估结果无法准确反映评估对象的均衡发展状况。

(二)乘法评估模型

乘法评估模型是指对各指标评估值进行加权几何平均,求评估值,即

地质资料化服务评估研究

式中 。若指标评估值xi都正指标化了,则评估yi越大越好。

乘法模型的适用场合与加法模型正好相反,它适用于各指标间有较强关联的场合,这是由乘积运算的性质所决定的。另外,乘法模型中更突出了评估指标中评估值小的指标的作用,只要有一个指标评估值趋近于零,则无论其他指标评估值有多大,则被评估对象的评估值也将迅速趋于零,这说明乘法模型更能体现被评估对象整体均衡发展的状况。

(三)加乘混合评估模型

加乘混合评估模型的形式如下:

地质资料化服务评估研究

式中zi,xi为指标观测值,wi为指标xi的权重,uj为指标zi的权重,n为指标而xi的个数,m为指标zi的个数。

加乘混合评估模型兼有加法评估模型和乘法评估模型的特点,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当有些指标联系密切而另一些指标联系不密切时,可以采用加乘混合评估模型。一般来讲,在指标体系中,同一类的指标间联系比较密切,不同类的指标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因此可以对类内指标采用乘法模型,而对类之间指标采用加法模型的混合形式。

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有哪些?

一般会看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但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拉氏指数、派氏指数和费暄的“理想公式”的指数方法。

综合指数综合指数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在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被研究因素以外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被研究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它的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

编制方法:

首先,引入同度量因素,解决复杂总体在研究指标上不能直接综合的困难,使其可以计算出总体的综合总量;其次,将同度量因素固定,以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后,将两个时期的总量对比,其结果即为综合指数,它综合地反映了复杂总体研究指标的变动。

要点:一是引进同度量因素对复杂总体进行综合。二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扩展资料

深圳证券综合指数

深圳综合股票指数系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1年4月3日为基期。该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与上证指数相同,其样本为所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权数为股票的总股本。由于以所有挂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其代表性非常广泛,且它与深圳股市的行情同步发布,它是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深圳股市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在前些年,由于深圳证交所的股票交投不如上海证交所那么活跃,深圳证券交易所现已改变了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采用成分股指数,其中只有40只股票入选并于1995年5月开始发布。

前海·生鲜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

前海·生鲜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简称“综合指数“,系属前海农产品批发价格系列指数。该指数是由深圳前海农产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中农数据有限公司联合编制和发布。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有哪些,各个方法有啥优点?

方法很多,有:AHP、FUZZY、AHP+Fuzzy、拓扑法、神经网络技术、数据包络法、灰色理论,以及一些几种方法几个的综合方法,等等。可以去找本书看看,里面内容很多的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3.1 评价指标构建方法

6.3.1.1 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方法

目前,上对于土地生态评价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2个,即压力-状态-响应评价体系和土地条件变化评价指标体系。

(1)压力-状态-响应(PSR)评价体系“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评价体系是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发展署、联合国环境署在1996年联合开展的土地质量指标研究项目中所提出的研究成果。该评价体系主要目的是回答发生了什么、为了什么、我们如何做这3个问题。其中,压力指标用以表明那些造成妨碍持续发展的人类活动和消费模式或经济系统的一些因素;状态指标用以反映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系统的状态;响应指标用以表明人类为促进持续发展进程所采取的对策。这种方法适合于选取生态环境方面的指标,而对于经济方面的指标不太适合。PSR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提供的是一种评价思路,它强调在分析应用过程中,必须把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结合起来考虑,而不能仅仅依赖某一项指标,孤立地考察一项指标往往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各国各地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通过补充、完善来灵活运用。

(2)土地条件变化评价指标体系:土地条件变化评价指标体系是由M.Vieira等人提出的。在这个指标框架中,M.Vieira提出了定性和定量两种土地条件变化指标,其中定性变化指标要求直观、易于获取,如土壤颜色、地表形态等;定量指标应强调计算方法的规范与统一。具体应用指标的选择一定要立足于评价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变化指标的观测频率取决于指标本身的特征,在观测值的分析比较方法上,可采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和假设比较等综合分析,并通过因果分析分辨出是自身内部因子还是外部因子。

到目前为止,国外关于土地生态评价的系统、完整的一套指标体系尚未见。然而可以肯定,所有的这些工作都会为将来土地生态评价领域形成系统的指标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6.3.1.2 本次研究采用的评价指标构建方法及拟选指标

本次研究在借鉴相关学者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结合河南实际情况,依据上述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通过对影响生态安全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的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综合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理论、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制约性因素或主导性因子的辨识,从中选取能代表和反映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的具体指标,且以土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旨在促使经济、和自然生态的协调统一,终构建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拟选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土地生态环境的自然状态、土地生态环境的经济状态和土地生态环境的状态三大类26个拟选指标(表6.1)。

表6.1 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拟选指标体系 R&D: 研究与实验发展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6.3.2 评价指标的筛选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有两大类: 一是定性分析法,又称经验法或专家意见法,包括理论分析法和特尔菲法 (Delphi),主要是凭借评价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借鉴同行专家的意见,综合后进行筛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主观性较强; 二是定量分析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独立性分析等,这类方法的优点是客观性较强,缺点是比较机械且计算量大,不一定符合评价的实际。本次研究采用的是专家调研法。

按照指标选择的原则,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拟选要素指标通过发放专家调查表的方式,征询有关专家意见。本次调查选择了来自多家相关单位的不同专业的专家共 55 名,请每位专家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全部 3 个评价方面和 26 个要素指标进行排序,首先对系统层方面进行排序 (从 1 到 3,1 为重要),再分别对要素指标相对评价方面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如果专家认为还有其他重要指标可以列入,加以补充,并与原有指标一起选择和排序。根据专家排序结果,按递减顺序原则进行统计,专家调查统计结果见表 6.2。对于系统层方面,专家排序第一的赋值为 3 分,排序第二的赋值为 2 分,排序第三的赋值为 1 分; 对于要素指标,专家排序第一的赋值为 10 分,排序第二的赋值为 9 分,依此类推,排序第十名为 1 分。各个指标后得分的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理论、方法与实践

式中:S为各指标的后得分;fi为各指标的赋值;pi为各指标的排名。

在进行专家调查过程中,有些专家也提出了其他的要素指标,对这些要素指标,课题组又组织了一些专家进行专门讨论。专家一致认为,这些要素指标虽然比较重要,但其重要性略于课题组所选的要素指标,因此没有再次进行专家调查。

表6.2 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拟选指标统计排序 续表

注:表示指标排名,表示指标得分。

表6.3 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6.3.3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根据要素指标选择的4个原则、拟选指标排序状况和专家讨论的意见,课题组筛选掉了分值低且别大的一些指标,从而终在拟选指标体系中选出17项终要素指标,并主要根据得分和重要性排序情况,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赋值和计算(具体见本篇第七章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终指标体系框架见表6.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