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吕氏数学初中经典题 吕氏数学几何例题视频

1.把菱形ABCD沿着AC方向平移得到菱形A1B1C1D1,BC与A1B1相交于点E,DC与A1D1相交于点F,求证四边形A1ECF是菱形

吕氏数学初中经典题 吕氏数学几何例题视频吕氏数学初中经典题 吕氏数学几何例题视频


2.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8和6,将BD沿DC的方向平移,使点D与点C重合,点B落在AB延长线上的点E处,求△BEC的面积

3.在△ABC中,∠B=90°,E,F分别在AB,AC上,沿EF对折,使点A落在BC上的点D处,且FD⊥BC,试判断四边形AEDF的形状,证明你的结论

4.分别过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点分别是E,F,G,H,试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我就不用标准格式写了,你自己转换下吧

1,AD平行A1D1,所以角DAC等于D1A1C1,同理可得∠DCA=∠D1C1A1,又因为∠DCA=∠DAC,所以三角形A1F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1F=FC,同理可得A1E=EC,

因为∠FA1C=∠DAC=∠EA1C,∠FCA=∠ECA,A1C=A1C,所以三角形FA1C和三角行EA1C全等,所以,EA1=FA1,所以四边相等,为菱形

2,∵AE平行CD,BD平行CE,所以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半等于三角形ABD的面积,等于6*(8/2)/2=12

3,对折,所以∠DAF=∠ADF,∠EAD=∠EDA,因为∠EDA+∠ADF+∠EDB=90度,∠EDA+∠ADF=∠EAD+∠DAF,所以∠EDB=∠ACB,所以ED平行AC,又因为∠BED=∠BAC=∠DFC,所以DF平行AB,又因为AE=ED,所以AEDF是菱形

4,因为全部平行,所以是平行四边形,设中央焦点为o,四边形OAEB是平行四边形,EA=OB,同理,AH=OD,所以EH等于BD,同理可得AC=HG,因为AC=BD,所以四边形是菱形

我就写个大概啊 累死得了

初中数学趣味题及答案

纯数学应用就是指单独的数量关系,构成的题目,没有涉及到真正实际意义的量的存在及其关系。实际应用也就是有关于数学的生活题目。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数学趣味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一、假钞问题(这是一道85%同志做错的小学数学题,不信可以试试,很经典

一人拿一张百元钞票到商店买了25元的东西(这25元的东西进价是15元),店主由于手头没有零钱,便拿这张百元钞票到隔壁的小摊贩那里换了100元零钱,并找回了那人75元钱。那人拿着25元的东西和75元零钱走了。

过了一会儿,隔壁小摊贩找到店主,说刚才店主拿来换零的百元钞票为假币。店主仔细一看,果然是假钞。店主只好又找了一张真的百元钞票给小摊贩。

问:在整个过程中,店主一共亏了多少钱财?

二、有10个小朋友在捉迷藏,已经找到了4个,还有几个小朋友藏着未找到?

三、有10个人要过河,河中有条船一次最多坐5个人,要过几次才可过去?

四、猜数学名词

① 5、4、3、2、1

② 再见吧,妈妈

③ 看谁力量大

④ 全部消灭

⑤ 考试作弊

⑥ 员

五、打一汉字

① 30天÷2

② 72小时

③ 24小时

④ 左边九加九,右边九十九

趣味练习答案:

趣味题目一

答案:90元。(这个题目对错和年龄没有太大关系,家长反而比学生更容易犯错)

当你去思考这100元该归谁所有,在不同人之间周转的`时候,可能你的大脑已经很混乱了。不妨通过数学的思想来解决,本题是通过假设法,假设法对于学数学是很有益处的。

先假设这100元是真的,那么店主在这个过程中是赚了10元,但是事实上,这张100元是假的,所以100-10=90(元)

趣味题目二

答案:答案5个。

很多小朋友会回答6个,当你让他再想想或对他进行点播,他可能会发现应该是5个,然后说是自己不小心,其实这是一个习惯问题,在数学的学习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大多数小朋友一开始都会犯错,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一些小朋友不会再犯错,而一些小朋友会一直犯错下去,这个时候,就不再仅仅是马虎的问题了,细心及思维的严谨性也是一种习惯。

趣味题目三

答案:3次。

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10÷5=2”。很上题类似,需要考虑一下,先过去5个人后,需要有人回来接剩下的人,船不会自己回来。

趣味题目四

答案:

① 倒数 ② 分母 ③ 比例 ④ 除尽 ⑤ 假分数 ⑥ 圆心

趣味题目五

答案:

① 胖 ② 晶 ③ 日 ④ 柏

;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经典例题 解题技巧分享

一次函数是很多人都不会的,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初二 数学 一次函数经典例题,仅供参考。

一次函数例题

1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 1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 y=kx+b (其中 k 、 b 为常数且 k ≠ 0 ),那么 y 叫 x 的一次函数 .

( 2 )正比例函数:当 b=0, k ≠ 0 时 y=kx ,则 y 是 x 的正比例函数 .

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 1 )从解析式看 y=kx+b (k ≠ 0, b ≠ 0) 是一次函数而 y=kx (k ≠ 0, b=0) 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 它们都属于一次函数 .

( 2 )从图象看: y=kx (k ≠ 0) 是过 (0, 0) 点的一条直线,而 y=kx+b (k ≠ 0) 是过( 0, b )点且与 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 .

3 . k 、 b 的符号与一次函数 y=kx+b (k ≠ 0) 的图象的位置关系:

4. 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条件:

? 正比例函数y=kx (k 0) 中的待定系数为 k ,因此确定正比例函数只需一个条件;一次函数 y=kx+b(k ≠ 0) 中的待定系数为 k 和 b ,因此确定一次函数需两个条件 . 从几何意义考虑: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过( 0 , 0 )点,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只需再知另一点即可,而一次函数必需知两点 .

一次函数解题技巧

一次函数:形如y=kx+b(k≠0,k,b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是目前最简单的函数,图像为一条直线,通常具体题型有求解析式,求与坐标轴围成图形面积,两条左边轴交点坐标,实际应用问题,再难一点就是找规侓题等。

解题技巧:

先找已知条件,如对称,坐标点,xy轴交点等。

利用条件求得解析式。

列出题意方程,如交点问题,即两组解析式构成方程。

面积问题,常见的是规则图形,若不规则,常用割补法,‘’换成‘’规则图形求解。

注意:实际应用中常有取值范围,如一件商品单价为-500元,显然是不现实的。

初中数学教师试讲的经典题目有很多,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比较重要的题目。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轴对称现象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有板书设计。

(2)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3)教学中注意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1.为什么要学习轴对称现象

2.常见的三组勾股数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提出问题:会徽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蕴含什么样的数学奥秘?

(二)探索新知

活动1:出示“毕达哥拉斯朋友家地板砖图”。

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图形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某种数量关系,并提出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具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面积规律整理归纳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问题1: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类似规律?引导学生在网格图利用面积探究规律并归纳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二、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下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轴对称现象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有板书设计。

(2)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3)教学中注意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1.为什么要学习轴对称现象?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轴对称现象的?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描述: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播放动画)在小河边的花丛中,有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在采花蜜。忽然!来了一只蜻蜓在它面前飞来飞去,蝴蝶生气的说“谁在跟我捣乱?”蜻蜓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这时蝴蝶更生气了,说道:“你是蜻蜓,我是蝴蝶,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人呢?”于是,蜻蜓就落在了旁边的一片叶子上,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不仅蜻蜓、蝴蝶是一家,有些树叶,还有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都和我们是一家呢。”故事讲完了,同学们你们明白蜻蜓说的话吗?

预设:学生们议论纷纷却理解不了蜻蜓话中含义,到这里学生遇到瓶颈,我将顺势引出课题,本节课来学习《轴对称现象》。

(二)生成新知

活动一: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检验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情况。之后通过大屏幕呈现若干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去观察,再类比之前所学的内容概括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

提问:这些美丽的图形来自生活,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预设:图形左右两部分对称。

追问:你能将图中的窗花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其他图形呢?

预设:都能找到一条线使左右完全重合。

活动二: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归纳验证,并动手操作“折纸”实验,总结得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相关概念。

预设: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动手折过的图形以及所画的对称轴,看能不能有什么发现?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轴对称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折,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我们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叫对称轴。

以上是我整理的初中数学试讲题目,希望能帮到你。

求初二数学经典难题

(抱歉暂无图)

已知ABCD为正方型连接AO,AO=OC,P为AC上动点,连接PB、PD,E、F为DC上两点,连接PF、PE,PF垂直DC,PE垂直PB

1.求证:DF=EF

2.写出PC、PA、CE的等量关系式,并证明。

经典?初中的时候没有遇到什么高难度的,也没有什么经典。初中的数学基本上是没有解不开的题的。哥在初中已到神级了。提供不了经典难题

百度一下吧,咱家flash版本太低,显示不鸟百度文库的

去129999网站找

题呢,楼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