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影片描述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影评)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剧情简介

此片是献给中国奥运先躯刘长春及中国奥运历史上不甘屈辱不懈奋斗的民族英雄1932的上海,代表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刘长春(李兆林 饰)站在甲板上,百感交集,陷入了对往日的回忆……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影片描述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影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影片描述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影评)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这部电影上映于08年,作为首部奥运题材电影,似乎受到的关注并不多。但我觉得无论从其意义,还是从历史上来讲,这部励志的电影都很值得一看。

影片讲述了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代表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参加奥林匹克的经历。

1931年,当时刘长春在东北大学参加体育训练。他擅长短跑,创下了短跑一百米10秒8的记录。德国教授布齐还专门为他一人做特训。

那时候正值日本入侵中国,在华北体育大赛上,刘长春跑赢了日本选手,给中国人出了一口气。

“九一八”战争打响了,德国教练要回国了,临走前他叮嘱刘长春, 你要记住,你是不可多得的体育人才,你一定要去参加世界奥林匹克,你要始终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永远都不要放弃。奥林匹克是公平的,它能制止战争。一定要让全世界看到,战争打不垮你们,中国人是好样的。

由于战争,东北大学解散了。刘长春背着行李回家,家门口他父亲在给客人擦鞋,父亲抬头看到他,说了句, 我家大人物回来了 。

这一幕让人心头一震,一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刘长春的父亲一辈子靠给人掌鞋为生,这大概就是社会的最底层。二是他叫刘长春大人物,这可能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最大的期冀,再苦再累的生活他都不怕,只要孩子能走出去,能出人头地。

刘长春在家无所事事,他心里放不下跑步。日本军的四处侵略让百姓们生活苦不堪言,越是这样,他越觉得自己应该去参加奥林匹克,为国争光。他写了一封又一封信给北平体育局,表达自己的一片赤子之心,可是都没有回音。

在家人的压力下他结婚了,但他继续跑下去的梦想在妻子的支持下反而更加坚定。

自从上次华北运动会,刘长春跑赢了日本选手,日本人就盯上了他,准备让他代表满州国去参加1932年7月洛杉矶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好不容易从日本人那里逃了出来。不要做汉奸,不要做卖国贼,刘长春要去北平,去找体育局局长,他要代表中国去参加奥林匹克。

在他准备离开前,他回了趟家。

日本人在四处找他,家门口父亲依旧在那掌鞋。虽然乔装了,他坐下来的时候,父亲还是认出了他。说着些无关紧要的话,却在叮嘱他, 跑到哪儿也不能跑到日本人那做汉奸……我儿子是中国跑步冠军,跑到哪都能得奖牌……人 啊,出门在外,不像在家里边,添衣加饭都得自己做主,遇到什么麻烦事都得自己拿主意……鞋我修好了,无论走到哪,走多远,它都不会坏……

就在这一天,妻子秀珍知道自己怀孕了,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刘长春,她在火车站一个又一个车窗前找寻着他的身影,却怎么也找不到。她多想大声的喊出他的名字,告诉他这个消息,却不能。火车开动了,刘长春透过窗户望去,远远的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那是秀珍……

火车向北平驶去,路上开到一半,由于前方战争不得不停下来。车上的人要么随车回去,要么就只能自己走。

在这荒山野岭的地方,刘长春没有回头路,只能往前走。他碰到了他的同学关戎波,一起走了一段路,关戎兵却被子弹击中死了。就这样,他带着对关戎波的承诺,再艰难也要走到北平。

风吹日晒,战火纷飞,不知道他走多久,才能走到。身上的衣服烂了,脸上晒的黝黑,赤脚前行,他沿着长城,一路向北,终于到了。

在北平,刘长春见到了体育局局长,他把自己写的一摞信给局长看,局长安慰他,要不是战争,信早就收到了。他本以为这一次奥林匹克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却没想到在他走后,局长把信都撕掉扔进了垃圾桶。

刘长春很无奈,只能寄希望于找到张学良校长,这是他最后的一线希望。在军旅大院门口,好不容易等到有车开出来,他一路追着张学良的车,想让它停下来,仿佛如果车走了,自己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他没有追上车。

但是车停了下来,张学良校长从车上下来了。

张学良决定个人出资8000大洋,支持刘长春代表中国去参加奥运会,一展中国人的风采。刘长春终于可以圆梦了,而接下来的路程也并非那么顺利。

1932年7月8日,刘长春和教练坐轮船去洛杉矶参加奥林匹克。可是船走到一半的时候遇到很大的风浪,不得不在檀香山港暂停下来,等待天气转好再上路。这一停就一周过去了,眼看离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越来越近,再不出发就误了时间。

刘长春和教练着急却没有办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得知,船先要去旧金山再到洛杉矶。就想能不能说服船长直接去洛杉矶。船长答应只要船上所有乘客都同意,就可以。

但是船上有一个乘客,怎么也不同意。他说, 自己辛苦建起来的工厂被日军炸毁,这么大的中国连一个小小的日本都打不过?难怪都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

刘长春为了说服这个人和他打了一个赌,在甲板上跑步,好在他跑赢了。轮船上所有人都为他们呼起来。

经过近一个月的海上漂泊,船终于到达了洛杉矶。刘长春和教练第一个下船,还有45分钟,开幕式就要开始了,刘长春最后是跑步进了会场。看着奥运会旗,听着奥运歌,那么多队员,那么多观众,奥林匹克会场上第一次有了写着China的指示牌,此刻他感觉无比自豪。

由于长时间海上漂着,刘长春身体状况已经不如从前。首场100米预赛失利后,他很难过。但是,更大的压力来了。

因为他的失败,各大报纸又开始做政治文章,中国输了,连跑步也跑不过日本。为了不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国内委员会的意思是接下来的200米预赛如果没有把握就退赛。

这个消息对于刘长春来说,打击太大了,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弃赛意味着什么……他一个人嚎啕大哭,即便之前经历过那么多千辛万苦,他也从没有如此痛心过。

想到自己离开家,父亲和妻子的期盼,想到自己对关戎波的诺言,想到自己一路艰辛走到北平,想到张学良校长的慷慨激励,想到轮船上所有乘客对他的支持和鼓励,就像他的同学姚可秀他们,纷纷为了保家为国上战场时说的那样, 我们在战场上并不是都能取得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成为战士,不应该去流血牺牲。刘长春,我们都是战士,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战场上……

他决心一定要争取这个机会。回到宿舍,教练给他留信去了奥组委。他飞奔闯了进去。

他对教练说, 你说这是全世界的奥林匹克,你说我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现在代表国家我来了。这是我们第一次,第一次啊,难道就因为不能取胜,就让我们放弃毁掉这宝贵的第一次吗?难道,难道就因为第一次失败我们就应该受到蔑视和侮辱吗?难道我们只是为了取胜才来参加奥林匹克吗?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受着侵略,我们的民族正经受着战争的苦难,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骨气,更需要尊严,更需要奥林匹克。

我绝不会放弃比赛,就是死,也不会放弃。

电影最后的镜头定格在刘长春在200米预赛起跑的身影……

这部电影让人热血沸腾,感慨万千,一种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佩服刘长春的同时,也佩服那个年代一直为生活,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人们。

就像,刘长春的父亲,一个平凡的社会底层群众,爱子之心,就像千千万万的父亲一样,爱国之心,就像千千万万的百姓一样。

就像,刘长春的妻子秀珍,她娇小,却用博大的心胸支持着刘长春的梦想。

就像,刘长春的同学姚可秀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不怕流血牺牲,义无反顾的上战场。

……

还有很多感动的小细节,我无法一一呈现。但这部电影,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奥林匹克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

现在正值奥运季,看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我们可能更多的关注于哪个国家代表团的衣服好看,哪个国家代表团人多,哪个国家有你认识的运动员,对那些人数很少的代表团甚至心理上还会有一些嘲笑。

开幕式上有这么一个国家,解说员介绍时说,这个国家连续很多年参加奥运会,但至今没有取得过奖牌,能取得一枚奖牌是他们一直奋斗的梦想。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你绝对不会想去嘲笑他们。想到中国从最开始也是一个人,到现在四百多人参赛,是我们国家实力的见证。但不论人数多少,只要能出现在奥林匹克赛场就是一种荣耀。论奖牌,又有哪一个国家不是从无到有的呢?这种拼搏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不是应该得到更多的鼓励而非嘲笑?

这又让我联想到孙杨在这次游泳比赛中首金失利,哪一个运动员没有发挥偶然的时候呢?现在媒体应该多一些宽容和鼓励给奥运赛场上我们努力奋战运动员,而不是指责。

如果说,我们都在各自不同的竞技场上,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尽自己的全力去拼搏,China终将强大,世界终将美好。

求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每逢周末的傍晚,到月城广场跳舞的人要多得多。

印象里尤其深刻的,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老者,鬓角虽已斑白,但腰板挺直,精神矍铄。他常常穿一白背心,裤兜里揣着手帕,只要天气允许,几乎都在。他跳得也很有意思,很投入、很自我,从不受围观人的多少和旁边左右共舞者的影响,不时拿手帕来揩把鬓角的汗。

到我注意他时,发现闲看者最喜欢围观他所在的那个跳舞小群体,有时甚至造成水泄不通的热闹场面。爱秀身材的少女和激情澎湃的男生,以及一部分坚持锻炼身体的人,也许是不自觉的,都爱以他为中心跳。时间久了,渐渐感觉他就像是这个临时小团体的精神领袖。

前段时间看央视播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的是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拒绝日本资助,历经艰险,一个人代表四亿中国人,参加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的事。虽然有事耽搁电影没看完,但刘长春这个名字,和“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精神却深深地印在脑里,与其说那是种傲视强权的可贵勇气,不如说是一种对独立人生情节的追求。

人之处世,往往要受到各种冲击、诱惑、排挤……这些合力妄图一点点磨蚀、震荡、弯曲我们的人生。在这些外力中保持内心的完整,实在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而类似那位老者和刘长春所向我们展示出的精神的高蹈和人格的不屈,就如同身体的脊梁,支撑住一个“自己”。

端午佳节,喜庆之余我们又会习惯性的对屈原作一番怀想。我想,屈原在经历了二千三百来年仍然让我们缅怀的唯一理由,就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文人的独立气节和爱国风骨,泽被中华。

对这样一种独立人生的追求,正在日益形成“围观”和缅怀的距离,不能说不是一种心痛。

刘长春的电影叫什么

刘长春的电影叫《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刘长春的故事。“九一八”事变前夕,刘长春是东北大学的学生,在德籍教练指导下练习短跑。

事变后,他回到了家乡大连,刘长春亲眼目睹了山河破碎的祖国现状,决心有一天能为国争光,他的做法得到了妻子姜秀珍的支持。

日寇控制下的伪满要他代表“满洲国”参加奥运会,誓死不当汉奸的刘长春躲过追捕逃至北平,他只想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但国民政府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后来得益于原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的资助,怀揣着强国梦想的刘长春远赴美国参加第十届夏季奥运会。1932年,“奥运会”上终于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

时间跳转到2021年,这一年,中国运动员苏炳添在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以9.83秒刷新亚洲纪录。从刘长春到苏炳添,这100米,中国人跑了整整89年。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星期六上午十点,我在三峡影都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此部电影讲述了跑步冠军??刘长春的故事。

在193X年华北运动会上,刘长春获得200米跑步的冠军,战胜了日本队员,日本因此不服气而对东北发起战争。日军把重要政治机构占领后,张学良校长要求解散东北大学。

刘长春代表中国,和他的教练坐船去美国洛杉矶参加第十届奥林匹克。刘长春在船上加紧运动,而教练把他的练习时间从6小时减少到3小时。刘长春很不习惯。一天教练让他和外国人跳交谊舞,让外国人知道中国并不弱小,可他就是不去,偷偷跑去练习。此时,外面正好下着倾盆大雨,刮着暴风,他也要坚持练,海水一次又一次地把他冲倒,也不向困难屈服……因为天公不作美,船要停泊在附近的一个港口停留,停了6天,终于又起航了,但再快的速度也不能按时到达,教练想了个办法,让船直达洛杉矶再去旧金山。经所有旅客同意后,终于按时到达,刘长春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了体育馆,参加开幕式。193X年7月31日是,100米赛跑开始了,刘长春因没有经验而未上线,有些中国官员让他不要比200米了,免得又被人笑话,但刘长春没有这样做,仍继续参加,绝不放弃中国奥林匹克破天荒第一次。比赛中他打破0的突破。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差点落泪了,太感人了!尤其是去洛杉矶的那一段,曾有日本人要把他收买,给他很多好处,但他不受任何影响,只替中国参加比赛,他的媳儿都不管,整天想着跑步,为国争光。这都出自于他的一颗浓厚的爱国之心。让我们都向他学习吧!归根结底,我现在只想说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