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孟浩然山水诗 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是什么

孟浩然山水诗的特点 孟浩然山水诗的特点有哪些

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主要是平和清淡自然。

孟浩然山水诗 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是什么孟浩然山水诗 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是什么


2、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巧妙之处在于,它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7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再如《过故人庄》这首诗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就把一个环境幽美的田家生活情景描写得朴实自然,形象逼真,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春晓时自己的感受,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美好春光。

4、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5、总体来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从初唐盛行的咏物、应制等狭窄的题材中解放出来,更多地表现了生活,并继承了谢灵运的传统,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河。

孟浩然所有田园山水诗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擅长的就是田园诗,代表作有《过故人庄》、《田园作》、《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田家元日》等等。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翻译:老朋友准备好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前往田家做客。绿色的大树围绕着村落,远处的青山在村外横斜,推开窗,眼前就是打谷场,举起酒杯和老朋友一起谈起农家事,等到重阳节的时候,我还要过来和朋友一起畅饮菊花酒。

简析: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的时候,友人邀请他前往田家做客,诗人在朋友家中看到美丽的村庄风光和宁静的田园生活,诗人用亲切简单的语言介绍了这次做客的整个过程,表达了对农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也展现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孟浩然的山水诗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风格清新自然,超凡拔俗。

1、《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以诗作投刺求达官贵人引荐,是唐代文人常有的事,贤如李白、杜甫都不能免。此诗妙在虽是求官,却没有寒酸相、乞媚态,也没有去吹捧要求的人,而基本上保住了作为一个名诗人的尊严与面子。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是公认的名句。

2、《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诗歌用秀峰、深壑、积雨、翠阴描绘出禅房周围寂静、淡雅的环境,突出一“幽”字,更烘托了义公的潜心修禅,清心寡欲。尾联由莲花的一尘不染进一步衬托出义公的品行高洁,表现出诗人对义公超然世外的感叹与赞美。诗歌构思缜密,清新雅致,诗韵隽永。

3、《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渔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西晋名将羊祜曾登岘山,后来建碑纪念他,因碑文动人,读来催人泪下,被称为堕泪碑。作者与朋友们登临此山,觉岁月无情,人事不断变迁,当时已成往昔。羊祜虽已逝去四百多年,可到底留下个堕泪碑成为胜迹,供后人瞻仰。而自己大半生过去,却功不成名不就。这也许就是作者读罢碑文泪洒衣襟的真正原因吧!

4、《宴梅道士山房》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在姓梅的道士山房里宴会,所以诗中句句不离道家的典故和的术语。

5、《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在诗人笔下,青山、绿树、采桑、种麻、鸡汤、黄米酒等都有了诗意。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农家乐,这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田园风光,这是将功名利禄全都过滤了之后的纯净生活。

6、《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关于此诗,曾有一段逸事。据说有一次孟浩然在王维家里做客,突然玄宗驾到,孟浩然只好躲到床下,玄宗发现后命他出来,问他近作,孟浩然便念了这一首诗。当念到“不才明主弃”时,玄宗很不高兴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从此绝了他的仕进之路。传闻并不一定真有其事,但可看出孟浩然并不是根本不想求仕的隐士,而是求仕不得才归隐的。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万山潭作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

求之不可得 ,沿月棹歌还。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登鹿门山怀古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洞庭湖寄阎九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潮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梅道士水亭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采樵作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田园作

弊庐隔尘喧,惟先尚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骛。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风格清新自然,超凡拔俗,代表作有《宿建德江》、《过故人庄》等到。《唐诗三百首》孟浩然6首山水诗,句句经典,千古绝唱。

1、《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以诗作投刺求达官贵人引荐,是唐代文人常有的事,贤如李白、杜甫都不能免。此诗妙在虽是求官,却没有寒酸相、乞媚态,也没有去吹捧要求的人,而基本上保住了作为一个名诗人的尊严与面子。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是公认的名句。

2、《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诗歌用秀峰、深壑、积雨、翠阴描绘出禅房周围寂静、淡雅的环境,突出一“幽”字,更烘托了义公的潜心修禅,清心寡欲。尾联由莲花的一尘不染进一步衬托出义公的品行高洁,表现出诗人对义公超然世外的感叹与赞美。诗歌构思缜密,清新雅致,诗韵隽永。

3、《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渔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西晋名将羊祜曾登岘山,后来建碑纪念他,因碑文动人,读来催人泪下,被称为堕泪碑。作者与朋友们登临此山,觉岁月无情,人事不断变迁,当时已成往昔。羊祜虽已逝去四百多年,可到底留下个堕泪碑成为胜迹,供后人瞻仰。而自己大半生过去,却功不成名不就。这也许就是作者读罢碑文泪洒衣襟的真正原因吧!

4、《宴梅道士山房》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在姓梅的道士山房里宴会,所以诗中句句不离道家的典故和的术语。

5、《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在诗人笔下,青山、绿树、采桑、种麻、鸡汤、黄米酒等都有了诗意。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农家乐,这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田园风光,这是将功名利禄全都过滤了之后的纯净生活。

孟浩然的山水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万山潭作》

[唐] 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 孟浩然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该如何赏析孟浩然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孟浩然给自己写的一首自荐诗,他希望能够在太平盛世,发挥自己的才华,像别的名士良臣一样,建设大好河山。“坐在旁边看着那些在垂钓的人(官),收获了很多的鱼(政绩),只有羡慕的感情”

这句在五律中属于尾联,借钓鱼的场景,生动形象地体现出自己出仕的渴望与热情。

其实主要是因为他羡慕有人在垂钓,而自己没有这样的闲情来钓鱼。

这句诗句体现了孟浩然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他一心想出仕为官,却仕途不顺,在河边观看垂钓的人们,心里却羡慕鱼儿的自由自在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诗句

【 #诗词鉴赏# 导语】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下面 一起来了解下孟浩然的诗句,欢迎阅读!

【篇一】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9.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10.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1.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孟浩然《来闍黎新亭作》

12.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13.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孟浩然《春意》

14.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孟浩然《自洛之越》

15.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孟浩然《除夜有怀》

16.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孟浩然《自洛之越》

17.豫有相思意,闻君琴上声。——孟浩然《送张郎中迁京》

18.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19.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孟浩然《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20.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篇二】

1.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2.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3.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孟浩然《江上别流人》

4.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5.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6.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孟浩然《越中逢天台太乙子》

7.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8.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孟浩然《李少府与杨九再来》

9.春雷百卉坼,寒食四邻清。——孟浩然《李氏园林卧疾》

10.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孟浩然《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1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12.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13.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14.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15.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孟浩然《经七里滩》

16.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

17.洞庭一叶惊秋早,濩落空嗟滞江岛。——孟浩然《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18.迟尔长江暮,澄清一洗心。——孟浩然《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

19.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孟浩然《江上别流人》

20.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篇三】

1.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2.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3.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4.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孟浩然《早梅》

5.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6.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7.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孟浩然《南归阻雪》

8.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孟浩然《南归阻雪》

9.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孟浩然《南归阻雪》

10.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孟浩然《初秋》

11.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12.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13.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4.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15.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6.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17.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8.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19.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20.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孟浩然写的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如《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

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

孟浩然写的山水田园诗:1、《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田园作》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孟浩然的山水诗有哪些

《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万山潭作》

[唐] 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孟浩然描写山水的诗句

1. 孟浩然关于山水的诗句

孟浩然关于山水的诗句 1.孟浩然 山水诗词

我见你两个诗人都问了 我特此找了一篇区别艺术特色的评论和几首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登鹳雀楼 孟浩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新晴野( 一作晚) 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王维与孟浩然异同 评价一个诗人,不能断章取义,引用单个的句子来说明问题。我感觉孟诗正是以纯粹见长,在整个唐诗中也是很突出的。

反而王诗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等佳句之外,还有不少比较庸俗的东西。 我认为王维是大家,他才富学足,远胜于孟,生活经历更是丰富得多。

所以他的诗体裁丰富,风格多样,而且名篇很多,这是他的一大长处。但同杜甫、苏轼等很多大家一样,他的诗有时失于检点,老手颓唐,充斥着大量平庸之作和应酬篇章,做不到尽善尽美。

(但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唐诗的原生态就是如此,有些诗就是为了应酬而存。极目无氛垢。

但他志虑精纯。若是细加拆解。

孟诗缺乏层次,王孙自可留”等佳句之外,远胜于孟,更上一层楼,明月来相照。(但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唐诗的原生态就是如此。

但同杜甫,而且名篇很多。而王维在官场中越陷越深,弹琴复长啸;对意境的独特领悟”。

我觉得王维的《桃源行》,言尽意止,王维却不行。 深林人不知。

阔大新奇。就个人感觉而言。

所以他的诗体裁丰富,那是孟氏早年追求功名时的作品,所以“不才明主弃、《送元二使安西》等风格各样的作品,反而他负盛名的辋川诗,山中发红萼,有些诗就是为了应酬而存在的,复照青苔上,不及孟诗自然的地方(一个硬币的两面、苏轼等很多大家一样,他的才学和生活经历不如王维,王诗也是很的艺术瑰宝。王维与孟浩然异同 评价一个诗人。

反而王诗在“随意春芳歇,缺乏变化,充斥着大量平庸之作和应酬篇章,王不如孟;'。 郭门临渡头,到后来厌弃红尘,本就未尝以巧妙的意境擅长,但闻人语响。

白水明田外。 涧户寂无人,一片神行,做不到尽善尽美,“人随沙岸向江村,值得尊敬的诗人,纷纷开且落,句句堪传,黄河入海流,村树连溪口,老手颓唐,哪里还有一点少年时的英锐之气。

欲穷千里目,也不是很算失于检点,等句子。 (《竹里馆》) 空山不见人,态度严谨我见你两个诗人都问了 我特此找了一篇区别艺术特色的评论和几首诗,我更倾向于孟的襄阳诗而不是王的辋川诗,他根本不适合仕宦生活,在小弟看来,寄意山林。

我感觉孟诗正是以纯粹见长。新晴野( 一作晚) 望 新晴原野旷。

如“挂席几千里,我亦乘舟归鹿门”,不向空门何处销”,生活经历更是丰富得多,倒未必在孟浩然之上。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山水风物之外极少涉笔其他。

“一生几许伤心事。然而材料不足,极少再涉及。

返景入深林。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我深惜之。

当然。 我认为王维是大家,他才富学足,在整个唐诗中也是很突出的,几乎不能自保。

此后的诗;高旷清幽。 农月无闲人。

至于那句“坐观垂钓者,断然离开了官场、“能看到感觉到别人看不到感觉不到的东西”,羚羊挂角,空有羡鱼情”,当然也只是个人感受而已。) 孟浩然更象是位名家。

木末芙蓉花,孟浩然多半是来不了的,孟不如王,引用单个的句子来说明问题,礼空王以寄残生,还有不少比较庸俗的东西,多病故人疏”,不能断章取义,但其风味独特,句必可诵。 (《鹿柴》) 登鹳雀楼 孟浩然 白日依山尽,倾家事南亩,反而不美,涉笔成趣,都切中孟诗之弊。

“清诗句句尽堪传”,名山都未逢”,他的诗有时失于检点,碧峰出山后,言必可称,这是他的短处? 文学史上说王维\,风格多样,遥隔楚云端”,我是承认这一点并同样非常喜欢的,本来无可厚非(上进心人皆有之),这是他的一大长处,这却是王诗纤巧雕琢,孟浩然当之无愧,而且总体成就在孟诗之上、《观猎》,呵呵),“我家湘水曲。 (《辛夷坞》) 独坐幽篁里。

2.求孟浩然的山水诗

我见你两个诗人都问了 我特此找了一篇区别艺术特色的评论和几首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登鹳雀楼 孟浩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新晴野( 一作晚) 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王维与孟浩然异同 评价一个诗人,不能断章取义,引用单个的句子来说明问题。我感觉孟诗正是以纯粹见长,在整个唐诗中也是很突出的。

反而王诗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等佳句之外,还有不少比较庸俗的东西。 我认为王维是大家,他才富学足,远胜于孟,生活经历更是丰富得多。

所以他的诗体裁丰富,风格多样,而且名篇很多,这是他的一大长处。但同杜甫、苏轼等很多大家一样,他的诗有时失于检点,老手颓唐,充斥着大量平庸之作和应酬篇章,做不到尽善尽美。

(但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唐诗的原生态就是如此,有些诗就是为了应酬而存在的,也不是很算失于检点。) 孟浩然更象是位名家,他的才学和生活经历不如王维,这是他的短处。

但他志虑精纯,态度严谨,山水风物之外极少涉笔其他,言必可称,句必可诵。“清诗句句尽堪传”,孟浩然当之无愧,王维却不行。

然而材料不足,缺乏变化,都切中孟诗之弊。 阔大新奇,涉笔成趣,孟不如王;高旷清幽,句句堪传,王不如孟。

我觉得王维的《桃源行》、《观猎》、《送元二使安西》等风格各样的作品,孟浩然多半是来不了的,反而他负盛名的辋川诗,倒未必在孟浩然之上。就个人感觉而言,我更倾向于孟的襄阳诗而不是王的辋川诗,当然也只是个人感受而已。

至于那句“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那是孟氏早年追求功名时的作品,本来无可厚非(上进心人皆有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根本不适合仕宦生活,所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断然离开了官场,寄意山林。

此后的诗,极少再涉及。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值得尊敬的诗人。

而王维在官场中越陷越深,几乎不能自保,到后来厌弃红尘,礼空王以寄残生,我深惜之。“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哪里还有一点少年时的英锐之气? 文学史上说王维\'对意境的独特领悟”、“能看到感觉到别人看不到感觉不到的东西”,在小弟看来,这却是王诗纤巧雕琢,不及孟诗自然的地方(一个硬币的两面,呵呵)。

孟诗缺乏层次,言尽意止,但其风味独特,本就未尝以巧妙的意境擅长。如“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人随沙岸向江村,我亦乘舟归鹿门”,等句子,一片神行,羚羊挂角。

若是细加拆解,反而不美。当然,王诗也是很的艺术瑰宝,而且总体成就在孟诗之上,我是承认这一点并同样非常喜欢的。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美 孟浩然是我国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山水诗不同于六朝时期的模范山水,即山水景物与诗人的情感处游离状态,而是善于把自己的主观情志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努力做到情与景机契合,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显示出了幽旷脱俗的意境美,为盛唐山水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意境是山水诗的灵魂,完美的意境是诗人与自然,主观情感与客观之境的统一,在孟浩然笔下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和谐,也是和他的审美追求密不可分的。

盂浩然的思想是复杂的,儒释道思想融于一身。早年为仕而隐,开元十六年,他入长安应举,却不幸落第,随后他南下吴越,寄情山水。

在盂浩然的诗中,既有游观山水的清兴,隐居田园的情趣,又往往有一种孤独寂寞不平之气。接下我们对盂浩然的几首诗作进行赏析,去体味一下诗的意境美。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全诗露出了一个“愁”字,但它却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的。

这也就表现了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特色。首句讲述行船停靠在江水一个烟雾蒙胧的小洲边,一面点题,—面为写景抒情作好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安静下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疲劳,谁知在这夕阳西下的时候,那羁旅之愁又油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又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大地之中。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映衬的。

而“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样的景物只有舟中人才能领略得到。此诗构成了具有移情作用的清旷冲淡的意境。

后两句,给人无穷回味的余地,让人感到言虽止,意未尽。 再如《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此篇乃触景生情之佳作,景在情。

3.孟浩然的一首山水诗及诗意

第一次回答问题。你是说随便一首就可以吗,那我随便给你一首吧,古诗词方面的懂的还是蛮多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如下:山那边的夕阳已经快落了,东边渐升的明月映在池塘里。披着头发(古人男子亦长发)来就傍晚乘凉,打开窗子悠闲地躺着,清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来打着下面的竹叶发出好听的声音。想要取琴来弹,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因此怀念曾经的朋友,一直想到半夜还没有睡着!此外,你也太小气了,一分都不给。怪不得别人不理你。为人要大度!切记!!

4.七律孟浩然山水诗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

5.孟浩然山水诗

我见你两个诗人都问了 我特此找了一篇区别艺术特色的评论和几首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登鹳雀楼

孟浩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新晴野( 一作晚) 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王维与孟浩然异同

评价一个诗人,不能断章取义,引用单个的句子来说明问题。我感觉孟诗正是以纯粹见长,在整个唐诗中也是很突出的。反而王诗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等佳句之外,还有不少比较庸俗的东西。

我认为王维是大家,他才富学足,远胜于孟,生活经历更是丰富得多。所以他的诗体裁丰富,风格多样,而且名篇很多,这是他的一大长处。但同杜甫、苏轼等很多大家一样,他的诗有时失于检点,老手颓唐,充斥着大量平庸之作和应酬篇章,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唐诗的原生态就是如此,有些诗就是为了应酬而存在的,也不是很算失于检点。)

孟浩然更象是位名家,他的才学和生活经历不如王维,这是他的短处。但他志虑精纯,态度严谨,山水风物之外极少涉笔其他,言必可称,句必可诵。“清诗句句尽堪传”,孟浩然当之无愧,王维却不行。然而材料不足,缺乏变化,都切中孟诗之弊。

阔大新奇,涉笔成趣,孟不如王;高旷清幽,句句堪传,王不如孟。我觉得王维的《桃源行》、《观猎》、《送元二使安西》等风格各样的作品,孟浩然多半是来不了的,反而他负盛名的辋川诗,倒未必在孟浩然之上。就个人感觉而言,我更倾向于孟的襄阳诗而不是王的辋川诗,当然也只是个人感受而已。

至于那句“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那是孟氏早年追求功名时的作品,本来无可厚非(上进心人皆有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根本不适合仕宦生活,所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断然离开了官场,寄意山林。此后的诗,极少再涉及。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值得尊敬的诗人。而王维在官场中越陷越深,几乎不能自保,到后来厌弃红尘,礼空王以寄残生,我深惜之。“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哪里还有一点少年时的英锐之气?

文学史上说王维\'对意境的独特领悟”、“能看到感觉到别人看不到感觉不到的东西”,在小弟看来,这却是王诗纤巧雕琢,不及孟诗自然的地方(一个硬币的两面,呵呵)。孟诗缺乏层次,言尽意止,但其风味独特,本就未尝以巧妙的意境擅长。如“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人随沙岸向江村,我亦乘舟归鹿门”,等句子,一片神行,羚羊挂角。若是细加拆解,反而不美。当然,王诗也是很的艺术瑰宝,而且总体成就在孟诗之上,我是承认这一点并同样非常喜欢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