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修梵行的功德(修梵行的功德有哪些)

即使没有往生,你所念的佛也没有空过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修梵行的功德(修梵行的功德有哪些)修梵行的功德(修梵行的功德有哪些)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十方无量不可思议的诸佛世界当中,这么多的菩萨众,这个菩萨众除了每天忙于六波罗蜜的修学,他每天的定课能够闻我名字,对我的功德礼拜、赞叹、观想,身口意的相应。

那寿终之后有什么好处呢?

常修梵行,至成佛道。

说这个人即使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他今生当中因为有拜佛、念佛、观想佛的关系,他的内心会比一般人来得清净无欲,欲望会淡薄,这种状态会一直维持到成佛为止。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梵行这句话:狭义来说是约著持戒清净,远离身口二业的过失;但是广义来说,应该也包括了禅定、智慧,包括意业的清净。这个地方的梵行包括身口意的清净。佛法的功德有两个:一个叫世间的福报,就是我们讲的世间慈善事业;一个叫出世间的善根,就是我们讲的戒定慧、或者讲梵行。

我们经常在《金刚经》听到说:我们能够受持大乘经典的四句偈,超过用无量珍宝的布施。为什么呢?因为你用珍宝的布施,这种善业叫做心外求法,这种善业虽然会让你产生一时安乐的果报,但是对内心的烦恼没有对治力,也就是说它不随顺于解脱分。你这个慈善事业做完以后,你还是老样子,你完全没有改变,你的改变就是增加一点善业、增加一点生灭法的善业,把它用完了就完全一样了。

但是我们修习戒定慧,你这个善根进入到内心当中,它会对治烦恼,你会觉得一天比一天的烦恼慢慢的轻薄,它有随顺解脱的力量,所以这个不一样。

那我们今天修习弥陀本尊亦复如是,这个佛号进入你心中的时候,它能够对你的烦恼产生对治力,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它这个名号,你用身口意的造作,只要进入到你的心中,这个名号其中的一个愿望,所谓常修梵行的愿望就会发挥作用,它就会把你内心当中的烦恼,即使不能断,也会把它慢慢慢慢的调伏下来,这个是本尊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常修梵行,至成佛道。

当然一个人能够常修梵行,他就不容易造业,一个人造业是从内心发动的。一个人他为什么会造业?他就是有烦恼他才造业。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即使你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你每天所拜的佛、所念的佛都没有空过,让你来生成就尊贵身、让你来生能够烦恼轻薄。

为什么?因为佛力不可思议,你心中的佛号对你的加持力就经常的存在。

常修梵行是什么意思

「常修梵行」就是我们讲三福、六和、六度、十愿,这是佛法里面讲的。三福,从三福当中,我们就知道什么是佛法,佛法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这个是佛为普世教学来说的,说得不高,是讲伦理道德。三福是三条,一共十一句,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在这么多年,提倡扎三个根,把儒跟道都放进去,有些人不明瞭,责备我,我不是一个纯学佛的,怎么还学儒学道?说这些话的人当然他根本就不了解大乘,大乘是一体的,没分的,还要有分的这个念头,不是大乘,那怎么会是一体!其实我这个儒释道的三个根,就在刚才讲的第一福。你看孝亲尊师,怎么做?落实《规》,孝亲尊师做到了,这上找得到根据。「慈心不杀」这是因果教育。你不杀他,他也不杀你,你爱他,他也爱你,我们现在跟动物就达成这种交流,非常和睦。因果教育,《太上感应篇》。后面两句,《十善业道》,修十善业。所以第一个福这是基础,根本的根本,必须要具备这个条件才能做佛,做佛的学生,跟佛学习,得有前面这第一条三个根。

中“梵行”是什么意思

梵行:梵,清净。清净的行为。

两舌:挑拨离间。在甲面前说已坏话,在乙面前又说甲坏话。

和诤:和,和谐,团结;诤,(1)直言劝谏,使其改正错误(2)争论,辩论

恶口:言语粗鲁,骂人。

爱语:温和关爱的语言。如果出于真正关爱之心、能使人改正错误的硬话,也教爱语。随即而言。

瞋恚:恼怒。

邪见,正见:与自性(也就是佛性)不相符的见解就是协见,反之就是正见。

梵行 为僧俗二众所修的清净行为。因梵天为断欲、离欲者,故称梵行;反之,行欲之法,即称非梵行。

在中,以不,受持诸戒,称为梵行。经典中则以行八正道、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为梵行

梵行:梵者清净之义,断欲之法为梵行,即梵天之行法也。修梵行则生梵天。智度论曰:“断欲天皆名为梵天,说梵皆摄,以是故断行法名为梵行,离欲亦名梵,

离欲生正念,静慧修梵行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说的是禅修的事。

离欲生正念:我们平时的心念非常散乱,被五欲六尘牵着走,经常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以及应该干些什么。如果能够我们的心能够舍弃对五欲六尘的追求,此时,我们内心的正念光明才会慢慢生起来。

静慧修梵行:只有静下心来,向内观照,智慧才能生起来。梵行,就是离欲,主要是指离男女之欲。一旦得了禅定,那时的轻安之乐,是远超男女之乐的。

净信出家者五相修行梵行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净信出家者五相修行梵行 瑜伽十九卷二十三页云:谓如有一、于佛所证法毘奈耶,获得净信。以正信心,弃舍家法,趣入非家。由五种相,修行梵行;令善清净。谓能舍离居家诸行,无所顾恋;亦不缘彼、心生追恋,还起染著。是名初相。又于现法利养恭敬未来种类所有诸行,不生悕望;亦不愿求当来人天所有诸行,修行梵行。是第二相。又于现在五取蕴摄色等诸法、及彼安立,能正观察。又于现法、及当来世、诸身恶行、及恶果报,谓我于身不应发起所有恶行。广说如经。乃至应断身诸恶行,修身善行。语意善行,当知亦尔。又于色等诸蕴,能随观察去来今世,皆是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由无我故;于彼一切;不执我所。乃至于彼,不执为我。如是如实正慧观察,是第三相。又依初法毗钵舍那诸根,成熟福德智慧二种资粮,于当来世,通达增长。非诸王等所能劫夺。是第四相。又依第二法,毗钵舍那,于现法中,涅槃功德,能善增长。非诸烦恼及随烦恼所能倾动。是第五相。由此五相,修行梵行,令善清净。

梵行,具体要做到些什么?

为僧俗二众所修的清净行为。因梵天为断欲、离欲者,故称梵行;反之,行欲之法,即称非梵行。

在中,以不,受持诸戒,称为梵行。经典中则以行八正道、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为梵行。有情所喜,是险所在;有情所悲,是苦所在;当行梵行,舍离于有!

持戒是梵行、离欲是梵行、独处是梵行、一心念佛是梵行、有觉有观是梵行、平等心是梵行、

如何修梵行求解答

「若人修梵行,則無諸損惱,具福德威神,天人常恭敬。」~六趣輪迴經

如果人能夠修清淨行,這個梵行的清淨行,首先指一條,沒有男女的欲望,連念頭都不生起,看男子女人都一樣,沒有區別。而且要加修禪定,起碼得到的禪定是初禪,這樣子才能夠生到,否則不能。生到以後,就不會有任何欲界的煩惱,因為這兩個界有區別,所以就會具足福德威神,天人也常恭敬。即使你不往生梵天,你在人間,也會福德威神具足,大受人的恭敬,因為你清淨無染。

我們一般的人,都受不了這個欲惑,欲的引誘,多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你多多的念,你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不念別人的好色,你看到長的好的女人,你把她當作觀音菩薩,心裡邊想觀音菩薩,嘴裡邊念觀音菩薩,欲自然消失。你看她的時候,眼色放的是慈悲的光,不會是欲的光。你如果能夠這樣做,慢慢的功夫成片,見了一切人,都是這樣的。觀音菩薩他本身已經超越男女了,你要念觀音菩薩,當然是用清淨心來念,你不能把觀音菩薩當美女看待。觀音菩薩現美女的這個相,是宋代以後的事情,在唐朝的時候,觀音菩薩還是兩撇,他有小鬍子啊!為什麼後來會有女生相呢?因為觀音菩薩慈悲,那麼女人比男人的心軟,慈悲心比較大,所以現女生相了。

去實踐,去做,講了以後你去做,做了以後就會有受用。你多多的念,使自己功夫成片,一定可以解決問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