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十二诸侯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翻译

秦王朝的世系表?

希望答案您还满意1、秦仲——2、庄公——3、襄公——4、文公——5、宁公——6、出公——7、武公——8、德公——9、宣公——10、成公——11、穆公——12、康公——13、共公——14、桓公——15、景公——16、哀公——17、惠公——18、悼公(以上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9、厉公——20、躁公——21、怀公——22、灵公——23、简公——24、惠公——25、出子——26、献公——27、孝公——28、惠文王——29、武王——30、昭王——31、孝文王——32、庄襄王——33、秦始皇——34、胡亥--35、子婴

十二诸侯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翻译十二诸侯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翻译


始皇帝: 秦始皇二十六 221~ 秦始皇三十七 公元前210年

二世 :秦始皇三十七(七月) 210年~ 二世三年 公元前207年

子婴 :二世三年(八月) 207年~ 二世三年(十月) 公元前207年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国君年表

晋国君主列表

叔虞

燮父

晋武侯

晋成侯

晋厉侯

晋靖侯(?—前842年)

晋厘侯(前842年—前823年)

晋献侯(前823年—前812年)

晋穆侯(前812年—前785年)

其弟殇叔篡夺政权(前785年—前781年)

晋文侯(前781年—前746年)

晋昭侯(前746年—前739年)

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

晋国

晋孝侯(前739年—前725年)

晋鄂侯(前725年—前718年)

晋哀侯(前718年—前710年)

晋小子侯(前709年—前706年)

晋侯缗(前706年—前679年)

曲沃

桓叔(前745年—前732年)

曲沃庄伯(前732年—前716年)

曲沃武伯(前716年—前679年)

曲沃武伯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伯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曲沃武伯改名为晋武公

晋武公(前679年—前676年)

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

晋惠公(前650年—前637年)

晋怀公(前637年—前636年)

晋文公(前636年—前628年)

晋襄公(前628年—前621年)

晋灵公(前620年—前607年)

晋成公(前607年—前600年)

晋景公(前599年—前582年)

晋厘公(前581年—前573年)

晋悼公(前573年—前558年)

晋平公(前557年—前533年)

晋昭公(前532年—前527年)

晋顷公(前526年—前513年)

晋定公(前512年—前476年)

晋出公(前475年—前459年)

晋哀公(前458年—前440年)

晋幽公(前439年—前424年)

晋烈公(前423年—前394年)

晋孝公(前393年—前377年)

晋静公(前376年)

楚武王(约前740年至前690年)

楚文王(前689年至前675年六月庚申)

楚王堵敖(约前674年至前672年)

楚成王(前671年至前626年冬季十月)

楚穆王(前625年至前614年)

楚庄王(前613年至前591年秋季)

楚共王(前590年至前560年)

楚康王(前559年至前545年九月或以后)

楚王郏敖(前544年至前541年冬季)

楚灵王(前540年至前529年五月)

楚平王(前528年至前516年九月)

楚昭王(前515年至前489年秋季七月或以后)

楚惠王(前488年至前432年)

楚简王(前431年至前408年)

楚声王(前407年至前402年)

楚悼王(前401年至前381年)

楚肃王(前380年至前370年)

楚宣王(前369年至前340年)

楚威王(前339年至前329年)

楚怀王(前328年至前299年)

楚顷襄王(前298年至前263年秋季)

楚考烈王(前262年至前238年)

楚幽王(前237年至前238年)

楚哀王(前228年)

楚王负刍(前227年至前223年)

昌平君(前223年)

楚怀王孙心或楚义帝(前208年至前206年)

西楚霸王项羽(前206年至前202年)

齐太公

齐丁公

齐己公

齐癸公

齐哀公

齐胡公

齐献公

齐武公

齐文公

齐僖公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的作品介绍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前135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马谈在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续自己的事业,撰写史书。3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令,开始在国家藏书处“金匮石室”阅读,整理历史资料。20岁时,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经沅水和湘水流域,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在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回长安后任郎中。35岁时二次出游,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李陵孤军深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意在待机报答汉朝,因此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史记的表是什么意思

记中的表就是图表,类似于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上的年表,去书店找一本史记翻看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了。

具体如下:史记的表共有十篇,可分两类。一类是大事年表,“年经事纬,纵横互订”。另一类是人物的年表,一些传不胜传的人物,就以表载之。史表的创制,是《史记》体例的一大特点。

十二诸侯年表

都说中国历史有确切年代可据之始,是周召共和元年(前八四一年)。为什么是这样?因为本表是从那一年开始,一年年列下去的,直到周敬王去世,即前四七七年。分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来记。注意,一共是十四格。周不算诸侯,吴也没有算。所以叫《十二诸侯年表》。其实春秋时期出现过的诸侯国有一百四十多个,此外又有蛮夷戎狄部族三十多个。其主要的,算作十二个。

六国年表六国年表是从周元王一直记到秦二世,分周、秦、魏、韩、赵、楚、燕、齐来记。所谓的战国七雄就是指秦、楚、魏、韩、赵、燕、齐。

秦楚之际月表

这张表是从秦二世元年开始,直到刘邦建国之后。按月列出各地、各军事力量的动向。直到后来皆归于汉。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是由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体例之一,就是将所有事件、人物的先后顺序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般以其横向为国别、纵向为时间。因其对一般读者意义不大,所以你很难在《史记》中看到表这种体例,只有一些古本、全本才会出现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请问那张年表在哪里可以找到??

史记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索隐案:篇言十二,实□十三者,贱夷狄不数吴,又霸在后故也。不数而□之者,

阖闾霸盟上国故也。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①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鸣呼,师挚见之矣!

②纣为象箸③而箕子唏。④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及

至厉王,以恶闻其过,⑤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⑥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

焉。是后或力政,强乘弱,兴师不请天子。

然挟王室之义,⑦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⑧诸侯恣行,⑨淫侈不轨,贼臣炿

子滋起矣。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

楚介江淮,⑩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曪大封,皆威而服焉。是以

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

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⑾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

口受其传指,⑿为有所刺讥曪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

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传,为王

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⒀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

下观近势,亦着八篇,为虞氏春秋。⒁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

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

⒂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同胜纪。汉相张苍历谱五德,⒃上大夫董仲舒

推春秋义,颇着文焉。⒄

注①索隐案:刘杳云“三代系表旁行邪上,其放周谱。谱起周代。艺文志有古帝王

谱。又自古为春秋学者,有年历、谱谍之说,故杜元凯作春秋长历及公子谱。盖因于旧

说,故太史公得读焉”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师挚,太师之名。周道衰微,郑韂之音作,正乐废而失节,鲁

太师挚识关雎之声,首理其乱也。”

注③索隐邹氏及刘氏皆音直虑反,即鳀也。今案:箕子云“为象箸者必为玉杯”,

则箸者是樽也,音治略反。

注④索隐唏,呜叹声,音许既反。又音希,希亦声余,故记曰“夫子曰嘻其甚也”,

亦饩音也。

注⑤索隐恶,乌故反。过,古卧反。故国语云“厉王止谤,道路以目”是也。

注⑥索隐彘,地名,在河东,后为永安县也。

注⑦索隐挟音协也。

注⑧索隐伯音霸。五霸者,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

注⑨索隐下孟反。

注⑩索隐介音界,言楚以江淮为界。一云介者夹也。

注⑾索隐文去重。去,羌吕反。重,逐龙反。言约史记修春秋,去其重文也。

注⑿索隐传音逐宣反。

注⒀索隐铎椒所撰。名铎氏微者,春秋有微婉之词故也。

注⒁正义案:其文八篇,艺文志云十五篇,虞卿撰。

注⒂索隐荀况、孟轲、韩非皆著书,自称“子”。宋有公孙固,无所述。此固,齐

人韩固,传诗者。

注⒃索隐案:张苍着终始五德传也。

注⒄索隐作春秋繁露是。

太史公曰: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历人取其年月,数家①隆

于神运,②谱谍独记世谥,其辞略,欲一观③诸要难。④于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

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着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⑤要删焉。⑥

注①索隐上音疏具反,谓阴阳术数之家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通’也。”

注③索隐壹观。音官。

注④索隐下奴丹反。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云‘治国闻者’也。”

注⑥索隐为成学治文者要删焉。言表见春秋国语,本为成学之人欲览其要,故删为

此篇焉。

【索隐述赞】太史表次,抑有条理。起自共和,终于孔子。十二诸侯,各编年纪。

兴亡继及,盛衰臧否。恶不揜过,善必扬美。绝笔获麟,义取同耻。

有那个年表的史记是文白对照精装本的,一套4本,秦始皇本纪后面还附有秦纪的内容和过秦论,史记里面的先秦年表基本上都是按照秦纪编的

中华书局版的史记有

慢慢找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