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国假是哪几天 春节国假是哪几天

全年国定假一共几天

全年国定假一共11天。

国假是哪几天 春节国假是哪几天国假是哪几天 春节国假是哪几天


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对于原本应当休息的劳动者,其在节假日加班的工资也相应的提高。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法定节假日有几天 法定节假日是哪些

法定节假日有几天 法定节假日是哪些

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11天,分别是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端午节1天,五一劳动节1天,十一国庆节3天,中秋节1天。这七大节日都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

《中华劳动法》第四十条、第四十四条

《中华劳动法》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一条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六条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什么是法定节假日

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法定节假日制度是、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按照《劳动法》第51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也就是说11个节假日即使不上班也应计薪,除去不计薪的104个双休日,月计薪天数应为(365——104)/12,即21.75天,再由月工资收入除以21.75得出日工资水平。以北京市月平均工资3008元为例,则劳动者节假日加班应以138.8元为基数,发放三薪或双薪。

法定节假日加班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因此,对于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劳动者,如果在“五一”等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班费应当以不低于日工资基数的3倍支付加班工资,而在5月2日、3日加班应当以公休日加班的标准给予双倍支付工资。

日工资基数的计算方法为:月工资除以一个月计薪的天数,今年节假日调整后的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

以一个约定月薪为1500元的职工为例,他的日加班基数就是1500元除以21.75天即69元;如果企业安排他在5月1日加班,则应支付其不低于69元的3倍即207元的加班工资。

5月2日加班,单位首先应安排补休,否则须支付两倍的日工资基数。此外,对于经过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以在明确工作量的前提下自主安排工作、休息时间的“不定时工作制”岗位,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资。

双休日加班费的计算: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如果基本月工资是800元,那么双休日加班的双倍工资计算应为:800(元)/20.92(元/天)2=76.48(元/天)。

国假具体是哪些日子?一共几天?

元旦、春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具体安排如下:

一、元旦:2009年1月1日-2009年1月3日放假,共3天。其中:1月1日(星期四)为法定节假日,1月4日(星期日)为公休日调至1月2日(星期五),1月4日(星期日)上班。

二、春节:1月25日-31日(即农历除夕至正月初六)放假,共7天。其中,1月25日(除夕)、1月26日(春节)、1月27日(正月初二)为法定节假日,将1月24日(星期六)、1月25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调至1月28日(星期三)、1月29日(星期四),2月1日(星期日)1个公休日调至1月30日(星期五),1月31日(星期六)照常公休,2月1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4日-6日放假,共3天。其中:4月4日(清明节),为法定节假日,4月4日(星期六)调至4月6日。4月5日(星期日)照常公休。

四、“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3日放假,共3天。其中,5月1日为法定节假日,5月2日(星期六),5月3日(星期日)照常公休。

五、端午节:5月28日-30日放假,共3天。其中:5月30日(星期六)照常公休,5月28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为法定节假日,5月31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2月29日(星期五)。

六、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8日放假8天。其中,10月1日至3日为会定节假日,10月3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为法定节假日,10月4日(星期日)为公休日;10月3日(星期六)公休日及法定假日调至10月5日(星期一)和10月6日(星期二),10月10日(星期六)、10月11日(星期日)调至10月7日(星期三)和10月8日(星期四),10月9日上班。

亲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哦,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2.

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目前的国定假日有:元旦(1月1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劳动节(5月1日、2日、3日)、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共10天。

不过,预计明年起要调整,目前公布的草案(未确定)为:元旦(1月1日)、春节(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清明(4月5日)、劳动节(5月1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农历八月十五)、国庆(10月1日、2日、3日)共11天。

法定假日是哪几天

元旦。

春节。

国际劳动节。

国庆节。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

法定节假日制度是、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

《中华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我国节假日包括三类,其中有两类为法定节假日。

你好!法定节假日合计有11天。分别是:

元旦:规定在1月1日放假1天;

春节:规定在阴历除夕(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至正月初二放假3天;

清明节:规定在清明当日放假1天;

劳动节:规定在5月1日当日放假1天。

端午节:规定在端午当日放假1天;

中秋节:规定在中秋当日放假1天;

国庆节:规定在10月1日至3日放假3天。

国假假日是哪几天

法律分析:1.元旦:2022年1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2.春节:1月31日至2月6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9日(星期六)、1月30日(星期日)上班。3.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日(星期六)上班。4.劳动节:4月30日至5月4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4日(星期日)、5月7日(星期六)上班。法律依据:《中华劳动法》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法定节假日有哪些共多少天

因此法定节假日共有11天,分别如下:(一)元旦节,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用人单位应该在法定节日期间安排劳动者休假,若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定年节假日是由法律、法规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也是劳动者休息时间的一种。法定节假日调整后充分体现了科学性、统筹性的特点。对旅游和经济的真实拉动效应,以及新的节假日方案对于旅游及经济的综合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数理分析,形成科学决策的数理依据。此外,方案的特色是统筹性,它统筹兼顾了旧的节假日制度的优点及新的需要;统筹兼顾了不同力量的意见和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还统筹兼顾的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习俗之间的关系,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这一点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将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法律依据:《中华劳动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定假日是哪几天?

我国现行法定年节假日标准为11天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根据2013年《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44号),具体为:新年,放假1天(1月1日);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