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力保粮食生产开局稳 全力确保粮食安全

我国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深入落实藏粮于地。

一是稳定粮食耕地面积,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坚守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可逾越。政府在工业化用地,城市化用地的问题上要起到调控的作用,严格保护农业耕地,防止出现各类建设用地侵占行为。

二是加大高标准粮田建设力度,夯实粮田高产稳产基础。

三是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通过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保护提升耕地地力,实现藏粮于地。 

二、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推动藏粮于技。

一是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灌溉,提倡农业种植机械化,促进农业规划、集中化经营,提高农业种植水平,以此带动粮农生产积极性。

二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种植科技含量。在粮食生产上要改变以往的粗放式经营方式,利用科技水平,科学种植,以科技带动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粮食生产中的科技投入。

三、健全粮食安全的政策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粮食生产的保护措施。如: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完善农业生产扶植体系,依靠政策激励与价格引导调动粮农生产积极性。

二是完善粮食安全金融保障体系。对涉及粮食生产、流通、运输等环节的配套金融服务要不断深化,提高对粮食生产环节的金融支持。

三是加强农业政策保险体系建设,在信贷支持和保险两个方面为粮食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根据本地粮食消费及供求状况合理确定粮食储备数量及储备品种。  

四、利用国际市场,最大程度地降低粮食安全的风险。

我国粮食供给内生性极强、外向型不足,国际粮食市场满足我国粮食供给的空间有限,必须坚持实行粮食立足国内、自给自足、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方针,降低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1、确保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增收上下功夫。保障粮食生产,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粮食安全问题被放于突出位置,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具体举措。做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打赢“种业翻身仗”,建立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强化和夯实地方党委政府义务和责任的机制。基于此,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通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确保粮食生产的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以确保粮食生产。各级要共同负责,不断加强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统筹战略规划;各级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2、确保粮食安全,要在做好粮食储备上下功夫。“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我们在注重农业生产的同时,更要不断完善粮食储备制度。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做好粮食储备,就必须确立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粮食储备底线思维。建立和完善粮食储备机制,在粮食战略储备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储备力度。健全和完善粮食储备立法,实现依法储备、依规储备。通过提高粮食价格或增加农业补贴方式,实现农民收益增加,从而调动农民产粮、售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储备的稳步增长。

3、确保粮食安全,要在养成“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习惯上下功夫。“行动造就未来。” 行动不仅需要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努力,同样也少不了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动践行。在今天的中国,我们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从自身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小事做起,让“为守护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如何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

1.

实施党政同责政策,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各地粮食的播种面积总体实现稳中有增;

2.

大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达到粮食产量的增长;

3.

在极端灾害天气发生后,采取补种、田间管理等补救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后,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并扩大农业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什么意思?粮食安全,顾名思义,就是能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算是人生活的基本要求。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自然也要忧虑粮食安全的!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粮食安全?我国法律对保护粮食安全是怎么规定的?下文具体介绍!

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1、人口因素

在影响粮食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人口因素应当是最为直接和最为重要的因素。但我们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影响并不只表现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对粮食供给的压力,还表现在生产要素、结构变动等多个方面:

力保粮食生产开局稳 全力确保粮食安全力保粮食生产开局稳 全力确保粮食安全


第一,粮食需求的膨胀。

第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恶化。

第三,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严重不均。

第四,消费结构升级加剧了粮食供给压力。

力保粮食生产开局稳 全力确保粮食安全力保粮食生产开局稳 全力确保粮食安全


2、气候生态

粮食生产与气候生态保持着高度的因果联系,特别是在目前生态环境遭遇一定程度的伤害、极端天气反复发作的条件下,气候变异已经成为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对此,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报告指出,今后20年至50年间的农业生产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并进而严重影响全球超长期的粮食安全。

3、偶然性因素

除了人口、气候等常态因素直接作用于粮食生产外,偶然性因素也会对粮食安全形成冲击。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其对世界粮食生产的投入、市场交易乃至未来走向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有可能具有长期性和深入性。

第一,流动性紧缩抑制粮食生产的资金需求。

第二,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第三,投机资本可能搅浑粮食市场。

4、金融因素

无论是在农业问题还是在非农业问题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自我保护主义倾向,而且这种保护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甚嚣尘上,粮食问题也就在这些以邻为壑与“零和”博弈的生态中被罩上极度不安的阴影。

第一,农业补贴。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每年为本国农民提供高达3000亿美元的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的条件,直接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

第二,贸易限制。为了保证本国的粮食供应,从去年以来,阿根廷、乌克兰、印度等国政府先后推出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

第三,生物加工。为了减轻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压力,不少国家走上了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的道路。第四,海外屯田。出于规避高额进口成本和粮食出口限制所导致的市场担忧,日本、韩国、印度及中东国家等近年来大举在海外购买耕地种粮。

我国法律对保护粮食安全是怎么规定的?

1、国家采取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国家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对基本农田依法实行特殊保护。

2、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给予重点扶持,建设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改善粮食收贮及加工设施,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加工水平和经济效益。

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建立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

3、在粮食的市场价格过低时,国务院可以决定对部分粮食品种实行保护价制度。保护价应当根据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的原则确定。

农民按保护价制度出售粮食,国家委托的收购单位不得拒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财政、金融等部门以及国家委托的收购单位及时筹足粮食收购资金,任何部门、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力保粮食生产开局稳 全力确保粮食安全力保粮食生产开局稳 全力确保粮食安全


4、国家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采取措施保障粮食供给。国务院应当制定粮食安全保障目标与粮食储备数量指标,并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进行耕地、粮食库存情况的核查。

国家对粮食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制度,建设仓储运输体系。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保证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

4、国家建立粮食风险基金,用于支持粮食储备、稳定粮食市场和保护农民利益。

5、国家提倡珍惜和节约粮食,并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的食物营养结构。

我国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

1、要稳住粮食播种面积,无论是粮食主产区、主销区还是产销平衡区,都要保证一定数量的粮食播种面积。

2、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让粮食主产区根基更扎实、基础更牢固。

3、积极应对各种重大灾害,“虫口夺粮”“灾害保粮”,尽可能在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减少粮食损失。

4、保水保粮,通过水资源高效利用满足粮食生产所需要的水,在旱作农业上下功夫。

5、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根据资源承载力进行调控,对于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压力特别大的地区,适当调整结构,如水资源短缺地区减少耗水作物种植。适当增加大豆播种面积,提高产量,逐步实现大豆振兴。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好处

保产量、护耕地、建高标准农田、推广油料作物复合种植模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今年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任务。当前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各地都在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纷纷下拨支农资金,因地制宜,开展各项农事,备战春耕不误农时。

要保持稳中求进,通过多渠道挖潜力,采取技术性措施来适当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比如,在玉米地或一些撂荒地、盐碱地里种大豆,至少让大豆种植面积恢复到去年之前的水平。而主粮种植面积要确保不能减少,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也不能过度减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