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天舟三号对接核心舱时间 天舟三号完成对接

新知|天舟再出发,“太空快递”持续升级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新华社发

天舟三号对接核心舱时间 天舟三号完成对接天舟三号对接核心舱时间 天舟三号完成对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9月20日,距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3个多月后,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这是我国向空间站送去的第二批太空“包裹”。作为“网红快递”,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的主要作用是为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提供补给支持……这一系列“飞天”行动,彰显我国航天事业腾空而起的蓬勃力量。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带了哪些货?我省科研单位作了哪些贡献?载人飞船的发射又为何如此频繁?

“开箱”天舟三号

货运飞船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输、存贮货物,运输、补加推进剂,并将废弃物收集、存放,带回大气层销毁,天舟三号此行也不例外。

天舟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及建造阶段的第二次货物运输应用性飞行,货运飞船为满载状态,运载了可支持3名航天员6个月的在轨驻留物资、空间站备份设备、空间科学载荷等货物。此外,天舟三号还携带了补加推进剂等上行物资,在停靠期间还具备并网供电能力,可以为空间站提供供电支持。

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总指挥冯永在公开中介绍,天舟三号携带的货物主要包括航天员生活物资、航天饮水、气体补给、卫生用品、应急储备物资、出舱消耗品、维修备件和实验载荷等,与天舟二号基本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天舟三号随身携带的大多数货物都是用标准化、型谱化的货包装载的。这些货包不仅具有良好的力学承载性能,还有抗菌、防霉、阻碍燃烧、无有害气体挥发等多个优点,有趣的是,这种货包材料的研发灵感竟是源于螃蟹壳。

“经过大量 探索 和试验,研制人员从‘横行将军’螃蟹的壳里提取了一种特有成分,经过特殊工艺、特殊制作,研发出性能优异的天舟货包材料。”谈物,有关专家表示,这次天舟三号带的货特别“贵”!具体而言可以用三个“贵”概括。

一是珍贵。太空是一个接近真空的环境,航天员在空间站内生存需要适宜的大气环境,所以“大礼包”中有一样特殊而珍贵的货物,就是气瓶。它是用特种复合材料制成,可以充至300倍大气压力,充1瓶氧气就能供航天员使用很长时间。

二是宝贵。航天员长期在空间站驻留生活,除了空气之外,更离不开宝贵的水资源。天舟三号带了多组水箱,这些水箱均采用了轻质、柔软材料制成的“水囊”包装,不仅可以保证饮水安全,还可以在饮水用尽后更好地收纳。

三是金贵。天舟三号带的货物里“金贵”的要数舱外航天服,其主要功能是为航天员提供太空中生存所需的供氧、调温、辐射防护等。这套装备重达90多公斤,价格也相当可观,据信超过8位数。货运飞船系统为了上行运输这套“装备”,专门设计了舱外服支架,保证其运输过程中不会损坏“一针一线”。

专家介绍,在充分继承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研制和飞行成果基础上,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整体开展了系统优化设计,简化了平台配置,提高了运输效率,元器件也更加自主可控。明显的是,天舟三号在货物装载方面进行了持续优化和改进。“相比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物装载的密度更大了,货物在发射场安装的效率更高了。而且,为了满足航天员6个月的需求,天舟三号的整船装载能力更高,装载的货包数量比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装载的数量增加了25%。经过优化设计,货格的‘外墙面’会更加舒适、美观。”

强“快递”抵达背后的河北力量

上天无小事,安全可靠是第一要务。

本次任务,网络通信研究院(54所)的测控通信系统再次实力担当,为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提供坚实保障。

筑牢“安全锁”——

地面安全遥控系统是火箭发射的必要条件,也是条件,换句话说,如果安控系统出现故障,那么火箭就不能发射。网络通信研究院有关专家表示,安遥系统用于发射任务的主动段,通过对火箭发射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监控,来分析判断火箭的状态。技术人员称它为火箭发射的“安全锁”。

编织“测控网”——

网络通信研究院研制的多型号统一测控系统、遥测系统编织成疏而不漏的“测控网”,在火箭发射和天舟三号飞行全过程,通过接收和发送指令,精确测量火箭和飞行器的速度、距离、飞行姿态和角度,为火箭发射和天舟三号成功入轨提供精确数据,控制飞行器按照预定轨迹飞行。

“在本次任务中,数十套地面、船载测控通信设备构成了高效可靠的‘空-地信息高速公路网’,共同完成发射、对接、运行及后续遥测和数据通信任务。”网络通信研究院测控系统总师李志骞介绍。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网络通信研究院的测控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测控系统具备数传解调、上行话音、遥控、遥测、测速距等功能,能够实现星地间的语音通信、图像传输等关键功能,还具备逃逸指令本地发送功能,为发射阶段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天舟三号和核心舱的对接中,测控通信系统也大显身手。据介绍,具有双点频双目标跟踪能力的测控通信系统,能够同时跟踪不同频点的两个目标,是实现航天器对接的关键系统,能精准地控制飞行器进入预定轨道,也为监视对接后的航天器工作状态创造了有利条件。

架起“千里眼”——

网络通信研究院研制的卫星通信装备负责将各测控站点的话音、图像、测控数据发送至中心,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它就是指挥中心的眼睛、耳朵,为了让画面和语音更加连续、清晰,传输更快,我们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进行升级改造。”网络通信研究院卫星通信系统总师李晓芳说。

据介绍,网络通信研究院为国内多个站点新建了固定卫通站和车载卫通站,并对海外多个站点现有的卫星通信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在新建和升级后的系统中,研究院自主研制生产的大功率功放和高速调制解调器全面代替进口设备,升级后的系统采用高阶调制、高效编码等技术,固定卫通站和车载卫通站传输能力大幅提升,增强了任务数据传输的保障。

新任“太空人”十月接力上天

9月16日上午,神舟十二号完成了撤离后与空间站组合体的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成功验证了“径向交会”技术。

专家介绍,所谓“径向交会”,就是指航天器从空间站组合体的下方垂直向上对接。此前,我国在太空进行的航天器交会对接,都是水平方向的,包括前进方向交会和后方交会。

以往飞船前向和后向对接是处于一个追赶的状态,而到了径向对接的时候,空间站保持平飞状态,需要飞船竖立飞行或者俯仰飞行,比平飞状态要更复杂。在空间站的建造中,将来会有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停靠,这一次神舟十二号飞船停靠的是前向对接口。而如果增加一艘载人飞船,就要停靠在节点舱下方,面向地球的径向对接口。

据介绍,“径向交会”技术的验证就是在为神舟十三号“铺路”。目前,神舟十三号已经做好了发射准备工作,预计将在10月择机发射升空,神舟十三号将以这种方式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神舟十二号才刚回来不久,为啥神舟十三号就这样“急吼吼”发射呢?

有专家表示,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有能力确保、支撑这样密集频繁的发射工作。另一方面,考虑到空间站寿命有限——大约10年左右,需要尽快完成空间站前期的组装和装修工作。

不少网友好奇,“天宫”空间站里是不是只有“三个床位”,所以需要前三人先“回地球”,后续的三名航天员才能继续上去?

其实并非如此。

据,除了核心舱的三个床位,空间站在实验舱还有三个床位,而且空间更大、更舒服。“这有点类似凌晨头一班高铁需要空车运行测试线路状态,空间站在前期也需要这样必要的‘空车’。”专家解释道,“空间站目前还处在试运行阶段,这个阶段,各方面的设备功能还没有完全运转起来,等到后期进入常态化工作,才有可能进入满员状态。”

纵观我国航天历程,不难发现,航天的特点就是“稳扎稳打”。

航天员成功进入天舟三号

航天员成功进入天舟三号

航天员成功进入天舟三号,在顺利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7日9时50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货物舱舱门,航天员成功进入天舟三号。

航天员成功进入天舟三号1

10 月 17 日消息,根据日报消息,北京时间 10 月 17 日 9 时 50 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货物舱舱门,并顺利进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接下来,航天员乘组还将开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货物舱舱门。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于 2021 年 9 月 20 日发射升空,装载了近 6 吨物资,其中包含 2.16 吨航天员生活物资、1 吨水、一件舱外航天服及出舱消耗品、空间站平台物资、部分载荷和推进剂等。这艘货运飞船形态与天舟二号类似,目前一前一后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相连,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核心舱径向对接。

了解到,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针对女航天员王亚平,搭载了女性服装、卫生用品、充足的化妆品/护肤品等等。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乘组包含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乘员,三人将在轨驻留 6 个月,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为了度过这半年时光,三人各自携带了专属的`娱乐用品。

航天员王亚平透露,自己携带了一件乐器,在北京冬奥会或者 2022 年春节期间,有望为大家带来乐曲演奏,给大家一个惊喜。

航天员成功进入天舟三号2

据央视客户端消息,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顺利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7日9时50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货物舱舱门,并顺利进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接下来,航天员乘组还将开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货物舱舱门。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的主要作用是为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提供补给支持,天舟三号是其中一员。

北京时间2021年9月20日,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天舟三号装载了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及出舱消耗品、空间站平台物资、部分载荷和推进剂等,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后,转入三舱(船)组合体飞行状态。

天舟三号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及建造阶段的第五次飞行任务。按照任务规划,天舟三号货运飞船装载了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及出舱消耗品、空间站平台物资、部分载荷和推进剂等,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后,转入组合体飞行段,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后续飞行任务奠定基础。 [8]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成功。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三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神舟13号的发射时间和对接时间是什么?

神舟13号的发射时间是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对接时间是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成功。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多个首次,即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实现4个载人航天器形成组合体长期在轨飞行。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承担神舟十三号的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推进舱电缆网及三舱配电器。神舟十三号将首次与49吨级的空间站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

天舟三号从空间站后端绕前端对接,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天舟三号从空间站后端绕前端对接,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分离,绕飞至前向端口,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三号组合体状态良好,后续将迎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和问天实验舱的到访。

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今天5时02分,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分离,绕飞至前向端口,并于9时06分完成自动交会对接。目前,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三号组合体状态良好,后续将迎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和问天实验舱的到访。

他们通过非常专业知识完成了这个艰难的任务,所以航天工作人员真的非常了不起。

神州十三 历史首次!6.5小时完成径向快速交会对接!

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 16 日 6时 56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这也是载人飞船在太空中实施的首次径向快速交会对接。按任务实施,3名航天员随后将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

2021年航天领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自2021年以来,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包括: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首次载人飞行:2021年4月,成功发射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并于5月28日将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标志着首次实现了太空站货运和维护任务的自主化。此后,天舟二号成功完成了与航天员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并将航天员们送回地球。

长征五号B遥三火箭首次成功发射:2021年6月,成功发射了长征五号B遥三火箭,这是目前运载能力强的火箭之一。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已经掌握了发射大型空间站核心舱和载人航天器等重要任务所需的运载能力。

神舟十二号载人任务:2021年6月17日,发射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该任务是航天员的第三次载人飞行,标志着太空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2021年5月15日,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在火星上,这是首次实现火星探测器的着陆。此后,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开展了多项科学探测任务,包括火星地表环境和气候特征、火星内部结构、火星表面物质成分等。

长征七号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2021年6月,成功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将“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送入轨道。该任务是空间站建设的重要一步。

总的来说,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显示出其逐渐成为太空探索领域的一股强劲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