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李白是明月出天山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意思是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李白是明月出天山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是明月出天山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关山月》,原诗全文为: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白话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

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扩展资料

全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

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参考资料来源:

1. 李白关于描写月的诗句

李白关于描写月的诗句 1.李白关于月的诗句有哪些

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唐 · 李白《静夜思》

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唐 · 李白《静夜思》

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唐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唐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唐 · 李白《渡荆门送别》

7.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8.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 ·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黄鹤楼闻笛》

9.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唐 · 李白《蜀道难》

10.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唐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唐 · 李白《关山月》

12.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 唐 · 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1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唐 · 李白《古朗月行》

14.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 唐 · 李白《北风行》

15.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 唐 · 李白《赠孟浩然》

16.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唐 · 李白《玉阶怨》

2.李白写的关于月的诗句

最经典的应该是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把酒问月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古】 类别:【】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3.李白关于月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2、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 5、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独漉篇》 6、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7、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抚龚掂夹郾蝗淀伟丢连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 9、我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游别》 10、扬兵猎月窟。

11、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2、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独不见》 13、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避地司空原》 1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 15、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16、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7、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19、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 2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21、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夜泊牛渚怀古》 22、渌水净素月。

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

一道夜歌归。——《秋浦歌十七首》 23、桃竹书筒绮绣文。

良工巧妙称绝群。灵心圆映三江月。

彩质叠成五色云。中藏宝诀峨嵋去。

千里提携长忆君。——《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 24、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

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

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 ——《观鱼潭》 25、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春怨》 26、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捣衣篇》 27、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

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游谢氏山亭》 28、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

——《郢门秋怀 》 29、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鹦鹉洲》 30、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月下独酌其四》 31、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32、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 33、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34、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月夜金陵怀古》 35、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4.五首李白描写月亮的诗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唐】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5.李白有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1、《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3、《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4、《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5、《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6.李白有多少描写月亮的诗

一、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张果老、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

李白咏月,不象别的诗人仅留下若干名篇名句,他还用多不胜计的篇句构织出一个特殊的世界。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千姿百态: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悬玉钩。”(《挂席西江上待月有怀》)

满月如镜,新月如钩,这是说月的形状。

“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宗之》)

这是写月出的位置及其周围环境。李白写得最多的是山上月和山间月,视野开阔,月的动态使人顿生清新明媚的舒畅之感。另有水上月,望去又别是一种迷蒙幽冷的景象: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树。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初月》)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雨后望月》)

有时月挂松梢,给人以窅缈古奥之感: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送杨山人归嵩山》)

有时月亮透过藤萝窥见,则又令人心清神爽:

“闲窥石镜清我心,绿萝开处悬明月。”(《庐山谣》)

“摇荡女萝枝,半挂青天月。”(《忆秋浦桃花旧游》)

以上所举山、水、松、萝,是为说明月出的位置,其本身又是李白咏月诗中常见的景物,或幽冷隽永,或刻削古峭,无不具有一种非人间的童话般的幻想色彩。景物是真实的,极为寻常的,却又好象是在梦幻中看见的。有时还能看见些在月光下活动的小动物——猿和鹭,也使人产生同样感觉: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秋浦歌》其五)

“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送殷淑》其三)

白猿饮水、白鹭受惊起飞,都是从现实里捕捉到的真实动态。有趣的是,这些动态并未破坏,反而增强了月光世界的静谧和神奇。甚至是人的活动,也很难打破上述的意境。李白的月光世界里人物形象为数不多,均出自下层社会,如: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越女词》其四)

“镜潮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同上其五)

前写月下等待幽会的男女,后写月夜从远处看见的一群湖上少女,均具有活泼的生活气息,却又使人感到真中有幻、动中有静。后首仅以月比水,其实写的也是月夜,只有在月光下才能产生那样的透明感。在这神奇的世界有时还传出劳动者的歌声: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莲女,一道夜歌归。”(《秋浦歌》其十三)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7.李白写的描写月的诗,全的

关山月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地久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想思,催心肝。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昔时横波目,今做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把酒问月 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免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8.求李白所有关于月诗句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月下独酌》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静夜思 【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子夜吴歌 【内容】: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月下独酌 【内容】: 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年代】:唐【作者】:李白 【作品】:游南阳清泠泉 【内容】: 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 【年代】:唐【作者】:李白 【作品】:乌栖曲 【内容】: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

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送别 【内容】: 斗酒渭城边, 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 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 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 新月到应圆。

9.李白描写月亮的诗歌有哪些

月既不解饮、沧江溯流归。

——《把酒问月》 7、迁客此时徒极目。醒时同交欢,行乐须及春,落日与之倾。

暂伴月将影,三谢不能餐。我歌月徘徊。

忽闻悲风调。天长路远魂飞苦。

——《峨眉山月歌》 8。郎听采菱女、长安一片月。

——《独漉篇》 6。——《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 33、独漉水中泥,,夜久浸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16。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月下独酌》 9,真珠帘箔掩兰堂,空悬帝王州、桃竹书筒绮绣文、我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游别》 10。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19、长相思、人生得意须尽欢,空忆谢将军,夜捣戎衣向明月,绿烟灭尽清辉发。

美人如花隔云端、玉阶生白露。 ——《将进酒》 21,胡窥青海湾、苍苍金陵月。

11,苍茫云海间。月明白鹭飞、花间一壶酒,皓如山阴雪,对影成三人?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飞花入户笑床空。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月入霜闺悲,微霜凄凄簟色寒,月光明素盘、晓吹员管随落花、风催寒梭响。

不见月尚可,相期邈云汉,独酌无相亲?今人不见古时月,万户捣衣声,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高高刻漏长。

良工巧妙称绝群。灵心圆映三江月。

彩质叠成五色云。中藏宝诀峨嵋去。

千里提携长忆君。——《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 24、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

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

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 ——《观鱼潭》 25、白马金羁辽海东,总是玉关情。

——《游谢氏山亭》 28、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郢门秋怀 》 29。

——《春怨》 26,下有渌水之波澜。长相思。

——《子夜吴歌》 15,中间小谢又清发。永结无情游,在长安、渌水净素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秋月照白璧。

——《独不见》 13、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避地司空原》 14。

登舟望秋月,长洲孤月向谁明。落月低轩窥烛尽。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7、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18、明月出天山。——《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34。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我舞影零乱,莫使金樽空对月、峨眉山月半轮秋。

12,宛若寒松吟、闲夜坐明月。令人惭漂母、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梦魂不到关山难,千金散尽还复来,卷帷望月空长叹。

——《长相思》 20,举杯销愁愁更愁,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络纬秋啼金井阑。——《秋浦歌十七首》 23,水深行人没。

一道夜歌归。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醉罢弄归月、跪进雕胡饭,摧心肝,幽人弹素琴,思归多苦颜。举杯邀明月,白璧见秋月,青天无片云、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水浊不见月。

天文列宿在、扬兵猎月窟。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秋风吹不尽、田家有美酒,罗帷绣被卧春风,遥欣稚子迎。

孤灯不明思欲绝,思君不见下渝州?皎如飞镜临丹阙。——《夜泊牛渚怀古》 22。

——《捣衣篇》 27,醉后各分散,霸业大江流,影徒随我身。上有青冥之高天。

——《鹦鹉洲》 30、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月下独酌其四》 31、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32、牛渚西江夜这是别人总结的: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2、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5。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当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李白

全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文解释】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词语解释】

举头:抬头。

【诗文赏析】

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的广泛程度来说,还没有一篇作品可以与之比肩,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我国流传的《静夜思》是明朝版本,与宋朝版本有个别字有出入。此外,《静夜思》还是许嵩创作的一首歌曲的题目。

《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在我国最广为流传的《静夜思》版本是明朝版本,与宋朝版本个别字有出入。

[唐]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原文、注释、赏析

[唐]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1、天山:《元和郡县图志·陇右道·伊州》:“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折罗漫山。”在今新疆哈密、吐鲁番以北。王琦曰:“月出于东而天山在西,今曰‘明月出天山’,盖自征夫而言已过天山之西,而回首东望,则俨然见明月出于天山之外也。”(《李太白全集》卷四)

2、云海:指苍茫空阔、海天遥接处。

3、吹度:吹过。玉门关:在今甘肃安西双塔堡附近,为唐通往西域的要道。

4、下:指出兵。白登:山名。《汉书·匈奴传》载:汉高祖刘邦率军攻匈奴,至平城,“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平城即唐河东道云州云中县,白登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5、胡:指吐蕃。窥:暗中偷看,此指侵扰。青海湾:即今青海湖,为唐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6、由来:从来。

7、戍客:戍边的战士。

8、高楼:指代思妇。

9、未应闲:未曾停息。二句为戍客设想之辞。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用乐府古题来写战士的戍边思乡之情。开头四句,以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关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阔的万里边塞图。中间四句,又在从古到今的历史长河中,揭示了边境战争的'残酷。纵横交错,跨度极大,愈显出戍边的艰苦卓绝。在这样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下,最后四句,归结到戍卒和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就使戍边思乡的复杂感情变得格外深沉而动人。

出自 关山月

[ 唐·李白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意为: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称为“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之所以被赞誉为“谪仙人“,很大程度上因为他的诗篇如汪洋纵横,气概万千,并非枯守书斋的腐儒可比。

诗文大意:明月从天山升起来,漂浮在苍茫的云海之间。长风吹了几万里,长风吹着度过玉门关。当年汉军曾经西下白登山道,而如今胡马也窥探着青海湾。自古以来征战的沙场,就没见过有人得以归还。守卫边疆的士兵远望边城,期盼还乡,容颜愁苦。而他们的家眷今夜也正在高楼上眺望,那长久的叹息似乎永远不会断绝。

诗的开篇便描绘出了一幅塞外风景,通过天山明月,苍茫的云海,风沙的漫卷,渲染了塞外天高风急,寥廓苍茫的战场的景象。又通过对史事的回忆,写出了汉匈决战白登山,也提到胡马对青海湾的袭扰,无时无刻的觊觎着中原。无不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的外患的之境。接着诗人又写出了对于外患的战争的残酷,通过“无人还“写出了对于参战将士们的残酷的经历。而“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道出了长久戍守边疆的士兵们,他们期盼还乡,其内心的愁苦之深,是应当寄予深刻的同情。再写“高楼当此夜“这高楼是指军人们在家乡的家眷,登高远望,期盼远在边疆的家人归来。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无奈,边疆受到袭扰觊觎,战争不可避免,同时,又写出了对守卫边疆战士的怜惜之情,戍守边疆的将士们思乡之情,而他们的亲人们也在思念着他们,人隔两地,共此明月,相思之苦,使人悲恸于中。

关山月 李白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名人名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名人名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名人名句:【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客中作 李白赏析】

--------------------------------------------------------------------------------

【诗文解释】

明月从天山升起,出没在苍茫的云海之中。长风吹过几万里,一直吹过玉门关。汉武帝曾经出兵白登,胡人窥视着青海湖。自古以来征战的地方,看不到几个人能够生还。战士们看到这一片凄凉景象,思念家乡多是满脸愁苦。想家中的妻子在高楼上,一定是叹息声不断。

【词语解释】

天山:甘肃祁连山。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玉门关:古代通西域要道,故址在敦煌西边。

下:出兵。

白登道:指汉高祖与匈奴交战,在白登山被困事。

胡:指吐蕃。

由来:从来。

戍客:驻守边塞的士兵。

苦颜:愁苦的容颜。

高楼:指高楼中的思妇。

未应闲:该是不会停止的。

【诗文赏析】

在本诗中,诗人李白没有把征人思妇之情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而是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反映出了诗人浩渺的胸襟。用宽广的时空做背景,把眼前的离愁别绪融合进去,从而产生更加深远的意境,这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手笔。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赏析1】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 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赏析2】

在本诗中,诗人李白没有把征人思妇之情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而是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反映出了诗人浩渺的胸襟。用宽广的时空做背景,把眼前的离愁别绪融合进去,从而产生更加深远的意境,这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手笔。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赏析3】

李白这首用乐府古题写戍客、思妇互相热切思念的诗歌,与其他诗人相同题材的诗作相比较,有其显著特色。诗人先从阔远处落墨,大得寸进尺挥酒,用四句诗描绘了河西边地苍茫辽阔、雄浑壮伟的景色。明月从天山后涌出,掩映在茫茫云海之中,画面上有巍峨的祁连山,有碧空皓月,还有明月之下的云海,构成一幅祁连月夜图。“长风”两句则是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迅风劲吹,纵横万里,度越玉癯关的景象,超越时间、空间,抒发由古及今边地征战生少亡多的感叹之情。由古代征战无几人生还,再写到眼前征人、思妇的无限愁苦和相互深切怀念,表现了诗人对久戍士兵及其妻子的同情。在艺术表现上,最后四句是景中含情,情中见景,二者浑然融合。全诗由景到情,情景交融,层层递进,不仅从另一侧面烘托出征人的深沉叹息,而且在遥遥呼应明月之夜与万里长风中,把诗的意境开拓得更为宏阔,因而使得诗情更能感动人心,诗意也更深沉悠远。纵观全诗,气势豪迈,笔力雄浑,意境深远。

希望能帮到你!!!原文: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

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称为“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之所以被赞誉为“谪仙人“,很大程度上因为他的诗篇如汪洋纵横,气概万千,并非枯守书斋的腐儒可比。

诗文大意:明月从天山升起来,漂浮在苍茫的云海之间。长风吹了几万里,长风吹着度过玉门关。当年汉军曾经西下白登山道,而如今胡马也窥探着青海湾。自古以来征战的沙场,就没见过有人得以归还。守卫边疆的士兵远望边城,期盼还乡,容颜愁苦。而他们的家眷今夜也正在高楼上眺望,那长久的叹息似乎永远不会断绝。

诗的开篇便描绘出了一幅塞外风景,通过天山明月,苍茫的云海,风沙的漫卷,渲染了塞外天高风急,寥廓苍茫的战场的景象。又通过对史事的回忆,写出了汉匈决战白登山,也提到胡马对青海湾的袭扰,无时无刻的觊觎着中原。无不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的外患的之境。接着诗人又写出了对于外患的战争的残酷,通过“无人还“写出了对于参战将士们的残酷的经历。而“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道出了长久戍守边疆的士兵们,他们期盼还乡,其内心的愁苦之深,是应当寄予深刻的同情。再写“高楼当此夜“这高楼是指军人们在家乡的家眷,登高远望,期盼远在边疆的家人归来。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无奈,边疆受到袭扰觊觎,战争不可避免,同时,又写出了对守卫边疆战士的怜惜之情,戍守边疆的将士们思乡之情,而他们的亲人们也在思念着他们,人隔两地,共此明月,相思之苦,使人悲恸于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