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巴拉圭和阿根廷战争 巴拉圭vs阿根廷历史战绩

1、纯属自己作死的巴拉圭战争:巴拉圭前总统Francisco Solano Lopez是拿破仑的脑残粉,还大言不惭地认为自己有高超的战略技巧和指挥能力,这辈子就差来一场宏大的战争展示自己的雄姿。于是就在1864年,他同时向三个邻国(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发动了战争。

巴拉圭和阿根廷战争 巴拉圭vs阿根廷历史战绩巴拉圭和阿根廷战争 巴拉圭vs阿根廷历史战绩


2、足球战争

1969年7月,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两国打过一场中美洲历史上最大的战争,史称“足球战争”。

这场以“足球”为名的战争,真正的根源却是移民问题。洪都拉斯与萨尔瓦多都位于中美洲,两国都盛产香蕉。美国的水果公司在洪都拉斯有大片香蕉园,很多萨尔瓦多人为了工作,便移民或偷渡洪都拉斯。

1969年,萨尔瓦多共和国因为足球比赛输给了洪都拉斯共和国,成为导火索。心里憋屈的萨瓦尔多军队(都是铁杆球迷)于6月14日集结,并向洪都拉斯发动了突然袭击。

巴拉圭战争是怎么一回事?

巴拉圭战争

巴拉圭战争又称三国同盟战争,1864幠-1870年, 巴拉圭 与 巴西 、 阿根廷 、 乌拉圭 三国同盟之间进行的 战争 。

背景

巴拉圭 自 1811年 独立后,在弗朗西亚(José Gaspar Rodríguez de

Francia)和老洛佩斯(Carlos Antonio López)两任总统的统治下,发展对外蠸易,引进外资,聘请 欧洲

的技术人员,兴建了铁路、船厂、钢页厂、学校、架设了电报、出版了报纸砉,经过50余年的经营,使巴拉圭逐渐仠一个贫瘠的国家迅速崛起成为拉美一浠的最现代化强国。

1862年 老洛佩斯去世,他的儿子小洛佩斯(F ancisco Solano

López)继任总统,小洛佩斯在此之前报已经担任了巴拉圭军队的总司令和国頲部长,他从 欧洲 采购了包括 机枪 、 加农炮

在内的大量新式武器,使得巴拉圭军頟成为拉美最现代化的部队。 由于巴拠圭是内陆国家,其对外贸易通过 巴拉圭河 经 巴拉那河

再经 :en:Río de la Plata 出海,小洛佩斯图谋扩大版图获取出样口,而其邻国 巴西 、 阿根廷 同样也对

巴拉圭 具有领土野心。

经过

1864年 ,巴西出兵帮助 乌拉圭 红党(Colorado Party)颠覆了 巴拉圭 支持的白党(Blancos

Party)政府,巴拉圭与巴西矛盾激化@同年11月小洛佩斯对巴西宣战。巴拉圭 队向阿根廷借道以进攻巴西南部,遭

拒绝,但巴拉圭军队仍于 1865年 4月强行进入阿根廷领土,于是阿根廷 巴拉圭宣战。5月在 英国

驻阿根廷大使爱德华?桑顿的策划下 巴西 、 阿根廷 、 乌拉圭 签署协议,结成三国同盟以对付 巴拉圭

并瓜分其领土。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战争爆发 ,巴拉圭总人口只有52万,军队约2万

而三国同盟方面,巴西总人口约1100丠,军队约15万;阿根廷总人口约225万,

队约10万;乌拉圭总人口约100万,军頟约4万。 战争开始后小洛佩斯率巴拉堭军队先发制人向阿根廷、巴西发动进栻,但并不顺利,

1865年 6月,巴拉圭海军与三国同盟的海军在 巴拉那河

沿岸里亚丘埃洛附近水域的激战中全堛覆没,巴拉圭与外界的水路联系被切栭,9月侵入巴西境内的巴拉圭军队被包

后向同盟军投降,小洛佩斯被迫退却 入防守。 1866年 春同盟军攻入巴拉圭境内,5月双方在

尤蒂(Tuyutí)展开激战,这次战斗皠惨烈程度达到了极限,双方都有一万够人阵亡。之后,小洛佩斯把8岁以上的碱童和年迈的老人也征入前线,9月同盟

进攻库鲁帕蒂(Curupaity),巴拉圭军 进行顽强的抵抗,经过10个多月的进栻,伤亡1万多人后仍无法突破,让担任 帅的

阿根廷 总统 :en:Bartolomé Mitre (Bartolomé Mitre)颜面扫地。此后,战争一度陷兠僵局。

由于前线作战的不利,巴西政 更换加西亚(Marquês de

Caxias)担任统帅,并新征14万人入武@而巴西的工厂则加班加点,生产军火?1868年5月,加西亚把小洛佩斯包围在乌

塔(Humaitá)要塞。此时,巴拉圭军頟已经坚守要塞一年多,食品和武器弹蠯严重缺乏,小洛佩斯不得已率部突围?同盟军随后夺取了要塞,战至12月,加西亚指挥部队经过几次胜战之后,终亠攻到巴拉圭首都

亚松森 城下,1869年1月亚松森被攻陷。但小洠佩斯带领残部退入北部山区继续进行 游击战 。巴西人经过14个月的清剿,于

1870年 3月1日 将其俘虏并处决,战争结束。

结果

巴拉圭战争是南美历史上规模最大、 惨烈的一次战争,通过这次战争 巴西 和 阿根廷 瓜分了 巴拉圭

约11万平方公里国土,而巴拉圭不仅够去了大片国土,其人口也从战前的52万 减少到不足22万,其中成年男子不到2

8万,战后的巴拉圭,满目疮痍,土地蠒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种生?活动均由妇女承担,社会经济长期无栕恢复。

我认为这场比赛真的很好看,而且很激烈,双方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在这场比赛中双方都很认真,打出了自己的实力。

我觉得阿根廷现在球员有些青黄不接。球队太依赖梅西的表现了。这样梅西踢的也会非常累。

只能说阿根廷队的表现太差了,球员完全不在状态,本来阿根廷队有机会赢,结果却输了,很可惜。

巴拉圭在同时向三国宣战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本篇文章为大家讲述的是南美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战后还差点让战败国巴拉圭“亡国灭种”。这场战争也被叫做是“三国同盟战争”或者“巴拉圭战争”,指的是南美洲两个最大国家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同巴拉圭之间的战争。

巴拉圭最早也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之一,后来又受到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直到1811年才终于迎来独立。

1862年,因为巴拉圭老总统的去世,其儿子小洛佩斯又接任了父亲手中的权力,成为了国家的新任总统。巴拉圭本是夹在巴西和阿根廷之间的小内陆国,但是在老总统的治理下,广泛的吸引外资,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随后接任的小洛佩斯也是没有辜负期望,终于将曾经十分贫瘠的国家变为南美最现代化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唯一没有外债的国家。

巴拉圭属于内陆国,对外贸易又严重受限于巴西和阿根廷,所以巴拉圭人最大梦想就是得到拉普拉塔河的出海口。巴拉圭在两任总统的带领下,除了经济高速发展,军队数量和装备也俨然领先于南美诸国。兵强马壮后,小洛佩斯也就更加有了信心,并决定通过武力对抗,实现前辈人的“伟业”。

南美诸国都曾饱受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但是当这些国家争取到独立后,殖民时代留下的领土争端又是各国之间彼此争端不断。其中为了解决巴西和阿根廷之间领土问题,作为缓冲带而建立的国家乌拉圭,就因为国内政党的争端,终于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在巴西和阿根廷的支持下,乌拉圭的红党推翻了巴拉圭支持的白党,而巴西方面不但不睬巴拉圭人的通牒,甚至还出兵干涉内政,这也终于让小洛佩斯决定向巴西宣战。后来又因为阿根廷不愿意把路借给巴拉圭行军,小洛佩斯又进一步向阿根廷宣战,由此也就发生了南美洲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虽然巴拉圭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实现富强,但是从整体来看,双方根本就不是一条水平线。当时的巴拉圭全国只有52万人,另一边人口最少的乌拉圭拥有将近30万人,阿根廷有150万人,巴西则是拥有1000万人口以上。虽然巴拉圭在战役初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国力方面和后备的军力动员上根本消耗不起,于是便希望速度解决战斗。

1865年5月,巴拉圭共兵分两路分别杀入阿根廷和巴西聚居地。但是因为深入敌方领地,巴拉圭军很快就孤立无援,并陷入敌方包围。无奈之下,小洛佩斯只能在战争的第二阶段进入防御状态。

接连败退后,三国同盟军于1866年攻入巴拉圭国境之内,最终在一场巴拉圭河上的水战后,几乎全军覆没了巴拉圭的海军力量。战败后,小洛佩斯又退到河畔的要塞进行防御,还取得了难得的一场胜仗。这次战斗中,双方共计阵亡两万余人,惨烈程度较之前的战役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着对面同盟军的围攻,巴拉圭除了后备兵源不足,后勤补给也被彻底封锁,随着乌迈塔防御要塞的陷落,战火也进一步的蔓延至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待首都沦陷后,小洛佩斯继续组织士兵顽强的进行游击战,不过最后还是被巴西军队乱刀砍死。

战争结束后,巴拉圭丧失了全国40%的领土,人口也从52万锐减至22万,因为儿童兵的大量参战,全国男性人口也仅剩了3万人不到,几乎到了亡国边缘。

而获胜的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也因为战争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对外债务,牢牢的被西方大国掌控在手中,彻底的成为了西方大国的“后花园”。

▲巴拉圭战争

经历了十九世纪初叶拉美独立运动的洗礼,巴拉圭与其他许多拉美国家一样,从西班牙的总督统治下解放了自己。然而巴拉圭的解放,并没有使得巴拉圭人获得真正的民主,这个小国在独立伊始就收到了独裁政权的统治。不过到了卡洛斯·安东尼奥·洛佩斯统治时期,恰逢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绝大提升所带来的,是对原料的巨大需求。也正因于此,作为一个南美丛林小国的巴拉圭,抓住了这个机遇,让这个人口和国土面积都极为迷你的国家,一跃成为了南美洲强国。到了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统治时期,他继承了自己的父亲卡洛斯·安东尼奥·洛佩斯的独裁统治,并将巴拉圭的首都亚松森建设成了拉美响当当的“小巴黎”。

▲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

不过有赖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国力得到发展的,自然不仅仅只有巴拉圭。巴西、阿根廷,这两个南美大国同样收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红利。巴拉圭与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尤其是巴拉圭与阿根廷之间,因为后者一直都拒绝承认巴拉圭的独立,因此两国可谓积怨已久。巴西对于巴拉圭的东北部盛产马黛茶的马托格罗索地区也是垂涎已久。

1864年,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打断了南美三国的政治平衡。作为阿根廷和巴西之间缓冲的乌拉圭发生了政变。由于阿根廷和巴西的参与,乌拉圭的这场政治动荡迅速朝着内战的方向发展。巴拉圭在乌拉圭也同样有着极大的利益诉求。作为一个内陆国,巴拉圭的对外贸易必须依赖于乌拉圭的内河航运,因此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对巴西和阿根廷在乌拉圭兴风作浪的行为表示出极大的愤怒,然而他的谴责却很快就被巴西无视,因此愤怒的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下令向巴西帝国宣战。不仅于此,这位独裁者很快也对阿根廷宣战,其原因,就是因为宣布中立的阿根廷,拒绝了巴拉圭的军队经过阿根廷领土前往乌拉圭。

▲阿根廷总统,之后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同盟的总司令巴托洛梅·米特雷

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的鲁莽行为,很快就为其招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为了对付这个自诩的“南美拿破仑”,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立刻放下了之间的恩怨,组成了三国同盟,以应对气势汹汹的巴拉圭。不过即使三国同盟在人口上对巴拉圭有着极大的优势,但是巴拉圭却依然不容小觑。

虽然巴拉圭当时只有大约五十二万人口,但是巴拉圭却拥有着三万常备军,并且只要对退伍的老兵进行动员,这个数量就可以轻松达到六万甚至十万。在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的军事作风影响下,巴拉圭的这支常备军,无论是在装备还是训练上,都远远强于三国同盟的军队。然而十万的数量对于巴拉圭这样的小国,也几乎等于了社会中大部分白人劳动力。

▲巴拉圭士兵

战争开始后,巴拉圭军队率先对巴西展开了攻势。1864年12月,两支巴拉圭军队率先进入巴西的南马托格罗索地区,这一地区位于巴西和巴拉圭交界,巴西在此经营已久,并且还在此囤积了大量的军火,而巴拉圭军的目标也正是这些军火。在巴拉圭军横扫马托格罗索的同时,洛佩斯又开始为接下来的战争开始了新的征兵。虽然征召到了八万人,但是这些士兵中只有少部分有枪支使用,其他绝大部分,只能使用简陋的冷兵器作战。然而阿根廷的情况实际上并不比巴西好到哪里。作为盟军领袖的米特雷实际上也是一个军盲,并且由于没有能够直达巴拉圭的铁路,因此阿根廷人只能依靠河流逆流而上,这无异于方便了巴拉圭进行相关的军事部署。

▲巴西士兵

当时,巴拉圭的形势可谓一片大好,两支巴拉圭军队一路势如破竹,领沿途的巴西士兵胆战心惊。然而在这光鲜的背后,实际上巴拉圭的危机正在悄然降临。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被征召从军,因此许多农田被迫荒废,而且此时的南半球正值夏日,炎热的气候带来的各种热带疾病,折磨着前线的巴拉圭士兵,由通过他们,将这些疾病带到了巴拉圭的首都亚松森。不过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对于战争的前景依然相当的乐观,他亲自视察了军队,并表示巴拉圭人要用铁钩将俘虏的巴西铁甲舰带到亚松森。然而这些豪言壮语并没有帮助巴拉圭军队在之后科林特斯下游取得胜利。

1865年6月,巴拉圭的内河舰队和巴西的舰队在里埃秋亚洛河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中,巴西的内河舰队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这也直接扭转了这场战争的战局。因为在这场战争中,内河航运不仅仅是各国之间争夺的焦点之一,同样也是军队、给养运输的重要手段。制河权的丧失,使得深入巴西的两支巴拉圭军队遭遇了灭顶之灾,其中一支被同盟军团团包围之后,最终选择投降。而其余的巴拉圭军队,则开始逐步退回本土。

▲早期铁甲舰

前线的失利让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暴怒如雷,他处罚大量的将领以及其家属的同时,又开始对国内进行大规模迫害运动。显然,按照这位独裁者的预期,这场战争本来应该有一个风光的局面,而自己以及他的情妇们则能通过这场战争中饱私囊。但是到了1866年,同盟军还是推进到了巴拉圭的本土。先头首先进入巴拉圭的巴西军队很快就遭到了巴拉圭军队的进攻,但是借助战舰的支援火力,巴拉圭人的反击最后也只是徒劳无功。之后伴随着联军的不断深入,巴拉圭军队一次又一次向着联军发动攻击,双方也因此陷入了僵持。联军一直无法消灭巴拉圭的主力,而巴拉圭人也同样无法把联军驱逐。然而这一僵局对于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来说简直难以忍受,再他的心中,国家与自己已经画上了等号,如果联军的进攻不断坚持下去,那么自己的地位必将不保。因此1866年5月,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带领巴拉圭军对联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袭击,也就是图尤第战役。然而这次的进攻基本上就是一场有勇无谋的行动,巴拉圭人向有着无论火力还是人数都远胜自己的联军发动冲锋,最后巴拉圭人损失达到了一万三千多人,这等于说已经丧尽了巴拉圭人绝大多数的有生力量。

▲巴拉圭战争中的巴西军官

这场残酷的战争仍在继续,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开始强迫国内的权贵们向其捐款。而联军即使重创了巴拉圭的主力,但是在巴拉圭人的顽强抵抗下,仍然只能非常缓慢的向前推进。到了1867年,双方都出现了严重的减员,联军内部瘟疫横行,而巴拉圭更惨,洛佩斯手里的一万多的主力,其中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少年兵。到了1869年,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于走向了尾声。伴随着巴拉圭最后的生力军被联军击溃,联军紧跟着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逃跑的路线展开了追击,并最终在阿基达班河将这个已经穷途末路的巴拉圭独裁者击毙。这场旷日持久,几乎将整个巴拉圭的男性全被消耗殆尽的惨烈战争,终于在一片哀号遍野的结局中结束,而巴拉圭曾经的繁荣,也伴随着独裁者的南柯一梦,烟消云散。

巴拉圭战争指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对巴拉圭的侵略战争。巴拉圭战争的直接起因是,巴西军队以迫使乌拉圭赔偿所谓巴西国民在50年代中期乌拉圭内战期间所受的损失为借口,入侵乌拉圭。武装干涉一开始,乌拉圭政府便吁请巴拉圭给予帮助。维护乌拉圭国家主权与巴拉圭有利害关系,巴拉圭有一条通向大西洋沿岸的道路经过乌拉圭领土。

因此,它宣布支持乌拉圭希望和平解决巴西——乌拉圭冲突的立场。但是,巴西军队并未停止武装干涉,占领了乌拉圭,迫使乌拉圭加入有阿根廷和巴西参加的反巴拉圭同盟。该同盟图谋推翻以积极捍卫国家主权的洛佩斯总统为首的巴拉圭政府,夺取其部分领土。力图为本国资本输入巴拉圭打开一条通道的大不列颠、法国与美国,在挑起这一场巴拉圭战争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巴拉圭战争于1864年12月揭开序幕,当时,巴拉圭总统洛佩斯获得同盟军准备入侵的消息后,派部分军队穿过巴拉圭——巴西边界,占领了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的南部地区,从而保障了国家北部的安全。但是,由于巴拉圭舰队在1865年6月的巴拉那河一役中战败,使得巴拉圭与外界联系中断。

1865年8月,巴拉圭军队攻占了巴西的乌鲁格瓦亚纳城;8月底其一支8000人的军队被同盟军包围。经过多次激战后,巴拉圭军队的残部被迫投降。1866年5月,同盟军侵入巴拉圭领土,包围了乌曼塔要塞。但是,同盟军用了两年的时间才于1868年8月攻克该要塞。1868年12月,撤退的巴拉圭军队在皮基西里河一役中又遭失败。1869年1月,同盟军占领巴拉圭首都亚松森。洛佩斯率残部转入科迪列拉山区,展开游击战。1869年1年间,洛佩斯把一些12~15岁的少年补充到军队中,使军队的人数增加到1.3万人。游击战争一直持续到1870年初。巴拉圭军队虽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国家兵源枯竭,军队无人补充,所以仍在继续后撤。1870年3月1日,巴西的一支骑兵部队在谢罗科拉山地区追上了洛佩斯率领的一支小部队。在众寡悬殊的战斗中,洛佩斯的部队被击溃,他本人阵亡,至此,军事行动遂告结束。

由于战事不断、饥馑和疾病流行,巴拉圭居民有4/5死亡,幸存者中男人不过两万。巴拉圭同盟的军队总共损失19万余人。

根据同巴西和阿根廷签订的和约,巴拉圭几乎有一半领土被夺走。巴西占领军在巴拉圭一直驻扎到1876年,这种占领长期阻碍了巴拉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巴拉圭在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得到大不列颠大量援助的反巴拉圭同盟的军队在兵力和技术装备方面均占优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