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水源保护区是否为保护地 水源保护区划分标准

一级水源保护区的定义

一级水源保护区的定义: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并须符合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水源保护区是否为保护地 水源保护区划分标准水源保护区是否为保护地 水源保护区划分标准


二级水源保护区的定义: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应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扩展资料:

我国水源保护区等级的划分依据为对取水水源水质影响程度大小,将水源保护区划分为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

一级水源保护区和二级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原则

1、必须保证在污染物达到取水口时浓度降到水质标准以内;

2、为意外污染事故提供足够的清除时间;

3、保护地下水补给源不受污染。

参考资料:

干旱区水生态保护有哪些区域

干旱区水生态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旨在保护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干旱地区的水生态保护区域:

1、自然保护区:设立干旱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该地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自然保护区通过限制开发和人类活动,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物种保护和生态恢复。

2、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干旱地区的水源地而设立的特定区域。通过限制污染物排放、控制土地利用和农业活动,水源保护区有助于保护地下水和水体的水质,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退化。

3、湿地保护区:干旱地区的湿地是宝贵的生态系统,能够储存和释放水分,并为许多物种提供栖息地。设立湿地保护区有助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维护湿地的水生态系统。

4、生态恢复区:在干旱地区,采取生态恢复措施有助于修复退化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设立专门的生态恢复区可以进行生态工程、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等,促进干旱地区的水生态恢复。

水源地保护的保护区

所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指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还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划分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应当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不同级别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将采取不同的保护管理措施。

水源保护区详细资料大全

水源保护区,是指对某些特别重要的水体加以特殊保护而划定的区域。1984年的《中华水污染防治法》第12条规定,县级以上的 可以将下述水体划为水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其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包括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和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水源保护区 外文名 :Water conservation 时间 :1984年 作用 :特别重要的水体加以特殊保护 ,等级划分,划分原则,划分方法, 水源保护区是指对某些特别重要的水体加以特殊保护而划定的区域。1984年的《中华水污染防治法》第12条规定,县级以上的 可以将下述水体划为水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对水源保护区要实行特别的管理措施,以使保护区内的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等级划分 划分原则 1必须保证在污染物达到取水口时浓度降到水质标准以内; 2为意外污染事故提供足够的清除时间; 3保护地下水补给源不受污染。 划分方法 我国水源保护区等级的划分依据为对取水水源水质影响程度大小,将水源保护区划分为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 结合当地水质、污染物排放情况将位于地下水口上游及周围直接影响取水水质(保证病原菌、盐达标)的地区可划分为水源一级保护区。 将一级水源保护区意外的影响补给水源水质,保证其他地下水水质指标的一定区域划分为二级保护区。

水源地特级保护区土地属于吗

属于。根据查询《中华水污染防治法》得知,水源特级保护区是对某些特别重要的水体加以特殊保护而划定的区域,“水资源属于所有。”中华水污染法一般指中华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水污染防治法》已经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