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文化艺术中心设计理念 文化艺术中心设计理念是什么

邯郸文化艺术中心的简介

邯郸文化艺术中心(戏称“大元宝”)位于邯郸市中轴线人民路与滏东交叉口东北角,东西长约590米,南北长约280米,其中包括邯郸大剧院(1567座)、报告厅(622座)、博物馆(3000人次每天)、图书馆(藏书150万册)和城市规划展览馆、地下车库及配套用房。整体建筑采用曲线设计,一气呵成、雄浑有力,能于周围环境很好的相协调,使建筑具备视觉连续型,可从城内多角度欣赏,利用西侧的博物馆和东侧的图书馆,进入大剧院的大台阶,通过现代的建筑手法联系起来,形成犹如城台般的青铜墙面,大剧院居中,犹如一块无暇的美玉浮于城台之上,意为“城台美玉”充分体现了邯郸文化的精髓,青铜文化、磁州窑文化及邯郸建筑传统中高台建筑的特证,它将成为邯郸新世纪城市形象的地标建筑!

文化艺术中心设计理念 文化艺术中心设计理念是什么文化艺术中心设计理念 文化艺术中心设计理念是什么


带着e2打卡本地网红地——文化艺术中心

上周朋友圈被疯狂刷屏,原因就在于城市西区建立的文化艺术中心已经正式开放,还没开放之前,这座初具规模的展馆已经让不少人前来打卡,甚至发在抖音上,成为我们当地的网红打卡地。因此我朋友圈的各位自然不会错过,弄得我也挺眼馋的,于是趁着开车去西区办事结束回家之时,路过去打了个卡。

文化中心南临中央公园人工湖,西接市民广场公共绿地,属于整个区域内的早期启动的几个项目之一。

场地中有大小三个山丘,它们都相对而立,中间的谷底部分向着周围场地延伸,这种自然的空间关系就是艺术中心设计师的设计起点,这种“空”被认为是回应自然、城市和文化的最佳姿态。(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懂,我只是个百科的搬运工)

不得不承认,看习惯了城市中那些形状颜色单一的高楼大厦,容易产生视觉疲惫,突然换一种不规则设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难怪,很多人来此拍照之后,稍微调试一下天空和色调,妥妥的网红大片既视感,就连我这么一个直男都会觉得好看,设计师的脑洞我们无法想象,只能膜拜。

记得之前有朋友发过馆内的图片,建筑主体的表面采用灰色铝单板格栅结合玻璃幕墙,不同角度的三角面上玻璃、金属板和铝板网交替出现,阳光照射下来,格外的好看。不过由于我去的时候馆内人员已经全部下班,能够进出的5号门已经关闭,我也只能拿起手机在门口拍了个照。

天色渐晚,之前还有在此流连的人已经全部离开,看了看时钟,已经临近晚上七点,从停车场把自己的爱车开出来,在文化中心正门口来了个合照,纪念自己也来成功打卡。

回到小区地下停车场,车辆续航还剩余40%,虽然明日的续航够用了,但我这人有续航不到100%,没有安全感的习惯,所以每次回到停车场第一件事就是充电。(各位车友可别学我)

瞧我这记性,说了半大天都忘记介绍下爱车,陪我走过不少路程e2。在我看来新能源车比燃油车用起来更舒服,不仅仅是因为新能源车出行不限行不限号、对比燃油车的用车成本更低,还因为新能源车起步时候的那种轻快感是燃油车无法比拟的。爱车NEDC综合续航305km,对于城市里上下班代步的我来说,完全足够。

爱车配有快慢充接口,不过我喜欢用慢充,5小时就能充满,晚上睡一觉的时间就搞定,第二天可以开着续航100%的车安心出门,方便极了。

成功充上电,心里的安全感就足了,就先聊到这,该回家做饭吃了,各位车友回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安藤忠雄——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景观专业的我,对建筑只是一知半解。只知道一些大师作品的存在,不知道它们存在的价值。从没有走入建筑空间,从没有感受室内世界的变化,建筑对于我来说,也像是一个平面作品。从第一次看到安藤忠雄的作品,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亲自走进那个纯净的世界。

安藤忠雄,日本最著名的建筑大师之一。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建筑师,靠着他广泛的阅读与旅行,亲身体验历史建筑,自学成才这30年时间里,创作了近15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和方案。并在1995年获得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

安藤忠雄遵循禅宗哲学的理念,他是极简主义的拥护者,反对把人与自然分开的建筑。反对以消费主义主导的享乐社会。

一个人的作品便是他思想的表达,他的作品便展现了极简主义的完美。擅长运用最普通的水泥、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来围合空间,构成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创造一个让室内与室外沟通的建筑世界。

在上海同济大学实习后,利用开学前几天的时间,在杭州呆了几天。趁着这个机会,见识了几位大师的作品,王澍在国家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建筑群、畏研吾的民俗博物馆。印象最深的还是安藤忠雄在杭州的作品——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我在万科·良渚文化村设计的这个文化艺术中心,将超越我以往的所有作品,而且不会输给这里的任何建筑。”——安藤忠雄设计之初如是说。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位于杭州良渚村,良渚村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被万科开发后更是成为了一个旅游度假胜地。从住的青旅转了三次公交,两个多小时后抵达这个村子。这里有万科等公司的项目,高级酒店、便利店、商业区等将这个村子变为了一个小城。

远山在远处此起彼伏向前延伸,而我沿着由竹条架起的栅栏往前走。在这栅栏和远山之间是一片向日葵,正午的太阳晒得她们羞哒哒低下了头,没有显露出平日所见一心向阳的精神。田园景观有一番“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景象。

经过一条密植的行道树,一栋纯净的建筑物显露出来,远远地向我释放着让人着迷的光茫。迫不及待想要走进安藤忠雄在这个被誉为“ 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写下的这篇华美诗词——良渚文化中心,被称为“大屋顶”的公共图书馆。

整个中心被划分为三个独立的功能区块,三个区块呈三字型布局,又被统一罩在屋顶下,铝制金属屋顶像极了飞机大机翼,展现着现代气息。

当我拿起相机蹲在门口找角度时,保安便走了上来,说拍摄需要申请。想着从大老远过来,不能留下遗憾,几番求取后获得了十分钟拍摄时间,我绕着水面走到建筑北面。 水面隔着我与建筑,更多了一份朦胧,更增加了一份吸引 。

在被玻璃围合的建筑中心漏出这样一个开旷的空间,像是被光挖空的洞。此刻,静坐在这个洞中的沉思者成了小小的焦点。他在沉思什么?他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隔着一片幽静水面的我是否会打扰到他的宁静?

十分钟的拍摄时间让我不能再想。围着它转了一圈再次走到入口,又再次被保安提醒拍摄时间。但这光与影,哪能阻挡我拍摄的欲望。向保安保证不拍了,然而我只是暂时把相机藏起来,遇到一景再偷偷拿出。

入口便是通向地下停车场的螺旋楼梯,仅仅是清水混凝土就有吸引人走下去的魔力。

走到地下一层,便是另一个世界。

从顶部打下的光让这立面被切分成几块。亮、灰、暗层层分明。

顶部的光依然又有召唤你上去的魔力。

爬上楼梯,便见又一个光塑造的空间。此刻,这光便吸引着我向前。

走到光口处,回望来时的方向,像不曾从那里来过一样。三角形几时出现,我何时来此,似有些模糊不清。

在安藤忠雄一系列的建筑作品中,都体现着光对于空间环境的塑造和空间氛围的营造。正如他说:“ 建筑空间之中一束光的光线停留在物体的表面,在背景中施下阴影。随着时间的变幻和季节的更替,光的强度发生着变化,物体的形象也随之改变。”

现代建筑大师柯布西耶也说过:“ 建筑是对阳光下的各种体量的精确的、正确的和卓越的处理。”

没有规整的房间,只能乱蹿,无意中走进一个无人的展厅。

眼前的光照样是吸引人的力量,此刻又被分割为两半。

外面是刚才经过的大水面

才拍几张照片便听到了背后紧促的脚步声,“别拍了,这个展厅是要上锁的。”在地上留下了最后一张照片,便被保安驱逐开。

安藤忠雄截取无所不在的光,让行人在这不变的建筑材料中体验着时空的变化。又利用建筑实体来分隔光,让光也似成了有体积的实物。

简单而简洁的光,以及冷灰色的色调营造出一种沉静安宁和寂静的氛围,让兴冲冲来此的我慢下了脚步,沉下了呼吸。

真正走进图书馆,淡黄的木质材料跟刚才的水泥世界截然不同。室内与外界只被一面通透的玻璃分隔。“轻、光、挺、薄”是这个空间的特点。光照亮了空间,照耀着书籍。六米高的书架神圣而威严。

刚被沉寂的我走入这个有温度的书籍世界。行走在木地板上,鞋子轻踏地板的声音传到耳朵里,生怕惊扰了旁边认真看书的读者。

便明白去过的那么多图书馆为什么大多是木板地面。原来并没有这行走带来的脚步声,而是想以这脚步声提醒行人要悄悄地来,轻轻地走。

外界的光在玻璃的透射下变得温和,不需要任何装饰,看书的人在光的剪影下便是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

在现在建筑过分强调人工光照的世界,现代技术让建筑照明变得轻易和缺乏感性,而这里,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自然光的和煦。

楼梯也成了分割空间的元素,从楼梯的四个面观察,展现在眼前的都是不一样的景象。

这个书房与刚才所见的展览厅用着同样的元素和几何设计元素,却设计出不一样的形态。

高大的书架把两层楼连贯成一体,书架模糊了墙体的存在,让人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而忘却这是室内的空间。

在书海中,楼梯不再是连冠一二层的工具,而是抵达更高知识殿堂的阶梯。

景随步移,很容易迷幻在这无限变换的空间里。不过大体看来,这仅仅只是一个中间被斜切的矩形空间,再由楼梯切割形成多个小空间。

游走一遍后,这里便成了熟悉而温馨的家,随意拿一本别人捐赠的书,坐在免费入座的位置上,可观望眼前这片宁静的水面,又可在自然光的照射下享受语言的魅力,无人打扰,又可从现实空间进入小说的奇幻世界。

当太阳光渐渐弱了,在室内也能清楚感知时间的变化,半天的时光便不知被安放在了哪个世界。

刚依依不舍离开,打开门口咖啡吧旁边那扇玻璃门,竟走入了刚才所见的冥想空间,那位思想者不知去了何处。在这光照亮的空间,我便成刚才自己所见的思想者。如果他走到刚才我拍摄的位置, 我便是他,他便是我。

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便会被眼前全新的世界吸引,淡忘之前空间的形式。

冥想多时,不舍离开。在门口再次回望这简易而变幻、沉静而温和的世界。刚才的经历此刻已不再,初次见的大屋顶此时又是另一番景象。在就快到来的暴风雨中,天竟然蓝得如此纯粹,魔幻而迷人。

好的建筑就是有这样的号召力,让人千里迢迢赶来,只为目睹一个非景点的点。好的建筑,即使只来过一次,也会深深印刻在心里,回想起来又像是做了一个真实的梦。

第一次写建筑游记,请多指点。

对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的介绍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是杭州的景点,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村内,是日本知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建造的杰出作品。他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融合,表现“情感本位”的空间概念。

该建筑充分地将建筑和周围的环境相结合,除了水庭和河川之间种植的樱花树之外,建筑的背面也种植了大片森林,使建筑物安静地伫立于自然之中。为了融于周边的环境,与大屋顶的坡度相呼应,南侧的景观形成了起伏错落具有三角形几何学形状的庭园。每年樱花开放的时候,这里总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瞻。

文化艺术中心分三大功能区块,南侧为拥有美术馆功能的展示栋,北侧为拥有培训室等教育功能的教室栋,中间为拥有阅读大厅和图书馆功能的文化栋,三栋建筑排列在大屋顶之下,成三字型布局。艺术中心内四大庭园互相连接,成为良渚文化村的象征性庭园。这里定期会举办各种艺术活动,已经成为小镇艺术的殿堂。

关于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描述

景点名称: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望海路1187号。

简介:

坐落于南山区蛇口的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由曾获普利兹克奖的日本设计师槇文彦倾力打造,在建造之时就已被《孤独星球》评为2017年度全球“十大最值得期待新开目的地”。艺术中心的主体空间分别面向三重视野:山、海、城市,即面朝蛇口海湾、背靠深圳大南山、周边环绕着城市景观,这座为深圳定制的建筑立刻成为了当地必打卡地标。

艺术中心内部由主展馆、V&A展馆、园景展馆、深圳观复博物馆、中国改革开放蛇口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交流中心六大展馆组成,另外还配备了剧场、教育和餐饮空间等。建筑两侧可以坐着休息或举办临时表演的开放式大阶梯,也与设计师亲人、惬意、自然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