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浙江初中数学研究微课 浙江初中数学研究微课九上

您好,今天小爱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浙江初中数学研究微课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参与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2、第1篇: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研究摘要:资源型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日益为广大教师所使用,合理有效地运用微课,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融合开创了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新途径.深刻理解微课含义与特点,从实际案例着手,开发问题探究型、思维训练型和能力提升型微课教学资源,并在教学全过程中应用微课至关重要.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教学资源开发应用;智慧教育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跨屏快速传递极大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微信成为人们发送即时通讯消息的首选,微博成为人们关注新闻时事的平台,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也逐渐走入教育界的视线.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全面实施,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教学资源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微课作为信息科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有其出现发展的必然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教育进入普通校园将成为必然,它“基于互联网智能感知数据挖掘技术、资源控制技术等深入融为一体化,使人们能便捷地获得知识、高效交流、共享资源服务、直观分析评判、科学处理决策”[1].微课由于自身短小精博的课程设计和广泛传播的特征,日益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成为智慧教育下发展最快,收效最好的教育资源之一.1微课的含义与特征虽然近年来微课在校园中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与应用,但关于微课的概念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胡铁生在《“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一文中最早提出微课这一概念并于之后进行了两次补充完善,他从学习资源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最新阐述,“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2].”此后,焦建利的《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年第4期)、黎加厚的《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年第4期)、张一春的《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中国教育网络》2013年第10期)分别从教学视频、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角度对微课进行了定义.作为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过程的微课,因其时间短(5~8分钟)、内容精(问题聚焦主题突出)、可视化(动静结合声形并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教师应用于教学当中.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除因其可以进行跨时间、跨空间进行网络传播的特点,完全符合了现代教学中移动学习、碎片学习、翻转学习等需求,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进行反复学习以外,也为家长提供了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可能性,因此受到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关注.2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资源应用据笔者了解,多数教师最初了解并学习微课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比赛,而出于这样的目的设计、制作的微课,往往容易忽略微课的受众主体,忽略了学习内容本身的适用性.传统的常规数学教学基本依靠课上教师传授知识与课后学生习题练习相结合,这在当代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仍是主流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能够通过背诵概念、公式等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前人总结的经验,并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应用练习达到巩固掌握的效果.然而,网络的发展让线上教学的优势得以体现,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因此被打破.传统教学班级往往由60~80名学生构成,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均有不同.而数学又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学科,其内容的抽象性、体系的逻辑性,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微课教学资源的应用应贯穿于学生课前预习、新课导入、核心知识(概念)讲解、过程演示、课后总结等全过程.(参见图1)除了拓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外,更应该引导学生注重自主探究学习.初中数学中的微课教学资源开发应用模式必须建设初中微课教学资源库与微课教学平台.建设初中数学微课资源平台能够有助于全国九年义务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的传播与共享,实现交互管理,一方面能够减少同一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微课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在建设微课平台的资源库时应考虑到初中数学学科在不同应用情景的微课资源,资源库里每一个资源包除包含有微课课程视频以外,还应该包括教学设计、分层练习、效果反馈等,形成系统的教学支持资源,最终使微课资源有效地融入到智慧教育体系当中.3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资源开发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4版)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如何能够推动智慧教育的有效实施,将是我国教育值得深思、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深刻理解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手段的基础上,从实际案例着手,探讨问题探究型、思维训练型和能力提升型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3.1问题探究型教学资源开发数学教学始于概念的学习,对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初中生来说,数学概念学习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形象生动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感性到理性的探究,为进一步定理、公式、法则的学习奠定基础.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章节,二次根式的定义教学,课本通过求“面积为3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平方米则它的宽是多少”,得到槡3、槡65进而定义形如槡3、槡65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和接下来二次根式性质和运算的紧密相连.传统教学采取直接定义,学生只能硬性记忆.此时教师出示的微课,从根号槡是用来干什么的入手,动画演示三个实际问题,“求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为1的斜边的长度”、“5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正方形草地面积为S的边长”的求解过程,形象化成小工厂的房子,求谁的算术平方根就把谁放进去.学生通过微课所创设形象生动的场景,结合问题的探究、互动,加深了对“开平方得到的特殊式子既是二次根式”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体验二次根式概念的形成过程,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3.2训练思维型教学资源开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有科学家将其喻为思维体操.数学习题的解题过程,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思考,这个过程有一定的规律.微课短小精干,易于课堂教学整合,对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等相关内容之后,在学习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极大值内容时,课本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章节所给出的应用题文字部分偏多,教师分析解题思路时就容易陷入冗长的讲解中,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相比之下,微课通过“用20米栅栏,以一边长为12米的墙体如何围城最大面积的长方形草坪”为例,首先理清题目的条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代数语言,在此过程中从如何表示长方形草坪面积y与长方形草坪的宽x的数量关系入手,经过动态化的图形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确定草坪的长和宽的取值范围,从而列出y=x(20-20x),4≤x学生对诸如求最大利润、最大高度等一类的最值问题,就会应对自如.3.3能力提升型教学资源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利用微课既自主灵活,又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特点,。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