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2018年中国财政支出 2018年中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

国家账本”:今年政府的钱都会花在哪儿

国家账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018年中国财政支出 2018年中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2018年中国财政支出 2018年中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


国家账本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根据预算法,我国全口径的财政收入支出“四本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国家账本中,最大的账本就是一般公共预算。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177亿元,增长6.1%。加上使用结转结余和调入资金2853亿元,收入总量为18603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9830亿元,扣除上年地方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后增长7.6%。

资料图

国家账本钱花到哪里去?以一般公共预算为例,支出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

资料图

“真金白银”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背后离不开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

今年,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1061 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规模。中央财政新增扶贫投入及有关转移支付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资料图

财政的大力投入为绿水青山增添美好色彩。今年,中央财政还将安排大气、水、土壤三项污染防治资金合计405 亿元,增长19%,支持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放在首位。今年,财政部门将继续有效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适度开大规范举债的“前门”,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00 亿元,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处置隐性债务存量。

为民理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百姓关心期盼什么,党中央就重视关注什么,政府的真金白银就投向哪里。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自2013年以来,全国财政花在教育上的钱逐年增加。2018年,这一支出预算将继续增加至31437亿元。资金将用于支持发展公平优质教育,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

资料图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今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等。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40元,达到每人每年490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55元。

住有所居的小康梦,需要财政从政策到资金发力。今年,中央财政将助力改造各类棚户区580 万套,加大公租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资料图

积极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财政工作提出新要求,引导更多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高量发展。

——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中央财政将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废除无效供给,支持振兴实体经济打造新动能,减税降费改善营商环境。

资料图

——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项目,支持组建国家实验室和建设一流科研院所等。

——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财政将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深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投入。

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加强和改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

这些“真金白银”的预算,关乎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福祉。

为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改革要求,自2015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实施了多项改革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程序、制度和机制,审查监督深度不断拓展、力度不断加大,审查监督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

此外,全国人大还着力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更好地打造“阳光财政”。通过网络传输报送、提供联网查询,实现预算审查监督信息化和网络化,提升预算审查监督内容的详实性和时效性,增强预算审查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财政信息公开透明和预算行为规范有序。目前,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资料图

新的一年已经起航,让人们有理由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让我们携手并肩,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018年以后财政支出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税收政策调整增收。税收政策调整致车辆购置税增长较快。小排量汽车车辆购置税由减按7.5%征收恢复为按10%征收,征收率提高使车辆购置税收入增长,增收1869万元,增长22.67%。

2、房地产行业增收势头迅猛。房地产行业原营业税模式下按5%税率征收,营改增后按照预征率3%进行预征,实际交房后按照企业进销项情况计算申报。在政策性变化的情况下税务部门一直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征收管理。2018年8月份税务部门分组开展房地产清查,8-9月份入库税款12100万元,同比增加6929万元,增幅高达134.26%。1-9月份,房地产业收入35500万元,增收8531万元,增长31.63%。

3、重点行业增收强劲。电池制造行业累计入库35100万元,增收5000万元,增长15.67%。天能电池集团与中能电源隶属于同一家上市集团公司,1-9月份因上市公司调配库存使得销量势头迅猛增加,该两家公司实现税款24700万元,增长4867万元,增幅25%。

4、契税小幅减收。1-9月份,契税累计入库13900万元,同比减收280万元,下降1.97%,主要是受政府平台公司契税减收的影响。去年同期6家政府平台公司缴纳契税5388万元,今年1-9月份,界首市城乡建设有限公司等5家政府平台公司缴纳契税3075万元,致使平台公司契税减收2313万元。

5、个人所得税大幅减收。2017年9月,界首华铂公司自然人股权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24400万元,由于股票行情不好,企业的股票一直没有变现,没有实现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9月份,个人所得税仅入库561万元,同比减收24200万元,其中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减收24400万元。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赤字率从去年预算的3%降至2.6%,下降0.4个百分点。

赤字率回调的同时,今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将进一步加大,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织牢民生保障网成为支出重点,释放积极财政政策聚力增效新信号。

赤字率下调为宏观调控留出空间

财政赤字,意味着政府“花”的钱超过“挣”的钱。国家,如同每个人的小家,借钱办点事很正常。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2.38万亿元财政赤字中,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尽管赤字规模与去年持平,但因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赤字率自然而然下降了。

“随着经济企稳向好,我国财政增收有基础,调低赤字率,不仅是债务可持续的要求,更是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赤字率下降可为宏观调控创造更多政策空间。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看来,赤字率降低释放进一步防控经济风险信号,同时赤字总规模并未减少,彰显积极财政政策更加聚力增效的新特点,更侧重在结构性方面发力。

增发地方政府专项债严控债务风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居于首位,而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打赢这一攻坚战的重要内容。

防控债务风险,必须进一步打开规范举债的“前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500亿元,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平稳建设,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

防控债务风险,更要严堵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当前我国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要标本兼治,有效消除风险隐患。严禁各类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等行为。省级政府对本辖区债务负总责,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各负其责,积极稳妥处置存量债务。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近年来,我国政府依法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初步形成覆盖限额管理、预算管理、风险预警、应急预案、违约处置、日常监督等各个环节的闭环管理体系。

截至2017年底,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为13.4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万亿元,两项合计,我国政府债务余额29.95万亿元。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GDP初步核算数82.71万亿元计算,我国政府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6.2%,比上一年下降0.5个百分点,远远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国家水平。

“我国完全有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说,“在开大发债‘前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债券的科学合理配置,‘借钱’的部门要同‘花钱’的部门有机衔接。”

执守简朴力戒浮华既要“花好钱”又要“办成事”

继2017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首破20万亿元,2018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到约21万亿元。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10.9%,进一步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

刘尚希说,当前即便财政日子好过了些,政府也要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发展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

中国财政赤字总额是多少?

1. 2018年财政赤字2.38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2019年拟继续增加财政支出规模,安排全国财政赤字2.76万亿元,比2018年增加3800亿元,赤字率由2.6%适度提高到2.8%。财政赤字(Financial deficits)即预算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

2. 财政赤字的大小对于判断财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是至关重要的,是衡量财政政策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用两个指标来评价一国财政风险:一个是赤字率,即赤字占GDP比重不超过3%;另一个是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不超过60%。

拓展资料

财政赤字影响因素

一、通货膨胀

1. 美国财政赤字创纪录达到1.42万亿美元当研究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时,最重要的理论问题是通货膨胀起什么作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应该按实际值而不是名义值衡量财政赤字和公债,所衡量的赤字应该等于公债实际值的变动,而不是公债名义值的变动。将公债的名义值调整为实际值公式:

2. 如果D是公债余额的名义值,P代表价格水平,那么实际公债余额就是D/P。将财政赤字的名义值调整为实际值相对复杂。因为实际的财政赤字(RDEF)等于实际公债余额每年的变化值,因此,RDEF=D(D/P)/Dt=(DD/Dt)/P-[(DP/Dt)/P](D/P)

3. 由上述数学表达式可见,实际赤字就是经过价格调整的名义赤字减去通货膨胀率乘实际公债余额。等式右边的第二项[(DP/Dt)/P](D/P)代表了以前国家债务的贬值额,通货膨胀使政府(债务人)需要偿还的债务减轻了。这种没有在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官方报告中反应的贬值,实质上是对政府债券持有者征收的通货膨胀税。由于通货膨胀因素,公债持有者的实际财富减少了。因此,通过通货膨胀政府不但能对货币持有者征收通货膨胀税,对国债持有者同样也征收了通货膨胀税。显而易见,国债规模越大、通货膨胀率越高,政府对国债持有者征收的通货膨胀税就越多。通货膨胀是政府减少自身债务的一种隐蔽方式,像巴西或墨西哥这类具有高通货膨胀率和巨额国债的国家,甚至可以通过这种公债贬值的方法来支付大部分政府支出。

二、利率

与通货膨胀对实际财政赤字的影响相类似,利率的变化对财政赤字也会产生影响。根据投资学原理,在未来产生收益(支出)流的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取决于未来的收益(支出)流和利率水平。因此,当利率升高时,现存的公债余额的市场价值会降低,低于其面值,这将增加财政收入,降低财政赤字;当利率降低时,则发生相反的过程。利率的变化对期限较长的公债的影响要超过期限较短的国债。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著名的费雪方程式,名义利率等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加上实际利率,因此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本身就会提高名义利率。通货膨胀除了对前期公债余额产生贬值影响外,还通过名义利率的上涨使非指数化的公债的市场价值降低,进一步减少(增加)了财政赤字(盈余)。

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平衡保单和民意义起,被政客称为“赤字财政”或“预算赤字”,基于政策的一种非主流观念;另一种情况,即,资本主义和gdp水平线以及职权基于执权,更甚者涉及到法律立场。财政赤字以官方公布的为准。

2018年我国财政收入是多少万亿元?

我国2018年财政收入为261657亿 一般公共收入183352亿,

政府性基金收入75405亿,

国资经营收入2900亿。

各种的财政收入是265157亿在网页上一搜索就能显示出来相关的这些数据。

公布了。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352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447亿元,同比增长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7905亿元,同比增长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56401亿元,同比增长8.3%;非税收入26951亿元,同比下降4.7%。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0906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2708亿元,同比增长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8198亿元,同比增长8.7%。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5405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033亿元,同比增长4.2%;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71372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5096亿元,同比增长25%。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0562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3089亿元,同比增长13.4%;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7473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土地出让收入相关支出69941亿元,同比增长34.2%。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900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1575亿元,同比增长17.8%。

(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59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1025亿元,同比增长32.4%;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34亿元,同比下降9.2%。

扩展资料:

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的总体要求是:

(一)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确保公开的预算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提高部门预算管理透明度,促进透明政府、廉洁政府建设。

(二)严格执行预算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依法依规公开预算。

(三)坚决履行主体责任,健全考核制度,完善管理机制,改进工作方法,规范工作流程,确保2018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资料来源:

财政部官网消息:

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352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447亿元,同比增长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7905亿元,同比增长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56401亿元,同比增长8.3%;非税收入26951亿元,同比下降4.7%。

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61529亿元,同比增长9.1%。

2.国内消费税10632亿元,同比增长4%。

3.企业所得税35323亿元,同比增长10%。

4.个人所得税13872亿元,同比增长15.9%。

5.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6879亿元,同比增长5.7%;关税2848亿元,同比下降5%。

6.出口退税15913亿元,同比增长14.7%。

7.城市维护建设税4840亿元,同比增长11%。

8.车辆购置税3453亿元,同比增长5.2%。

9.印花税2199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977亿元,同比下降8.6%。

10.资源税1630亿元,同比增长20.4%。

11.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5730亿元,同比增长16.7%;土地增值税5642亿元,同比增长14.9%;房产税2889亿元,同比增长10.9%;城镇土地使用税2388亿元,同比增长1.1%;耕地占用税1319亿元,同比下降20.2%。

12.环境保护税151亿元(2018年新开征)。

13.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税收收入992亿元,同比增长5.1%。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0906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2708亿元,同比增长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8198亿元,同比增长8.7%。

主要支出项目情况如下:

1. 教育支出32222亿元,增长6.7%。

2. 科学技术支出8322亿元,增长14.5%。

3.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522亿元,增长3.7%。

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084亿元,增长9.7%。

5.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5700亿元,增长8.5%。

6. 节能环保支出6353亿元,增长13%。

7. 城乡社区支出22700亿元,增长10.2%。

8. 农林水支出20786亿元,增长9.9%。

9. 交通运输支出11073亿元,增长3.7%。

10.债务付息支出7345亿元,同比增长17.1%。

二、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一)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5405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033亿元,同比增长4.2%;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71372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5096亿元,同比增长25%。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0562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3089亿元,同比增长13.4%;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7473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土地出让收入相关支出69941亿元,同比增长34.2%。

三、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900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1575亿元,同比增长17.8%。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59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1025亿元,同比增长32.4%;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34亿元,同比下降9.2%。

扩展资料:

2018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

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9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63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19亿元,同比增长0.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044亿元,同比增长2.9%。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0269亿元,同比增长6%;非税收入2694亿元,同比下降10.9%。

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831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582亿元,同比增长9.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6249亿元,同比增长7.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27486亿元,同比增长12.7%;非税收入18345亿元,同比下降12.8%。

1-9月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47356亿元,同比增长12%。

2.国内消费税9886亿元,同比增长16.3%。

3.企业所得税30754亿元,同比增长12.5%。

4.个人所得税11349亿元,同比增长21.1%。

5.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3220亿元,同比增长12%;关税2216亿元,同比下降0.9%。

6.出口退税11403亿元,同比增长9.2%,体现为减收。

7.城市维护建设税3694亿元,同比增长13.7%。

8.车辆购置税2684亿元,同比增长11.4%。

9.印花税1809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881亿元,同比下降6.5%。

10.资源税1258亿元,同比增长22%。

11.环境保护税99亿元(今年新开征)。

12.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4517亿元,同比增长19.3%;土地增值税4583亿元,同比增长14.7%;房产税1967亿元,同比增长6.8%;城镇土地使用税1760亿元,同比下降1.6%;耕地占用税1026亿元,同比下降29.2%。

13.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711亿元,同比增长4.9%。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9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616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533亿元,同比增长10.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083亿元,同比增长11.8%。

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3289亿元,同比增长7.5%,为年初预算的77.8%,比序时进度快2.8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2959亿元,同比增长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0330亿元,同比增长7.3%。

1-9月主要支出项目情况如下:

1.教育支出23760亿元,增长6.5%。

2.科学技术支出5439亿元,增长16.7%。

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186亿元,增长5%。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792亿元,增长9.3%。

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2766亿元,增长7.9%。

6.节能环保支出4147亿元,增长8.8%。

7.城乡社区支出18895亿元,增长7.5%。

8.农林水支出13326亿元,增长6.1%。

9.交通运输支出8250亿元,增长3.1%。

10.债务付息支出5528亿元,同比增长16.8%。

二、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一)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

1-9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9348亿元,同比增长2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101亿元,同比增长4.1%;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46247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土地出让收入42298亿元,同比增长32.1%。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1-9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9728亿元,同比增长36.3%。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1981亿元,同比增长28.6%;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7747亿元(含用上年结余安排),同比增长36.6%,其中土地出让收入相关支出43185亿元,同比增长39.1%。

参考资料来源:

财政部4月13日公布2018年预算情况:2018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1,333,998.08万元,“三公”经费预算数为5,697.52万元,比2017年减少370.35万元。

财政部2018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1,333,998.08万元。收入全部为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收入1,325,020.93万元、上年结转8,977.15万元;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7,133.07万元、外交支出 1,132,565.79万元、教育支出22,150.08万元、科学技术支出8,403.74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00.4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844.05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323.07万元、农林水支出1,805.54万元、住房保障支出7,072.34万元。

财政部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81,231.86万元,其中:人员经费50,530.83 万元,公用经费30,701.03万元。

财政部2018 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5,697.52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4,011.27 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346.86 万元,公务接待费339.39 万元。

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17年减少370.35万元,主要原因:一是因公出国任务减少;二是部本级、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业单位实施车改后,公务用车费用支出下降;三是进一步压减公务接待费支出。

财务透明,经费都用到刀刃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