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各个水平目标有什么联系?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各个水平目标有什么联系

我来帮你回答,希望你能满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各个水平目标有什么联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各个水平目标有什么联系?


1.学习领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2.领域目标:指期望各个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效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运动参与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

身体健康目标:

心理健康目标:

适应目标:

3、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在各个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水平一: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

水平二:义务教育阶段3~4年级

水平三:义务教育阶段5~6年级

水平四: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

水平五:高中阶段10~12年级

水平六: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学习目标。

4、为什么要划分学习水平?它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习阶段的特点划分等级。

1. 有利于适应我国教育的地区、学校、学生之间的异这一特点。

2.有利于调动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属于以下哪个方面的目标?( )

【答案】:D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并根据课程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心理健康与适应目标包括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你是如何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实践性这一特性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于2011年12月由教育部正式颁发。贯彻实施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一个涉及学校体育、学校教育和家庭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为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条件;创设良好的与家庭氛围和条件;为课程标准实施奠定人、财、物的保障条件等。但是在诸多的实施因素和条件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能否以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参与课程改革之中;能否正确认识、理解、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能否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与要求创造性的实施课程标准等等,这些是决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和课程改革成效和成败的第一要素。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如果以每学期上16周体育与健康课计算,小学阶段学生应上640节体育课,初中阶段应上288节体育课,义务教育阶段一共应上928节体育课。如何为学生上好928节体育课是值得我们广大的工作者和体育教师思考、回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基于此,笔者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论与实施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求教于学校体育界理论同行与广大一线的体育老师。以期对正确认识理解与贯彻实施《课程标准》有所裨益。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属于以下哪个领域目标?( )

【答案】:D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领域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属于心理健康与适应领域目标。

在体育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一、正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

1.核心素养是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

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例,其在体育教学的目标要求中指出: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与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与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交往能力;提高自我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因此,核心素养是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核心素养培养必须结合学科特点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而各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形式、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去满足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例如,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时,体育教学是通过体验耐力跑、各种比赛的艰辛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种教学因素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限度地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

3.核心素养培养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核心素养培养的对象是学生,故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核心素养培养的终目的。核心素养培养的终目标有三个:一是自身发展,即让学生能将自己的需求、愿望转化为自觉行动的素养;二是人和发展工具,即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三是人和,即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并能适应,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等,都要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

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课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学。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只有掌握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法,才能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课堂常规,培养学生遵守纪律

体育课堂常规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消除安全隐患。整个教学过程既要让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又要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不交头接耳等文明礼仪,进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如通过对着装的检查等,提高学生消除运动安全隐患的能力,促进学生内化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2.游戏组织,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游戏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它既是提高学生练习兴趣的“”,又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催化剂”。游戏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获得公平、有效的结果。游戏的开展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游戏还可以在规则允许的前提下让个人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益,还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3.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由此可见,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增进情感交流、学会交往、思维碰撞阐述观点、辩证分析取长补短、分工合作共同提高和各抒己见达成共识的过程。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更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4.课外延伸,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课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续,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如趣味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开放性作业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拓展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传统体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包含着体育技能,还包含着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如武术讲究“习武先习德”“武以德立,德为技先”等,充分体现了“仁义”的育人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历史背景,加深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既适应了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治学、修身、济世”,又体现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

2.球类竞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篮球、排球、足球等球类比赛的整个过程,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展现。比赛有具体的规则,遵守规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公平竞争的过程;比赛中既有个人能力的展示,又有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提高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长时间的激烈对抗会使体力不断消耗,而为了保持领先“地位”或超越对方,学生需要咬牙坚持、时刻不能放松,这为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精神奠定了基础。可见,球类比赛是综合性较强的运动比赛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高难度项目,培养学生战胜自我、增强自信的品质

体育项目中的跨栏、器械体操等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其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挑战极限、战胜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保护帮助等措施,让学生在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同时,学生之间的互相保护和帮助又会增强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德。所以,高难度项目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也要不断地践行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运动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的方法,还要增强学生的体能,更要做好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011年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测试评分标准

表2.7初中三年级男生各测试项目评分标准

等 级 单项得分 肺活量体重指数 1000米(分.秒) 台阶试验 50米跑(秒) 立定跳远(米) 掷实心球(米) 握力体重指数 引体向上(次) 坐位体前屈(厘米) 跳绳(次/1分钟) 篮球运球(秒) 足球运球 (秒) 排球垫球(次)

100 81 3′30〞 68 6.8 2.5 12.4 90 22 19.2 180 9.4 7.5 40

98 80 3′36〞 67 6.9 2.49 12.1 89 21 18.8 175 9.8 7.7 39

96 79 3′38〞 66 7 2.47 11.5 87 20 18.2 168 10.4 8.1 37

94 78 3′42〞 65 7.1 2.46 11 86 19 17.6 160 11.1 8.5 35

92 77 3′46〞 64 7.2 2.43 10.3 84 18 16.9 150 11.9 8.9 33

90 76 3′50〞 62 7.3 2.41 9.6 83 17 16.1 140 12.8 9.4 30

良好

87 74 3′54〞 61 7.4 2.38 9.4 81 16 15.3 136 13.2 9.7 29

84 72 3′58〞 59 7.6 2.35 9 78 15 14.1 130 13.7 10.1 27

81 70 4′02〞 58 7.8 2.31 8.6 76 14 12.8 124 14.3 10.5 25

78 67 4′06〞 55 8 2.26 8.2 72 13 11.2 116 15.1 11.1 23

75 65 4′10〞 53 8.2 2.21 7.7 69 12 9.5 108 15.8 11.6 20

及格

72 63 4′15〞 52 8.3 2.17 7.4 66 11 8.5 103 16.4 11.9 19

69 60 4′20〞 51 8.4 2.12 6.9 63 10 6.9 94 17.4 12.4 17

66 57 4′25〞 50 8.5 2.07 6.5 60 9 5.4 86 18.3 12.9 15

63 54 4′30〞 48 8.7 2 5.9 56 8 3.3 75 19.6 13.5 12

60 50 4′35〞 46 8.8 1.93 5.3 52 7 1.2 64 20.8 14.1 9

不及

格50 49 4′45〞 45 8.9 1.91 5 51 5 0.5 60 21.6 14.5 8

40 48 4′55〞 44 9 1.87 4.6 49 4 -0.5 53 22.9 15 7

30 46 5′05〞 43 9.1 1.83 4.2 48 3 -1.5 46 24.1 15.5 6

20 44 5′15〞 42 9.2 1.78 3.6 46 2 -2.8 37 25.8 16.2 5

10 42 5′25〞 40 9.3 1.73 3 43 1 -4.1 28 27.4 16.9 3

表2.8初中三年级女生各测试项目评分标准

等 级 单项得分 肺活量体重指数 800米(分.秒) 台阶试验 50米跑(秒) 立定跳远(米) 掷实心球(米) 握力体重指数 仰卧起坐(次/分钟) 坐位体前屈(厘米) 跳绳(次/1分钟) 篮球运球(秒) 足球运球 (秒) 排球垫球(次)

100 68 3′24〞 66 7.9 1.99 7.8 69 50 19.3 172 12 8.1 35

98 67 3′27〞 65 8 1.98 7.7 68 49 19 167 12.3 8.6 34

96 66 3′29〞 64 8.1 1.96 7.6 67 48 18.5 160 12.8 9.4 32

94 65 3′32〞 63 8.2 1.95 7.5 66 47 18 153 13.4 10.2 30

92 64 3′35〞 62 8.3 1.93 7.4 65 46 17.3 143 14.1 11.3 28

90 63 3′38〞 60 8.4 1.91 7.2 63 44 16.7 133 14.8 12.3 25

良好

87 62 3′42〞 59 8.5 1.89 7.1 62 43 15.9 129 15.5 12.7 24

84 60 3′46〞 57 8.6 1.85 7 59 42 14.7 123 16.6 13.3 22

81 58 3′50〞 54 8.7 1.82 6.9 57 40 13.5 117 17.7 14 21

78 56 3′54〞 52 8.8 1.77 6.8 54 38 11.8 109 19.2 14.8 18

75 54 3′58〞 49 8.9 1.73 6.6 52 36 10.2 101 20.6 15.7 16

及格

72 52 4′03〞 48 9 1.7 6.5 50 35 9.2 96 21.4 16.4 15

69 50 4′08〞 47 9.1 1.65 6.4 48 33 7.7 88 22.6 17.5 14

66 47 4′13〞 45 9.2 1.61 6.3 45 30 6.2 80 23.9 18.6 13

63 43 4′18〞 44 9.4 1.55 6.2 42 28 4.2 69 25.5 20.1 11

60 40 4′23〞 42 9.5 1.49 6 39 25 2.2 58 27.1 21.6 9

不及

格50 39 4′30〞 41 9.6 1.47 5.8 38 24 1.6 54 27.8 22 8

40 38 4′37〞 40 9.8 1.44 5.4 37 23 0.8 48 28.8 22.7 7

30 36 4′44〞 39 10 1.41 5 36 21 -0.1 42 29.9 23.3 6

20 34 4′51〞 38 10.3 1.37 4.5 34 20 -1.3 33 31.2 24.2 5

10 33 5′00〞 37 10.5 1.33 4 33 18 -2.4 25 32.6 25.1 3

如何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于2011年12月由教育部正式颁发。

贯彻实施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一个涉及学校体育、学校教育和家庭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为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条件;创设良好的与家庭氛围和条件;为课程标准实施奠定人、财、物的保障条件等。

但是在诸多的实施因素和条件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能否以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参与课程改革之中;能否正确认识、理解、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能否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与要求创造性的实施课程标准等等,这些是决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和课程改革成效和成败的第一要素。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如果以每学期上16周体育与健康课计算,小学阶段学生应上640节体育课,初中阶段应上288节体育课,义务教育阶段一共应上928节体育课。

如何为学生上好928节体育课是值得我们广大的工作者和体育教师思考、回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基于此,笔者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论与实施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求教于学校体育界理论同行与广大一线的体育老师。

以期对正确认识理解与贯彻实施《课程标准》有所裨益。

一、如何认识体育与健康课与学校体育

关于体育与健康课和学校体育似乎是一个不辨自明,无需讨论的问题,事实非也。

在学校体育实际工作中常常有两者的错位和缺位现象存在。

如将体育与健康课错位成一般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对体育课应完成的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却出现明显缺位。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学校体育和体育与健康课认识。

只有正确认识与把握两者的关系,才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使两者相得益彰。

学校体育目的的实现从本质上讲是通过学校教育的一切教育活动共同实现的,其中主要的途径是学校体育。

(一)什么是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于小霞主编:《学校体育教育手册》(上)天津,天津出版社1998年,P355)这一表述表明了学校体育是指学校为主体开展的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卫生保健等活动的总和。

在学校体育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和组成部分都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并相互关联共同为学校体育目标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二)学校体育有哪些部分组成?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体育的划分,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

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提出现代学校体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学科的体育,即体育课。

还有一个是校园生活的体育。

学校体育学将学校体育分为运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家庭中的体育)(潘绍伟等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无论哪种分类都说明,体育与健康课只是学校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不是一回事。

(三)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的体能,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课程,它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和美育课程相配合,共同实现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

”(潘绍伟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原来的小学体育课程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统一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

这一课程名称的变化说明了体育课程定位的变化,是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的有机结合与融合。

它反映了目前全世界许多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以及体育与卫生健康结合的趋势。

基于此,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上述表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只是学校体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应在学校体育的整体结构中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四)体育与健康课与学校体育是什么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中由体育教师组织指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有组织、有、有系统的教与学的过程。

从这一意义上讲,体育与健康课是为整个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基的环节——为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改善对待体育与健康的态度、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待体育的情感的基础。

而各种各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则是进一步巩固、拓宽和加深体育与健康课所学习、形成、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用于锻炼、娱乐的实践,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也就是说,体育与健康课是为整个学校体育奠定学生参与体育的知识、能力、态度基础环节。

必须紧密围绕教学、指导、、激发、培养这一重心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并以此作为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和质量的准绳。

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练习、拓展、运用、锻炼等。

体育与健康课与课外体育应该各自有正确的定位,发挥各自的效能,并相互紧密联系和配合才能真正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否则,很可能出现职责不清、界限不明,将体育与健康课变成锻炼与达标课,导致整个学校体育的基础不牢,效果不佳的结果。

二、为什么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种价值和目标追求活动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人为的”“为人的”活动。

要正确实施体育首先明白什么是教育。

“所谓教育,就是人们尝试持续在任何一方面改善他人心理素质结构,或者保留其心理素质结构中有价值的部分,或者避免不良心理素质形成的行动。

”“只有当行动者把教育行动看作受教育者达到其教育目的的手段时,教育行动才会发生。

没有目的便没有教育,所有教育都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在现实世界中,只有作为目的——手段关系中的一个成分,教育才会发生。

因此,目的——手段关系才是对教育对象进行排序的富有成效的视角。

”(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成功:教育科学体系引论德国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8、P15)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在课堂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

”而教学的关键就是课程问题。

作为整个义务教育课程有机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编制与开设之前,我们总是要对为什么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如何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等问题及进行不断的追问,进行全面而深入思考,并在基础上形成明确而清晰的判断。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价值追求,达到一定的体育目标而展开的;而体育教育目标的确定又都是为回答和解决我国当下特定历史时期和学生个人的发展与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只有我们在编制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前有正确价值追求和明确目标的前提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才可能是自觉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二)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既决定着我们用什么来体育,也决定着我们怎样体育。

只有在建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我们才能选择、创编适宜的体育与健康的内容、活动、方法和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来实现学习目标,并依据此来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关注与研究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的需求。

现代生产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带来对人类身心健康的新挑战——主要表现在随着人们 工作和室内工作方式的日渐增多、城市化的生活人口的日渐增多和人们生活空间的大幅度减少,以及生产力的日益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获得舒适、美食、“不劳而获”的同时,人们的身心健康正面临着历史中从未有过的危机与威胁: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等现代生活方式病的患病人数日益增多。

这些病症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的适当所致,即人们常说的“吃出来的病、喝出来的病、懒出来的病。

”因此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建立包括科学合理运动在内的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就成为保持整个民族、和健康和旺盛生命力的“战略大事”。

在儿童和青少年学生中强化体育与健康教育就成为一件关系民族和的大事。

20多年以来我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表明,我国的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确实令人担忧,为此,2007年制定了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动员和各级和 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就是的见证。

与此同时,我们对近些年来的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教学进行回顾与反思。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学校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能适应现代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问题——培养了一些不喜欢体育、不懂体育、不会体育、不健康、不懂健康、不会健康、不从事体育的“体育毕业生”或称“功能性体育盲”“功能性健康盲”。

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和体质与健康方面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也就是说,作为意志的重要体现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达到的符合需求的标准进行规范,而不只是具体规范手段和过程。

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呼之欲出。

课程标准这一用词在我国20世纪初的1912年就已开始使用,建国后在学习前的教育体系后课程标准由教学大纲所取代。

在2001年新的课程标准制定时又重新启用的一个词。

正确认识课程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对于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结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标准“关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门类各门类的水准和基本内容的规定。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版P1248)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地区)教育部长会议中提出:“课程标准是我们希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明确的阐述。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P172)

依据课程标准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解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对于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的教育过程中在体育与健康方面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做到什么等学习结果的纲要。

简而言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就是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结果的纲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面向所有的学生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结果的要学生知道什么?会做什么?改变什么?它明确指向所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学生,而不管他(她)的性别、健康、病弱等都应包括其中。

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特别要求为学生提供公平、平等、合理的体育学习机会。

而部分在体育方面具有较好的天赋和潜力学生,完全可以超出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水准,向高一水平,甚至更高水平努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标准,充分体现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的基本要求。

四、为什么要组织学者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随着的急剧变化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对于学校和体育老师来说究竟应该提出什么样的目标——给学生学习那些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十分艰难的,需要组织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构建。

(二)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学很容易变成体育老师“照本宣科”将若干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传授给学生,而不能明确意识到对于99%的将来不以体育为职业或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体育课程究竟意味着什么。

需要有明确的与定向。

(三)编制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过程,这些需要编制者对于、学生和学科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与把握;有明确的价值追求;有明确的目标;有为了达成目标而精心设计和选择的内容和活动等。

为此,需要组织全国的学者组成研制组负责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在这一日益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学生应该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四)《课程标准》明确制定了各级水平的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和实施的建议,为各省、市、自治区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指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方向和重点。

以保证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异极大的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

(五)《课程标准》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老师进行体育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掌握那些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供背景和相关信息。

为体育教师进一步加深对的飞速发展和学生的实际的认识,提高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的自觉性提供理论支撑。

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之中扮演什么角色

建国后我国的体育教学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它规定了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教材的选编原则、范围、体系及各项教材的时数分配,体育课成绩考核的项目与标准及实施的基本要求等”(《学校体育大辞典》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P480)的指导性文件。

体育教学大纲实际上是体育教与学的内容纲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回答和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一方面要指明和规定学生所应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点、技能点,另一方面,还明确阐明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点、技能点的范围与程度,以及这些学习在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体能、技能、情感态度等变化。

“教育科学的主要问题不是教育行动,而是它们所发生的情境——教育情境为什么要发生,即教育者的目的;实现目的的客观或现实条件;作为和目的的主观手段的教育行动;教育行动的客观或实际的影响。

我们只有了解教育者希望受教育者所要达到的结果,才能理解现实教育和想象教育在其主观上的意义。

”(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成功:教育科学体系引论德国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第一是扮演的是“引路者”和“指南针”的角色,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编制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指明目标与正确方向。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第二是扮演的是“施工蓝图”的角色,为广大的体育教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提供要建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如何建这样一个房子的施工指南。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第三扮演的“标尺”的角色,为广大的学校和体育教师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和评价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度量衡。

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所为”——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设计思路;明确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明确划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方面;明确确定各学习方面的学习目标;明确规定了为了实现各级水平选择和创编教学内容的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所不为”——依据运动项目学习的可替代性的特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规定运动技能和身体发展中全国统一的教学内容;没有具体规定内容的教学时数比例;没有规定具体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没有制定统一的体育课学习评定内容和标准。

这样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明确制定了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后学生应具备的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的要求,又为校本化的实施课程——具体目标的校本化、具体要求的校本化,为各地、各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的开发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既明确规定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内容选择范围和程度的标准,又为各校和广大体育教师创造性的编制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充分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提供了可能;既为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提供了要求与思路,又为学校和体育教师制定具体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与实施体育学习评价提供了充分的余地。

这样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很好地体现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制约性、约束力与学校实施灵活性、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为真正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校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组织、管理、评价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