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乐学实学,挑战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勤勉向上,成就自我。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题,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某红外线波长为0.00 000 094m,用科学记数法把0.00 000 094m可以写成()

A. 9.4×10﹣7m B. 9.4×107m C. 9.4×10﹣8m D. 9.4×108m

2.如图,△DEF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ABC( )

A. 把△DEF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B. 把△DEF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C. 把△DEF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D. 把△DEF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3.5 B. 4、5、9 C. 20、15、8 D. 5、15、8

4.如右图,下列能判定 ∥ 的条件有( )

(1) ; (2) ;

(3) ; (4)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44°,这个多边形是( )

A.八边形 B.十边形 C.十二边形 D.十四边形

6.如果 , ,那么 等于( )

A.m+n B.m-n C.m÷n D.mn

7.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大长方形的面积,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你发现的结论是( )

A.(a+b)(a+2b)=a2+3ab+2b2 B.(3a+b)(a+b)=3a2+4ab+b2

C.(2a+b)(a+b)=2a2+3ab+b2 D.(3a+2b)(+b)=3a2+5ab+2b2

8.下列因式分解错误的是()

A. 8a﹣4b+12=4(2a﹣b+3) B. 4a2+4a+1=(2a+1)2

C. m2﹣n2=(m+n)(m﹣n) D. x2+y2=(x+y)2

9.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 )

A.60° B.75° C.90° D.95°

10.关于x,y的方程组 ,其中y的值被盖住了,不过仍能求出p,则p的值是[来源:学.科.网Z.X.X.K]()()(()()() (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

11.将6.18 x 10-3用小数表示_________

12.若a+b=2,ab=﹣1,则a2+b2= .

1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7cm,则它的周长是 cm.

1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顶角的度数为 .

15.如图,∠1、∠2是△ABC的外角,已知∠1+∠2=260°,求∠A的度数是 .

16.现有长为57cm的铁丝,要截成n(n>2)小段,每小段的长度为不小于1cm的整数,如果其中任意3小段都不能拼成三角形,则n的值为 .

17.如果2x2a﹣b﹣1﹣3y3a+2b﹣16=10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那么数a= ,b= .

18.如图,在△ABC中,∠A=m°,∠ABC和∠ACD的平分线交于点 ,得 ; 和 的平分线交于点 ,得 ;… 和 的平分线交于点 ,则 = 度.

三、解答题(本题共8题,共63分)

19.(本题5分)计算:( )﹣1+(﹣1)3+(2014)0.

20.(本题5分)计算:(x+3)(x+4)﹣x(x﹣1)21.(本题5分)分解因式:x3﹣2x2y+xy2.

22.(本题6分)先化简,再求值:(x+y+2)(x+y﹣2)﹣(x+2y)2+3y2,其中x=﹣ ,y= .

23.(本题6分)已知方程组 与方程组 有相同的解,求a、b的值.

24.(本题8分)叙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将证明过程填写完整.

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已知:△ABC.求证:∠A +∠B+∠C=180°.

证明:作边BC的延长线CD,过C点作CE∥AB.

∴∠1=∠A( ),

∠2=∠B( ),

∵∠ACB+∠1+∠2=180°( ),

∴∠A+∠B+∠ACB=180°( ).

25.(本题8分) 如图,△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将△ABC向左平移1格,再向上平移3格,其中每个格子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

(1) 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A'B'C';

(2) 若连接从AA',CC',则这两条线段的关系是 Co

(3) 作直线MN,将△ABC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

26.(本题8分) 我们知道简便计算的好处,事实上,简便计算在好多地方都存在,观察下列等式:

152=1×2×100+25=225,252=2×3×100+25=625,352=3×4×100+25=1225,…

(1)根据上述格式反应出的规律填空:952= ,

(2)设这类等式左边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请用一个含a的代数式表示其结果 ,

(3)这种简便计算也可以推广应用:

个位数字是5的三位数的平方,请写出1952的简便计算过程及结果,

27.(本题12分)如图1,E是直线AB、CD内部一点,AB∥CD,连接EA、ED

(1)探究猜想:

①若∠A=30°,∠D=40°,则∠AED=

②若∠A=20°,∠D=60°,则∠AED=

③猜想图1中∠AED、∠EAB、∠EDC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拓展应用:

如图2,射线FE与矩形ABCD的边AB交于点E,与边CD交于点F,①②③④分别是被射线FE隔开的4个区域(不含边界,其中区域③④位于直线AB上方),P是位于以上四个区域上点,猜想:∠PEB、∠PFC、∠EPF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要求证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题参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C B C D D C A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

11. 0.00618 12. 6 13. 17 14. 100°或40° 15. 80° 16. 8

17. 3、4 18.

三、解答题(本题共8题,共63分)

19.(本题5分)解:原式=2﹣1+1=2.

20.(本题5分)解:(x+3)(x+4)﹣x(x﹣1)=x2+7x+12﹣x2+x=8x+12.

21.(本题5分)解:x3﹣2x2y+xy2=x(x2﹣2xy+y2)=x(x﹣y)2.

22.(本题6分)解:原式=(x2+2xy+y2﹣4)﹣(x2+4xy+4y2)+3y2=x2+2xy+y2﹣4﹣x2﹣4xy﹣4y2+3y2=﹣2xy﹣4,

当x=﹣ ,y= 时,上式= ﹣4=﹣

23.(本题6分)解:由题意得出:方程组 的解与题中两方程组解相同,

解得: ,

将x=1,y=﹣2代入ax+5y=4,解得:a﹣10=4,

∴a=14,

将x=1,y=﹣2,代入5x+by=1,得5﹣2b=1,

∴b=2.

24.(本题8分)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角的定义

等量代换

25.(本题8分)

(1)略 (2) 平行且相等(3) 略

26.(本题8分)解:(1)952=9×10×100+25=9025.

(2)(a5)2=a×(a+1)×100+25=100a(a+1)+25.

(3)①1952=19×20×100+25=38025.

27.(本题12分)

(1)①∠AED=70° ②∠AED=80° ③∠AED=∠EAB+∠EDC

证明:延长AE交DC于点F

∵AB∥DC

∴∠EAB=∠EFD

又∵∠AED是△EFD的外角

∴∠AED=∠EDF+∠EFD =∠EAB+∠EDC

(2)P点在区域①时:

∠EPF=3600 -(∠PEB+∠PFC)

P点在区域②时:

∠EPF=∠PEB+∠PFC

P点在区域③时:

∠EPF=∠PEB-∠PFC

P点在区域④时:

∠EPF=∠PFC-∠PFB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将至,大家复习好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参,大家快来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每小题都给出代号为A、B、C、D的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一小题,选对得4分,不选、错选或选出的代号超过一个的(不论是否在括号内)一律得0分

1.如图所示的图案是一些汽车的车标,可以看做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2.点P(﹣1,5)所在的象限是()

A.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有下列四个论断:①﹣ 是有理数;② 是分数;③2.131131113…是无理数;④π是无理数,其中正确的是()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之间关系为()

A.相等 B.互补 C.相等或互补 D.不能确定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4 B.± =4 C. =﹣3 D. =﹣4

6.估计 的大小应在()

A.7与8之间 B.8.0与8.5之间 C.8.5与9.0之间 D.9与10之间

7.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8.如图,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

A.30° B.60° C.90° D.120°

9.下列命题:

①若点P(x、y)满足xy<0,则点P在第二或第四象限;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当x=0时,式子6﹣ 有小值,其小值是3;

其中真命题的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A1(0,1),A2(1,1),A3(1,0),A4(2,0),…那么点A2015的坐标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如图,小岛C在小岛A的北偏东60°方向,在小岛B的北偏西45°方向,那么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的度数为.

12.如果点P在第二象限内,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的坐标为.

13.有一个英文单词的字母顺序对应如图中的有序数对分别为(5,3),(6,3),(7,3),(4,1),(4,4),请你把这个英文单词写出来或者翻译成中文为.

14.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CG⊥EG于G,下列结论:①∠CEG=2∠DCB;②CA平分∠BCG;③∠ADC=∠GCD;④∠DFB= ∠CGE.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

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5.计算: ﹣|2﹣ |﹣ .

16.一个正数x的平方根是a+3和2a﹣18,求x的立方根.

四、(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呢16分)

17.如图,EF∥AD,∠1=∠2,∠BAC=80°.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

因为EF∥AD,

所以∠2=(),

又因为∠1=∠2,

所以∠1=∠3(),

所以AB∥(),

所以∠BAC+=180°(),

因为∠BAC=80°,

所以∠AGD=.

18.先观察下列等式,再回答下列问题:

① ;

② ;

③ .

(1)请你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猜想 的结果,并验证;

(2)请你按照上面各等式反映的规律,试写出用含n的式子表示的等式(n为正整数).

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

19.如图,已知直线AB∥DF,∠D+∠B=180°,

(1)求证:DE∥BC;

(2)如果∠AMD=75°,求∠AGC的度数.

20.在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现将△ABC沿AA′的方向平移,使得点A移至图中的点A′的位置.

(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平移后所得△A′B′C′(其中B′、C〃分别是B、C的对应点).

(2)(1)中所得的点B′,C′的坐标分别是,.

(3)直接写出△ABC的面积为.

六、(本题满分12分)

21.如图所示,A(1,0)、点B在y轴上,将三角形OAB沿x轴负方向平移,平移后的图形为三角形DEC,且点C的坐标为(﹣3,2).

(1)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

(2)在四边形ABCD中,点P从点B出发,沿BC→CD移动.若点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请解决以下问题,并说明你的理由:

①当t为多少秒时,点P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②求点P在运动过程中的坐标(用含t的式子表示)

七、(本题满分12分)

22.如图,已知直线l1∥l2,且l3和l1,l2分别交于A,B两点,l4和l1,l2相交于C,D两点,点P在直线AB上,

(1)当点P在A,B两点间运动时,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2)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试探究∠ACP,∠BDP,∠CPD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八、(本题满分14分)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b,0),C(﹣1,2),且|a+2|+ =0.

(1)求a,b的值;

(2)①在x轴的正半轴上存在一点M,使△COM的面积= △ABC的面积,求出点M的坐标;

②在坐标轴的其它位置是否存在点M,使△COM的面积= △ABC的面积恒成立?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参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每小题都给出代号为A、B、C、D的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一小题,选对得4分,不选、错选或选出的代号超过一个的(不论是否在括号内)一律得0分

1.如图所示的图案是一些汽车的车标,可以看做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考点】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可旋转与翻转,将题中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D.

【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图案D可以看作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

故选:D.

2.点P(﹣1,5)所在的象限是()

A.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直接判断的判断即可.

【解答】解:∵P(﹣1,5),横坐标为﹣1,纵坐标为:5,

∴P点在第二象限.

故选:B.

3.有下列四个论断:①﹣ 是有理数;② 是分数;③2.131131113…是无理数;④π是无理数,其中正确的是()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考点】实数.

【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

【解答】解:①﹣ 是有理数,正确;

② 是无理数,故错误;

③2.131131113…是无理数,正确;

④π是无理数,正确;

正确的有3个.

故选:B.

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之间关系为()

A.相等 B.互补 C.相等或互补 D.不能确定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余角和补角.

【分析】根据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及平行线的性质,判断两角的关系即可,注意不要漏解.

【解答】解: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

如图(1)所示,∠1和∠2是相等关系,

如图(2)所示,则∠3和∠4是互补关系.

故选:C.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4 B.± =4 C. =﹣3 D. =﹣4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对A进行判断;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对B进行判断;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对C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D进行判断.

【解答】解:A、原式=4,所以A选项错误;

B、原式=±4,所以B选项错误;

C、原式=﹣3=,所以C选项正确;

D、原式=|﹣4|=4,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C.

6.估计 的大小应在()

A.7与8之间 B.8.0与8.5之间 C.8.5与9.0之间 D.9与10之间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分析】由于82=64,8.52=72.25,92=81,由此可得 的近似范围,然后分析选项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82=64,8.52=72.25,92=81;

可得8.5 ,

故选:C.

7.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作图—基本作图.

【分析】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的方法有:可以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等,应结合题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解答】解:图中所示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则利用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故选A.

8.如图,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

A.30° B.60° C.90° D.12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先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ADB=∠B=30°,再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得到∠ADE=2∠B=60°,然后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得到∠DEC的度数.

【解答】解:∵AD∥BC,

∴∠ADB=∠B=30°,

∵DB平分∠ADE,

∴∠ADE=2∠B=60°,

∵AD∥BC,

∴∠DEC=∠ADE=60°.

故选B.

9.下列命题:

①若点P(x、y)满足xy<0,则点P在第二或第四象限;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当x=0时,式子6﹣ 有小值,其小值是3;

其中真命题的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根据第二、四象限点的坐标特征对①进行判定;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②进行判定;根据平行公理对③进行判定;根据二次根式的非负数性质对④进行判定.

【解答】解:若点P(x、y)满足xy<0,则点P在第二或第四象限,所以①正确;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所以②错误;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所以③错误;

当x=0时,式子6﹣ 有小值,其小值是3,所以④正确.

故选C.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A1(0,1),A2(1,1),A3(1,0),A4(2,0),…那么点A2015的坐标为()

A. B. C. D.

【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

【分析】结合图象可知:纵坐标每四个点循环一次,而2015=503×4+3,故A2015的纵坐标与A3的纵坐标相同,都等于0;由A3(1,0),A7(3,0),A11(5,0)…可得到以下规律,A4n+3(2n+1,0)(n为自然数),当n=503时,A2015.

【解答】解:由A3(1,0),A7(3,0),A11(5,0)…可得到以下规律,A4n+3(2n+1,0)(n为自然数),

当n=503时,A2015.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如图,小岛C在小岛A的北偏东60°方向,在小岛B的北偏西45°方向,那么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的度数为105°.

【考点】方向角.

【分析】根据方位角的概念,画图正确表示出方位角,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解答】解:作CE∥AF,由平行线的性质知,CE∥AF∥BD,

∴∠FAC=∠ACE,∠CBD=∠BCE,

∴∠ACB=∠ACE+∠BCE=60°+45°=105°,

故答案为:105°.

12.如果点P在第二象限内,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的坐标为(﹣3,4).

【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解答.

【解答】解:∵点P在第二象限内,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

∴点P的横坐标是﹣3,纵坐标是4,

∴点P的坐标为(﹣3,4).

故答案为:(﹣3,4).

13.有一个英文单词的字母顺序对应如图中的有序数对分别为(5,3),(6,3),(7,3),(4,1),(4,4),请你把这个英文单词写出来或者翻译成中文为study(学习).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分别找出每个有序数对对应的字母,再组合成单词.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序数对分别对应的字母为(5,3):S;(6,3):T;(7,3):U;(4,1):D;(4,4):Y.所以为study,“学习”.

14.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CG⊥EG于G,下列结论:①∠CEG=2∠DCB;②CA平分∠BCG;③∠ADC=∠GCD;④∠DFB= ∠CGE.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①③④(填序号)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线、角平分线、垂直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依次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①∵EG∥BC,

∴∠CEG=∠ACB,

又∵CD是△ABC的角平分线,

∴∠CEG=∠ACB=2∠DCB,故①正确;

②无法证明CA平分∠BCG,故②错误;

③∵∠A=90°,

∴∠ADC+∠ACD=90°,

∵CD平分∠ACB,

∴∠ACD=∠BCD,

∴∠ADC+∠BCD=90°.

∵EG∥BC,且CG⊥EG,

∴∠GCB=90°,即∠GCD+∠BCD=90°,

∴∠ADC=∠GCD,故③正确;

④∵∠EBC+∠ACB=∠AEB,∠DCB+∠ABC=∠ADC,

∴∠AEB+∠ADC=90°+ (∠ABC+∠ACB)=135°,

∴∠DFE=360°﹣135°﹣90°=135°,

∴∠DFB=45°= ∠CGE,故④正确.

初一数学下册期中试卷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试卷

考场潇洒不虚枉,多年以后话沧桑!祝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时超常发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初一数学下册期中试卷人教版,大家快来看看吧。

初一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4的平方根是()

A.﹣2 B.2 C.±2 D.4

2.在0.51525354…、 、0.2、 、 、 、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2 B.3 C.4 D.5

3.如图,下列各组角中,是对顶角的一组是()

A.∠1和∠2 B.∠3和∠5 C.∠3和∠4 D.∠1和∠5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15 B. =﹣3 C. = D. =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1)位于()

A.第二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在下列表述中,能确定位置的是()

A.北偏东30° B.距学校500m的某建筑

C.东经92°,北纬45° D.某电影院3排

7.课间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1,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A.(5,4) B.(4,5) C.(3,4) D.(4,3)

8.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8°时,∠1=()

A.52° B.38° C.42° D.60°

9.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图①~图④的变换,拼成图⑤,则图⑤的面积是()

A.18 B.16 C.12 D.8

10.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

A.垂直 B.两条直线

C.同一条直线 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11.如图,直线l1,l2,l3交于一点,直线l4∥l1,若∠3=124°,∠2=88°,则∠1的度数为()

A.26° B.36° C.46° D.56°

12.正数x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3﹣a和2a+7,则44﹣x的立方根为()

A.﹣5 B.5 C.13 D.1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计算: =.

14. ( + )=.

1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且∠COE=40°,则∠BOD为.

16.将点A(4,3)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其坐标为(﹣1,3).

17.已知点P在x轴上,且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P坐标为.

18.如图,点D、E分别在AB、BC上,DE∥AC,AF∥BC,∠1=70°,则∠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6分

19.计算题: ﹣ + + .

20.求x值:(x﹣1)2=25.

21.如图,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请写出三角形ABC各顶点的坐标;

(2)把三角形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B′C′,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的位置,并写出顶点A′,B′,C′的坐标.

解:(1)A(,),B(,),C(,)

(2)A′(,),B′(,),C′(,)

22.如图,EF∥AD,∠1=∠2,∠BAC=70°.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

∵EF∥AD,()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

∴∠1=∠3.()

∴AB∥DG.()

∴∠BAC+=180°()

又∵∠BAC=70°,()

∴∠AGD=.

23.如图,已知∠1=∠2,∠3+∠4=180°,证明AB∥EF.

24.已知:如图,AE⊥BC,FG⊥BC,∠1=∠2,∠D=∠3+60°,∠CBD=70°.

(1)求证:AB∥CD;

(2)求∠C的度数.

初一数学下册期中试卷人教版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4的平方根是()

A.﹣2 B.2 C.±2 D.4

【考点】平方根.

【分析】首先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出4的平方根,然后就可以解决问题.

【解答】解:∵±2的平方等于4,

∴4的平方根是:±2.

故选C.

2.在0.51525354…、 、0.2、 、 、 、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2 B.3 C.4 D.5

【考点】无理数.

【分析】先把 化为 , 化为3的形式,再根据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 = , =3,

∴在这一组数中无理数有:在0.51525354…、 、 共3个.

故选B.

3.如图,下列各组角中,是对顶角的一组是()

A.∠1和∠2 B.∠3和∠5 C.∠3和∠4 D.∠1和∠5

【考点】对顶角、邻补角.

【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首先判断是否由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其次再判断两个角是否有公共边,没有公共边有公共顶点的是对顶角.

【解答】解:由对顶角的定义可知:∠3和∠5是一对对顶角,

故选B.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15 B. =﹣3 C. = D. =

【考点】算术平方根.

【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答判断即可.

【解答】解:A、 ,错误;

B、 ,错误;

C、 ,错误;

D、 ,正确;

故选D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1)位于()

A.第二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横坐标比零小,纵坐标比零大,可得答案.

【解答】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1)位于第二象限,

故选B.

6.在下列表述中,能确定位置的是()

A.北偏东30° B.距学校500m的某建筑

C.东经92°,北纬45° D.某电影院3排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根据坐标的定义,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据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解:A、北偏东30°,不能确定具置,故本选项错误;

B、距学校500m的某建筑,不能确定具置,故本选项错误;

C、东经92°,北纬45°,能确定具置,故本选项正确;

D、某电影院3排,不能确定具置,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7.课间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1,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A.(5,4) B.(4,5) C.(3,4) D.(4,3)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根据已知两点的坐标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确定其它各点的坐标.

【解答】解:如果小华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如图所示就是以小华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象限,所以小刚的位置为(4,3).

故选D.

8.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8°时,∠1=()

A.52° B.38° C.42° D.6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先求出∠3,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

【解答】解:如图:

∠3=∠2=38°°(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90°﹣∠3=52°,

故选A.

9.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图①~图④的变换,拼成图⑤,则图⑤的面积是()

A.18 B.16 C.12 D.8

【考点】平移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移的基本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图形平移后面积不变,则⑤面积可求.

【解答】解:一个正方形面积为4,而把一个正方形从①﹣④变换,面积并没有改变,所以图⑤由4个图④构成,故图⑤面积为4×4=16.

故选B.

10.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

A.垂直 B.两条直线

C.同一条直线 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找出已知条件的部分即可.

【解答】解: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故选D.

11.如图,直线l1,l2,l3交于一点,直线l4∥l1,若∠3=124°,∠2=88°,则∠1的度数为()

A.26° B.36° C.46° D.56°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如图,首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4的大小,然后借助平角的定义求出∠1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直线l4∥l1,

∴∠1+∠AOB=180°,而∠3=124°,

∴∠4=56°,

∴∠1=180°﹣∠2﹣∠4

=180°﹣88°﹣56°

=36°.

故选B.

12.正数x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3﹣a和2a+7,则44﹣x的立方根为()

A.﹣5 B.5 C.13 D.10

【考点】平方根;立方根.

【分析】根据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求出a的值,从而得出这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即可得出这个正数,计算出44﹣x的值,即可解答.

【解答】解:∵正数x的两个平方根是3﹣a和2a+7,

∴3﹣a+(2a+7)=0,

解得:a=﹣10,

∴这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是±13,

∴这个正数是169.

44﹣x=44﹣169=﹣125,

﹣125的立方根是﹣5,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计算: =﹣3.

【考点】立方根.

【分析】根据(﹣3)3=﹣27,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 =﹣3.

故答案为:﹣3.

14. ( + )=4.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运算.

【解答】解:原式= × + ×

=3+1

=4.

故答案为4.

1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且∠COE=40°,则∠BOD为50°.

【考点】垂线;对顶角、邻补角.

【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得∠AOE=90°;然后根据余角的定义可以推知∠AOC=∠AOE﹣∠COE=50°;由对顶角的性质可以求得∠BOD=∠AOC=50°.

【解答】解:∵OE⊥AB,

∴∠AOE=90°;

又∵∠COE=40°,

∴∠AOC=∠AOE﹣∠COE=50°,

∴∠BOD=∠AOC=50°(对顶角相等);

故答案是:50°.

16.将点A(4,3)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其坐标为(﹣1,3).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由将点A(4,3)向左平移得到坐标(﹣1,3),根据横坐标的变化可得平移了几个单位长度,依此即可求解.

【解答】解:4﹣(﹣1)=4+1=5.

答:将点A(4,3)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其坐标为(﹣1,3).

故答案为:5.

17.已知点P在x轴上,且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P坐标为(±3,0).

【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先根据P在x轴上判断出点P纵坐标为0,再根据距离的意义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

【解答】解:∵点P在x轴上,

∴点P的纵坐标等于0,

又∵点P到y轴的距离是3,

∴点P的横坐标是±3,

故点P的坐标为(±3,0).

故答案为:(±3,0).

18.如图,点D、E分别在AB、BC上,DE∥AC,AF∥BC,∠1=70°,则∠2=7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C=∠1,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2=∠C.

【解答】解:∵DE∥AC,

∴∠C=∠1=70°,

∵AF∥BC,

∴∠2=∠C=70°.

故答案为:70.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6分

19.计算题: ﹣ + + .

【考点】实数的运算;立方根.

【分析】原式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原式=2﹣2﹣ +

=0.

20.求x值:(x﹣1)2=25.

【考点】平方根.

【分析】根据开方运算,可得方程的解.

【解答】解:开方,得

x﹣1=5或x﹣1=﹣5,

解得x=6,或x=﹣4.

21.如图,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请写出三角形ABC各顶点的坐标;

(2)把三角形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B′C′,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的位置,并写出顶点A′,B′,C′的坐标.

解:(1)A(﹣1,﹣1),B(4,2),C(1,3)

(2)A′(1,2),B′(6,5),C′(3,6)

【考点】作图-平移变换.

【分析】(1)根据各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写出各点坐标即可;

(2)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写出各点坐标即可.

【解答】解:(1)由图可知,A(﹣1,﹣1),B(4,2),C(1,3).

故答案为:(﹣1,﹣1),(4,2),(1,3);

(2)由图可知A′(1,2),B′(6,5),C′(3,6).

故答案为:(1,2),(6,5),(3,6).

22.如图,EF∥AD,∠1=∠2,∠BAC=70°.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

∵EF∥AD,(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已知)

∴∠1=∠3.(等量代换)

∴AB∥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AC+∠AG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BAC=70°,(已知)

∴∠AGD=110°.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题意,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填空即可.

【解答】解:∵EF∥AD(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已知)

∴∠1=∠3,(等量代换)

∴AB∥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AC+∠AG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BAC=70°,(已知)

∴∠AGD=110°.

23.如图,已知∠1=∠2,∠3+∠4=180°,证明AB∥EF.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分析】根据∠1=∠2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出AB∥CD,再根据∠3+∠4=180°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出CD∥EF,从而即可证出结论.

【解答】证明:∵∠1=∠2,

∴AB∥CD.

∵∠3+∠4=180°,

∴CD∥EF.

∴AB∥EF.

24.已知:如图,AE⊥BC,FG⊥BC,∠1=∠2,∠D=∠3+60°,∠CBD=70°.

(1)求证:AB∥CD;

(2)求∠C的度数.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求出AE∥GF,求出∠2=∠A=∠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CBD+∠3=180°,求出∠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C即可.

【解答】(1)证明:∵AE⊥BC,FG⊥BC,

∴AE∥GF,

∴∠2=∠A,

∵∠1=∠2,

∴∠1=∠A,

∴AB∥CD;

(2)解:∵AB∥CD,

∴∠D+∠CBD+∠3=180°,

∵∠D=∠3+60°,∠CBD=70°,

∴∠3=25°,

∵AB∥CD,

∴∠C=∠3=2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