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摩根大通朱海斌:2022年须警惕三大经济风险

文 | 张寒

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编辑 | 王延春

岁末年初之际,国际大型投行如何分析2021年和2022年的中国经济数据表现?展望下一阶段,中国怎样规避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风险点?

“从中国经济的环比增速看,2021年三季度是低点,预计四季度环比增速大幅好转,但是从同比增速看,2021年四季度增速继续下行,跌破4%是大概率事件。”在2022年1月7日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对《 财经 》记者表示,预计2021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3.2%左右,全年增长7.8%左右。

对于2022年的经济增速,摩根大通预判为4.9%左右,但是朱海斌强调,中国“十四五”期间的潜在增长率在5%-6%之间,如果中国持续采取成功的改革开放措施,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能实现5%-6%的趋势性增长水平。因此,“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不跌破5%,是经济止跌企稳的要求,也是2035年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的题中应有之义。朱海斌预计,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经济增速“保五”是必然,也是较为现实合理的要求。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向中性略宽松

复盘2021年中国经济整体表现,朱海斌分析,中国是全球第一个走出疫情的经济大国,也是第一个讨论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国家。但是2021年上半年,宏观政策退出幅度超预期,叠加一系列行业整顿和监管政策冲击,形成合力,导致经济下行压力超出预期。

正如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当前形势的判断,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为应对“三重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在坚持跨周期调节的同时重提逆周期调节。

摩根大通的判断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2022年的宏观政策不会再紧缩,但是也不会180度的转向,而是转向中性略偏松。短期逆周期稳增长的调整主要在财政和货币政策领域,同时强调跨周期的调整,实现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合理配合。在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政策领域,监管大方向不变,但是需要进行政策微调,减少对经济的冲击力度。

展望2022年“三驾马车”的具体表现,摩根大通认为,消费有望恢复正常增速,实现8%左右的名义增长和5%-6%的实际增长,贡献超3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制造业投资2022年仍将是一大亮点,但是基建投资受制于回报率高的优质项目稀缺和执行层面的监督加强,比如地方官员的“终身负责制”,增速不太乐观,预计全年将有1%-2%左右的增长。2021年出口表现突出,可能达到30%左右的增长,预计2022年有所转弱,实现7%左右的增长。

货币政策方面,2021年7月央行意外降准,释放出货币政策反转信号,但是2021年的7月至11月,社融增速持续下行。直到12月的LPR降息和降准之后,市场预期才有了明显好转。

朱海斌认为,2021年12月的社融增速将比11月有所回升,2022年社融增速预计为10%左右,广义信贷增长和名义GDP增速维持同步。“中国的货币政策相对纠结,空间有限,央行对于是否降息也比较犹豫,其实我们觉得2021年的三四季度是降息的最佳时点。2022年的三四月,也是一个可能会降息的时点,值得重点关注。”

财政政策方面,2021年比2020年的广义财政赤字收紧大概3.6个百分点。摩根大通预计,2022年的预算内财政赤字规模和2021年接近,由于净土地出让金和地方融资平台发债的下降,今年广义财政赤字比去年略低。同时,财政政策将注重效率提升,在新基建、乡村振兴和刺激消费方面存在一定发力空间。

2022年须警惕的三大经济风险

当前,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政经局势,一方面,中国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中,驾驭好中国经济这艘大船。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既要平衡多目标体系,又要稳稳当当地向前迈进。

在此背景之下,朱海斌提醒,2022年中国经济应当重点关注三大领域风险:

一是房地产行业下行风险。 预计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将持续转弱,并在2022年二季度达到低点。下半年,行业发展将企稳,但是要重点关注房地产下行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尤其是地方债和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朱海斌预估,今年房地产美元债的违约率还会继续上升,可能超过20%。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大概率会继续恶化,而即使房产税开征,其所带来的财政收入规模仍然有限,不能弥补土地出让金下滑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当警惕一部分地区的地方债务出现现金流枯竭问题,由流动性风险转为信用风险。

二是疫情演变情况及其对内需和消费的影响。 持续清零的防疫政策至少在2022年内不会显著改变。2021年下半年之后,特定行业遭受疫情和监管政策“双冲击”,裁员和减薪在多个行业时有发生。虽然官方调查失业率保持平稳,新增就业量超过目标要求,但是仍要关注结构性失业和就业状况恶化影响居民消费的风险。

摩根大通建议,今年中国应继续采取发放消费券和针对性的现金发放等办法,来进一步鼓励居民消费,中央财政在这方面仍有发力空间,尤其是消费券等政策措施刺激消费的乘数效应明显。

三是中美关系在一部分领域将出现好转,但是在某些领域存在恶化风险。 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大致维持现状,2022年,两国将开启新一轮谈判,中国在进口美国产品和减免关税等方面,距离承诺仍有差距。通过谈判是否能够降低关税税率?朱海斌表示,有希望,但难度也不小。

摩根大通认为,中美合作的大格局之下,两国之间对于细分领域的关注焦点将发生变化,一方面,在绿色发展、低碳环保、金融开放和人民币汇率方面,双方将加强合作。另外,在高 科技 等方面,双方的龃龉可能会加剧。

摩根大通预计,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35左右,下半年,由于美联储可能加息带来中美利差缩小,以及中国出口顺差减小,人民币汇率料小幅贬值至6.5左右。

2022新形式是指什么意思

2022新形式是指的意思是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背景下,全球形势复杂严峻。展望2022年,世界格局、大国博弈、全球经济、传统安全、政治思潮、技术进步、人口结构、关键初级产品、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治理等方面的演进趋势。

( )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开始呈现动力不足的迹象。

202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开始呈现动力不足的迹象;

拓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学院教授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教授徐秀军在《世界经济黄皮书: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一书中表示,反映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202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开始呈现动力不足的迹象;进入2022年后,受疫情形势延宕反复和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国际机构频频下调增长预期。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也在过去一年中多次下调2022年世界经济增速的预测值。

2.就业:总体有所改善

2022年全球就业市场保持向好复苏态势,失业率进一步下降,但青年失业率仍处于高位。2022年1月,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就业市场持续复苏,但仍充满不确定性,预计2022年全球失业率为5.9%,较2021年下降0.3个百分点。高收入国家就业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预计2022年失业率为4.9%,较2021年下降0.7个百分点。

3.物价:屡创新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与乌克兰危机等因素的冲击,全球通胀水平持续攀升。根据IMF估计,2022年全球全年平均通胀率为8.8%,较2021年上涨4.0个百分点;年末通胀率为9.1%,较2021年上涨2.7个百分点;两者均创1996年以来最高水平。

4 .资本市场:大幅波动

受全球日趋严峻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影响,近两年全球资本市场动荡有所加剧。2021年,纳斯达克股票指数涨幅为21.4%,并在11月26日涨至历史最高点16212.23点,最低值为12397.05点;欧元区斯托克50股票指数涨幅为21.0%,年中最高值为4415.23点,创历史最高水平;日经225股票指数涨幅为5.9%,年中最高值为30795.78点,创过去20年来最高水平;上证股票指数涨幅为4.8%,年中最高值为3731.69点。2022年,全球股市大幅下调。

5.汇率:美元指数持续走高

在美元指数构成中,欧洲货币的权重为77.3%,其中欧元权重为57.6%。2022年以来,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导致欧洲经济低迷并且前景更不容乐观,欧元等货币走弱,同时受美联储持续紧缩货币支撑,美元指数持续上涨。

当前,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短期问题和长期因素交织叠加,带有不确定性的短期因素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不利因素相对以往增多。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下行通道。IMF预计,2023年占全球GDP1/3的国家将面临经济衰退。展望未来,世界经济增速还将进一步降低。10月,IMF预测数据显示,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7%,较2022年低0.5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为1.1%,美国为1.0%,欧元区为0.5%,日本为1.6%;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为3.7%,中国为4.4%,印度为6.1%,巴西为1.0%,俄罗斯为-2.3%,南非为1.1%。

报告认为,2022年按PPP计算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9%;2023年世界经济复苏将面临更大压力,低于IMF和世界银行预期的可能性较大,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5%,同时不排除出现世界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可能性,部分主要经济体甚至会出现经济收缩。从中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将行进在中低速增长轨道。未来3~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3%左右,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双速增长格局仍将持续,并且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分化态势依然显著。

世贤预测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漫长增长乏力通胀高企时期对吗

据路透社报道,这份《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俄乌冲突加剧了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9%。在此之前,世行已在4月份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1月份公布的4.1%下调至3.2%。

报告指出,俄乌冲突造成地区经济严重放缓,带来相当大的全球负面溢出效应,放大了供应链瓶颈、通胀飙升等问题。在食品和能源价格大涨、全球需求反弹、供应链瓶颈持续的背景下,市场预计通胀将在2022年年中见顶,然后下滑,但仍保持高位。经济增长率则将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给中低收入经济体带来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截至2023年,约40%的发展中经济体人均实际收入或将低于疫情前水平。

与此同时,自今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增速大幅下滑。报告预计2023-2024年增长率也将在3%的低位徘徊,未来数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保持在2010-2020年的平均水平以下。

报告建议,需要在全球和国家层面采取政策行动,避免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后果,缓解石油和粮食价格飙升带来的冲击,加快债务减免,并加大低收入国家的疫苗接种。此外,政策制定者应避免实施价格管制、补贴和出口禁令等政策。

根据世行的预测,受能源价格上涨、金融条件收紧以及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中断等影响,发达经济体2022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6%,2023年将进一步放缓至2.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2年经济将增长3.4%,2023年经济将增长4.2%。

具体来看,2022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5%,较此前预测下调了1.2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增长率或放缓至2.5%,比1月的预测低1.7个百分点;中国经济2022年将有望增长4.3%。同时,受军事冲突影响,世行预计乌克兰经济2022年将萎缩45.1%,俄罗斯经济则将下滑8.9%。

警告滞胀风险上升

报告警告,全球经济可能进入一个长期增长疲弱、通胀高企的时期。这增加了滞胀风险,将给中低收入经济体带来潜在的危害性后果。

报告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与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时期”进行了对比。结束70年代的滞胀需要大幅提高利率,而这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一系列金融危机。报告警告,如果当前的滞胀压力加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可能再次面临挑战。

报告认为,未来,全球经济体可能需要再次实施比预期更加严格的政策收紧措施,才有望帮助通胀回归至目标水平。但这样的政策收紧措施也可能引发经济硬着陆。与此同时,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债务升至数十年来高点,全球借贷成本上升和汇率贬值将可能引发“像20世纪80年代初那样的”金融危机。

世行行长马尔帕斯认为,全球经济同时面临高通胀和缓慢增长,正“再次处于危险之中”。他预计,滞胀之痛可能持续数年,同时,很多经济体可能“难以避免”走向经济衰退。“发展中经济体必须在确保财政可持续性与减轻当今重叠危机对其最贫困公民的影响之间取得平衡。”世界银行前景小组主任艾汉·科斯说。

该报告还指出,俄乌冲突导致各种能源相关商品的价格飙升,更高的能源价格将降低实际收入,提高生产成本,收紧金融条件,并限制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在能源进口国。

法新社报道称,目前,各国央行都在应对因为商品、能源和食品供应中断而导致的比预期更严重的通胀问题。包括英国央行和美联储在内的60多个国家货币当局今年宣布加息,欧洲央行也可能在几个月内启动加息进程。

美国通胀或将维持高位

今年美联储两次宣布积极加息以求冷却需求和遏制物价飙升,世界银行则指出,加息在此前金融危机中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造成重大影响,导致资源紧张和资金从这些国家外流。尽管如此,美国目前的通胀水平或将继续维持在高位。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7日出席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听证会,承认美国通胀处于令人难以接受的高水平,同时预计通胀将维持高位。“通胀是我们当下的首要经济问题。应对这一状况至关重要。”

耶伦说,她先前认为高通胀只是“暂时的”,是没有考虑到俄乌冲突升级和新冠病毒出现更多变异的情况。耶伦和白宫官员一度把通胀攀升称作疫情趋缓后的“短期副作用”。但她5月底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承认,此前对通胀趋势的看法“错误”。

根据美国汽车协会(AAA)的数据,美国平均汽油价格6月7日达到每加仑4.919美元,再创历史新高。目前美国有13个州的平均油价超过每加仑5美元。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汽油库存降至2.19亿桶,为2015年以来的最低季节性水平。其中,在中大西洋地区,库存已降至自1993年有纪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联合国发布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

当地时间13日,联合国发布了2022年度《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报告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劳动力市场问题、持续的供应链挑战和通胀不断增加的压力,全球经济面临着较大压力。联合国预测,在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5%后,2022年和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降至4%和3.5%。

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由强劲的消费者需求及部分货物交换投资带动,但主要经济体在2021年底增长均减缓。

报告指出,更高的不平等将成为疫情的长期负面影响。报告指出,在全球从疫情中恢复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经济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发展中国家。而如美国在内的富有阶层财富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低收入阶层,这造成了国家内和国家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增大,成为又一个挑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