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民三会计法的主要内容 民三会计法是什么

国会计法律规范的层次及各自主要内容?

我国的会计法律规范包括会计法、会计行政管理法规、会计部门规章三个层次。 会计法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了《会计法》的基本问题,如立法 宗旨、适用范围、奖励规定、管理部门等;第二章会计核算,主要介绍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包括会计年度、记账本位币、会计资料及会计档案等;第三章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规定公司、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第四章会计监督,具体规定会计监督的类型;其余的三章分别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及附则。 会计行政管理法规的主要内容:按照制定机关不同,我国的会计行政管理法 规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会计行政法规,指由国务院制定或批准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二是地方性会计法规,指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会计行政管理的规范文件。三是会计规章,指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如财政部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会计部门规章的主要内容:(1)会计制度按会计主体不同分为企业会计制度和非企业会计制度,前者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后者规范非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2)会计准则是依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的规范,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行为规则和指南。

民三会计法的主要内容 民三会计法是什么民三会计法的主要内容 民三会计法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用业务会计准则。主要解决各行业共同行业务如货币性资产、应收账款等业务的处理。

2)特殊业务会计准则。主要解决如外币业务、租赁业务等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

会计行政法规有哪些内容}

当代中国执行的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于1999年10月31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该法分为总则、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附则等6章。

除《会计法》外,中国还制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总会计师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的法律。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作出修改。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是为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鉴证和服务作用。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的法规。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总会计师条例》,为了确定总会计师的职权和地位,发挥总会计师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制定本条例,自1990年12月31日起施行。

《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于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

基本准则为主导,对企业财务会计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为制定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依据。

扩展资料

会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法规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地方性会计法规等。狭义的会计法仅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颁发施行的会计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就是狭义的会计法。

西方国家的会计法规一般分两大类:

一类是政府会计法规,由议会或政府制定颁发,如美国1921年公布的《预算和会计法》,1956年公布的《会计和审计法》;日本1947年公布的《会计法》,1948年公布的《公认会计士法》等。

另一类为企业会计准则,由政府或会计的职业团体、学术团体制订。由职业团体或学术团体制订的准则虽无法律效力,但有权威性。

在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先后发布过若干会计准则,成为会计师所遵守的、公认的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在日本,企业会计准则,一般由大藏省制定颁布,具有法律效力。此外,许多西方国家在商法、公司法和税法中还有关于企业会计方面的具有效力的规定。

参考资料:

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制定的、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行政法规制定的依据是《会计法》,会计行政法规的效力仅次于会计基本法。

如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会计行政法规通常以条例,办法,规定等都属于会计行政法规。

第十三章会计法(2)

第十三章 会计法(2) 二、一般规定

(一)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1)会计法的立法宗旨:1、规范和加强会计工作;2、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3、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2)会计法的适用范围。

包括《会计法》对人的效力范围,在空间上的效力范围,以及在时间上的效力范围。

(二)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是: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三)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责任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会计法》;(2)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3)单位负责人要保障会计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

(四)对会计人员的法律保护

《会计法》对会计人员采取了特别的法律保护措施。主要有:(1)明确单位负责人要保障会计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2)强调任何人不得对会计人员打击报复;(3)提出对认真执法,忠于职守,作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要进行精神或物质的奖励;(4)对利用任免会计人员之机压制、报复会计人员的,有关部门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五)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指会计工作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包括会计工作管理组织形式、管理权限划分、管理机构设置等内容。《会计法》对我国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作出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会计工作的管理部门;(2)制定会计制度的权限;(3)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三、会计核算的法律规定

(一)会计核算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1)会计核算的内容(重点掌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5、已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2)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1、一切经济业务必须及时办理会计手续;2、办理会计手续由会计人员和经办人员共同进行;3、会计核算方法应按统一的规范进行。

(二)会计年度

会计年度是以年度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区间。《会计法》规定,我国以公历年度为会计年度,即以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三)记账本位币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核算原则上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亦允许收支业务以外国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某种外国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四)会计电算化(了解即可)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川会计法》对会计电算化作出了两方面的规定:一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应当符合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二是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

(五)会计核算方法、程序和要求(此内容了解即可)

(1)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2)对会计凭证的要求。(3)对会计科目、会计账簿的要求。(4)对建立财产清查制度的要求。(5)对会计报表的要求。

(六)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会计法律法规主要包括

会计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如下:

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按权威和法律效力区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制定的会计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法的内容:包含七章五十二条内容内容。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了会计法的基本问题,如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奖励规定、管理部门等。第二章会计核算,主要介绍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包括会计年度、记账本位币、会计资料及会计档案等。

第三章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规定公司、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第四章会计监督,具体规定会计监督的类型。其余的三章分别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及附则。

是由国务院制定的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行政法规的主要内容:按照制定机关不同,我国的会计行政管理法规有3种。会计行政法规,指由国务院制定或批准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会计法规,指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会计行政管理的规范文件。会计规章,指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如财政部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是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会计规章制度。会计部门规章的主要内容:会计制度按会计主体不同分为企业会计制度和非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制度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非企业会计制度规范非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准则是依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的规范,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行为规则和指南。

会计行政管理法规:

我国的会计法律规范包括会计法,会计行政管理法规,会计部分三个层次:会计法是调整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会计行政管理法规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会计行政法规,二是地方性会计法规,三是会计规章会计部门规章: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规章。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法,各行各业各单位都必须严格依照会计法和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制定和执行会计法规和制度,可以保证会计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财政方针、政策,保证会计工作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正确进行,可以使其提供的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真实、及时,更好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更圆满地完成会计的任务。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是会计工作规范的总称。其中会计法属于普通法律,不属于基本法律。

根据《立法法》第7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即,基本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制定并修改的法律。而会计法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并决定修改,故不属于基本法律,而是普通法律。

会计法的主要内容?

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主要是为了让会计实务中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时能进行正常的会计业务处理,而对会计领域里存在的某些尚未确知并无法正面论证和证实的事项所作的符合客观情理的推断和假设。【摘要】

民三会计法的主要内容【提问】

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主要是为了让会计实务中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时能进行正常的会计业务处理,而对会计领域里存在的某些尚未确知并无法正面论证和证实的事项所作的符合客观情理的推断和假设。【回答】

民三法对现代会计法的启示影响

民三法对现代会计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拟定了《会计法草案》,共8章36条,后经修改为9章37条,于1914年3月作为会计条例公布,并送参议院议决,完成立法程序后称会计法,于1914年10月公布施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会计法,史称《民三会计法》。它的颁布是中国会计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会计法制化的开端。这是参加当时政府工作的爱国学者,力求从会计立法入手,改善中国财政会计落后状况的首次尝试,在加强会计法律制度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对当时政府的预算、决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约束作用,也对中华民国时期在财政与会计法制的建立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