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中子撞击质子 质子中子对撞

为什么中子和质子相撞会释放出光子

在原子中,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有分为质子和中子.一般情况,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因为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物质一般不显电性.根据能量守恒定理,光子不能创生,也不会消失,只是能量的转换,由粒子的能量转换成光子

中子撞击质子 质子中子对撞中子撞击质子 质子中子对撞


光子的本质是一份一份的电磁波,是一种能量的传播方式,并不是质子或中子那样的粒子,被轰击后,原子核获得能量,但能量过高的原子核并不稳定,就会向外释放光子以降低能量,保持稳定.

请问一个原子被撞掉一个质子会怎么样?变成另外一种元素吗?还是核裂变?

原子核中的强相互作用力规定没有能轻易把一个原子撞掉一个质子的,而且,如果真的是想1L所说的,对于重元素而言,核裂变式用中子去撞击这些重元素的核子,原子核本身分裂成几个较轻的元素的核子,不可能说只撞飞单个质子。也不会以单个质子的形式出现,(即使有,也是质子被撞出后和一个电子结合生成中子)。放射性元素,包括刚才所说的碳14,衰变也是以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而没有原子核本身单独放出质子的。如果楼主所说的条件硬是成立的话感觉变成另一种元素倒是很现实的。

请问这位同学,要强调是什么撞掉了这个质子.比方说铀235.它不与速度快的粒子反应,不过他们还是会相撞.换句话说如果遇到速度慢的粒子,他就会像1L这位不知所云的"热心网友说的"裂变.

当然: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当一个物质失去了质子时,他会变成另外一个物质,一定会!!!这就是为什么元素周期表上有这么多元素的原因.

不会,一定情况下会发生核裂变

裂变,自然就变成了另一种元素

中子相撞与质子相撞,哪一个所发出的能量更大?

质子,中子在相撞的情况下,也会产生高温(仅仅是摩擦生温,化学结构--夸克一般不会改变)--很简单,所谓的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要给质子施加更大的压力相撞,则会产生更高温-释放的不仅仅是摩擦升温(相对比中子小),还会造成轻微化学结构改变--释放自身的电荷。。)

中子撞击原子缺点有哪些

1. 中子撞击原子的能量范围有限,只能激发原子的部分能级,不能激发全部能级。

2. 中子撞击原子的反应截面较小,需要高能中子才能产生有效的反应,这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和成本。

3. 中子撞击原子的反应产物通常是中子、质子、α粒子等带电粒子,这些粒子的运动轨迹难以控制和测量,对实验的分析和解释带来困难。

4. 中子撞击原子的反应过程中,原子核可能发生裂变或放射性衰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实验室和环境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5. 中子撞击原子的实验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如中子源、探测器等,这增加了实验的复杂性和难度。

为什么中子和质子相撞会释放出光子?

电磁辐射的量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规范粒子,记为γ。其静质量为零,不带荷电,其能量为普朗克常量和电磁辐射频率的乘积,ε=hv,在真空中以光速c运行,其自旋为1,是玻色子。早在1900年,M.普朗克解释黑体辐射能量分布时作出量子假设,物质振子与辐射之间的能量交换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的能量为hv;1905年A.爱因斯坦进一步提出光波本身就不是连续的而具有粒子性,爱因斯坦称之为光量子;1923年A.H.康普顿成功地用光量子概念解释了X光被物质散射时波长变化的康普顿效应,从而光量子概念被广泛接受和应用,1926年正式命名为光子。量子电动力学确立后,确认光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带电粒子通过发射或吸收光子而相互作用,正反带电粒子对可湮没转化为光子,它们也可以在电磁场中产生。

光子是光线中携带能量的粒子。一个光子能量的多少与波长相关,

波长越短,

能量越高。当一个光子被分子吸收时,就有一个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从内轨道跃迁到外轨道,具有电子跃迁的分子就从基态变成了激发态。

什么是中子,电子和质子,他们是怎么产生的,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

一、 质子、中子不是点状粒子

对于物质结构的探索是科学的重要任务,自从有人类出现, 这种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在19 世纪,人们逐渐弄清楚物质是 由分子原子构成的.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人们认识到原 子核应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就如剥笋一样 层层盘剥下去,每一个层次的发现,都是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深化. 在原子核层次下面,质子和中子是否还有其内部结构呢?

质子和中子不是点粒子,它们都具有内部结构.在30年代, 理论物理学家认为作为核子的质子和中子是基本粒子,应该象点 粒子,根据狄拉克的相对论性波动方程,质子的磁矩是一个单位 核磁子,中子由于不带电,因而磁矩是零.但出乎意料的是,实 验家斯特恩测得的质子磁矩却为5.6个单位核磁子,中子磁矩也不 是零,而是-3.82个单位核磁子,与点粒子理论相悖.这些都清楚地 说明质子、中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它们可能是具有内 部结构的.60年代,霍夫斯塔特等人用高能电子轰击核子,证明 核子电荷呈弥散分布,核子的确具有内部结构[1].既然核子并 不是点粒子,那么其内部的物质是怎样分布的呢?也许有三种情 形:或者核子内有一个硬核,核子象一枚桃子;或有许多颗粒, 象石榴一样有许多子;或没有颗粒,疏松如棉絮状.具体属哪一 种情形,要靠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来作进一步决定.

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指用极高能电子去撞击质子或中子,使 后者激发到一个个分立的能级即共振态,甚至达到使π介子离化 出来的连续激发态.非弹性散射实验会改变质子、中子的静止质 量.实验表明,质子、中子内部有一个个点状的准自由的粒子, 它们携带有一定动量和角动量.那么质子、中子内的这些点状粒 子是什么呢?具有些什么性质?

二、 夸克模型

1964年,美国科学家盖尔曼(见右上图)提出了关于强子结 构的夸克模型.强子是粒子分类系统的一个概念,质子、中子都 属于强子这一类.“夸克”一词原指一种德国奶酪或海鸥的叫声. 盖尔曼当初提出这个模型时,并不企求能被物理学家承认,因而 它就用了这个幽默的词 .夸克也是一种费米子,即有自旋1/2 . 因为质子中子的自旋为1/2,那么三个夸克,如果两个自旋向上, 一个自旋向下,就可以组成自旋为1/2的质子、中子.两个正反 夸克可宰槌勺孕?牧W樱?浅莆?樽樱?绂薪樽印? J/ψ子,后者由丁肇中等人于1974年发现,它实际上是由粲夸克 和反粲夸克组成的夸克对.凡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粒子称为重子, 重子和介子统称强子,因为它们都参与强相互作用,故有此名. 原子核中质子间的电斥力十分强,可是原子核照样能够稳定存在, 就是由于强相互作用力(核力)将核子们束缚住的.由夸克模型, 夸克是带分数电荷的,每个夸克带+2/3e或-1/3e电荷(e为质子 电荷单位).现代粒子物理学认为,夸克共有6种(味道),分 别称为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顶夸克、底夸克,它 们组成了所有的强子,如一个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 成,一个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则上夸克带 +2/3e电荷,下夸克带-1/3e电荷.上、下夸克的质量略微不同. 中子的质量比质子的质量略大一点点,过去认为可能是由于中子、 质子的带电量不同造成的,现在看来,这应归于下夸克质量比上 夸克质量略大一点点.

质子和中子的组成:一个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 组成,一个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虽然夸克模型当时取得了许多成功,但也遇到了一些麻烦, 如重子的夸克结构理论认为,象Ω-和Δ++这样的重子可以由三个 相同夸克组成,且都处于基态,自旋方向相同,这种在同一能级 上存在有三个全同粒子的现象是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泡利不 相容原理说的是两个费米子是不能处于相同的状态中的.夸克的 自旋为半整数,是费米子,当然是不能违反泡利原理的.但物理 学家自有办法,你不是说三个夸克全同吗?那我给它们来个编号 或着上“颜色”(红、黄、蓝),那三个夸克不就不全同了,从 而不再违反泡利原理了.的确,在1964年,格林伯格引入了夸克 的这一种自由度——“颜色”的概念.当然这里的“颜色”并不 是视觉感受到的颜色,它是一种新引入的自由度的代名词,与电 子带电荷相类似,夸克带颜色荷.这样一来,每味夸克就有三种 颜色,夸克的种类一下子由原来的6种扩展到18种,再加上它们 的反粒子,那么自然界一共有36种夸克,它们和轻子(如电子、 μ子、τ子及其相应的中微子)、规范粒子(如光子、三个传递控 制夸克轻子衰变的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玻色子、八个传递强(色) 相互作用的胶子)一起组成了大千世界.夸克具有颜色自由度的 理论得到了不少实验的支持,在70年代发展成为强相互作用的重 要理论——量子色动力学.

三、量子色动力学及其特点

“量子色动力学”这一名称听起来有点可怕,念起来有点拗 口,应该这样念:量子/色/动力学.这个理论认为,夸克是带有 色荷的,胶子场是夸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媒介.这不禁让我们想 起电子是带有电荷的,传递电子间相互作用的媒介是电磁场(光 子场).的确,关于电荷的动力学我们早已有了,它叫“量子电 动力学”,发展于三四十年代.一般读者对电磁相互作用都有点 熟悉,因此就以它为例来理解质子中子内的色相互作用.电磁场 的麦克斯韦方程的量子化就是量子电动力学,具体地说,量子电 动力学就是研究电子和光子的量子碰撞(即散射)的,自然,量 子色动力学是研究夸克和胶子的量子碰撞的.

胶子是色场的量子,就象光子是电磁场的量子一样.胶子 和光子都是质量为0、孕?、传递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都属 于规范粒子.两个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是靠传递一个虚光子而发生 的(虚光子只在相互作用中间过程产生,其能量和动量不成正比, 不能独立存在,在产生后瞬时就湮灭.由相对论知道,自由运动 的电子不能发射实光子,但可以发射虚光子.给予我们光明和热 能的是实光子,它的能量和动量成正比,脱离源后,能独立存 在),自然,两个夸克发生相互作用是靠传递一个虚胶子而发生 的.虚胶子携带着一个夸克的部分能量和动量,交给另一个夸克, 于是两个夸克就以胶子为纽带发生了相互作用.看到这里,我们 会说,不是重复了一下吗?量子色动力学可以由量子电动力学依 葫芦画瓢建立起来,真是太容易了!不过实际上没有这么简单. 按群论的语言讲,电磁场是U(1)规范场,是一种阿贝尔规范场, 群元可以交换,而胶子场是SU(3)规范场,是一种非阿贝尔规范 场,群元不可以交换.一般来说,“非”总比“不非”要麻烦得 多.电荷只有一种,而色荷却有三种(红、黄、蓝);U(1)群的 生成元只有一个,就是1,所以光子只有一种,而SU(3)群有八个 生成元,一个生成元对应一种胶子,所以胶子共有八种;光子不 带电荷,而胶子场由于是非阿贝尔规范场,场方程具有非线性项, 体现了胶子的自相互作用,因而胶子也带色荷,夸克发射带色的 胶子,自身改变颜色.所以胶子场比电磁场复杂,因而出现了许 多不同寻常的现象和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恐怕要数“渐近自由” [2-3]和“夸克幽禁”[4-6]了.

“渐近自由”说的是两个夸克之间距离很小时,耦合常数也 会变得很小,以致夸克可以看成是近自由的.耦合常数变小是由 于真空的反色屏蔽效应引起的.真空中的夸克会使真空极化(即 它使真空带上颜色),夸克与周围真空的相互作用导致由真空极 化产生的虚胶子和正反虚夸克的极化分布,最终效果使夸克色荷 变大,这称为色的反屏蔽效应(对于电荷,刚好相反,由于真空 极化导致电荷吸引反号电荷的虚粒子,所以总电荷减少,这称为 电的屏蔽效应.与它作比较,色的反屏蔽效应这一术语由此而 来).由于这一效应,在离夸克较小距离上看来,大距离的夸克 比它带的色荷多,所以小距离上强作用相对而言变弱了,这就是 所谓“渐近自由”.渐近自由是量子色动力学的一项重要成果, 它使得高能色动力学可以用微扰理论计算.但是在低能情形或者 说大距离情形,由于耦合常数变强及存在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