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布置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1.BC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布置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布置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布置


2.AB

关于超重和失重现象,是相对于物体平衡和做变速运动时重力和压力(或拉力)的比较而言。

当物体平衡时,如果物体放在水平面上,重力的大小等于压力;如果物体被线吊起,线的拉力(大小)等于重力。我们通过秤(弹簧秤、压力秤等)可以测量出这些结论。

但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上述情况不再成立。如果压力(或拉力)大于重力,我们称之为超重现象;如果压力(或拉力)小于重力,称之为失重现象。如果压力(或拉力)为零(或不存在),我们称之为完全失重现象。可见,不论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的重量并没有变化,只是这时,如果用测力器测量,测出的结果不等于重力而已(或大或小于重力,甚至没有读数)。由于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超重和失重现象。宇航员的失重现象到“行星运动”再讨论。

应当注意,当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时,物体的运动方向并不能确定。如下图,电梯中和观察者发现弹簧有收缩现象,则电梯做何种运动?我们并不知道电梯是向上还是向下运动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有答案和解释)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有答案和解释)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B.平均速度即为一段时间内初末速度的平均值

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D.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2.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6s时间内分别经过P、Q两根电杆已知P,Q相距60m,车经过Q时的速率是15m/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车的加速度为1.5m/s2 B.经过P时的速率为5m/s

C..P、O两点间距为7.5m D.车从出发到Q所用的时间为9s

3.下列说确的是()

A. 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所受重力都相等

B. 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球心

D 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4.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确的是( )

A.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

B.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桌面形变形成的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小相等,而且为同一性质的力

5.如右图所示,杯子置于水平桌面时,则下列说确的是( )

A. 力F1和力F2是一对平衡力 B. 力F1和力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力F2和杯子的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 D. 力F1的大小大于力F2的大小

6.如图所示,OA为一遵循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其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与静止在动摩擦因数恒定的水平地面上的滑块A相连。当绳处在竖直位置时,滑块A对地面有压力作用。B为紧靠绳的一光滑水平小钉,它到天花板的距离BO等于弹性绳的自然长度。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A使之向右做直线运动。在A运动的过程中,作用于A的摩擦力(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实验题

7.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如图为某同学做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A、B、C、D是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的计数点,从刻度尺中可以得到xAB= cm、xCD= cm,打C点的速度vC=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m/s2.

8.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某同学在接通电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错误或不妥之处: 。

(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如图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

为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 和质量 的关系,应该保持 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 和拉力 的关系,应保持 不变。

(4)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 图象,如图所示,则

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

②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砂桶质量 (填“偏大”或“偏小”)。

三、计算题

9.汽车以20m/s的速度进站,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滑行s=100m时速度恰好减为零,求:

(1)汽车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滑行的总时间t;

10.空降兵某部官兵使用新装备进行超低空跳伞,若跳伞空降兵在离地面224m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12.5m/ 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空降兵的安全,要求空降兵落地速度不得超过5m/s(g取10m/ ).求:

(1)空降兵打开降落伞时离地的高度至少为多少米?

(2)如果空降兵落地的速度等于5m/s,相当于从多高的地方自由落体?

11.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求:

(1)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

(2)斜面的倾斜角θ。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试卷答案

1.ACD 2.A 3.D 4.CD 5.BC 6.C

7.解:由图可知,A、B、C、D四点对应的刻度分别是0cm、1.20 cm、2.90 cm、5.10 cm,

则xAB=1.20 cm,xBC=xC﹣xB=2.90 cm﹣1.20 cm=1.70 cm,

xCD=xD﹣xC=5.10 cm﹣2.90 cm=2.20 c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v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x=aT2有:

xCD﹣xAB=2aT2

所以a= m/s2=0.50 m/s2.

故答案为:1.20;2.20;0.195;0.50.

8.(1)不应使用干电池 (2)0.195(3)F或拉力 质量或M

(4)平衡摩擦力太过 偏重

9.解:根据公式v2-v02=2as 得a=-2m/s2 即加速度大小为2m/s2 t=(vt-v0)/a=10s

10.解:(1)设空降兵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高度为h时速度为v,此时打开伞开始匀减速运动,落地时速度刚好为5m/s,这种情况空降兵在空中运动时间短,

则有 =2gh, =2a(H﹣h)

代入数据解得:h=125m,v=50m/s,

为使空降兵安全着地,他展开伞时的高度至少为:H﹣h=224m﹣125m=99m

当落地速度为5m/s时,相当的落体高度

h'= =1.25m;

答: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髙度至少为99m(2)如果空降兵落地的速度等于5m/s,相当于从1.25m高的地方自由落体.

11.(1)2m/ s2 (2)30o

高一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及答案

【篇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6道小题)

1.如图所示,两根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水平长杆,上、下两杆上分别套着质量相等的甲、乙两金属球,两球之间用一轻质弹簧相连.开始时乙在甲的正下方,且弹簧刚好无弹力.现给甲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此后两球在杆上无摩擦地滑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球加速度始终相同B.甲、乙两球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C.当甲球的速度为零时,乙球刚好位于甲球的正下方D.甲球的速度减小至零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大

2.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斜面倾角为θ=30°,物体A,B通过细绳及轻弹簧连接于光滑轻滑轮两侧,P为固定在斜面上且与斜面垂直的光滑挡板,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和4m,开始时用手托住物体A,滑轮两边的细绳恰好伸直,且左边的细绳与斜面平行,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距离地面高度为h,放手后A从静止开始下降,在A下落至地面前的瞬间,物体B恰好对挡板无压力,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关于物体A的说确的是()

A.在下落至地面前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在下落至地面前的瞬间速度不一定为零C.在下落至地面前的过程中对轻弹簧做的功为mghD.在下落至地面前的过程中可能一直在做加速运动3.如图,一物体从光滑斜面AB底端A点以初速度v0上滑,沿斜面上升的高度为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设下列情境中物体从A点上滑的初速度仍为v0)()

A.若把斜面CB部分截去,物体冲过C点后上升的高度仍为hB.若把斜面AB变成曲面AEB,物体沿此曲面上升仍能到达B点C.若把斜面弯成圆弧形D,物体仍沿圆弧升高hD.若把斜面从C点以上部分弯成与C点相切的圆弧状,物体上升的高度有可能仍为h4.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倾角为θ,物块a通过平行于传送带的轻绳跨过光滑轻滑轮与物块b相连,b的质量为m,开始时,a、b及传送带均静止且a不受传送带的摩擦力作用,现让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则在b上升高度h(未与滑轮相碰)的过程中()

A.物块a重力势能减少mgh

B.摩擦力对a做的功等于a机械能的增加量

C.摩擦力对a做的功等于物块a、b动能增加量之和

D.任意时刻,重力对a、b做功的瞬时功率大小相等

5.物体沿光滑固定斜面向下加速滑动,在运动过程中,下述说确的是()

A.重力势能逐渐减少,动能也逐渐减少

B.重力势能逐渐增加,动能逐渐减少

C.由于斜面是光滑的,所以机械能一定守恒

D.重力和支持力对物体都做正功

6.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槽固定在小车上,有一小球静止在圆弧槽的点.小车和小球一起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小球上升的高度可能是()

A.等于B.大于

C.小于D.与小车的速度v无关

二、实验题(本题共2道小题)7.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的实验仪器和器材有:打点计时器、纸带、铁架台和重锤,除了这些以外,下面所给出的器材中必须的还有()

A.交流电源B.低压直流电源C.天平和砝码D.弹簧称

8.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用天平测量重锤的质量m。

(2)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时,应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_____(填“直流”或“交流”)输出端上

(3)开始打点计时的时候,两个作步骤“接通电源”和“松开纸带”的顺序应该是:先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使用质量为m的重物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在选定的纸带上依次取计数点如图所示。纸带上所打的点记录了重物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那么纸带的________端(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设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且O为打下的个点。当打点计时器打下点“3”时,物体的速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物体的动能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1)不需要;(2)交流;(3)接通电源;(4)左;;

三、计算题(本题共3道小题)9.如图为某游乐场内水上滑梯轨道示意图,整个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轨道表面粗糙,点A距水面的高度为H,B点距水面的高度为R,一质量为m的游客(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到B点时沿水平切线方向滑离轨道后落在水面D点,OD=2R,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游客滑到B点的速度vB的大小

(2)游客运动过程中轨道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Wf

10.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水平轨道BC与斜面CD平滑连接在一起,圆弧轨道的半径OB和BC垂直,水平轨道BC的长度大于,斜面足够长。在圆弧轨道上静止着N个质量为m,半径为r(r<

A.第N个小球在斜面CD上向上运动时机械能减小

B.第N个小球在斜面CD上向上运动时机械能增大

C.N个小球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且机械能E=

D.第1个小球到达点的速度v<

11.山谷中有三块石头和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青藤,其示意图如下.图中A、B、C、D均为石头的边缘点,O为青藤的固定点,h1=1.8m,h2=4.0m,x1=4.8m,x2=8.0m.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10kg和m=2kg的大、小两只滇金丝猴分别位于左边和中间的石头上,当大猴发现小猴将受到伤害时,迅速从左边石头A点起水平跳到中间石头,大猴抱起小猴跑到C点,抓住青藤下端荡到右边石头上的D点,此时速度恰好为零.运动过程中猴子均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大猴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小值;

(2)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的速度大小;

(3)猴子荡起时,青藤对猴子的拉力大小.

试卷答案

1.解:A、由于两球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水平方向所受的弹力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球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二定律知,两球加速度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

B、甲、乙两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只有弹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即两球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则甲乙两球的动能之和在变化.故B错误.

C、甲乙两球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则甲乙两球的总动量守恒,当甲球的速度为零时,乙球的速度为v0,速度,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所以乙在甲球的正下方.故C正确.

D、甲球的速度从v0减小至零的过程中,弹簧先伸长再恢复到原长,则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2.解:A、A从静止到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所以A在下落至地面的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而A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

BD、据在A下落至地面前的瞬间,物体B恰好对挡板无压力,以B为研究对象,据平衡求得此时弹簧的弹力为T=4mgsin30°=2mg;再以A为研究对象,当A静止释放的瞬间,A受重力mg,其合力方向向下,大小为mg;当A落地瞬间,A受重力mg和弹簧的弹力2mg,其合力向上,大小为mg,A做简谐运动,据对称性可知,落地瞬间其速度为零;据弹簧振子的运动情况可知,A向下运动时,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然后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故BD错误;

C、据A做简谐运动和能量守恒可知,A落地瞬间,A的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弹簧的弹力做功可能为mgh,故C正确;

故选:C.

3.解:A、若把斜面CB部分截去,物体冲过C点后做斜抛运动,斜抛运动的点有水平分速度,速度不为零,由于物体机械能守恒可知,故不能到达h高处,故A错误;

B、若把斜面AB变成曲面AEB,物体在点速度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物体沿此曲面上升仍能到达B点,故B正确;

C、若把斜面弯成圆弧形D,如果能到圆弧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知:到达h处的速度应为零,而物体要到达点,必须由合力充当向心力,速度不为零,故知物体不可能到D点,故C错误;

D、若把斜面从C点以上部分弯成与C点相切的圆弧状,若B点不高于此圆的圆心,则到达B点的速度可以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物体沿斜面上升的高度仍然可以为h,故D正确;

故选BD.

4.【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电功、电功率.E1E3

【答案解析】ACD解析:A、开始时,a、b及传送带均静止且a不受传送带摩擦力作用,有magsinθ=mg,则ma=.b上升h,则a下降hsinθ,则a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mag×hsinθ=mgh.故A正确.B、根据能量守恒得,系统机械能增加,摩擦力对a做的功等于a、b机械能的增量.所以摩擦力做功大于a的机械能增加.因为系统重力势能不变,所以摩擦力做功等于系统动能的增加.故B错误,C正确.D、任意时刻a、b的速率相等,对b,克服重力的瞬时功率Pb=mgv,对a有:Pa=magvsinθ=mgv,所以重力对a、n做功的瞬时功率大小相等.故D正确.故选:ACD.

【思路点拨】通过开始时,a、b及传送带均静止且a不受传送带摩擦力作用,根据共点力平衡得出a、b的质量关系.根据b上升的高度得出a下降的高度,从而求出a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判断摩擦力功与a、b动能以及机械能的关系.本题是力与能的综合题,关键对初始位置和末位置正确地受力分析,以及合力选择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对象,运用能量守恒进行分析.

5.C

机械能守恒定律;功的计算

解:A、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得:

wG=﹣△Ep物体沿光滑斜面向下加速滑动,重力做正功,所以重力势能逐渐减少.

由于物体加速滑动,所以动能逐渐增加.故A、B错误.

C、由于斜面是光滑的,所以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而支持力不做功,所以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一定守恒,故C正确.

D、重力做正功,支持力不做功,故D错误.

故选C.

6.解:小球和车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小球由于惯性会继续运动,

小球冲上圆弧槽,则有两种可能,一是速度较小,滑到某处小球速度为0,

根据机械能守恒此时有mV2=mgh,解得h=,

另一可能是速度较大,小球滑出弧面做斜抛,到点还有水平速度,则此时小球所能达到的高度要小于.

故选AC.

7.A

8.(1)不需要;(2)交流;(3)接通电源;(4)左;;

略9.【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向心力.D2D4E3

【答案解析】(1)(2)解析:(1)游客从B点做平抛运动,有:

联立解得:

(2)从A到B,根据动能定理,有:

可得:

【思路点拨】游客离开A后做平抛运动,应用平抛运动规律、动能定理可以求出摩擦力的功.本题考查了求速度、摩擦力做功、高度问题,分析清楚游客的运动过程,应用平抛运动规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10.【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E3

【答案解析】BD解析:A、B取N个小球为系统,系统机械能守恒,当整体在水平面上时,动能,所以第N个小球在上升过程中,整体动能转化为斜面上小球的重力势能,所以第N个小球的机械能增加,故A错误、B正确;C、D整体机械能守恒,但是开始重心h小于,所以E<,根据动能定理NmgH=,所以v<,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思路点拨】N个小球在BC和CD上运动过程中,相邻两个小球始终相互挤压,把N个小球看成整体,则小球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弧AB的长度等于小球全部到斜面上的长度,而在圆弧上的重心位置比在斜面上的重心位置可能高也可能低,所以第N个小球在斜面上能达到的高度可能比R小,也可能比R大,小球整体的重心运动到点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可求解个小球到达点的速度.本题主要考查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分析小球得受力情况,能把N个小球看成一个整体处理,难度适中.

11.

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1)大猴从A点到B点做平抛运动,根据高度求出运动时间,再根据水平位移求出大猴水平跳离时的速度小值.

(2)根据C到D点机械能守恒,抓住到达D点的速度为零,求出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的速度大小.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通过竖直方向上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求出拉力的大小.解答:解:根据,解得

则跳离的小速度.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v==m/s≈9m/s.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根据几何关系得,

联立解得F=216N.

答:(1)大猴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小值为8m/s.

(2)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的速度大小9m/s.

(3)猴子荡起时,青藤对猴子的拉力大小为216N.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平抛运动,圆周运动,运用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综合性较强,难度不大,需加强这类题型的训练.

【篇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6道小题)1.行星“G1﹣58lc”适宜人类居住,值得我们期待.该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6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公转周期为13个地球日.设该行星与地球均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该行星的宇宙速度是地球的()

A.倍B.1.5倍C.2倍D.倍

2.一颗月球卫星在距月球表面高为h的圆形轨道运行,已知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月,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知()

A.月球的质量为

B.月球表面附近的环绕速度大小为

C.月球卫星在轨道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g月

D.月球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2π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由万有引力引起的是()

A.银河系球形星团聚集不散

B.月球绕地球运动而不离去

C.电子绕核旋转而不离去

D.树上的果子终总是落向地面

4.在奥运比赛项目中,高台跳水是我国运动员的强项。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从高台上跳下,在他入水前重心下降的高度为H,经历的时间为T。入水后他受到水的作用力而做减速运动,在水中他的重心下降的高度为h,对应的时间为t。设水对他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F,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或关系正确的是:

A.他入水后的运动过程中动能减少量为Fh

B.他入水后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减少量为Fh

C.他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满足Ft=mgT

D.他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减少了mgh

5.两互相垂直的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运动一段位移后,力F1对物体做功4J,力F2对物体做功3J,则合力对物体做功为()

A.7JB.1JC.5JD.3.5J

6.近几年我国在航空航天工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既实现了载人的航天飞行,又实现了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如图所示,在某次航天飞行实验活动中,飞船先沿椭圆轨道1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的P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1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飞船由椭圆轨道1变成圆轨道2的过程中机械能不断减小

B.飞船在圆轨道2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

C.飞船在此圆轨道2上运动的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

D.飞船在椭圆轨道1上的运行周期小于沿圆轨道2运行的周期

二、实验题(本题共2道小题)7.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说法错误的是

A.b点与c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B.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a点与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8.在研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长度改变量的关系”实验中,弹簧长度的改变量可利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得到,而弹性势能的大小只能通过物理原理来间接测量。现有两组同学分别按图甲(让钢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使钢球沿水平方向射出桌面)和图乙(让滑块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使滑块在气垫导轨上向右运动,通过相应的测量仪器可以测出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两组不同的测量方案进行测量.请写出图甲方案中弹性势能与小球质量m及图中各量之间的关系EP=;图乙方案中除了从仪器上得到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外还要直接测量的量是;两种设计方案的共同点都是将弹性势能的测量转化为对另一种形式的能的测量。

三、计算题(本题共3道小题)9.从地面上方某点,将一小球以10m/s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小球经过1s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小球的位移和落地速度.

10.半径为R=0.9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与水平面相切于A点,在距离A点1.3m处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质量为m=0.5kg,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0.2,施加一个大小为F=11N的水平推力,运动到A点撤去推力,滑块从圆轨道点A处冲上竖直轨道。(g=10m/s2)问:

(1)滑块在B处对轨道的压力;

(2)滑块通过B点后的落地点到B点的水平距离.

11.如图所示,一工件置于水平地面上,其AB段为一半径R=1.0m的光滑圆弧轨道,BC段为一长度L=0.5m的粗糙水平轨道,二者相切于B点,整个轨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P点为圆弧轨道上的一个确定点.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其质量m=0.2kg,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工件质量M=0.8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取g=10m/s2)

(1)若工件固定,将物块由P点无初速度释放,滑至C点时恰好静止,求P、C两点间的高度h.

(2)若将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工件,使物块在P点与工件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①求F的大小.

②当速度v=5m/s时,使工件立刻停止运动(即不考虑减速的时间和位移),物块飞离圆弧轨道落至BC段,求物块的落点与B点间的距离.

试卷答案

1.C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解:根据得,宇宙速度的大小v=.

因为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6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5倍,则宇宙速度是地球的2倍.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解:“嫦娥一号”卫星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月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得:

G=m(R+h)=m=ma

在月球表面上,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有:

m′g月=G,得GM=g月R2,

由上解得:

M=

v=

a=

T=2π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解:A、银河系球形星团靠星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而聚集不散,故A错误;

B、月球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提供向心力,而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不离去,故B错误;

C、电子受到原子核的吸引力而绕核旋转不离去,不是万有引力,故C正确;

D、树上的果子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终总是落向地面,属于万有引力作用,故D错误.本题选不属于由万有引力引起,故选:C

4.B

5.A功的计算

解:当有多个力对物体做功的时候,总功的大小就等于用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和,

由于力F1对物体做功4J,力F2对物体做功3J,

所以F1与F2的合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就为4J+3J=7J,

故选:A.

6.解:A、飞船由椭圆轨道1变成圆轨道2的过程,要在P点加速然后改做圆轨道2的运动,故中机械能要增大,故A错误;

B、飞船在圆轨道2无动力飞行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故B正确;

C、圆轨道2高度为343千米,而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6×104km,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故r越大ω越小,故C错误;

D、由C分析可得,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周期越长,故飞船在圆轨道2上的运行周期大于沿椭圆轨道1运行的周期,故D正确.

故选:BD.

7.B

8.;滑块质量;动能

9.解:小球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公式:

(1)竖直方向:=

水平方向:x=v0t=10×1m=10m

落地位移时的位移:,

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为φ,.

(2)落地时竖直方向速度:vy=gt=10×1m/s=10m/s

落地速度:

落地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答:(1)小球的位移为m,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arctanφ;

(2)落地的速度为m/s,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10.解:从开始到A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设滑块到达B点的速度为v,从A到B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得:

在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解得:

解得:方向竖直向上

离开B点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水平方向:

解得

11.P点下滑经B点至C点的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mgh﹣μ1mgL=0

代入数据得:h=0.2m…①

(2)①设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P点与圆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θ,由几何关系可得cosθ=…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有mgtanθ=ma…③

对工件和物体整体有F﹣μ2(M+m)g=(M+m)a…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代入数据得F=8.5N…⑤

②设物体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水平位移为x1,物块落点与B间的距离为x2,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h=…⑥

x1=vt…⑦

x2=x1﹣Rsinθ…⑧

联立①②⑥⑦⑧式,代入数据得

x2=0.4m

答:(1)P、C两点间的高度是0.2m;

(2)F的大小是8.5N;

(3)物块的落点与B点间的距离是0.4m.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急求答案,高分悬赏

1对A分析

受摩擦力和重力

受力平衡

AB间摩擦F=m1gsinθ

对B分析

受两个摩擦力和重力

受力平衡

m2gsinθ=m1gsinθ+f

B月斜面间摩擦f=(m2-m1)gsinθ

2题没图没法做

高一寒假作业答案2022物理

对于物理,想必是很多朋友喜欢的科目之一。朋友,以下是由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寒假作业答案2022物理”,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一寒假作业答案2022物理

第1页

1-4CBBC

11.(1)ABC(2)不能合力为,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2.(1)0.1(2)0.4(3)0.14(4)0.1。

第2页

1-4CDBA

13.解:(1)前1s时间内的加速度

3分

(2)1s到4s时间内的加速度。

1s到4s时间内的位移

3分

(3)前1s时间内的位移,

4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4.解:(1)重物受力如图。

将力分解,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有

水平方向上①

竖直方向上②

联立两式,代入数据解得两根绳AC和BC上的拉力分别为

(2)由①式知,若AC绳的拉力为150N,则BC绳上的拉力将达到,

超过了其100N的承受能力。

当BC绳的拉力时,重物的重力为

所以为了不使绳子被拉断,重物的重力不应超过115.5N。

第3页

1BD2BCD

15.解:推木箱匀速前进时,木箱受力如图1。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有Fcos37°=Ff

FN1=mg+Fsin37°

而Ff1=μFN1

解以上三式得木箱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μ=0.17

拉木箱前进时,木箱受力如图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cos37°-Ff2=ma

FN2+Fsin37°=mg

而Ff2=μFN2

解此三式得木箱的加速度

a=0.56m/s2

第4页

1-4DBBC

5.(1)甲 甲方案中摩擦力较小 (2)4.8m/s2 乙 (3)BC

6.(1)(2)(3)

第5页

1-4BBCDABD

5.⑴设土星质量为M0,颗粒质量为m,颗粒距土星中心距离为r,线速度为v,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解得:

对于A、B:和得:或

⑵设颗粒绕土星作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则:

对于A、B两颗粒分别有:和

得:或或

6.(1)初始时物体动能,到达B点时的动能。

由A到B过程中,外力做功,

由动能定理,(动能定理列对的,下同)

得。

(2)如图所示,设滑块上升到D点时速度为0,所走距离为s1。

到达D点滑块动能为,

由B到D的过程中,外力做功为

由动能定理,求得。

由知,滑块不能静止在D点,将继续向下运动。

设滑块终停在水平轨道上的E点,BE间距离设为s2。

到E点时滑块动能为,

由D到E的过程中,外力做功为,

由动能定理,

求得。

第6页

1-2ACDBCD

3设小球从圆弧顶点以速度抛出,经过时间秒垂直落在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如图所示,

第7页

1-4CBDA

5(1)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都相等(2)2.64

(3)12.6图略;(4)打下A点时,小车的速度

6,5N,AD,BCl;

7,0,ma

第8页

1-4BCAC

56A绳拉力80N;B绳拉力100N

第9页

1-4ACD;AD;BC;CD;

5第10页

1.ACD

2.BC

3.BD

4.AC

5.C

6200m、10s

71×10N、20m/s

第11页

1.CD

2.ABC

3.C

4.C

5.B

6.角速度为ω,线速度为v;

长春角速度为ω,线速度为v

则ω=ω

由于r>r,v=ωr

则v>v

7.(1)由h=1/2gt得t=√2h/g=2s

(2)由x=vt得x=30m

第12页

1-4.ACDA

5.(1)600N

(2)840N

(3)以3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或3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

6解:解析 (1)因OB绳处于竖直方向,所以B球处于平衡状态,AB绳上的拉力为零,OB绳对小球的拉力FOB=mg.

(2)A球在重力mg、水平拉力F和OA绳的拉力FOA三力作用下平衡,所以OA绳对小球的拉力FOA==2mg.

(3)作用力F=mgtan60°=mg.

答案 (1)mg (2)2mg (3)mg

第13页

1-4.DCBBC

5解:①受力如图,竖直方向受力平衡

得FN=17N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②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a=0.3m/s2

5s内的位移为:

高一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试题

高一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4分,错选不选多选均不得分.)

1.两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A的加速度aA=3m/s2,物体B的加速度aB=-5m/s2,两者加速度和速度的大小比较()

A.物体A加速度大B.物体B加速度大

C.物体A的速度大D.物体B的速度大

答案:B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很小,所以可以当作质点

B.太阳很大,所以不可以当作质点

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当作质点

D.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当作质点

答案:D

3.在标准的运动场上将要进行1500米的赛跑.某运动员上午9时20分40秒站在起跑线上,9时20分50秒发令枪响,从跑道起点出发,绕运动场跑了3圈多,9时25分28秒到达终点,成绩是4分38秒.以上描述中表示时间的是:()

A.9时20分40秒B.4分38秒

C.9时25分28秒D.9时20分50秒

答案:B

4.以下各种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可能存在的是()

A.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

B.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减小

C.速度向东,正在减小;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

D.速度向东,正在减小;加速度向东,正在增大

答案:C

5.下列说确的是()

A.在时间轴上秒就是1~2s

B.第1s末与第2s初是同一时刻

C.在5s内就是从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

D.第5s是一个时刻

答案:B

6.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6km/h,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10km/h,则在全程范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

A.7.04km/hB.7.50km/h

C.8km/hD.8.24km/h

答案:B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6分,少选得3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7.下列各物理量是矢量的是()

A.速度B.时间C.质量D.加速度

答案:AD

8.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C.物体的速度改变,加速度也一定改变

D.物体的速度不变,加速度一定为零

答案:BD

9.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不一定小于其路程

答案:AB

10.关于瞬时速度,下述说确的是()

A.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

B.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C.是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速度

D.是物体通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答案:BD

三、实验题(本大题2小题,每空4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空白处.)

1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用______电源,频率为______Hz,它每隔_____秒打一次点.

答案:220V交流500.02

12.某同学在做打点计时器实验时,获得如下两条纸带:

图1中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说明小车做__________运动,图2中小车靠的纸带的左端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说明小车做__________运动.

答案:匀速直线加速直线

四、计算题(13题10分,14题10分,15题12分,共3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给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某运动员在百米跑道上以8m/s的速度跑了80m,然后又以2m/s的速度走了20m,这个运动员通过这段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以8m/s的速度跑了80m,所用的时间为t1=808s=10s;以2m/s的速度走了20m,所用的时间为t2=202s=10s

跑完百米所用时间为t=t1+t2=20s

平均速度v-=st=10020m/s=5m/s

答案:5m/s

14.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获得30m/s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s,球又在空中飞行0.3s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s,且球被挡出后以10m/s沿原路反弹,求:

(1)罚球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300m/s2

(2)守门员接球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400m/s2

15.起重机竖直吊起一货物,货物的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如图,物体上升运动有几个过程?每一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多少?6s内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解析:(1)物体上升有三个过程:

个过程0~2s,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4m/s;第二个过程2s~5s,以4m/s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三个过程5s~6s,做减速运动,初速度为4m/s,末速度为零.

(2)阶段的加速度为a1=vt-v0t=4-02m/s2=2m/s2;第二阶段加速度为零;第三阶段加速度为a3=vt-v0t=0-41m/s2=-4m/s2,加速度大小为4m/s2.

(3)6s内物体上升的高度在数值上等于速度时间图象上对应的梯形面积数值,由数学知识可知,设梯形面积S=12×(3+6)×4=18m,所以物体在6s内上升的高度为18m.

高一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试题(二)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体积大的物体一定不是质点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2.下面哪一组单位属于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米、牛顿、千克B.千克、焦耳、秒

C.米、千克、秒D.米/秒2、千克、牛顿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会产生弹力

B.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必定也是受力物体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4.一物体m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如图所示,在滑动过程中,物体m受到的力是:

A、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D、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5.某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三个力的大小可能是

A、4N、7N、8NB、3N、5N、1N

C、3N、4N、8ND、7N、9N、17N

6.如图所示,光滑的圆柱体放在竖直墙和挡板之间,当挡板与竖直墙之间的夹角α缓慢发生变化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当α角增大时,圆柱体对木板的压力加大

B.当α角减小时,圆柱体所受合力加大

C.当α角增大时,墙对圆柱体的弹力加大

D.当α角减小时,圆柱体对木板的压力加大

7、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运动速度小的物体惯性小

B.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表现出来的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C.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

D.物体受力大时惯性大,受力小时惯性小,不受力作用时无惯性

8、在光滑水平面上原来静止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减小的水平外力作用时,木块将做

A.匀减速运动B.匀加速运动

C.加速度逐渐增大而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D.加速度逐渐减小而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9.某校科技兴趣小组观察“嫦娥二号”的发射过程后,用实验来模拟卫星的发射。火箭点燃后从地面竖直升空,时刻级火箭燃料燃尽后脱落,时刻第二级火箭燃料燃尽后脱落,此后不再有燃料燃烧。实验中测得火箭竖直方向的图像如图所示,设运动中不计空气阻力,全过程中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推力大小恒定。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时刻火箭到达点,时刻火箭落回地面

B.火箭在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大于重力加速度

C.火箭在时间内的加速度大于时间内的加速度

D.时间内火箭处于超重状态,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10.对于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以下说确的是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受到物体挤压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1.站在升降机中的人出现超重现象,则升降机可能

A、作加速上升B、作减速下降

C、作加速下降D、作减速上升

12.如图所示,物块m放在斜面体M上,物块m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而斜面体M静止不动。则下列说确的是

A.斜面体M对物块m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B.斜面体M对地面的压力等于

C.斜面体M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D.斜面体M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