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4月份经济数据点评(四月份经济数据)

关于4月份经济数据点评,四月份经济数据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月份经济数据点评(四月份经济数据)4月份经济数据点评(四月份经济数据)


1、易车原创·车坛神评 每月点评准时2号抵达,2022年4月份汽车圈有哪些热点大事发生呢?本月的主题比较多样,一、阵痛中苏醒 多地汽车行业有序复工近期,多地遭受病毒侵扰,除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各行各行都遭受了巨大的影响,这其中汽车业同样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而随着长春、3月中旬作为汽车城的长春已经逐步恢复,而另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有序复产复工成为重中之重,国家相关部门派出而截至目前,二、4亿辆!机动车保有量解锁新里程碑4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消息,截至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2亿辆,首次超过4亿辆,达到新的里程碑,其中汽车3.07亿辆,机动车驾驶人4.87亿人。

2、今年一季度新注册登记机动车934万辆,其中汽车新注册登记657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91.5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724.5万辆,一季度新注册登记111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4.4万辆,增长138.20%,呈高速增长态势。

3、而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87亿人,一季度新领证驾驶人775.8万人,其中,汽车驾驶人数量为4.50亿人,占驾驶人总数的92.33%。

4、从“一穷二白”,到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辆的里程碑,仅仅几十年,中国经济奇迹在汽车行业体现的淋漓尽致,人人买的起车已不是梦想,现在的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车轮上的国家,但这却远远不是发展的天花板,新四化的汽车将集成更多属性,在智能化、网联化以及低碳甚至零碳出行三、新形势下汽车安全更加重要众所周知,当前汽车发展已经进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的新时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为经济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衍生出软件安全、网络安全、产业供应链安全等新型安全问题,带来了新的风险与质量不确定性,给汽车安全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

5、为了解决这个问题,4月初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应急部、海关总署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试行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通告》,共同启动汽车安全沙盒监管试点工作。

6、何为沙盒监管,可以通俗理解为防患于未然,它将为企业提供测试平台和测试周期,鼓励企业对已经应用的前沿技术进行深入安全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标准滞后带来的监管缺失,有利于监管部门更早地将前沿技术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纳入监管范围,更好地保障产品安全底线,最大限度地防范产品应用风险。

7、同时,沙河监管也将具备更好的应对风险实时性、灵活性,防止监管过严对科技创新的抑制,较好地平衡技术创新和安全风险,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繁荣健康、安全有序发展提供了新的监管思路。

8、此外,国家多个部委4月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9、企业要切实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10、企业要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处理活动,以及数据出境安全管理。

11、前有“滴滴数据安全门”、四、氢能进入快车道 中国加氢站建设世界第一据相关消息显示,我国在氢能加注方面获得新突破,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约占全球数量的40%,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在交通领域,我国现阶段以客车和重卡为主,正在运营的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车辆数量超过6000辆,约占全球运营总量的12%。

12、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多样化,其中氢能技术逐渐被提上日程,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已发布多份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诸如当时仅一味加氢站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看到氢能源车以及加氢站的相互关系,如果氢燃料电池车销售不乐观,则加氢站再多也是枉然,即便技术成熟,相关企业亦不愿铺设过多加氢设备,二如若加氢站无法普及,则会影响氢燃料电池车的大规模推广,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不言自明。

13、就目前而言,在国家和各地政府鼓励下,氢能“危化品”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定位为国家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态势下,各方对发展氢能产业都展现了极大的热情,区域方面,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三大区域的氢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

14、从制氢方面来说,电解水制氢不切实际,近中期以工业副产氢、煤制氢等来支撑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未来将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运输过程则无论是通过气氢拖车、液氢罐车、还是固态储氢、管道运输等方式,一来技术尚未成熟,二来储氢成本也会居高不下;而在加注层面,快速完成氢气加注也对其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5、就目前来看,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在华北和西北等地积极推进,电解水制氢成本稳中有降;在氢能储运方面,以20兆帕气态高压储氢和高压管束拖车输运为主,积极拓展液态输氢和天然气管网掺氢运输。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