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农村公路抗震设防等级_农村公路抗震设防等级划分

公路抗震等级怎么填写

最常见的是。

农村公路抗震设防等级_农村公路抗震设防等级划分农村公路抗震设防等级_农村公路抗震设防等级划分


农村公路抗震设防等级_农村公路抗震设防等级划分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防要求,将公路工程划分为五个档次: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抗震重点工程,其抗震等级定位一级。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一般工程和二级公路的抗震重点工程以及二公路路工程抗震设防目标,其抗震等级定位二级。

3、二级公路上的一般工程和工路上的抗震重点工程以及四级公路上的梁端支座、梁端连接、支挡措施,其抗震等级定位。

4、公路上的一般工程和四级公路上的抗震重点工程,其抗震等级定位四级。

5、四级公路上的一般工程,一般可不进行抗震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抗震等级怎样划分的?

一、抗震等级是怎么样确定的?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较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烈度:是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强度所划分的等级,把划分为六级:小3级,有感3-4.5级,中强4.5-6级,强烈6-7级,大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

二、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一般规定

(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

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而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3)抗震设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1确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节第9条规定的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4)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

(5)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 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6)抗震设计的多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或四级,地下室柱截而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或四级。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7)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8)房屋高度大、柱距较大而柱中轴力较大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或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柱。

(9)高层建筑结构中,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除应符合一级抗震等级的基本要求外,尚应符台下列规定:

1)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C`.应增大20%;

③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_V`,应按表5-13的数值增大O.02采用;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分率,中、边柱取1.4%,角柱取1.6%。

2)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应增大20%;

②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最小配箍率应增大10%。

3)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士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L.8,其余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R`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R`应增大2U%;作用产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数取1.8,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计该项增大;

③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_R`应按表5-13的数值增大0.03采用,且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6%;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分率取1.6%。

4)筒体、剪力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1.L倍采用,其他部位可按墙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L.3倍采用;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1.9倍采用,其他部位的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L.2倍采用;

②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35%,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4%;

③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率应取为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宜配置型钢,型钢宜向上、下各延伸一层。

5)剪力墙和简体的连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当跨高比不大于2时,应配置交叉暗撑;

②当跨高比不大于1时,宜配置交叉暗撑;

注:其他内容详见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

抗震设防类别怎么划分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分为标准,重点,特殊,适度设防类四大标准。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作用。3、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作用。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法律依据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条 为了提高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能力,降低灾害风险,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建筑法》、《中华防震减灾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第二条 在中华境内从事建设工程抗震的勘察、设计、施工、鉴定、加固、维护等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第三条 建设工程抗震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设防、突出重点的原则。《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第四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抗震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交通运输、水利、工业和信息化、能源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对全国有关专业建设工程抗震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规定 条 为了提高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能力,降低灾害风险,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建筑法》、《中华防震减灾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第二条 在中华境内从事建设工程抗震的勘察、设计、施工、鉴定、加固、维护等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第三条 建设工程抗震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设防、突出重点的原则。《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第四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抗震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交通运输、水利、工业和信息化、能源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对全国有关专业建设工程抗震的监督管理。

抗震设防类别有几级?怎么划分?

抗震设防类别有四级,划分情况如下: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时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扩展资料:

1、抗震设防目标是指建筑结构遭遇不同水准的影响时,对结构、构件、使用功能、设备的损坏程度及人身安全的总要求。建筑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

2、对于非抗震设防地区农村危改房,也应参照该基本要求并按6度设防标准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对于9度设防地区的农村危改房建设,其抗震构造措施则应高于该基本要求的标准。

3、我国的抗震设计仍然是以概念设计为主。只有少数工程结构才使用抗震验算或模型实验等辅助设计手段。在概念设计中的抗震措施要求,是根据国内外震害经验的总结而规定的。所以,我国现行的各抗震设计规范大都是以“设防烈度”或“设计烈度”为依据的。

参考资料:

抗震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一级,二级,抗震表示很、、较。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较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扩展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一般规定

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3、烈度:是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4、震级是表示强度所划分的等级,把划分为六级:小3级,有感3-4.5级,中强4.5-6级,强烈6-7级,大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四级公路抗震等级

6级。四级公路抗震等级是6级。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烈度,而四级公路抗震的等级只有6设防烈度。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烈度叫抗震设防烈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