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苏州留园美景图 苏州留园景点分布图

苏州留园一日游游玩攻略苏州留园游览图

【景点攻略大全】

苏州留园美景图 苏州留园景点分布图苏州留园美景图 苏州留园景点分布图


(1票价:淡季45元;旺季55元提前一天预约门票可优惠2元

旺季时间:每年1、2、3、6、11和12月

淡季时间:每年4、5、7、8、9和10月

注:提前一天预约门票可优惠2元

(2地址:苏州金阊区阊门外留园路338号

(3开放时间:7:30-17:30

(4交通指南:可乘游1、3、5线或6、7、22、33、44、70、85、88、91、317路直接到留园;也可乘101、103路在观前街站转乘游1路

【游玩景点】

明瑟楼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故借以为名。

济仙亭

此亭为廊亭,盛氏时此亭无名,后因亭北青枫树边有一石形如济颠,而俗称济仙亭。

亦不二

不二:《维摩经》曰:“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意为直接入道,不需文字语言。

又一村

陆游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一村”三字盛氏时即有,开始系指东面一片,即“花好月圆人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

八角亭

此亭原在城内修仙巷,为宋氏园内之物,解放初修建留园时从宋宅内移入留园。因此亭为八柱八角,没有新的题名,故通常称为八角亭。

闻木樨香轩

木樨,即岩桂。轩为方形,后倚云墙,单檐歇山造,徐氏时称“桂馨阁“,刘氏时曾名“餐秀轩”,盛氏时改为今名。

【景点游玩介绍】

留园为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其时东园“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

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由叠山周时臣所堆之石屏,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

苏州留园好玩么苏州留园玩多久合适

景区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景区建设: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水景;东部回廊;北部农光;西区奇山。

景点特色: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

空间处理: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

建筑艺术赏:

留园首看建筑。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主要景点:

1、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

2、楠木殿

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五峰”源于李白的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

3、雨过天晴图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雨过天晴图”。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

4、济仙亭

此亭为廊亭,盛氏时此亭无名,后因亭北青枫树边有一石形如济颠,而俗称济仙亭。

5、涵碧山房

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

6、远翠阁方

干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诗与景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后改名含青楼,盛氏时名“远翠阁”。阁实质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山造。

7、洞天一碧

建筑为小屋一间,因三面置有空窗,亦可称亭。因此地在石林小院内,有如洞天福地中的一块碧玉,故名。

游览指引:

旅游信息开放时间:7:30-17:00

留园路线:

苏州留园平面图苏州留园平面图ppt

苏州留园平面图

留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初为太仆寺卿徐泰时之东园。清代乾嘉(1736—1820时期,园归东山人刘恕,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且多植白皮松,有苍凛之感,“前哲”韩文懿亦“尝以寒碧名其轩”,因易名“寒碧山庄”,又因地处花步里,有称“花步小筑”。清同治光绪(1862—1908时,留园被湖北布政使盛康购得,盛氏又对园进行了扩充,因前园主姓刘,又寓“长留天地间”之意,故改名留园。

留园占地2.33公顷,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种植瓜蔬。

从中部入口处进园,有一道曲折幽暗的通道,经过几道周折,才逐渐开阔明亮。在“长留天地间”腰门处,六道漏窗将园精景遮掩,但透过花格,园内景致隐约可见。西折顺廊可达绿荫轩。西面爬山廊顺山势逐渐抬高,廊内西壁上嵌有明代董刻“二王法帖”,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法帖数十方。闻木犀香轩是中部的制高点,在此俯瞰中部,曲溪楼、清风池馆及远翠阁等高低参,优美入画。中部的主体建筑为明瑟楼和寒碧山房。

东部以建筑为主,是全园的精华。该景区中之“五峰仙馆”是全园的厅堂,有“江南第一大厅”之称。还我读书处、揖峰轩、汲古得绠处、西楼、鹤所环绕四周。它与林泉耆硕之馆之间的石林小院,被专家称为留园的精华之处。院内多名峰,峰石之间还组成了极有趣味的景致。林泉耆硕之馆的北面有“留园三峰”,三峰分别取名“冠云”、“瑞云”、“岫云”,其中以冠云峰为。

西部是自然景色,为明代堆叠的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山上枫树成片,深秋时节红霞若锦。北部是田园风光,现为盆景区,展示苏派盆景。

全园四景皆有曲廊相连,廊长达700多米。沿壁镶嵌有历史名家书法石刻300多方,称为“留园法帖”。

此外,园中建筑还有传经堂、卷石山房、听雨楼、寻真阁、掬月亭、含青楼、半野草堂、濠濮亭等。

苏州留园景点介绍

苏州留园景点介绍

留园位于江南古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四大名园。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苏州留园景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州留园景点介绍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茸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科举考试的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长达六七百米,廊壁嵌有历代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

留园三绝是:冠云峰、楠木殿、鱼化石。

鸳鸯厅,为一屋两翻轩,由南北两厅组成,南北两厅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是男主人会客的地方;南为圆梁,无雕花,北厅地砖也比南厅大,南厅是女主人会客和男主人听音乐的地方。

拓展:景点苏州留园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站在门后留园全景图前)

有道是:“苏州好,城里半园亭。”现在,我们就来游览苏州的园林--留园。田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代表了清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结构紧凑,富丽堂皇。其余的三处分别是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和明代的拙政园。同时,留国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所谓全国的四大名园,是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四处园林,其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而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则是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瞧,留园的门很小,高不过2米许,宽不过1.5米,很不起眼,小中见大,这正是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19987年12月4日,留园又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一起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范例列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门厅正中上方悬挂着“吴下名园”匾额,似乎要告诉我们留园曾经拥有的辉煌,大型漆雕屏风上绘有留园的全景图,它是用2500块玉石镶嵌而成的。那么,为什么要用2500块玉石呢?因为这幅图是在苏州2500岁生日的时候,由扬州艺人所雕,每块玉石代表了苏州一年的历史。通过这幅全景图,我们可以看到留园分为四个部分:中部是精华所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北部具有农村田园风光;西部林木高耸,尽得山林野趣,整个园林占地30多亩。

那么,这座园林为什么叫“留园”呢?其实,留园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她早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相当于哥白尼、布鲁诺生活的年代。第一个主人叫徐泰时,曾经当过工部营缮郎中,所以他对建筑是有一番研究的,这对他后来修建东园很有帮助。因为他工作做得好,被提升为太仆寺卿,相当于从建设部的高级官员升到交通部的部长。徐泰时为人耿直,因而得罪了权贵,在遭劾罢官回家以后,修建了东、西两园,东园就是今天的田园,西园后来被他的儿子捐做寺庙,也就是今天的西园寺。徐泰时以后,这个园子也就逐渐荒废了。到了清代的嘉庆年间,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的吴县东山人刘蓉峰辞官回家后买下了东园的旧址,改建为“寒碧山庄”,因为园内多植白皮松,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又叫“花步小筑”,因为前面有一条路叫花步里;又因为主人姓刘,所以老都叫它“刘家花园”。光绪年间,湖北布政使盛康(字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废园,盛旭人精通医道,原在常州开国店,经李鸿章介绍,献丹治好了慈禧太后的慢性皮炎,慈禧太后高兴之下,就把海峡的钓鱼等三座小岛赏给盛家种草,因而盛家很有钱。

盛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后就将它改名为“留园”,一个原因是“刘家花园”的“刘”与“留园”的“留”谐音,这是花园易主常用的一种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将“隋园”改为“随园”;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园时曾发现一块“长留天地问”的石碑,据说是刘伯温写的,他想这个花园历经战火仍然保留下来,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的保佑,也希望留园能永远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风月伴烟梦”,这个“留”字又有让客人留连忘返之意。清末朴学俞樾在《留园记》中讲,“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憩也。”

从留园的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园主修建花园时花费了不少心血,田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小品.每一副对联,每一处题额,都别有一番用意。因此,我们在游览园林时,必须把握住园主的用意,这样,您才能真正领会到园林的魅力所在。苏州园林大多数以“隐逸”为主题,那么,留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呢?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景观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从留园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入口处的腰门,是一条50多米长的“S”形过道,这条过道是园林建筑中空间处理极为成功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大家跟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体会。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这个天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边的`这个建筑是轿厅,古时候,有钱人出门,大都坐轿子,但轿夫是下等人,不允许与主人一起进入内厅,只能坐在这儿歇息。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前面有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到了这个敞厅,大家再回过来想一想,体会一下,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过道将外界的尘嚣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过这一段过道,是不是有点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现在,我们来到了留园的中部,园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型特征。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则有何趣?”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到绿荫轩)

这座“绿荫轩”,轩名取自明代诗人高启的“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诗句。原来,在绿荫轩旁曾种有一棵老榉树,一棵老枫树,树枝像两把大伞遮在屋顶上,所以叫“绿荫轩”。在留园的中部,可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这儿便是我们观赏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桥上紫藤开花,树木发芽,似乎凸显出一幅立体的春色图。来到后边,墙上有“花步小筑”四个字,为什么要写上这几个字呢?留园一带旧名“花步里”,“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装卸花木的码头;“里”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们常说的“里弄”、“邻里”,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称为一里;“小筑”就是小的建筑,比如“网师小筑”,主人很谦虚地说,我这个花园只是花步里边上的一处小建筑而已。此处园主以墙为纸,墙角散置湖石,花坛中堆石笋,植天竺、爬山虎冲霄而上,又垂下几缕绿叶,整幅图画给人以运笔凝炼洒脱之感。 ;

苏州留园

苏州留园是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它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茸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

留园以其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四大名园,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5A级旅游景区。

留园

一、留园(苏州园林)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

园巾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

咸宁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而此园独存。

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

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

其间以曲廊相连。

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中部是原来寒碧山庄的基址.中辟广池,西、北为山。

东、南为建筑。

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

山上古木参天,显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气氛。

山曲之间水涧蜿蜒,仿佛池水之源。

二、留园(苏州园林)景点

留园三绝

冠云峰:留园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艺术的杰出。

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

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楠木殿:楠木殿柱子原来是上好的楠木加工而成,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

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鱼化石:保存在留园的五峰仙馆内,号称“留园三宝”之一。

是这块直径一米左右,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15毫米的大理石,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

三、留园(苏州园林)门票介绍

门市价:60元 同程价:50元 返还点评奖金2元

留园旅游交流群:168348657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新数据为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