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野兔的生活环境,居住地点 野兔的生活特点

草兔亦称沙漠野兔、海角野兔、布朗野兔、阿拉伯野兔,有的地方还称其为蒙古兔、跳猫、山跳子、欧兔等。 在我国广泛分布于辽、吉、黑、蒙、晋、陕、宁、青、甘、新、冀、鲁、豫以及皖、苏、鄂等长江北部地区,黔和滇北、川东亦有分布。 分布在辽西北地区的正是这种草兔(简称野兔,下同)。

1.2 栖息环境

野兔主要栖息于农田附近沟渠两岸的低洼地、树林、草甸、田野、灌草丛及林缘地带,主要活动时间在夜间,视觉、听觉都较发达。 主要以树木(树皮、嫩枝、树苗)、杂草以及农作物和山野菜等为食,对苗圃中的大苗、造林地中的幼树和农作物危害较重。 研究表明,但凡具备下述 3 个条件的地带(区),野兔数量就多,反之亦然。 一是有能够藏身的环境,如乔木幼林、灌木林、长有矮树的荒滩地等。 二是能够瞭望天敌,还不影响奔逃的地带。 三是附近有水源且有食物的地区。 与水相比,野兔的食物比较容易获取,特别是在晚秋和早春等枯水季节,水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另外,正值哺乳期的母兔,每天也需要饮用足量的水。 因此,重度缺水地区野兔的

种群数量一般都相对较少。

1.3 野兔的生活习性

野兔从来都没有绝对固定的栖息地。 除了育仔期有简单而固定的巢穴之外,其他时段就皆属流浪生活,但其游荡活动的范围相对固定,不会轻易逃离其所栖息的地域(约3 km 半径的范围)。 春、夏季常在灌木(草)丛和茂密的幼林中生活;秋、冬季节草木凋零,野兔的藏身之处通常可能是一片土疙瘩、一丛灌草堆,或其他合宜的地方。 野兔会用前爪挖一个较浅的小穴匿身,这种匿身小穴俗称“埯子”,长、宽分别约为 30 、 20 cm ,前端平浅,往后渐深,最末端深约 10 cm ,呈簸箕状。 野兔匿伏时,通常只将身体下半部藏起来,背脊与地面持平或稍高,凭借其通体良好的保护色而隐身,觅食时离去或受惊后逃走,再藏时重挖,也有利用旧“埯”匿身的时候。

野兔以生性机警著称,隐匿严密,视觉和听觉皆较灵聪,逃跑迅速,生殖能力强,尽管天敌较多,但仍能保持其种群长盛不衰。 野兔营昼伏夜出生活,喜欢行走在“兔子道”(已经走过多次的固定兽径)上,民间“套兔子”利用的就是这一特性。 自接近黄昏开始活动整夜不休,有时时至拂晓仍未回巢匿伏。 在春季发情求偶追逐期,遇有白日阴天或下毛毛雨、路人稀少时,也有出来活动的情形 [3-4] 。 平日只有在白天受到惊扰时,才会从匿身处突然出逃,但立即又回到它认为安全的地方挖“埯”匿身。 野兔挖“埯”速度极快,通常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 野兔的嗅觉非常灵敏,繁殖季节凭借出色的嗅觉追逐求偶。 另外,野兔会将鼻子上的腺体分泌物不时涂到树干或枝杈上,或用肛门处的臭腺分泌物至地面上,依此作为地理(点)标志,进而凭借分泌物的味道辨识前路。 野兔属杂食性动物,食物种类依栖境条件而定,主要啃食树苗(幼树)、幼嫩枝叶、树皮、灌草及各种农作物等。 一般喜食乔灌木的叶片、嫩草和野菜;冬季和早春以啃食树木枝条和幼树皮、吃草根为主,偶吃地衣,在种群数量过大时,常对林业造成严重危害。 生活在果园、农田附近的野兔,会啃食果树基部树干、盗食蔬菜,尤其喜食萝卜和春季新出土的豆苗,常成片啃食,危害尤甚。

野兔的生活环境,居住地点 野兔的生活特点野兔的生活环境,居住地点 野兔的生活特点


在生殖方面,雄兔的发情时节一般从 12 月开始,但繁殖季出现早晚要看雌兔的发情状况。 交配时通常是多只雄兔竞相追逐 1 只雌兔,求偶竞争场面惨烈,彼此间或用后腿蹬踹,或用嘴撕咬,或用爪抓挠。 哺乳期亦可交配。 雌兔大都在灌草中和坟堆旁产仔,有时也会利用其他动物的巢(洞)穴产仔。 临时产窝先铺好杂草,咬下腹毛铺在草上,然后才在其上产仔。 刚出生的幼兔便有毛,眼睁开,可以自由活动。

野兔的生活环境,居住地点 野兔的生活特点野兔的生活环境,居住地点 野兔的生活特点


野兔每年产仔 3~4 胎,早春 2 月即会有母兔怀胎。 妊娠期一般为 45~48 d 。 2 — 3 月每胎产仔 2~3 只, 4 — 5 月每胎产仔 4~5 只, 6 — 7 月每胎产仔 5~7 只,产仔数量之所以随月份递增,是因为与食料丰富度及气温渐暖有关。 春、夏季遇有干旱出现(此为辽西北地区之常态),幼仔成活率会更高,秋后野兔的数量亦会随之骤增,反之亦然。 一般情况下,扣除死亡率,单只母兔平均 1 年可增殖 6~9 只幼兔。 野兔寿命平均为 8~10 年。

野兔有较厚的皮毛御寒,故能营露天生活。 野兔通常在4 月和 10 月分别换毛 1 次,夏季背部和臀部毛色接近,以短针毛居多,进入冬季则软绒毛增多,而体侧尚有长针毛外露于毛被之外。 野兔有发达强壮的后肢,可持续奔跑 1~2 km ,进而成功逃避天敌追杀。 当遇有天敌追杀时,野兔的逃跑避险对策为快速奔跑和戛然停止间歇出现,路线曲折。 其足动特点表现为 2 个前足前后排列呈交错状,两后足对称平行。 不论奔跑抑或跳跃,野兔皆保持着一种基本姿势,即将后腿伸至前腿之前,利用其强劲的后腿蹬力让身体跳跃得既高且远。

野兔的生活环境,居住地点 野兔的生活特点野兔的生活环境,居住地点 野兔的生活特点


观察发现,野兔有 2 种不同的粪便:一种不属于正常的粪便,叫作胃囊,是一种由黏膜所包裹着的小圆球状潮湿的软粪,由盲肠排出;另一种则为正常粪便,呈规则的圆球状(排泄后不再吃下去)。 化验结果表明,上述胃囊(软粪)中有着含量比正常粪便高出 4~5 倍的 V B 1 ,因而该粪便排出体外后,可立马被野兔食(吞)入。 正是由于野兔具备这种特别的再消化功能,才让它能在长时间吃不到食物的恶劣环境下保障实现生存这一关键要务。

2 传统兔害防治技术

针对兔啃灾害,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林技人员先后研发出不少防治措施 [2] ,诸如涂刷专用防兔啃剂或涂白剂加辣椒粉、收集家兔屎尿加水调成糊刷树干、用动物油(或腥臭物)附加粘着剂刷树干、撒施趋避剂(一闻避、闻必逃等)、涂放趋避物(动物血或骨胶溶剂、羊油与煤油或机油混合物等)、混交诱饵树或种植替代物(苜蓿或其他牧草)、挖坑穴防治或适度深栽(下陷 20~30 cm 深)、采用大规格苗木(三年生以上)造林、树干缠绕玻璃丝袋和废旧报纸以及硬塑料等、创造条件招引小型食肉动物(猫头鹰、老鹰、隼、雕、蛇、黄鼬、豹猫、狐狸等)、埋土堆法、在兔子道上设置铁丝套或拉网套(面积较大时)、用兔笼加诱饵(胡萝卜或苹果)诱捕、柳条筐罩笼法、用电瓶连线电击(果园常用)、在严格监管下的限制性捕杀、投放肉毒梭菌毒素或雌激素以及不育剂灭兔、利用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病毒)杀兔、调控型林木保护器( GM- 型和 SM- 型系列)的应用等。 此外,也有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猪皮 + 氢氧化钠 + 硫磺 + 石灰 + 柴油)等。 实践证明,上述应急措施很有必要且有一定成效,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生态调控法、生物防治法、保护趋避法、物理灭杀法、化学防治法、封套保护法和空间阻隔保护法 。

3 幼树干基嵌套螺纹塑管防兔啃技术

幼树干基嵌套螺纹塑管防兔啃技术路线如图 1 所示。

图 1 技术路线

从原理上来说,此技术是一种物理保护法,但它同时满足了“操作简便、一劳永逸、一维多效、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的综合条件要求。 在兔啃高度调查基础上,确定最低限度的套管长度。 进行单树种局地试验(含诸方法间的对比)和多树种跨地区试验,边试验边推广,及时总结经验,提炼最佳操作技法。 借助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进行大面积应用。 在试验和推广过程中发现,此法除对防兔啃有可靠效果外,还兼具防日灼、防冻害、防虫害、防病害、防牲畜危害、抗旱保水促活等多重功用,极具推广价值。 此外,要对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提请专家鉴(认)定,以期为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