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荷月凉是什么意思 荷月是几月份农历几月份

荷月,莲韵袅袅

我很欣赏古人把农历六月称“荷月”,不画面感,还有清凉之氤氲。此时,端午刚到,时节已提前把人们带进了酷暑之溽。芒种的身子刚冲进来,梅雨天就接踵而至。尽管近些天,阳光、浮云、雨滴交合着,但闷热、闷湿,总闷得人有点躁。 想找一块爽静之地放松一下, 便想到“荷月”二字。走进词意,清凉之气似乎在心里升起,眼前又好像飘来一丝丝掠涧之风。心,渐渐静了下来,看书养性吧,在闷热之境中,做名“静客”“溪客”,灵魂也是一种升华。 这 “静客”和“溪客”是荷花的别称。“水宫仙子”“六月花神”“金芙蓉”甚至“玉环”,还有“芙蕖”“菡萏”等等。这些玉名雅号,无不飘逸着古人对荷花的别样情怀。我也很喜爱莲荷。荷花如玉,莲叶似盖,对莲荷的 情感 缘于家乡的情怀。

荷月凉是什么意思 荷月是几月份农历几月份荷月凉是什么意思 荷月是几月份农历几月份


家乡位于大源湖畔,河港沟汊特多。一到夏季,荷塘莲池,移步即见。小时候,家门前,一湾清韵水凼,满塘碧叶粉花。南风悠悠,清香缕缕。晴热晌午,我和邻居伙伴分坐在洗衣埠木跳板上,每人掐一片荷叶,覆盖头顶。双脚摆动在水里,阴凉极了。鱼儿溜了,蛙儿跳了。只有柳树脖杈上的知了不厌疲倦地直叫。听到母亲的喊叫,我俩急忙往家里跑。带水的赤脚印,三下两下就没了。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离开家乡多年后,首次听到凤凰传奇《荷塘月色》的情歌时,整个人是在静静听,心却无限飞扬。其实,童真的清香早就被中年粗暴的喘气声噗到了十万八千里,而奇妙的思念变老,常空灵飘逸。我又想到了心中的另一处荷塘。

那是在中学当老师时,学校有个“清池文学社”,文学社里有期刊《小荷》。我曾做过主编,负责期刊组稿出版。我们的文学社是全国中学百强社团之一,《小荷》期刊也被评为社团期刊,文学社团的学员作品也屡次获奖。2007—2008学年,应该是文学社成长一个高峰期。华中师范学院《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每年都组织“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活动。那一次,清池文学社有石婷、胡行飞,梅记龙,瞿敏,余群,周海媚等六名学员获得全国高中组二等奖,捧回了金灿灿的奖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管教学的在表扬文学社时,说的频率多的诗句。 后来,文学社组织了一次讲座。我作了一个专题报告,“文学长河中的荷莲清韵”。记得当时的思路是,让学生走进文学的荷塘,划动课本之舟,去领略“惊起一滩鸥鹭”的奇美异景。“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诗经 陈风 泽彼》)“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节选)(课本)追溯文学源头,《诗经》里“荷”“菡萏”与《离骚》里的“荷””芙蓉”物象一样,都是莲荷,但意象和意境有什么区别吗?

望着同学们那清澈的眼神,我现场用了简明一句来回评:《泽彼》里的荷、菡萏是用来形容女子心中男神的美貌与神韵。以物喻人,这叫“情人眼里出西施”!而《离骚》里的莲、芙蓉具有高贵纯洁的气质,屈原把自己幻化成与荷、芙蓉为伍,绝不屈服楚王和他身边佞臣的污秽势力。把莲荷美化,并倾注自己美好的心愿和 情感 , 这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文学源头,特别是屈原,他点燃了莲荷蕴含的灵妙烟花,璀璨出了文学长空中绚烂的莲荷繁星,美醉了后世无数文学追梦人。

“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唐 李商隐《赠荷花》)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唐. 温庭筠《莲》)

“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唐 孟郊《乐府三首》)

诗句里,花魂与诗魂在袅袅娜娜的清香中相融相亲,相安相息。

那时,读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也想让自己变得清纯无邪;读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也想自己有个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漫步于莲池荷塘,款款留别;读着 “莲,花之君子者也,中通外直…”也想做一个品性刚正不阿,性情一尘不染的达人。

但一离开绚烂的诗苑,回到现实,文雅之气便荡然无存,自己就是凡夫俗子一枚!

直至今时,鬓斑心隐,才真正懂得诗人的梦很绚烂,但现实也很无奈。要不然陶渊明、杜甫他们不会在暮年之际,让自己丰富厚重的灵魂在贫瘠中渐渐苍白无痕。

时过境迁,如今大环境的“复兴之梦”让人们,特别是让有文学梦想的草根达人的生活有了很强的韵律节奏感。他们既能在“软泥上的青荇”里“撑一支长篙”沉淀生活,还能“满载一船清辉,在清辉斑斓里放歌”。像英山大姐邬思本边打工做保洁,边行文逐梦。每当读到她的诗文时,总觉得有一缕缕清韵的莲荷之气从字里行间渗溢出来。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唐 卢照邻《曲池荷》)

文学追梦者没有理由不前行。屈原能身披荷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周敦颐能让自己的尊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生活的美好是要用诗梦来装饰的,只要有梦,就有诗和远方的召唤。

我也是一位文学追梦者!想到这里,静静翻开《唐诗鉴赏辞典》,继续徜徉于近体诗抑扬顿挫的律韵之中。

端阳吟莲韵

粽子糯柔酥晃晃,

香栀皎皎戴鬟妆。

我吟花朵诗人爱,

菡萏芙蕖缭蕴香。

荷月,我寻找到了心中那片清凉的林荫之境。心静了,周边便无溽热闷湿之气的环绕。

2021/6/14

作者: 蒋国雄 黄梅县刘佐乡占圩村人,退休教师,现居小池镇。

三月烟花?七月流火?八月九月呢?

一月瑞雪飞,二月冰雪滴,三月劲风吹;四月雨滂沱,五月花芳菲,六月树成荫;七月枝如盖,八月丰收忙,九月芙蓉红;十月风微微,十一月渐渐寒冰,十二月滴水成冰正月开岁 二月绀香 三月桃良 四月秀蔓 五月鸣蜩 六月精阳 七月流火 八月未央 九月授衣 十月获稻 葭月潜龙 腊月嘉年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

《记载诗经》的"四月秀罗、五月鸣蜩"、"七月流火"、"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等等,都是物候的体现。

程大昌《演繁露》曰"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陆游《游前山》也有"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的关于花信风的描绘。

物候与农时关系密切。我国是世界上研究物候学早的,早的物候专著、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等都有类似的物候记载,并逐渐发展成一年 24 个节气和 72 候。到了清康熙教撰的《广群芳谱》更有 24 番花信风的记载。

荷月是几月

荷月是农历六月。

六月赤日炎炎,只有荷花开放,亭亭玉立,在暑月为人们带来凉意,旧时民间就以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日,六月便称之荷月。

六月

六月除了叫荷月,还有很多其他雅称:且月、季月、暑月、伏月、焦月、三夏、暮夏、晚夏、杪夏、极暑、溽暑、溽月、精阳、季夏、林钟、未月等。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进入初伏,三伏的时间主要在六月,故称六月为伏月。因伏天气候非常炎热,又称六月为暑月、焦月、溽暑等。

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

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一年分为12个月;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我国习惯上把农历七月八月九月三个月作为秋季其中的桂月指的是什么?

一月瑞雪飞,二月冰雪滴,三月劲风吹;四月雨滂沱,五月花芳菲,六月树成荫;七月枝如盖,八月丰收忙,九月芙蓉红;十月风微微,十一月渐渐寒冰,十二月滴水成冰正月开岁 二月绀香 三月桃良 四月秀蔓 五月鸣蜩 六月精阳 七月流火 八月未央 九月授衣 十月获稻 葭月潜龙 腊月嘉年

《诗经》中诗句意思解释

是农历各月份别称,根据每个月不同的现象来的。

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的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又因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落英缤纷,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此外三月还有晚春、暮春、蚕月等别称。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 麦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四月的别称还有叫余月。《尔雅·释天》说:“四月为余。”郝懿行义疏云:“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余,舒也。”

农历五月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郝懿行义疏解释为,“皋者, 同高也 高者上也,五月阴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结实,……。”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 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此外,还把六月称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礼记·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尔雅·释天》中云:“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人宋之问把月中的桂花飘香都吹落人间了,何况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九月的别称除了霜月外,还有季秋、菊月、朽月等。黄巢的《菊花》诗歌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把九月称为朽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农历十月的别称有:初冬、开冬、露月、良月等。《尔雅·释天》中说:“十月为阳。”郭璞的注解为:“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玄。”《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乡间开冬之后,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此时收成已毕,正值农闲,良辰美景多可入选。

《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 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孔颖达还注解为:“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而孙希旦的集解是,“畅,达也。时当闭藏而畅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天时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还有幸月、葭月、龙潜月之说,无可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的咏梅诗,已把寒冬梅花倔强的风骨和春之将至的信息描写得恰到妙处。从周代开始,古人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以狩猎禽兽祭先祖。据《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正月一年开始

二月树木初生

三月桃花盛开

四月藤蔓重绿

五月蝉鸣啁啾

六月烈日当头

七月天气转凉

八月份尚未结束

九月制备寒衣

十月收获稻子

十一月阳气潜藏

十二月又要迎来一个好年

部分出自 豳风《七月》,但又不是原文,找到原诗词翻译自己对对吧

荷月什么意思

荷月指的是六月。六月: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拓展资料:

一月:通常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正月:正阳之月。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 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二月杏花

二月: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