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举措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举措有哪些

导语: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一直在呈现变暖的趋势,这引发了高温热浪、干旱洪水、森林火灾等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群的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全球变暖的解决措施有哪些?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是什么?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分界线,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举措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举措有哪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举措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举措有哪些


全球变暖的解决措施有哪些

1、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加强新技术的研发。

目前,我国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军者,在太阳能和风能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全球6大太阳能制造商中有5家在中国,全球十大风机制造商中也有5家在中国。

2、发展循环经济,使能源利用最大化。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最有效的途径,比如将生活垃圾焚烧后的灰渣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成立以铜、铁、硫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工业园;把一烧了之的农作物秸秆做成食用菌……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国家实现节能减排。

3、利用生态系统固碳,增加碳汇。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碳循环和调节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因此,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等都可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全球变暖图

4、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人们可以用步行、骑车等低碳、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做既可以保持个人的身体健康,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5、在穿衣等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

只要能践行“勤俭节约”这个理念,也能帮助应对气候变化。比如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源,曾有研究估计说,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

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慢性病加重

极端的高温可能直接导致人们心血管或者呼吸道疾疾病的死亡,特别是老年人。高温还会提高空气中臭氧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从而加剧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恶化程度。花粉和其他空气过敏原含量在炎热高温下也会较高,这些可能会引发哮喘等,持续的气温上升预计将不断加剧这一系列的“负担”。

2、自然灾害增多

在全球范围内,与天气有关的自然灾害报告数量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了两倍多,这些灾害每年造成6万多人死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海平面上升和日益极端的天气事件可能会摧毁房屋、城市设施和其他基本环境,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海洋60公里以内的地方,这些人们可能被迫迁移,自然灾害会带来传染病等一系列影响健康的风险。此外,不断变化的降雨模式可能会影响淡水的供应,缺乏安全饮用水会损害个人卫生,并增加腹泻病的风险,腹泻病每年导致50多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

洪水和极端降水的频率和强度也在增加,洪水污染淡水供应,增加了水传播疾病的风险,并为携带疾病的昆虫(如蚊子)创造了滋生地。它们还造成溺水和人身伤害,破坏房屋,扰乱医疗和保健服务的供应。气温上升和降水变化可能会减少许多最贫穷地区的主食产量,这将使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足更加严重。

3、传染病增多

气候条件可以导致传染病通过昆虫、蜗牛或其它动物进行传播,而且气候变化可能延长重要病媒传播疾病的传播季节,并改变其地理范围。例如,气候变化预计将显著扩大中国血吸虫病的发病地区;疟疾受到气候的强烈影响(疟疾由按蚊传播),每年造成40多万人死亡,在某些非洲国家主要针对的是5岁以下儿童。登革热的伊蚊媒介也对气候条件高度敏感,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会继续增加登革热的“暴露”。

世界上所有人都将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岛国、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山区和极地地区的人们尤其“脆弱”,其中儿童(尤其是贫困地区儿童)、老年人、体质虚弱或慢性病史的人,也最容易受到由此产生的健康风险的影响。世卫组织预计在2030年至2050年期间,气候变化预计每年因营养不良、疟疾、腹泻和热应激可造成约25万人额外死亡,所以气候变暖也是一个严峻的健康“危机”。

世界各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50年来,气温上升的脚步在加快。

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刘洪滨博士介绍,过去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明显升高,本世纪变暖幅度还会增大。最新观测表明,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可能是近1300年中最高的。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研究所上月底发表的研究报告说,2008年是自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九个最热的年份,估计下一个厄尔尼诺现象今年或明年开始形成,全球地表气温可能将在今后一两年内创下新纪录。

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副司长巢清尘认为,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已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在变化速率方面呈现出的特征是:北半球快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快于低纬度地区,冬季比夏季变化大。他还说,温室气体具有生命期,其温室效应会在几十甚至几百年后产生效应,因此其影响是深远的。预计气温升高将持续至本世纪末。

非洲国家制订行动方案

非洲大陆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近年来,由于旱灾和涝灾在非洲国家较普遍,造成粮食产量严重不足。在非洲之角及其周边地区,严重干旱造成2000多万人缺粮,许多人不得不靠救助为生。气温升高同时也影响畜牧业的发展。非洲40%的土地归牧民所有,但气温升高造成的干旱使牲畜患病率、死亡率增加。非洲大部分国家的民众以农牧业为生,因此气候变暖导致不少人陷入贫困。气候变暖还导致该地区疾病流行以及生态平衡被破坏。

气候变化已经引起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高度关注。乌干达环境部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增加在科技和公众教育领域投资,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赞比亚总统班达最近指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政府的优先任务。赞比亚强调森林在吸收温室气体方面的作用,将在今年评估森林政策,同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也已在准备之中。南非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召开一次气候变化会议,有关气候变化的白皮书也将于2010年前完成,并在2012年前实施。

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的生物燃料至少提高到10%,将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减少20%。西班牙拟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政府制订了“2004—2012年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战略”,已开始在工业、交通等7个方面实施节能增效计划。瑞典计划至2030年全国所有汽车都不再使用化石燃料。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确定的目标是2025年实现碳零排放。葡萄牙已建起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与同等发电量的煤动力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近9万吨二氧化碳。德、法、意等《阿尔卑斯公约》缔约国最近也通过一项行动纲领,以应对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候变暖。

美国出台应对措施

在美国,由于气温升高,阿拉斯加地区风暴增加,人们被迫迁往高地居住。西部山区的积雪减少,给捕鱼、水力发电、工农业用水带来负面后果。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平面在过去100年间上升了20厘米,致使26万居民和3000多公里道路成为“水灾危险区域”。预计到本世纪末,加州海平面将上升约1.4米。气候变暖造成的淡水紧缺、农业减产也是美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表示,如果美国不积极采取行动减缓全球变暖,美国西部和中西部地区的淡水短缺现象将更加严重,加州的大片农场和葡萄园可能在本世纪末消失。

美国政府拟出台一整套应对措施:启动“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体系;每年确定目标,最终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1990年水平,并到2050年再减少80%;此外,还将投资150亿美元开发清洁能源,发展安全核能与清洁煤炭技术。美国环保署将重新审议加州的请求,允许其率先实施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这将对美国10多个州产生示范效应。

中国广泛参与国际合作

中国是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参与者,至今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3个环保方面的协议,广泛参与环保科研、技术、政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于2007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于2008年10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各国联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关条款,提高能源能效,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由于发展中国家受资金、技术制约,抗风险能力较弱,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也较大。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环保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也有着较大优势,因此有必要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帮助。

控制碳排量,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森林砍伐,植树造林,爱护动物,控制海洋捕杀鱼类)坚决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人口越多,地球负荷越大)每个地球人都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因为你用的每张纸都是森林资源,而树木的需求越大,森林面积就越小,森林越小,氧气就越少,排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就越多,地球就温度越高,地球温度高冰川就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岛国和沿海国家就会淹没,洪水不段.各大山脉将不会积累冰雪,意味着世界上半数地区的人类将失去淡水资源,河流将干枯,地球面临灾难,人类将无法生存.)同理,你吃的每一块肉,用的每一度电,每一公升汽油都在耗费地球的资源和能源,科学家计算过每一两成品的牛排将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到大气层,他是根据牛的饲养,宰杀,运输,烹饪等过程下来平均耗费多少能源得出的大概数据,这个数据大到惊人,普通人从来不会去想,只觉得浪费一块牛肉不过几十元钱,我有钱不在乎.但他不会去想,制造出这块牛肉耗费了多少能源,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到大气层,假如人人都这样浪费,地球就面临毁灭!

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

直接不让开车不就行了

TED演讲:100种解决全球变暖的方法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我国提出五大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1、发展节水灌溉;

2、调整作物布局;

3、推广集雨灌溉,解决干旱缺水地区农村饮水和部分农业生产用水问题;

4、人工影响天气;

5、组织实施“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林业、水资源和沿海地区海平面的影响评估”等一系列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科研项目。

短时间的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的异常气候现象,如干旱、洪涝、冻害、冰雹、沙暴等等,往往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足以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长期的气候变化也会产生很多影响,如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经济损失加剧、海平面上升、热浪袭击增加、人类健康受威胁、物种变化加剧等等。

1、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加强新技术的研发。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目前,我国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军者,在太阳能和风能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全球6大太阳能制造商中有5家在中国,全球十大风机制造商中也有5家在中国。

2、发展循环经济,使能源利用最大化。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最有效的途径,比如将生活垃圾焚烧后的灰渣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成立以铜、铁、硫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工业园;把一烧了之的农作物秸秆做成食用菌……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国家实现节能减排。

3、利用生态系统固碳,增加碳汇。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碳循环和调节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据华龙网报道,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因此,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等都可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4、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人们可以用步行、骑车等低碳、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做既可以保持个人的身体健康,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5、在穿衣等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

只要能践行“勤俭节约”这个理念,也能帮助应对气候变化。比如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源,曾有研究估计说,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

首先是人类要树立环保意识,在没有这种意识的前提下做什么都是无用的。

第一,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来看主要是臭氧层空洞所造成的,那么人类就应该减少使用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品。

第二,就是多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让自然的天平更加倾向大自然。

第三,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燃料,提倡使用绿色燃料,例如酒精汽油等。

First 停止一切损害环境的活动

Second 研究出一种物质能像臭氧一样保护地球

不得不说,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真是一颗幸运的星球,因为在自己所处的区域,有木星这颗星球为地球遮挡来自外太空的星体陨石,还有地球的卫星月球也是一个防护标兵,而地球还有另外一个保护神,那就是冥王星!

一种解决全球变暖的全新方法,不得不说思路清奇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包括:1、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2、加大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力度。3、努力争取实现碳中和。4、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5、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等。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关系到我国的持续发展,还关乎全人类前途命运。

碳中和是指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实现正负相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于2020年9月22日提出,我国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与碳中和并称为“双碳”的是碳达峰,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我国承诺在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

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缓全球变暖,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可以通过转向可再生能源、鼓励节能和推广低碳出行等来实现。

2. 增强适应性:即便我们已经采取了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仍然会继续影响地球的环境和人类社会。因此,我们必须增强适应能力以缓解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例如加强防灾减灾能力、改进农业技术以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3. 森林保护和绿化: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调节气候、维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保护现有森林和扩大绿化面积也是应对全球变暖的关键措施之一。

4. 国际合作: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例如通过联合减排、深度合作等方式来共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总之,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加强适应能力以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