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李凭箜篌引中的典故 李凭箜篌引用典

典型有哪些作用?分析《李凭箜篌引》中“吴刚伐桂"典故的效果。

效果如下,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李凭箜篌引中的典故 李凭箜篌引用典李凭箜篌引中的典故 李凭箜篌引用典


典型有烘托的作用,分析《李凭箜篌引》中“吴刚伐桂"典故的效果如下。

根据“化用吴刚伐桂和玉兔寒宫两个典故”可以判断答案应是“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该句中的“吴质不眠倚桂树”对应“吴刚伐桂”的典故。

5.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诗人化用吴刚伐桂和玉兔寒宫两个典故侧面写出乐声动人效果的句子是:_,_。6.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_”一句侧面写出了乐声的感染力,与苏轼《赤壁赋》中“舞...

代表了作者的思想。

《李凭箜篌引》中选用吴刚伐桂典故,代表了诗人化无形为有形,巧妙地将自己听曲时的抽象感受转化成具体的物象。

吴刚伐桂,是道教典故。相传吴刚是樵夫,西河人氏,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留在月宫,要他砍倒桂树,方可获仙术。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解析:

首先说,“引”的意思大概是“引发”、“引起”的意思。“箜篌引”,就是由听箜篌曲而引发的感慨、感受。

箜篌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箜篌在古代除宫廷乐队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618--907)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东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为了使这消失多年的乐器重现舞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师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们根据古书的记载和保存下来的古代壁画的图形,设计试制了几种类型的箜篌,但是由于这些箜篌存在着许多不足,所以没有推广和流传开来。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种新型箜篌--雁柱箜篌被研制出来。它的结构比较完善、科学,音响具有民族特点,因而被推广用于音乐实践。

中国古代流传的箜篌是卧式箜篌和立式竖箜篌。新型雁柱箜篌,是根据古代立式竖箜篌的基本造型研制而成的。新型雁柱箜篌的外形跟西洋竖琴比较接近,但不同的是它有两排琴弦,每排张有三十六根弦,每根弦都由人字形的弦柱支撑在共鸣箱上,这种弦柱的形状看起来很像天上飞的大雁的队形,所以这种箜篌就被称为雁柱箜篌。

雁柱箜篌的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表现力十分丰富,既可以演奏古今民族乐曲,又可以演奏竖琴曲。由于左右两排弦为同音,等于是两架竖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有许多方便之处,它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在音色最美的中音区奏出旋律和伴奏,这也是其它乐器所不能比拟的。另外,雁柱箜篌在演奏揉弦、滑弦、颤音等演奏手法上,都有独到之处。

名篇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箜篌引

王昌龄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 将军铁嗯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 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 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 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 或有强壮能噫呦,意说被他边将仇。 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 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 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 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草木悲感声飕飗,仆本东山为国忧。 明光殿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 鬼神不得知其由,怜爱苍生比蚍蜉。 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 使臣书之得已不?

箜篌引

秋眉男子弹铗歌,瘦马朽梅徒奈何?

虹云破锷困龙吟,锟铻黑丸自蹉跎。

青石厉镞恨攒眉,狁狻孰系海月磨。

狼牙血锈铜花生,残生竟欲敛襟坐。

切玉割炙无新味, *** 叩弦说娑罗。

何日断犀斩毒龙,仗剑纠纠驱明驼!(葛巾紫)

箜篌引

无车亦未弹铗歌,掉臂长安竟如何?

铜骨常负盐车重,霜蹄渐老叹蹉跎。

一旦穷秋狼烟起,羽檄飞时剑重磨。

铁骑奔突风沙暗,踏平东海不扬波。

天狼坠却天山定,楼船千帆下新罗。

斩将毒龙掷玉阶,故园明月待明驼。(南乡子)

“江娥啼竹素女愁” 用典——1、娥皇女英(娥皇女英听说舜死后,哭泣不止,泪水滴落在竹子上形成斑点)

《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古书《博物志》载:“舜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以涕挥竹,竹尽斑”

2、素女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女。她与黄帝同时,或言其擅长音乐【表现音乐的感人肺腑】

“女娲炼石补天处” 用典——女娲补天

“梦入神山教神妪”——用典 《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

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在听众的幻觉中,仿佛李凭是在神山上教神妪弹箜篌。这就是说,李凭技艺之精连神仙也佩服,愿意向他学习。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用典 1、吴质,即吴刚,吴刚伐树的典故

2、寒兔,传说月中有玉兔,即寒兔的传说

“江娥啼竹素女愁” 用典——1、娥皇女英(娥皇女英听说舜死后,哭泣不止,泪水滴落在竹子上形成斑点)

《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古书《博物志》载:“舜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以涕挥竹,竹尽斑”

2、素女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女。她与黄帝同时,或言其擅长音乐【表现音乐的感人肺腑】

“女娲炼石补天处” 用典——女娲补天

“梦入神山教神妪”——用典 《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

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在听众的幻觉中,仿佛李凭是在神山上教神妪弹箜篌。这就是说,李凭技艺之精连神仙也佩服,愿意向他学习。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用典 1、吴质,即吴刚,吴刚伐树的典故

2、寒兔,传说月中有玉兔,即寒兔的传说

指出《李凭箜篌引》中的借代,拟人,典故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江娥”:一作“湘娥”,指娥皇、女英二人

“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这里用来指皇帝。

女娲: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故事。

神妪:《搜神记》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

老鱼跳波:《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吴质:即吴刚,吴刚砍桂树的传说。

寒兔:月兔的传说。

李贺此诗不表现时空顺序,而着重强调音乐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但又不是抽象地写,而是借助于具体的艺术形象,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全诗十四句中有七句描述音乐效果,用了四个神话传说,令意境扑朔迷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