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司马迁宫刑的故事简写(司马迁受宫刑而做什么)

司马迁有志者事竟成的小故事?

司马迁写《史记》,身受宫刑,人残志不残,历时13年心血浇灌而成我国古代的大史学家、大文学家史马迁,青年时代就立志编写出一部有别于他人的史学著作。为此,他不仅以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浩瀚的史籍中,整理残章断简,奔波与民间,收集丰富的史料,就是在入狱惨遭宫刑之后,也没有消沉下去,反而更加坚定志向,愈挫愈奋,在“撰史”的崇高理想鼓舞下,勤奋写作,到了晚年终于写成了上自轩辕、下迄汉武的中国三千多年的鸿篇巨作——《史记》这部“千古之绝唱”(鲁迅语),

东汉时,耿弇是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名将。有一回,刘秀派他去攻打地方豪强张步,战斗非常激烈。突然,耿弇的大腿被一支飞箭射中,他抽出佩剑把箭砍断,又继续战斗,终于耿弇打败敌人。汉光武帝表扬了耿弇。并且感慨地对他说:"将军以前在南阳时提出攻打张步,平定山东一带,当初还觉得计划太大,担心难于实现。现在我才知道,有志气的人,事情终归是能成功的。"

汉光武帝讲的"有志者事竟成也"一句,后来常被人们引用,成了成语"有志者事竟成。"

无独有偶,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鲁迅弃医从文,范仲淹苦读及第都是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

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志向,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大志,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不能像没有志向的人老说做这个做那个,可并没有努力实现。

由于“有志者,事竟成”取义很好,道出了人生的真理,教人要有志向,要持之以恒,故今人引用这一名句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取名为“志成”,寄予美好的希冀。

司马迁宫刑的故事简写(司马迁受宫刑而做什么)司马迁宫刑的故事简写(司马迁受宫刑而做什么)


有志者事竟成举三个例子:

1、范仲淹苦读及弟:范仲淹家境贫穷,苦读诗书,他经常在冬天煮一盆粥,待其结冻后,用刀切成两半,分两餐吃,就着咸菜吃。最后终于读书有成,成为北宋名臣。

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3、马克思的伟大目标:1835年8月,马克思就要在特利尔中学毕业了。毕业前夕,班里的同学都在谈择业的问题。有的想当官,有的想经商,有的愿意做医生。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中却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他在文章结尾部分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老师为这篇闪耀着伟大思想火光的论文大为惊叹,在毕业证书上写下“思想丰富,理解深刻”的评语。马克思循着“寻找人类幸福”的伟大指针最终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

司马迁为什么被宫刑了?

因为太史公司马迁我哥投降匈奴的大将李陵说情,说李陵是假投降,这使得汉武帝恼羞成怒,要杀司马迁。司马迁因为万继续写完《史记》忍辱负重,甘愿受宫刑苟活以便继续写作。

天汉二年(前99),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

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

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

司马迁不作声。

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百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

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

」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他是为李陵辩解,是在故意贬低当时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顺利的李广利,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

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五十万减死一等。

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一笔钱,只能受「腐刑」(宫刑)来选择「偷生」这条路。

司马迁成语典故?

司马迁在受汉武帝的宫刑后,在报任安书里说到,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司马光受宫刑的原因?

司马光没有受刑啊,你指的是不是司马迁啊?

司马光是北宋名相,宋朝对文官特别好,所谓刑不上大夫,不可能对文官上刑,而司马光是当时颇具名望的一代宰相,太后对他很支持,更不可能对他上刑了。

司马迁倒是被上了宫刑(阉割成太监),原因是李陵攻打匈奴,不幸被俘,谣传李陵变节投敌了,汉武帝大怒,司马迁替李陵说好话,惹怒了汉武帝,被上宫刑。

司马光并没有受宫刑,司马迁受宫刑。

司马光生于1019年11月17日,卒于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即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有司马光砸缸救友之美名。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司马光是砸缸的,您问的是司马迁吧

司马迁会受到宫刑,是因为他为李陵投降叛国的行为去向汉武帝求情,而汉武帝被触怒之后,就叛了司马迁宫刑。同时也可以看到司马迁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在忍受了身体以及精神痛苦的同时,拿生命来记载了历史。这样一个伟大人物,也让大家更加透彻的去关注了历史。而且司马迁从小就非常的刻苦,他的父亲本身就是史官,后来在病死洛阳之后,司马迁也接受了父亲的遗志,做了一名史官,编就成了著名的《史记》

司马光并未遭到宫刑,受宫刑的是西汉时期的太史令司马迁

司马迁用15年写成了什么?

写成了史记。

司马迁宫刑的故事简写(司马迁受宫刑而做什么)司马迁宫刑的故事简写(司马迁受宫刑而做什么)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写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由于为投降匈奴的将军李陵求情,司马迁得罪了汉武帝,因此被贬下狱遭受宫刑,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遭受了重创。但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最终历时十五年,写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为中国古代的史学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司马迁用15年写成了《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司马迁(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用15年写成了《史记 》 马克思和恩格斯用40年编写<资本论>, 徐霞客用30年写成<徐霞客游记> 李时珍用27年编写<本草纲目 >

周朝最严厉的刑法?

罪犯处罚办法:五种刑罚+用钱赎罪的五种惩罚+五过之刑

1、五种刑罚:

司马迁宫刑的故事简写(司马迁受宫刑而做什么)司马迁宫刑的故事简写(司马迁受宫刑而做什么)


(1)墨刑: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

(2)劓刑:割去鼻子。

(3)膑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战国时期孙膑就曾受过膑刑。

(4)宫刑:男子割势,女人幽闭。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曾受过宫刑。

(5)大辟:砍头。

主要是身体的损害,以终结生命为最严厉的惩罚。相对之前来说,惩罚措施严厉了很多,但相对后来的历史,刑罚还是很温和的。五刑的条文,墨刑类有一千条,劓刑类有一千条,膑刑类有五百条,宫刑类有三百条,大辟类有二百条。反映出当时社会问题的繁多。

五刑

2、用钱赎罪的五种惩罚:用五刑不合适或判五刑之罪有疑点时使用。但均要认真核实,如果确实有罪,仍应施刑。

(1)要判刺面的墨刑而有疑点的,可以减罪,罚以黄铜六百两;

(2)要判割鼻的劓刑而有疑点的,可以减罪,罚以黄铜一千二百两,比墨刑加倍;

(3)判挖掉膝盖骨的膑刑而有疑点的,可以减罪,罚以黄铜三千两,比劓刑加一倍半;

(4)判破坏生殖机能的宫刑而有疑点的,可以减罪,罚以黄铜三千六百两;

(5)判杀头之刑大辟而有疑点的,可以减罪,罚以黄铜六千两。

这是政府的一条生财之道。政府建立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项目的增加,政府机构越来越庞大,支出越来越多,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但百姓可以承受的税赋存在上限,政府职能考虑从其他项目创收了。历代政府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动荡,很多政府也是因此而由盛专衰。

3、五过之刑:没有明确记载,用钱赎罪的五种惩罚不合适或或判用钱赎罪的五种惩罚有疑点的时候使用。

总体来说,是从轻量刑。酷刑更多的是威慑,而不是真正要使用。

刑上大夫

五、对执法人员执法不公的处罚办法

执法不公的五种情况:依仗官势、乘机报恩报怨、通过宫中受宠女子进行干预、行贿受贿、受人请托。

遇有这些情况,即使是大官贵族,也要查清罪状,与犯罪的人一样判他们的罪。保证执法的公正公平。

这一点很先进,之前和之后的几百年,都还在讲“刑不上大夫”。但这一点后来也被用作政治斗争的工具。

周朝有炮烙之刑,我认为是最严厉的

司马迁为什么有胡子?

司马迁没有胡子

可以这样说,那就是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出于男性生理的变化,司马迁是没有胡须的,也不可能有胡须,至于一些人看到的关于司马迁有胡须的画像,多半是世人同情伟大的太史公,认为伟人岂有不留须之理。

他是为李陵求情,招来横祸,遭受宫刑的。

在受宫刑前首先司马迁是男人,只要是男人就会长胡子。其次司马迁是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古代的男人,文人墨客多有留胡子的习惯,这样更显得成熟有气质。

忍辱著书说名词解释?

忍着屈辱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

司马迁受了宫刑以后,被释放出来。他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和他人的讥笑,一心一意地写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