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柯尔伯格3水平6阶段时间)

本文目录一览: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该怎么解释,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个心理学常考点,一般会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因为科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了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所以一般我们也把他的理论称之为“三水平六阶段”。

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叫“道德两难故事法”,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故事是“汉斯偷药”。故事的主要情节为:汉斯的妻子得了重病,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够救她,而这种药只有一个药剂师能够配置出来,药价十分昂贵汉斯。

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上的儿童已能辨识有关是非好坏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是从行动的物质后果或是能否引起快乐(如奖励、惩罚、博取欢心等)的角度,或是从提出这些要求的人们的权威方面去理解这些要求的。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行动的物质后果决定这一行动的好坏,不理会这些后果所涉及的人的意义或价值。他们凭自己的水平作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决定,而不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关心的是置身于苦恼和避免痛苦、自由限制和忧虑。这个阶段相当于皮亚杰的“客观责任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是什么意思?

三水平六阶段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有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理论。三种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其中每种水平又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即: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手段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关于水平阶段的其他情况简介。

前道德阶段指儿童从刚出生到3岁的阶段,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

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科尔伯格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在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中,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

前习俗水平里的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这个时候儿童还没有形成道德观念,还没有道德意识,他们判断的依据就是为了避免惩罚。

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习俗水平里的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可以叫做“好孩子”定向阶段。此时儿童的判断标准变成了符合大家的意见,求表扬。

科尔伯格三阶段六水平口诀是什么?

科尔伯格三阶段六水平口诀是如下:惩罚功利前习俗,遵守法规好孩子,契约原则最后述。

柯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水平又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六个阶段。关于阶段对应的年龄划分,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六个阶段。

阶段一:惩罚与服从阶段。

阶段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

阶段三: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人际协调阶段。

阶段四:社会制度与良心维系阶段。

阶段五:至上的权利、社会契约或权利阶段。

阶段六: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

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指的是哪三水平,六个阶段?

三水平六阶段柯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

三水平六阶段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基础上。

柯尔伯格根据自己的大量研究,得出结论:0~9岁儿童属前世俗水平;9~15岁,多属习俗水平;16岁以后,一部分人向后习俗水平发展,但达到的人数很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