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乐府诗一般采用几言 乐府诗一般几句

汗乐府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了西汉的五言和东汉的杂

汉乐府的《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了西汉的五言和东汉的杂杂言和五言。汉乐府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

乐府诗一般采用几言 乐府诗一般几句乐府诗一般采用几言 乐府诗一般几句


乐府诗歌句式以( )为主

乐府诗歌句式以五言诗为主。

汉乐府,是指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中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艺术特色:

汉乐府、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在《诗经》中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

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

乐府诗什么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言七言诗歌的先声

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秦有乐府,为少府属官。汉初设乐府令,掌宗庙祭祀之乐。汉武帝立乐府,制作雅乐,采集民歌。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十二类中的七类里,雅乐在《郊庙歌辞》类,《铙歌》十八曲在《鼓吹曲辞》类,民歌主要在《相和歌辞》、《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辞》类。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行路难从体裁上说是一首乐府诗形式上以什么言为主?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表现出乐府诗的鲜明节奏,多咏叹世路艰难及孤苦的处境。

行路难三首

【唐】李白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汉乐府的诗体

乐府体是在形式上类似乐府诗的汉族诗歌体裁。主要是指自两汉至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入乐的诗歌。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后来许多文人作品,只是用乐府体写作,并不配乐。文学史上,乐府体诗主要包括汉代乐府诗和后世作家的仿作。

乐府诗,原为音乐官署,始置于西汉。掌管朝会庙堂所用的音乐,制定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汉族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后世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为"乐府"。宋丶元丶明的词丶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为"乐府"。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这种淳朴的诗歌风格,文字简单清新,弥漫在诗里的感情,不但具有普遍意义,而且纯真自然。乐府诗是诗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象征着人文诗的开始,象征着诗开始追求个性自由和发出个人化的声音。乐府诗中的诗,可以真正地称为抒怀的诗。

在文学史上,“乐府”或“乐府体诗”,是包括后世作家的仿作在内的。这种仿作的作品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按照乐府旧的曲谱,重新创作新辞,性质上还是入乐的。

第二,由于旧谱的失传,或由于创作者并不熟悉和重视乐曲,面只是沿用乐府旧题,模仿乐府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来写作,实际上已不入乐。

第三,连旧题也不袭用,而只是仿效汉族民间乐府诗的基本精神和体制上的某些特点,完全自立新题和新意,当然它也是不入乐的。这三类中,以第二类为多和常见。

利用乐府旧题写作乐府诗,是从汉未建安时代开始的。建安时代,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出现了一批作家,又以曹操首开风气之先,开始袭用乐府旧题,模仿两汉乐府汉族民间歌辞的风格来写作乐府体的诗。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主要在于能自由地运用乐府民歌的旧题旧曲来歌咏新事,把汉乐府民歌主要是叙事推到趋干抒情化,能够更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一些现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曹丕用乐府古题写的乐府诗几乎占了他的诗歌的一半,他的诗篇多以男女相恋和离别为题材,语言也比较显浅自然。他对诗歌的各种题村都作过大胆的尝试,但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六言诗。他的六言《燕歌行》两篇,为乐府产生了一新体制,为我国诗学界开辟了一新纪元。被誉为前有屈原、后有杜甫能够先后与其辉映的曹植,也曾写过许多的乐府诗,特别是他为五言诗开拓了广阔的境界,指出了光明的前途,推进了五言诗的发展。他的诗歌能够通过高度的艺术技巧真实地反映面貌,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达了的情感和愿望。所以他成为历史上杰出的诗人,成为建安时代的代表作家。但不论三曹还是“建安七子”,他们用乐府旧题所写的乐府诗,大部分都不是入乐的作品。隋唐以及隋唐以后,用乐府体写诗一直很盛行,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和张籍等,都有许多乐府名篇,他们都不过是用乐府古题,学习古代汉族民间歌辞的“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形式上不拘字数、不避杂言而已。

中唐以后,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一种“ 新乐府”,它的倡导者和创作者是元稹、白居易。这种乐府诗的特点,是“即事名篇,无所依傍”,它不仅不依旧谱,不入乐,而且时乐府旧题也取消不用,遂成为文学史上“乐府诗”的一种,它之所以也称“乐府”,只不过在创作方法上、表现手法上对汉乐府有所继承和模仿罢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