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美国电脑普及历史 美国的电脑

美国在什么时候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美国在1946年2月15日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美国电脑普及历史 美国的电脑美国电脑普及历史 美国的电脑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是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它当时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般大。它当时的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这在当时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电子计算机又叫电脑。可是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为电脑呢?这是因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电子计算机已经部分地替代了人类大脑的功能。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微处理机的出现,使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电脑不仅在传统的科学计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相当广泛,它已经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能帮助人们处理办公室事情,能帮助各级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决策,能帮助各行各业的专家工作。许多需要人类大脑思维的工作都可以用计算机代替,电脑已经成为人脑的重要帮手。

第一台电脑什么时候发明的?

第一台电脑的发明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早期。具体地说,第一台电脑是由美国人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在19世纪设计的,他被认为是计算机的鼻祖之一。

巴贝奇的设计包括一个机械计算机,名为“分析机”(Analytical Engine),该机械计算机是世界上第一个被认为是计算机的设计。分析机使用了类似于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系统、存储、控制流和算法,可以进行复杂的计算和逻辑运算。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分析机并未被完全制造出来。

20世纪初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1941年至1945年间,艾伦·图灵(Alan Turing)和他的同事们在英国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名为“科尔斯机”(Colossus),用于解密德国的密码。此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陆续研制出了一系列电子计算机,如ENIAC、UNIVAC、EDVAC等,开创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总的来说,第一台电脑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初期。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诞生于1946年。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发过程: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被美国工程师莫奇利在1943年的时候提出的,那个时候莫奇利的任务还是分析炮弹轨道,但是后来在研发的过程中遇到了大量数字的运算,为了减少在计算的过程中大量的计算过程,莫奇利就利用传统的断续性计算器,在它的基础上反而研发出来了划时代的计算机,后来在美国军械部的支持下制造出了历史上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并被莫奇利取名为ENIAC。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意义:

这是在世界二战期间发现的科研产品,这是用电子管制成的,它的体积虽然很庞大,但是它的可以运算加法达到每秒5000次,是一般的计算机的1000倍,同时为下一个智能时代打开一扇智慧之门,这之后直至今天,快捷的计算机和手机,都是当年ENIVA的进步。

第一台电脑是由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19世纪设计的,称为“巴贝奇巨型计算机”,但由于技术限制和资金问题,这台计算机从未完全建造出来。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约翰·毕克纳和约翰·普雷斯珀设计和建造的,名为ENIAC。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史

【】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家,成为信息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计算机的应用在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6年至2009 年,计算机用户数量从原来的630万增长至6710 万台,联网计算机台数由原来的2.9万台上升至5940万台。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16 亿,无线互联网有6.7 亿移动用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1.17 亿,为全球第一位。

【发展历史概述】

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例如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设计思路。

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用以储存计算资料。

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

1、第一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二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更高,每块芯片可容纳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可以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并且可以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常说的微电脑或PC机。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运算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过去的大型计算机。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各种逻辑芯片,已经制成了体积并不很大,但运算速度可达一亿甚至几十亿次的巨型计算机。我国继198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一亿次的银河Ⅰ这型巨型机以后,又于199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十亿次的银河Ⅱ型通用并行巨型计算机。这一时期还产生了新一代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软件等。

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地变革。比如外存储器,由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磁鼓,以后又发展为通用的磁盘,现又出现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读光盘(CD—ROM)。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运行,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虽然它的功能还比不上今天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的。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一千多年后,英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而使用ENIAC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有人将其称为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的各个领域。

电子计算机还在向以下四个方面发展:

巨型化

天文、军事、仿真等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要求计算机有更高的运算速度、更大的存储量,这就需要研制功能更强的巨型计算机。

微型化

专用微型机已经大量应用于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中。通用微型机已经大量进入办公室和家庭,但人们需要体积更小、更轻便、易于携带的微型机,以便出门在外或在旅途中均可使用计算机。应运而生的便携式微型机(笔记本型)和掌上型微型机正在不断涌现,迅速普及。

网络化

将地理位置分散的计算机通过专用的电缆或通信线路互相连接,就组成了计算机网络。网络可以使分散的各种资源得到共享,使计算机的实际效用提高了很多。计算机联网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计算机应用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人们常说的因特网(INTERNET,也译为互联网)就是一个通过通信线路联接、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通过因特网,人们足不出户就可获取大量的信息,与世界各地的亲友快捷通信,进行网上贸易等等。

智能化

目前的计算机已能够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因此也常称为"电脑"。但是人们希望计算机具有更多的类似人的智能,比如:能听懂人类的语言,能识别图形,会自行学习等等,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近年来,通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发现由于电子电路的局限性,理论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局限,因此人们正在研制不使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例如: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超导计算机等。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制程序,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出现操作系统和高级语言主要应用于事物管理。

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采用半导体存储器

出现分时操作系统

第四代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微型计算机

应用发展到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特征是以电子管为元器件;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特征是以半导体为元器件;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到目前为止主要经历了这四代

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

《博古通今》是小码王斥资打造的科普性趣味视频,从历史上计算机什么时候出现发展到目前的智能家居,从计算机内部执行的二进制原理到文件的编码解码。让孩子们在学习编程的时候,了解计算机周边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计算机发展历程

简述美国互联网历史,成就。急求!!!!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1985年,美国科学基金组织NSF采用TCP/IP协议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6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电脑的由来与发展历史?

计算机,用来计算的机器。科学家发明了某些零件组成的机器可以用来计算,于是计算机便慢慢成为一门学科和工具出现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从五十多年前到现在,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它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进入计算机的时代。

1、20世纪50年代中期,计算机只放置在科学家的实验室中,只有科学家才会操作这些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大小可占一个实验室,一般人都不了解这么一个巨大的玩物。(如今每个人都知道计算机,计算机体积不断变小,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同时计算机的存储器容量越来越大,处理器运算越来越快。)

2、除了体积大小以外,早出现的计算机与现在的计算机的不同在于它们的工作方式。早出现的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那么它们怎么工作呢?举例,如果要排列一组数据,计算机操作员就要配置计算机的硬件,设置电路。完成后计算机便可以自动排好数据了。一般地,每一个任务对应的电路设置都是不同的,对每一台计算机而言,它们只是执行一个特定的任务。我们理解到这样毕竟比人工排列一组数据简单。在那个时候,每台电脑执行一个特定的任务,而很少改变自己的电路设置。(改变了则执行其他任务),这样能让那时候的computer power发挥到,但很明显这样子缺乏灵活性。对比现在,我们用微型计算机去执行一大堆任务,而且经常从这个任务转到那个任务,不需关闭电源去配置电路,不需添加新的硬件,轻易完成这么一大堆任务。

3、早期体积巨大的计算机都收藏在博物馆了,有的还可以在网上购买。

电脑刚开始是二战时,美国军用那设备第一部电脑的名字叫埃尼亚克。有一层楼那么大都是晶体管拼装的。刚开始是为了破译密码用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发展才有了,现在的小型电脑。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1949年美国研制出的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其后电脑的发展,经过了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何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史,是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计算机发展历史可分为1854年-1890年、1890年-20世纪早期、20世纪中期、20世纪晚期-现在,四个阶段。

一般人认为世界上第1台电子计算机是美国1946年研制出的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但英国争辩说第1台电子计算机的桂冠应属于英国,1940年研制出来的巨人计算机。

员和1名守门员,共计22人,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对抗、防守、进攻。比赛目的是将二章的条文和精神而造成的犯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