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李字开头的谚语_关于李字开头的成语

有关“李”字的诗词或名言警句

李花赠张十一署 韩愈

李字开头的谚语_关于李字开头的成语李字开头的谚语_关于李字开头的成语


江陵城西二月尾,

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

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

白花倒烛天夜明,

群鸡惊鸣官吏起。

金乌海底初飞来,

朱辉散射青霞开。

迷魂乱眼看不得,

照耀万树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

对花岂省曾辞杯?

自从流落忧感集,

欲去未到思先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

后日更老谁论哉?

力携一樽独就醉,

不忍虚掷委黄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桃李满天下

成语: 李戴张帽 成语简解 编号 : 3415 成语 : 李戴张帽 注音 : ㄌ|ˇㄉㄞˋㄓㄤㄇㄠˋ 汉语拼音 : lǐ dài zhāng mào 参考词语 : 张冠李戴 释义 : 义参「张冠李戴」。见「张冠李戴」条。 Emoji符号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李戴张帽”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此处所列为「张冠李戴」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张冠李戴」这句成语,原本出自唐朝的谚语「张公帽儿李公戴」。「张公」是指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李公」则是指武则天的丈夫中宗,当时人可能用这句话来暗讽武则天不守妇道,私生活 *** ,就好像把这个人的帽子,错给那个人穿戴。与此类似意思的谚语,还有「张公吃酒李公醉」、「张三有钱不会使,李四会使却无钱」等。后来「张冠李戴」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名实不符或弄错事情、对象。 典源 : 此处所列为「张冠李戴」之典源,提供参考。#宋.钱希言《戏瑕.卷三.张公吃酒李公醉》1>唐武后时,有「张公吃酒李公醉」之谣。张公谓易之,昌宗兄弟也,李公谓中宗也,此即「薛王沈醉寿王醒」之意。一日士人有犯夜而非其罪者,举此为辞,官遂命赋其事。士人援笔立搆数言,主者笑而释之。此语流传至宋,则宗门老宿,无不拈出来作对答人底话头,味之却真有不可思议道理在。其时又有「张公帽儿李公戴」,至今相传又有「张三有钱不会使,李四会使却无钱。」之谚,疑亦是此意耳。后世行市语有「 张三李四 」,皆非漫然无本。「鲁酒薄,邯郸围」「罪生甲,旤归乙」,事机莫测,曷足怪乎!诸老先生乃谓皆是乱说,然则圣人何以择言于刍荛。 〔注解〕 (1)典故或见于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二.张公帽赋》。 〔参考资料〕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棳在李 *** 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以戴之,于长隐君乃岸帻而亵礼,木子居士反峨冠而壮仪。」亦可谓善谑者。 书证 : 01.明.刘效祖〈黄莺儿.堪笑世情薄〉曲:「堪笑世情薄,百般的都弄巧。李四戴着张三帽,歪行货当高,假东西说好。」 成语接龙 “李”字结尾的成语

“李”字开头的成语

“帽”字结尾的成语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李戴张帽”分成的单字详解:

李, 戴, 张, 帽。

词语如下:

张冠李戴、李代桃僵、投桃报李、行李卷儿、李广难封、夭桃秾李、李白桃红、门墙桃李、桃李春风、张王李赵、沉李浮瓜、桃李成蹊、道旁苦李、桃李争妍、方桃譬李、艳如桃李等等。

谐音词:历历可见、理所当然、立地成佛、理直气壮 、理直气壮等等。

扩展资料

关于李姓的源流,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源出嬴姓。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一作咎繇,嬴姓,一说:姬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

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3、源出姬姓说。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

唐朝时期,皇室赐予大臣或武将为国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李唐皇族姓李,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李珣均被王侯赐姓。

再后来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以及犹太、安息、高句丽、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工或者内附,多被封赏为李姓

带李的成语

李一般指百家姓之一,以及一种植物,包含李的成语有什么呢?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李字成语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李字基本字义

1.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 2.姓。 3.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

带有李的成语

道边苦李 夭桃襛李 报李投桃 李白桃红 桃李之馈 夭桃穠李 僵李代桃 桃李成蹊 张三李四 桃李争妍 李郭仙舟 李郭同船 指李推张 将李代桃 桃李精神 桃夭李艳 瓜李之嫌 桃李春风 凡桃俗李 李广难封 僵桃代李 夭桃秾李 卖李钻核 避李嫌瓜 沉李浮瓜 公门桃李

李字相关成语意思

1) 李广未封: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2) 张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3) 夭桃秾李: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

4)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5) 道边苦李: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6) 李代桃僵: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7) 僵李代桃:比喻代人受罪责或以此代彼。亦作“僵桃代李”。

8) 桃僵李代:原比喻兄弟友爱相助,后转用为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同“李代桃僵”。

9) 桃来李答:比喻互相酬赠。

10) 僵桃代李:比喻代人受罪责或以此代彼。同“僵李代桃”。

11) 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12)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13) 桃李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省语。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14) 李广不侯:以之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同“李广未封”。

15) 桃李精神:形容妖艳娇媚的神态。

16) 李广难封:以之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同“李广未封”。

17) 桃李门墙:指生徒众多的师门。

18)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19) 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20) 桃李之教:指老师的教诲。

21) 桃李之馈:原指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22) 桃夭李艳:桃李盛开。泛指春日美景。

23) 道傍苦李:比喻庸才,无用之才。同“道边苦李”。

24) 沉李浮瓜: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25) 避李嫌瓜:以之表示避免嫌疑。

包含李字成语解释

1) 避瓜防李:表示避免嫌疑。

2)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3) 李郭仙舟: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4) 李下瓜田: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5) 瓜皮搭李树:根本搭不上。指强认亲族。

6) 将李代桃:比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7) 浮瓜沉李: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8)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9) 方桃譬李: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10) 凡桃俗李: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11) 道旁苦李: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12) 浮瓜沈李:指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代指消夏的生活。

13) 公门桃李: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14) 报李投桃: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15) 瓜李之嫌:瓜李:瓜田李下。比喻处在嫌疑的地位。

16) 夭桃穠李: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同“夭桃秾李”。

17) 张三李四: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18) 张王李赵:四者皆最常见的姓,连用泛指一般人。

19) 张王赵李:泛指一些人。也指寻常之辈。

20) 张甲李乙:犹言张三李四。

21)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22) 正冠李下: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23) 指李推张:指相互推委,逃避责任。

24) 桃李遍天下: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

2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看了李字成语的人还看:

1. 李开头成语

2. 来开头成语

3. 离开头的成语

4. 以全字开头有什么成语

5. 至开头有什么四字成语

导语:李,姓氏,或者是水果。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带有李字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李代桃僵: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李广不侯:以之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同“李广未封”。

李广难封:以之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同“李广未封”。

李广未封: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李郭同船:以之比喻知已相处。同“李郭同舟”。

李郭同舟:以之比喻知已相处。

李郭仙舟: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李下瓜田: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卖李钻核:先钻李核,然后出卖,免得别人得到良种。形容极端自私。

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浓桃艳李:桃花浓丽,李花鲜艳。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焕发。

桃僵李代:原比喻兄弟友爱相助,后转用为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同“李代桃僵”。

桃来李答:比喻互相酬赠。

桃李遍天下: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桃李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省语。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桃李满天下: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桃李门墙:指生徒众多的师门。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桃李之教:指老师的教诲。

桃李之馈:原指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桃夭李艳:桃李盛开。泛指春日美景。

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艳如桃李:容颜像成熟的桃李那样娇艳。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夭桃秾李: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

夭桃穠李: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同“夭桃秾李”。

以桃代李:比喻以自身去顶替别人。

张公吃酒李公颠: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同“张公吃酒李公醉”。

张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张甲李乙:犹言张三李四。

张三李四: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张王李赵:四者皆最常见的姓,连用泛指一般人。

张王赵李:泛指一些人。也指寻常之辈。

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桃李精神:形容妖艳娇媚的神态。

报李投桃: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避瓜防李:表示避免嫌疑。

避李嫌瓜:以之表示避免嫌疑。

沉李浮瓜: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道傍苦李:比喻庸才,无用之才。同“道边苦李”。

道边苦李: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道旁苦李: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凡桃俗李: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方桃譬李: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浮瓜沉李: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浮瓜沈李:指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代指消夏的生活。

公门桃李: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瓜李之嫌:瓜李:瓜田李下。比喻处在嫌疑的地位。

瓜皮搭李树:根本搭不上。指强认亲族。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将李代桃:比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僵李代桃:比喻代人受罪责或以此代彼。亦作“僵桃代李”。

僵桃代李:比喻代人受罪责或以此代彼。同“僵李代桃”。

带李字的歇后语

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那么带李字的歇后语你知道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带李字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带李字的歇后语经典篇

百家姓里的老四 ———— 说的是理(李)

韩湘子拉着铁拐李 ———— 一个吹,一个捧;你吹我捧

黑旋风的本名 ———— 理亏(李奎)

假李逵碰真李逵 ———— 冤家路窄

孔明会李逵 ———— 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李逵扮新娘 ———— 装不像

李逵穿针 ———— 粗中有细

李逵骂宋江,过后赔不是 ———— 负荆请罪

李逵卖煤炭 ———— 黑对黑;黑上加黑

李世民捏窝窝头 ———— 御驾亲征(蒸)

李世民登基 ———— 顺应民心

李逵开铁匠铺 ———— 人强货硬

李逵绣花 ———— 力不能及;力不从心

李逵断案 ———— 强者有理

李逵抡板斧 ———— 以势压人

李时珍看病 ———— 手到病除;妙手回春

沙和尚挑行李 ———— 义不容辞

铁拐李摆摊 ———— 蹩脚货

带李字的歇后语精选篇

铁拐李背何仙姑 ———— 将就

铁拐李的葫芦 ———— 不知卖的啥药

铁拐李的脚杆 ———— 长短不齐;高的高来低的低

铁拐李的脚杆子 ———— 高低不平(比喻程度不一样)

铁拐李葫芦里的药 ———— 医不好自己的病(比喻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毛病。)

铁拐李看月亮 ———— 上不正,下参羡

铁拐李落难卖跌打药 ———— 总会碰到识货人

铁拐李卖跌打药 ———— 货真价实

铁拐李跳舞 ———— 摆不平

铁拐李走独木桥 ———— 够戗(够受的);走险

铁拐李走路 ———— 一摇三摆

小虫吃李子 ———— 心里肯(啃)

张飞遇李逵 ———— 黑对黑;黑上加黑

张公帽掇(duo拿)在李公头上 ———— 张冠李戴

张家的儿子李家养 ———— 大有名堂

张家的老绝户,李家的老寡妇 ———— 孤的孤;苦的苦

张顺浪里斗李逵 ———— 以长攻短

带李字的歇后语最新篇

赵孙李 ———— 没钱

抓住张飞当李逵打 ———— 认错了人

李世民捏窝头 ———— 御驾亲蒸(征)!

关胜战李遣 ———— 大刀阔斧

关公战李逵 ———— 大刀阔斧

猪血李子 ———— 中看不中吃;好看不好吃

阿瘫跑过李家桥 ———— 吃牢

背阴的李子 ———— 酸透了心

背阴李子 ———— 酸透了

吃个半生不熟的李子 ———— 又苦又涩

春天的果园 ———— 有桃李;有道理;有桃有李;有条有理

错把李逵当张顺 ———— 黑白不分

大师傅卷行李 ———— 散吹;散炊

担挑行李 ———— 两头兼顾

丢锅蜡照李 ———— 照蜡

冬瓜缠拉茄门里 ———— 张冠李戴,千差万错

斗笠做锅盖 ———— 张冠李戴

隔山摘李子 ———— 相差太远;相差蛮远

姑娘收拾的行李 ———— 有条不紊;井井有条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避嫌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避人嫌疑;避嫌

关公斗李逵 ———— 大刀阔斧;开口不客气

关胜战李逵 ———— 大刀阔斧

关羽战李逵 ———— 大刀阔斧

黑李逵碰见猛张飞 ———— 见面就崩;非崩不可

黑旋风报家门 ———— 理亏;李逵

黑旋风李逵 ———— 有勇无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