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端午节早中晚吃什么 端午节中午一般吃什么

端午节中午吃什么饭?端午节吃什么饭菜

【导读】: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那么端午节这天中午吃什么好呢?端午节吃什么饭菜好呢?下面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吧!

端午节早中晚吃什么 端午节中午一般吃什么端午节早中晚吃什么 端午节中午一般吃什么


端午节中午吃什么饭

据民俗专家牛耘介绍,旧时有“早端午晚中秋”的说法,即端午节一般是早上过,中秋节一般是晚上过。“端午节那天,清早起来一定要吃糉子和绿豆糕,家里老人还会点盘香,挂在屋子里,家家户户要挂艾草、菖蒲,这些能祛病除灾。”牛耘告诉记者,吃糉子的传统是妇孺皆知,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而老合肥的传统里,还有一项必不可少,就是端午中午吃“五黄”。 “黄鳝烧肉,凉拌黄瓜,黄鱼,咸鸭蛋黄,喝雄黄酒。”牛耘说,雄黄酒是将雄黄加入白酒中,所以雄黄酒只能给大人喝,小孩子一般是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个“王”字,并在耳朵后面、胸口涂抹一点。“吃了‘五黄’就会五毒不侵,四季平安。 ”

端午节吃什么好?除了吃的方面有讲究,在穿的方面也要有端午特色。在这天,人们会将绣上蝎子、蜈蚣、毒蛇、哈蟆、壁虎这“五毒”形象的肚兜给小孩子穿,可以驱“五毒”,防瘟疫。而香包也是在端午节当天给孩子的最佳礼物。“香包里装了雄黄、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而一些人家也会挂上钟馗的画像,避邪保安康。

牛耘还介绍,南淝河曾经是老合肥端午龙舟比赛的最佳场所,由于桥少、水域宽阔,往往吸引不少队伍在水面上竞技,“我们都趴在城墙上看划龙舟,要是比赛的地方远,还要走上七八里地远呢”!

作为传统文化中很隆重的节日,牛耘告诉记者,端午也是另外一个全家团聚的日子,“吃顿团圆饭,过节就是讲个全家和和睦睦。”

端午节吃什么饭菜

1、吃桃、茄子及菜豆

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也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

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子固然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

在端午节吃茄子是可以预防蚊子咬(因为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就会取它的谐音)。

2、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3、吃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

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4、吃茶蛋

早我国的江西南昌地区,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是每家都是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煮的蛋蛋有鸡蛋、鸭蛋、鹅蛋都是可以用的。

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5、吃“五红”

在扬州传统民俗中,端午节除了吃糉子外,还要吃“五红”——烤鸭、苋菜、鸭蛋、龙虾、黄鱼或者黄鳝——这样整个夏天就可以避邪消暑了。

在端午节的时候饭桌上红苋菜是每家比不可少;而且还要有红心咸鸭,它的蛋价不高;以及也少不了雄黄泡酒后呈橙色, *** 具备呢;

河虾买点儿,油炒后,虾壳红通通的红光油亮;烧鸭上市了,到鸭子店斩个脯或腿子(1/4只)花费不多,于是,所谓的“五红”也成了端午节餐桌上必定菜单。

6、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其它地区均以煮食为主,据说原为投入河水中饲喂鱼虾而拯救屈原,以免其尸骨被鱼虾所害,后演化为煮食纪念。

端午节饮食注意

要注意主食与副食的搭配

逢佳节对于饮食方面,住住会比平常丰盛了许多,而且菜肴更是都以肉类、海鲜类居多,还有一些相当比较油腻的美食等,如果不注意饮食,难免会过量。所以我们在节日时候,一定要注意主食与副食相搭,要采用荤素的搭配方法,最好是以素食为主,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营养的均衡、饮食的健康,还可以激发人们的食欲,一举多得。

粗粮与细粮的搭配

在节日里一般情况下,相对平常来说会吃得比较丰盛一些,可能食量相对会增加了许多,这个时候对于消化方面就要注意了,因为如果我们的饮食方法一旦作了很多的改变,有可能我们的胃会受不了,出现身体不舒服等情况。那么在节日里,我们要适当的吃一些粗粮,从而来进行粗细搭配,这样才会有助于消化。特别是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来说,一些难以消化的食物更是要尽量少食,比如:芋头、豆浆、地瓜等。

饮酒要适量

在端午佳节里,亲朋好聚欢聚一起,喝酒一般是在所难免的,喝酒也可以增加活跃的氛围,所以在饮桌上,饮酒一般情况下也是少不了的。那么酒适量喝点是还不错,不仅可以增加气氛,还可以促进我们人体血液的循环,但是如果是过量的话,那么就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了,严重者还会引起酒精中毒,特别是有酒精性肝炎的患者,更要注意,以免引起疾病的发作。

喝酒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我们在喝酒时常常会产生饱感,特别在大量饮酒时,这种感觉特别强烈,这样的话在喝完酒时,对于吃东西可能就会吃不下去。其实这对人体是非常不好的,因为这时体内的酒精浓度可以说相对是较高,那么饮酒过后更应该多吃点东西,多吃一些粗食类,多些一些水果蔬菜,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及维生C等对我们人们非常重要的抗氧化剂,这些抗氧化剂可以减少酒精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端午节吃什么食物 端午节吃什么食物介绍

1、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起源于公元前340年。屈原,一位爱国诗人,5月5日,他跳入河中。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在河中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把大米和鸡蛋放进竹桶里。有些人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使屈原大夫免遭伤害。从那时起,为了纪念他,每年5月5日人们都会到河边扔粽子,划龙舟。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2、吃蛋,端午节吃鸡蛋的来历同粽子一样,鸡蛋也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早晨孩子还没出被窝时,大人就把鸡蛋送到孩子嘴边。民间相传吃蛋生心。因为蛋形如心,民间普遍认为吃了鸡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端午节吃蛋一方面是为了图吉利,祈祷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则是改善生活。用艾叶煮鸡蛋,不但会有艾叶的特殊香味,还能祛除晦气和疾病。

3、吃油糕,端午节吃油糕,是陕西省蓝田县的一项传统习俗,是和挂艾草、包粽子同等重要的讲究。端午节当天除了吃粽子,还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黄桂、玫瑰、核桃仁、猪油做成的馅,下油锅炸。表皮松泡,馅心甜美,外形美观。

端午吃什么传统美食 端午节必吃的食物有哪些

端午吃什么传统美食 端午节必吃的食物有哪些

端午传统美食离不开粽子,但端午节除了粽子,还有许多节令食物。比如在端午节有吃“五黄、五红、五白”等食物的习俗,除了传说因素外,主要是因为这些食物,都是夏季的时令佳肴。

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妇孺皆知的事,并且小的时候我们都在老师和亲人嘴里得知屈原的故事,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爱国诗人屈原不满当时政治的黑暗,投入汨罗江,人们为了不让他的身体被鱼虾吃掉,就把鸡蛋和糯米投入江中,后来渐渐发展成为每逢端午节就要吃粽子的习俗。香糯的粽子入口弹牙香甜,还带有粽子叶的清香,当然南北的习俗不同,对于粽子该吃甜的还是吃咸的这个问题,一直在争论中,还没有得出结果。

五黄

“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江浙一带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江南传统中的端午五黄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雄黄有毒,现用黄酒替代)。

五红

据说端午节吃五红可以驱五毒,整个夏天都能辟邪避暑。不过,五红的内容各地并不一样,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就是煮熟后呈红色。五红一般至红苋菜、龙虾、红油鸭蛋、烤鸭、黄鳝。其实,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主要都是为了祛暑辟邪。

五白

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水乡,端午的特色是吃五白,五白一般只茭白、白斩鸡、白豆腐、白切肉、白蒜头。

端午节各地饮食文化

江汉平原:吃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甘肃:吃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江西南昌: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常武:吃黄鱼和“白乌龟”

常武地区,端午节中午饭比较丰盛,常武人家过端午节,不论贫富,要买黄鱼(石首鱼),要吃“白乌龟”。所谓“白乌龟”就是鹅。东门一带有“当当锅子买黄鱼”的谚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鱼被政府推为“爱国黄鱼”端午时人们当饭鱼食用。

湖南宁远:吃炒血鸭和酿豆腐

湖南宁远一带端午节主要杀鸭庆祝,原因是从清明节一直到端午节这段时间,是水草最丰美的时候,鹅、鸭、田螺等天然食料充足,鸭子个个长得壮实,鸭肉更是皮薄细嫩,这时食用最肥美。

端午节早、中、晚吃什么东西?

早上吃

豆浆油条

,外加两个

茶叶蛋

。中午吃

炒四季豆

,土豆炖牛肉

和炒苦瓜

。晚上吃

西红柿鸡蛋面

。宵夜是烧烤,喝点

冰啤酒

。确实原创。

端午节吃什么食物?

端午节吃粽子。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

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子,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传统民俗: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仲夏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

以上内容参考:

1、粽子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2、雄黄酒

雄黄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雄黄需在太阳下晒,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

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3、五黄

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及雄黄酒。也有其他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

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据民间说法,在正午食用五黄可以更好的驱毒避邪。

4、打糕

中国南方地区的汉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族的打糕(糍粑)是由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有带馅的,也有无馅的,又因为流行地区的不同自然而然地就带有当地特色,食用方法也多种多样。

多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如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陕西等省市,又以河南潢川、江西九江、福建武夷山地区最为盛行,其中又以广西梧州的做法最为特别。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作为节日食品供客人品尝。

5、煎堆

煎堆,传统小吃。华北地区称麻团,东北地区称麻圆,海南又称珍袋,广西又称油堆,是中国油炸面食的一种,由于流行于广东地区,因此也是广东油器的一种。

煎堆风味独特,制作考究。色泽金黄,外形浑圆中空,口感芳香酥脆体积膨大滚圆,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软粘连,馅又香甜可口。有团圆甜蜜的寓意。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已成为国人普遍行为。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祭奠屈原 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

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沿袭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爱国精神也传播至华夏各地。

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及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河北省: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山西省: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江苏省: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在绵阳市和遂宁市的部分地区,有端午吃包面[和饺子类似,用面皮包馅煮食]的传统,具体由来有待考证。

湖北省: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五月二十五又称“末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台湾什么稀奇古怪的粽子都有哦,很多民众也很乐意展示自己的创意。台南地区端午节不吃粽子,而是吃一种叫“煎堆”(又叫“煎锤”)的食物。

饮雄黄酒:在长江流域地区盛行。

吃馏米:在部分晋语地区盛行,馏米即黄米(黍)蒸制的米饭

其实我自己也对端午节不怎么了解,只知道吃粽子,赛龙舟什么的,过的也不怎么正式了····

这些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吃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和粽子

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端午节要吃什么呢?

要说端午节吃什么,最重要的是吃粽子,端午节也称粽子节,各式美味粽子在这个节日吃更显美味。其次,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还要吃面条,因为这时蔬菜品种最多,吃面条除了打卤,就为了多吃蔬菜,这时可以吃到全菜码,再配上三鲜打卤美味爽口。再有就是根据个人生活习惯,随意做些可口饭菜也很惬意。

端午节的饮食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吃的食物有粽子、打糕、煎堆、五黄。

1、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饮食习俗,粽子是由粽叶和糯米为主要材料制作的一种美食,不同地区的粽子口味大有区别,北方地区喜欢吃甜粽,南方地区则喜欢吃咸粽;

2、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是东北延边地区在端午节爱吃的美食;

3、煎堆:煎堆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然后煎制而成,是福建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的美食;

4、五黄:五黄指的就是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是江浙一带的习俗,认为端午节吃五黄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端午节要吃粽子。

很多地方都是吃粽子,茶叶蛋。

端午节要吃什么食物 端午节吃什么

1、粽子。端午食粽的习俗由来已久,且盛行不衰。时至今日,端午节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吃粽子,粽子的种类和做法也不尽相同,口味有咸甜之分。南方粽子以苏州、宁波、嘉兴等地最负盛名,馅料多以豆沙、火腿、咸肉、枣泥为主;北方粽子以小枣粽为代表,常见馅料有小枣、果脯等。

2、黄鳝。端午前后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营养的时候,不仅味道好,滋补功效也最佳,所以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3、茶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有煮茶蛋和盐水蛋吃的习俗。当地人还将鸡蛋、鸭蛋、鹅蛋染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给小孩挂在脖子上,希望孩子平安无事、逢凶化吉。

4、大蒜蛋。河南、浙江等地农村在端午这天要吃大蒜蛋。是将大蒜和鸡蛋一起吃煮了早餐食用,有些地方煮大蒜蛋时还会放几片艾叶。早餐吃大蒜、鸡蛋和烙油馍,据说可以避“五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