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怎样评价《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

你怎样评价《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

整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塑造了鲁滨逊硬汉形象,他的许多故事让我深有感触.刚刚漂流到荒岛的鲁滨逊除了从船上带下来的少数工具外,没有其他任何物品,包括粮食.但是,从天而降的绝境没有使他丧失信心,反而使他鼓足了信心.没有粮食,他便自己种;没有工具,他便自己做,向命运发起了挑战.一开始,生活用品十分缺乏,像罐头之类的器物都没有,于是,他下决心要去做出来.他历尽千辛万苦,花费了许多心血与汗水,经受住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终,他终于做出了一个较好的罐子.接着,聪明、勤劳的他又试着制作一些其他的东西,以满足生活需要,还试着制作糕点、面包,用来改善生活.渐渐地,他征服了大自然,成为小岛的主人.鲁滨逊如此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品格让人敬佩,尤其是他那不屈不挠、面对失败好不妥协的精神,是常人没有和难以做到的.在我们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失败与挫折无处不在,它们无时无刻不阻碍着我们前进的步伐,刚开始,大多数人会试着去克服,可一而再、再而三面临失败,许多人选择了逃避和放弃.鲁滨逊在荒岛绝境中不畏惧失败并以超人的毅力战胜困难的精神,创造出生命的奇迹,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当我们面临困境,只有不回避而直面他,想方设法克服它,才能真正脱离困难,将苦难化为乌有.

怎样评价《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怎样评价《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


鲁滨孙漂流记的评价

以下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评价:

《鲁滨逊漂流记》不仅为殖民形象和理想的交流传播提供了渠道,而且构筑了帝国文化与帝国权威之间的关系,以文学特有的形式肯定帝国的扩张、侵略和殖民。《鲁滨逊漂流记》是欧洲殖民叙事的重要文化档案。不仅建构了西方父权帝国的基本模式,而且对美洲的“食人生番”进行了野蛮化书写。因此,它一方面通过欧洲权威作家们的误读成为了经典,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受到知识精英们的后殖民重构。

鲁滨逊漂流记书评

《鲁滨逊漂流记》书评:它的价值首先在于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崭新的人物形象,《鲁滨逊漂流记》虽并非一本名著,但却是对自然作了满意的论述。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这部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

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终得以返回故乡。

作者:

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1660年5月6日—1731年4月24日),出生于伦敦圣盖尔斯街,是17—18世纪英国作家。

1660年5月6日,出生于伦敦圣盖尔斯街。1671年,开始在詹姆斯·费希尔牧师在萨里郡的道尔金开办的学校读书,1674年,开始在主教查尔斯·莫顿在纽温顿格林村主办的学校读书。1681年,完成部作品论著《冥想》,1719年,出版长篇《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简短书评

鲁滨逊漂流记简短书评如下:

《鲁滨逊漂流记》开掘了人类的世俗生活这个重大的主题,娓娓道出人类日常生活的细节,前后衔接相当连贯。这样的处理排除了神性的功能,而更多地向平凡人们的生活触伸。在此之前的欧洲(文艺复兴后),大都避免不了这样的弊病:要么情节散乱,结构不完整,要么就是充斥着传说的神话人物。

因此,《鲁滨逊漂流记》这部的真实性、亲切感较之以前有了巨大的进步,开创了西方现实主义的新路。

《鲁滨逊漂流记》成功地运用了人称写法,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而且,“回忆录”的形式也在读者那里产生了信以为真的效果,以鲁滨逊自己的口吻,叙述他自己惊险的经历,使《鲁滨逊漂流记》成为鲁滨逊自己真实的回忆,是他自己看到过的,感受过的,思考过的。正因为如此,这部被誉为英国文学的“部现实主义”。

《鲁滨逊漂流记》语言通俗浅显,风格明朗简朴。作者自己曾经说过:“我认为只有这样的语言和风格才是完善的:一个人如果用这种语言写给500个中等程度和智力不等的人看(和疯人除外),他们都会理解这个人所说的……而且别人所理解的就是他想告诉他们的那个意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