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对越自卫反击战有多惨烈 对越自卫反击战有多狠

根据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

对越自卫反击战有多惨烈 对越自卫反击战有多狠对越自卫反击战有多惨烈 对越自卫反击战有多狠


中国打的仗,全是杀敌一千,自损9百9。中越战争的整体水平,还停留在抗美援朝的水平。

虽然我的比较占有优势 但是我们的损失不得不承认式很大的 仅就坦克损失就和严重 越南人在边境大量布置地雷 我们的扫雷工具严重缺乏 哎.......

希望今天的人民军队,不会再出现历史的一幕变得更加的强大!

越南人,如果包括平民,那就一定很多了。

越南人太玩阴了,小孩子都利用。解放军吃亏多后,几乎是见人就杀的。

肯定中国多 因为解放军要在入侵的过程中实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要被越南人打阴枪嫡~~~

对越自卫反击战为什么这么惨烈?

从中国军队方面看,文化大革(和)命时期,中国军队是政治挂帅,不注重科技练兵,战斗力很差,军队过分突出政治学习,使得军事荒疏战斗力严重下降,文(和)革的动乱波动到了军队,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才被打倒,军队一片混乱,只剩下表面的稳定,加上中国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打过大仗了,军队缺乏磨练。军事技术不过硬,战场上伤亡越是多。广州军区某军标兵团尖兵营有一次遭遇越方9人游击队(属于民兵)骚扰性伏击,300余人居然以密集队形暴露在越方火力之下造成严重伤亡损失,这看得出军队的军事素质。精神装备毕竟硬不过实实在在的硬装备。中国人(和)民解放军在对越作战中使用的是50、60年代的技术和已被实践证明不适用的苏式装备。

自卫反击战分3部分,79-81年是出境作战。81-84是拔点作战。85-89是轮战练兵。所谓的惨烈是指第一阶段出境作战阶段。因为刚经历文革,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而越南则刚刚战胜美国统一全国,游击战经验什么的都比中国丰富,武器装备方面尤其是轻兵器方面越南是有明显优势的。加上又是出境作战,部分部队对于很多紧急情况应对手段不足,没有经验,吃了一些亏。但是到拔点和轮战阶段就是碾压欺负越南了。一直打到武元甲亲自跑到中国来讲和。而且到现在越南人的男女比例都没有回复,要不然哪来那么多越南新娘……还那么便宜

为什么惨烈?山地丛林作战,以近战为主,对方又是全民皆兵,重武器和整体的优势都比较难发挥,美国人也说越战惨烈。战略目标又是有限的,有些手段不能用,双方近身肉搏,这种战争谁打起来都觉得不好打

在此之前中国军队近20年没打仗,训练只会水平下降严总,而越南刚跟美国打完,战术熟练又是本土作战。所以才会伤亡大。再加上持续时间长,又有对各部队一一拉练的意思,所以才会这样。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和越南之间的一次战争,其惨烈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 背景复杂: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于冷战时期,其背景十分复杂。中越两国各自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以及在冷战格局下的地位问题,导致两国在某些问题上产生矛盾。

2. 越南强硬立场:越南政府采取强硬立场,并通过武力占领中国在南沙群岛的岛屿,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3. 战略地位:南沙群岛位于南海中心,对中华民族的海洋灵魂和利益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以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

4. 越南军队骄傲自豪:越南军队在经过长期的战争,已养成骄傲自豪的习性,不愿认输,对于中国的反击行动也给予了强有力的回击。

5. 对华关系的影响:对越自卫反击战不仅是两国间的军事行动,也对中越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气候及地理不适应。那段时间国内的日子也不太好过。越南背后有人撑腰。开始时不愿大规模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保家卫国的战争,有理有据

对越反击战开始后,我国两天死伤四千多人,战况为什么这么惨烈?

战况惨烈的主要是因为我军指挥失误、地形和装备上处于劣势、训练不足等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彻底肃清了越北地区所有越军,破坏了越北地区的所有基础设施,此战的意义除了对越南的狠狠打击以外,同时还有效的维护了南疆地区的和平。那么前两天死伤四千多人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造成的。

1、指挥失误。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越南是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的,可以说就连大多数越南军官都是由中国培养出来的,这些军官都在中国军校接受过教育,所以导致越南军队对我国军队的指挥有一定了解。而我军方面对敌情了解不够,导致于指挥上失误,出现了大量伤亡,好在后续立刻做出了调整。

2、地形和装备上处于劣势。

第一:地形方面。交战地点全部都是山区地形,越南方面长期在这样的地形作战,对于地形非常了解,而我军在这方面就不是很了解,这点影响到我军进攻时候的伤亡数量。

第二:装备方面。在越南战争中,我国对于越南的军事支援也是非常大的,有些先进的军队装备,我军都还没有装备,就优先给了越南军队装备,单单军装这一块就援助了1000多万套。越南方面除了得到我国的援助,还有苏联方面的装备援助,一样一开始交战,我军在装备上就不占优势了,这点也给我军伤亡带来了影响。

3、训练不足。

由于参与此次战役的我国士兵很多属于新兵,由于时间等客观因素,导致这些新兵训练度不足,缺乏山区丛林作战经验。而越南方面从二战开始就一直在打仗,可以说全民皆兵,战争经验来说比我军要丰富一些,这也是导致我军伤亡数量过高的一个原因。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大家如果还有其他的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非常非常惨重可以说对越反击战能够胜利全靠尸体堆出来的,正是因为这场战争中国才认识到军队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性才开始精炼军队人数研发新的装备,不然的话中国还依旧沉浸在人海战争的无敌梦中。

当年战争情况非常惨烈,由于敌我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因此战争伤亡都非常大。

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的情况是非常惨烈的,因为越南有美国佬的支持,加上装备的悬殊,我国死伤人数众多。

举个例子,在越南当地的一个防空洞中,解放军已经把越南军队包围了,但是那一只越南军队去不投降,最后解放军就用大当量的炸药炮堵住入口,然后爆破,最后炸死了越军一千多人

随着现代化武器的运用,战场确实是非常残酷的。常常战场成建制的部队随着炮火的覆盖而消失。这时候,谁的火力猛就占优势了。当时我军在兵力与武器方面占绝对优势,因此越军节节败退。至于越方的伤亡人数,我军的统计与越方的数据相差甚大,原因就是我军所见到的敌军伤亡人数与实际伤亡差距是很大的,许多人的躯干基本上不存在了,如果失踪,基本上就是战死了。越方的数据,中越战争伤亡达20万以上。悲伤只有家属知道了。因此,战争,圣人不得已而为之啊。

对越战争中越南的伤亡有多少?

先需要澄清的是我军的伤亡人数,越南媒体报道说是消灭我军3万多人,这显然是个夸大的数字。我军参战部队总共二十万,在消灭了我军六分之一的情况下还会丢失越北,这显然只能说明越南军队的怯懦了。3万人的数字显然是过分了。我军《解放军报》报道说是伤亡4000人,这个数字也显然是缩了水的。对于具体的数字,开始我也迷惑不解。去年年底去北京广播学院参加考研专业辅导课学习的时候,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原济南军区作家李存堡,这个谜团才得以解开。

李存堡老师79年时曾作为战地记者,随部队开赴越南作战,亲眼见证了战争的真实情况,后来为创作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得以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特许,查阅了许多关于那场战争的许多秘密档案。因此,他得到的消息应当是客观真实的。

据李存堡老师介绍,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伤亡的真实数字应当为27000人,其中阵亡将士为6000多人,负伤战士为21000多人。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6000多阵亡将士里,有500多人并没有死在敌人的炮火下,而是死在了当时我军自己的劣质武器手中。文革时期,部队也受到冲击,兵工厂生产质量下降,武器低劣,结果在战场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据李老师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他就在尖刀连队采访,当时我们的手榴弹扔过去不爆炸,冲锋枪开两下就卡壳甚至炮弹在炮膛里就爆炸的事情是非常多的。许多战士都因此牺牲了,在受伤战士中,因自身武器质量问题而负伤的战士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后来李老师在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里悲愤的记录了这一景象,并因此招来了国内多家兵工厂领导的责骂和攻击。但事实就是事实。

同时,在救护伤员方面,我军也与以往有不小的改进,随着战斗的进程,大批直升飞机24小时连续工作,将伤员陆续运回国内救治,从而降低了死亡率。

而在战斗进程里,初期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个别连队伤亡甚至到达了百分之九十。一般作为尖刀连的部队,最后一个连回国的一般只有10几个人,一个班剩下不到一两个人,这方面固然有越南防御坚固的原因,但也确实是因为我军战士没有参战经验所致。但即使如此,在初期战斗中,越南的伤亡也是高于我军的。这是由于我军采取的打法的原因。在美越战争里,美国通常使用重炮和轰炸机来攻击越南阵地,这使得越南的地堡在躲过美国轰炸后依然可以重创对手。越南东溪的315高地,当年美国动用了三十多架轰炸机,两个团的兵力,围困一星期,付出伤亡三百多人代价才勉强拿下,得到的只是20多个越南人的尸体。同样是这个315高地,我东线反击部队只用两个连战斗3小时即拿下。因为我军采取了轻重型炮火相结合的办法,广泛使用小型无座力炮来摧毁越南地堡,而且我军炮兵也不怕死,敢于在几百米的距离向越南地堡平射,即炮兵常说的”拼刺刀“,结局虽然是和越南地堡同归于尽,但有效的减少了我军的伤亡,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也是美国人学不来的。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越南在防御美国人的战斗力通常采用坑道战,坑道战对付美国的少爷兵管用,可毕竟也是我军发明的。徒弟打师傅,哪有不吃亏的道理。而且据李老师说我军当年在帮越南人设计坑道的时候,在许多地方都设计了机关,就是为了防止有一天他们拿坑道来打我们。结果自然是越南人死的惨。据说在老街攻坚战里,我军用毒气把一坑道的越南人活活闷死,后来据越南俘虏交代,该坑道藏着二百多敌人和一千多老百姓。其实老百姓又怎么样,反正越南当时是兵民不分的。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我军的主要伤亡是在穿插战斗中,在各路兵马合围之后,伤亡即大幅度降低。在穿插战斗力,由于许世友急于求成,未能及时勘察道路,导致我军多路穿插部队遭越南人伏击,进度缓慢,但越南围追堵劫,依然没有阻挡住我穿插部队行进,反而被我军包了饺子,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军战斗力之强,有人说假如越军当时对我军实行反穿插包围,那我军将处境危险,事实上越南人并非没想这么干,我军穿插战打响第一天,越军王牌316A师就出动了,结果他们在同登就被我军一个团劫住!三天三夜寸不难行,如果不是其师长见势不妙在我军合围前下令撤退,316A师就将全军覆没。即使如此,他们师的一个”英雄团“还是因为撤退过慢,被我军打了个全军覆没。王牌师尚且如此,其他部队更不用说了。

而在我军拿下同登,老街,东溪三城之后,战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以说,对于越南的全面进攻态势已经形成,而这一段战斗我军的伤亡率已经大大下降。原因是越南西线的战略要地已经丢光。有人说假如当时越南调回驻柬埔寨军队对我军实行侧翼突击,我军将全军覆没。这是严重缺乏军事常识的说法,事实上我西集团军在拿下沙巴后,就已经切断了侵柬越军回援的所有通道,若越南军绕开沙巴走,那要么成为我重炮的靶子,要么就走进我军的包围圈。若要强攻沙巴,那好啊!我西线杀红了眼的十几万将士正严阵以待,不说战斗力,即便是我军优势的炮火也能把他们打回姥姥家。我军对越作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围魏救赵,也就是通过设置包围给越南侵柬部队做口袋,争取全歼,可惜越南没有上当。所以,越南之所以不肯调回驻柬埔寨军队,除了表示其政治强硬外,更多的则是避免最大伤亡的考虑。

平心而论,单从战果上比较,我东线集团军的战绩要强于西线部队,东线集团军谅山战役全歼敌王牌13师,更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大战果。但说到伤亡,东线集团军却远远大于西线,甚至还出现了整个一支连队被敌人俘虏的局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有越南人的防卫比较强有关,但指挥员却也要负责任的。许世友因为急于建功,向各穿插部队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穿插要求,甚至连越南地区的地形也没勘察清楚就盲目出击,导致了各部队在穿插过程里损失过大。许多连队遭越南优势兵力包围,损失惨重。原本速战速决的包围战变成了消耗战。后来还是装甲部队铤而走险,冒死翻越海拔一千五百米的复和山,从敌人背后捅了一刀,才彻底扭转了不利的战局。但装甲部队却遭受了惨重损失,大量坦克摔下高山,成了越南人的战利品。还有许多搭乘坦克的步兵为防颠簸把自己绑在坦克上,成了越南机枪的活靶子。后来打到谅山,却因中央电令使进攻时间迟滞了两天,使越南及时完成了对谅山的防御部署,造成了不应有的伤亡。但即使这样,东线军还是给越军更大的重创。谅山战役把越南王牌13师成建制围歼,歼灭敌人2万4千人。为整个对越反击战的最大战果。相比之下,西线的杨得志就显得谨慎的多,几次推迟总攻时间,尽量做到各方面准备万无一失,进攻采取稳进的办法,积小胜为大胜,有效的减少了部队的伤亡。但同样也是由于过分谨慎,失去了全歼敌316A师的机会,让其从我军两个师之间溜走了。

关于越军的伤亡,越南方面一直是含糊其词。我军初期所宣传的歼敌70000也有夸大的嫌疑。但越南的含糊其词也正表明了其伤亡之惨重。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咨询了李存堡老师,据李老师说,他查阅的83年时候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档案说歼灭敌人近6万人,其中击毙敌人42000多人,击伤10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这个数字主要是我军与越南正规军的交战结果,包括成建制消灭越南第6师和第13师以及第25师,成建制消灭包括其“英雄团”再内的十三个团。以及重创其316A师等多支部队,其地方民兵与***部队与我军的交战记录还没算在内。敌被俘伤兵不治而死的数据也没算在内。单从战果统计看,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准确的。此外,据1979年越南劳动报公布的平民损失的数据,越南在此次战争中损失平民为50000人,因此可以推算,越南在79年战争中的伤亡,绝对在10万以上。

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双方分别死亡人数 2008-10-27 越方参战人数:陆军和民兵约:100,000+ ,指挥官:文进勇

我方:步兵:85,000+、400辆坦克 ,指挥官:杨得志,许世友

越南方面伤亡数据

争议中,20,000人伤亡

中国声称:40,000人阵亡

越南声称有平民10,000以上死亡

我方伤亡

争议中,20,000人阵亡

越南声称:26,000人阵亡;40,000人负伤

中国声称:6,954人阵亡;15,000人负伤

60张老照片告诉你(照片太多了不让发你自己搜好多的)

谅山战役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组成部分,1979年3月1日,谅山爆发激战,越军自河内增援精锐的首都防卫军第308师向谅山展开反击,并使用化学武器。

42军被迫后撤,中国紧急将后方炮兵师拉至前线进行压制即拼刺刀(解放军炮兵所谓拼刺刀是指接近前线,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拼刺刀),两方皆损失惨重。

中国方面在3月1日9时30分集中300门火炮,30分钟落弹几万发,当时许世友愤而下令:“拂晓攻击开始后,谅山一间房子也不能留。”

参战的中国军队士气亦受到鼓舞。 3月4日,越军308师遭中国两个师由侧翼突袭击退,解放军攻占谅山。

越南谅山,位于直面中国广西的越南北部,北距中越边境18公里,南距越南首都河内130公里。谅山以北,是层峦起伏、丛林密布的越北山地;谅山以南,是稻田纵横、水网密布的北部平原。有公路、铁路纵贯谅山,北可达中越边境,南则直通河内。

因此,谅山不仅是越北的交通枢纽,更是首都河内的屏障门户。谅山市周围被扣马山、巴外山等山岭及一系列高地所环抱,地形十分险峻;市区则分为南北两部,以横穿而过的奇穷河分界。

如果要在越北用兵,谅山正是锁钥之地。守住它,可将来敌挡在越北山地;拿下它,便一马平川,直取河内。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南取交趾,此处是必经之地,然后传檄可定。

1979年2月,谅山又陷入一片血火战场。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广西战区,以拿下谅山为既定目标。自2月17日开战以来,东线人民解放军各部队迭经苦战,穿插东溪,会攻高平,缠斗同登,虽付出了重大牺牲,但攻坚必克,至2月25日,已形成威逼谅山之势。

从正面进攻谅山,只有一条经同登向南至谅山的公路,周围则尽是山地丛林。越军第3师将主要兵力摆在了谅山外围的各个山头高地上,俯瞰公路,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

中国军队的机械化兵力只能通过公路经达此处,便要遭到猛烈的打击。与此针锋相对,中国军队的战法则是先控制外围山岭高地,逐个拔点,扫清谅山外围越军,再沿公路发起总攻。

1979年2月27日清晨,谅山战役开始。中国军队发起了10分钟的火力急袭,然后55军兵分三路,以163师487团猛攻扣马山,488团进攻417高地,164师491团直取巴外山。其时整个谅山周围大雾弥漫,天上又下着细雨,能见度很差。

中国军队像潮水一样扑向各个高地。扣马山、巴外山、417高地分布于谅山两侧,距离市区3~5公里不等,大都由十几个山头和高地组成,其间遍布丛林和岩穴,地形十分复杂险峻。越军防守部队占据了各个山头和高地,以迫击炮、火箭筒和高射机枪构成交叉火力网,居高临下阻击中国军队的进攻。

进攻扣马山和417高地之战一波三折。其时天空雨雾弥漫,因为看不清方向,中国军队密集的进攻队形经常误撞越军火力网,遭到了很大伤亡。为打开局面,坦克部队发起冲锋,以坦克和战车为先导,吸引越军的火力,引导步兵进攻。这个办法开始还比较有效,步兵跟着坦克逐次跃进,不断向纵深插入。

后来越军集中'冰雹'火箭弹和高射机枪进行火力打击,中国军队坦克连续被击毁击伤,进攻再次被压制。关键时刻,中国军队的炮兵进行了纵深炮击,以密集弹着点开辟进攻道路,同时还发射大量燃烧弹,为茫茫雨雾中的步兵指示攻击目标。

进攻部队也改变了打法,将密集队形组成不同梯队,以营为单位,采用班、排疏散队形,交替掩护,多路攻击。炮兵观察所紧随步兵前进,随时为炮兵提供射击坐标,呼唤炮火支援。

步兵每攻下一个制高点,便发射信号弹,炮兵部队则立即进行向上200米火力突击,将越军的下一个火力点置于火网之下。然后,步兵再发起冲击。这样,中国军队像梳头一样密集推进,拔点攻击,一个个打掉了越军的火力点。

血战至27日下午17时,163师终于攻占了扣马山主峰和邻近的417高地。164师491团进攻巴外山的战斗也很激烈。巴外山位于谅山市东北,由10余个大小不同的高地组成。在此防御的越军有1个营,主要兵力固守在巴外山主峰和北侧的440高地,炮兵布置在主峰西侧,阵地外围设有大面积雷场。

阴雨浓雾中,中国军队发起强攻。491团打得很聪明,以一个营的部队从东面佯攻,吸引了越军的火力。另以一部秘密潜伏接近,迅速排雷,将越军的雷场打开了一条通道。然后中国军队穿过雷区,攀上陡壁,突然接近越军阵地,双方激烈对射。

与此同时,491团另一部迂回主峰西南,发起突然攻击,一举摧毁了越军炮兵阵地。各路中国军队发起全面攻击,东西夹击,历经肉搏推向主峰。经一天激战,全部歼灭防守越军,占领巴外山主峰。

与此同时,54军162师进攻谅山西北的七溪。七溪,在1950年抗法边界战役中,曾是法军覆灭的坟场。而此次,面对中国军队的凶猛穿插,越南守军很快便土崩瓦解。中国军队一鼓作气占领了七溪,控制了重要的飞机场,切断了越军东援谅山的交通要道。

而在谅山东部的禄平、横模地区,中国军队43军不顾连日激战的疲累,长途奔袭,连续击破越军防线,如期攻克禄平,控制了越军西援谅山及海上南逃之路。激战至2月29日,谅山外围防御要点已被全部扫清。

中国军队从东、北、西三面直扑谅山市区。仗打到这个份上,越北的大势已经决定了。因为越军迟迟没有调动预备队进行反攻的迹象,仅靠谅山孤城是无论如何挡不住中国军队进攻脚步的。

然而谅山又太重要了,失了谅山,首都河内就将直接面临兵锋之下。因此,英雄的'金星3师'在此作了最后一搏。3月1日上午,55军集中了300余门火炮猛烈轰击谅山,30分钟落弹几万发,谅山市被炸成了一片火海。

随后,55军分兵数路,以163师为主攻,其489团主力沿铁路向谅山奇穷河大桥实施主要突击,一部兵力沿铁路西侧展开向谅山北市区攻击;488团沿279高地亦向奇穷河大桥攻击前进,协同489团歼灭铁路以东、谅山以北地区之敌。164师和165师则紧靠163师左右两翼协同进攻。

越军3师依托防卫阵地节节抵抗,猛烈程度堪称空前,其炮兵部队竟与中国炮兵打起了对攻,谅山之战成为了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最激烈的战役。在中国军队进攻的主要线路铁路沿线附近,分布着大小石山和279高地等几个山头制高点。越军以高射炮、高射机枪和重机枪组成密集火力封锁了进攻道路。

中国军队发起数次进攻,伤亡很大而进展缓慢。在加强了炮兵火力支援后,489团推进到了大小石山脚下,488团也包围了279高地。因守敌火力过于密集,互相支援侧射,进攻至傍晚,中国军队仍无法得手。3月2日晨,中国军队改变战法。在进行了10分钟的炮火急袭后,坦克部队和炮兵部队进抵前沿,以猛烈炮火压制越军火力。

同时,中国军队分成多路集群,同时向大小石山、279高地发起攻击,另以一部沿铁路穿插奇穷河大桥,准备截断北市区守敌退路。争夺大小石山的战斗极为激烈,为消灭越军火力点,中国军队把坦克和直瞄火炮前推至距敌500—800米处,进行猛烈的抵近射击,压住了越军火力,从而掩护步兵小群多路从侧翼接近。

各个山头上越军的碉堡、岩穴成群连片,中国军队在炮火掩护下奋勇迫近,利用炸药包、爆破筒和火焰喷射器,一个洞一个洞地拔点攻击,逐渐占领表面阵地。激战至9时45分,小石山被攻克。依托小石山阵地,中国军队加快了进攻速度,一面以炮火居高临下压制大石山之敌,另一面发起多路进攻,使越军四顾不暇。至上午11时,大石山和279高地也被攻占。与此同时,另一部中国军队沿铁路穿插跃进,经几度混战,直插奇穷河大桥,堵住了大桥以北地区的越军的退路。

中午时分,55军163师、164师和165师全部突入谅山市区。越军据守建筑物和路障顽强阻击,中国军队以坦克向前直冲轮番打掉越军火力点,又将火炮推到大街上,抵近平射,步兵再冲上去肃清残敌。中午12时,164师491团3营冲入了省府大楼,在楼上升起了中国军队的红旗。随后,谅山市公安局、国际旅行社等地纷纷攻克,各路中国军队会师于奇穷河大桥。战斗至3月2日晚,越军的零星抵抗被肃清,谅山北市区全被中国军队控制。

3月4日6时50分,中国军队55军、43军等部队组成突击集群,以猛烈的炮火开路,冒着弥漫天地的浓雾,沿奇穷河大桥和乘冲锋舟、橡皮舟等分数路抢渡奇穷河。越军第3师据守南岸的428、391和文庙等3个高地,进行了顽强抵抗。然而大势已去,在优势中国军队的进攻下,越军伤亡惨重,陷入混乱之中。至4日中午11时,3个高地全被中国军队夺取。越军第3师苦战不退,结果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主力部队基本被歼,谅山彻底攻克,中国军队最远向奇穷河以南推进了5公里。

谅山战役至此结束。中国军队占领此处,再向南已是一马平川。如果中国愿意,饮马河内也是指日可待。越南首都此时已是一片混乱。3月5日,我国宣布:'中国边防部队自2月17日起,被迫自卫还击,现已达到预期目的。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55军一战成名,在此次对越作战中歼敌1.3万余人,成为东西二线9个军中歼敌最多的部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